一种电饭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50857发布日期:2020-03-03 04:41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饭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具,尤其涉及一种电饭锅。



背景技术:

电饭锅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家用电器,用于蒸米饭或煮粥,现有的电饭锅虽然有预约煮饭功能,但是需要人工将米和水放入锅内,若放置的时间过长会影响米饭口感,另外如果温度较高的话,还有可能腐败变质,既浪费食物也危害健康。

为解决上述问题,申请号:2018100966176,专利名称:一种锅盖及电饭锅,公开了一种锅盖包括加水部分、加米部分和控制部分(5);加米部分包括:锅盖体(111),所述锅盖体(111)与电饭锅本体(611)配合,所述锅盖体(111)中设置有隔离板(1),所述隔离板(1)将所述锅盖体(111)区分为第一隔离层(11)和第二隔离层(12),所述隔离板(1)上设置有弧形滑槽(21);加米口(2),所述加米口(2)贯穿设置在所述隔离板(1)上,所述加米口(2)设置在所述弧形滑槽(21)的末端并与所述弧形滑槽(21)连通,所述加米口(2)最小跨距大于所述弧形滑槽(21)的径向宽度;转轴(23),所述转轴(23)设置在所述隔离板(1)上;步进电机(24),所述步进电机(24)带动所述转轴(23)绕所述转轴(23)轴线旋转;米仓(22),所述米仓(22)为漏斗形,所述米仓(22)底部与嵌入在所述弧形滑槽(21)中并与所述弧形滑槽(21)轮廓配合,所述米仓(22)底部具有出米口(25),所述出米口(25)轮廓小于所述加米口(2),所述米仓(22)与所述转轴(23)可拆卸的连接,所述转轴(23)带动所述米仓(22)在所述弧形滑槽(21)上转动。

所述加水部分包括:加水管(3),所述加水管(3)连接水源,所述加水管(3)穿过所述隔离板(1),连通第二隔离层(12)和水源;倾斜管(33),所述倾斜管(33)连接所述加水管(3)尾端;电磁单向阀(31),所述电磁单向阀(31)具有出水端(311),所述电磁单向阀(31)设置在所述加水管(3)和所述倾斜管(33)的连接处;流量传感器(32),所述流量传感器(32)设置在所述电磁单向阀(31)出水端(311)。

所述控制部分(5)包括通信模块、电机控制模块、加水控制模块和加热控制模块,所述通信模块能通过wifi和手机app联通,方便进行远程控制,所述电机控制模块所述步进电机(24),所述加水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流量传感器(32)与电磁单向阀(31),所述加热控制模块能控制电饭锅本体(611)。

其结构存在的问题是:第一、加水组件、加米组件和控制组件都设置在锅盖中,导致锅盖笨重使用不便;第二、在做饭的过程中水蒸气会侵入锅盖内部,腐蚀电机部件导致电机生锈影响设备使用寿命,甚至漏电危及人身安全;第三、米仓中储放的米长期接触水蒸气受潮变质,带来健康隐患;第四、整个米仓结构每次加米都要进行往复运动长时间工作接触面容易发生磨损变形。

通过分析可以看到,现有技术缺少既能具备储料和自动送料入锅功能,同时又能方便使用,并具有高安全性,使用寿命长,还可以防止储料受潮变质的电饭锅。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当前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储料和自动送料入锅功能,同时又能方便使用,并具有高安全性,使用寿命长,还可以防止储料受潮变质的电饭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一种电饭锅,包括外锅体、内锅、锅盖、送水组件、加热组件、控制组件,外锅体作为安装平台,内锅放置在外锅体内,锅盖安装在外锅体上,送水组件、加热组件、控制组件安装在外锅体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外锅体内的送料组件和与送料组件连接的储料组件;控制组件电连接送料组件、储料组件、送水组件、加热组件,送料组件包括若干个输送机构,储料组件包括若干个储料仓,储料仓上部设投料口,底部设出口,输送机构上部设出料口,底部设进料口,输送机构与储料仓一一对应,输送机构的进料口与储料仓的出口连接,输送机构的出料口位于内锅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的输送机构为螺旋输送装置或管链输送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储料仓底面为倾斜面,倾斜面的低边位于输送机构进料口一侧,储料仓内设有检测储料存量的传感器,控制组件连接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的锅盖安装在外锅体上的安装方式包括盖在外锅体上,铰接在外锅体上或与外锅体构成一个整体。

进一步的,所述的送水组件包括加水管、电磁阀、流量传感器;加水管入口端连接水源,出口端设在内锅上部,流量传感器和电磁阀安装在加水管上,控制组件连接流量传感器和电磁阀。

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组件包括主控模块、和主控模块连接的通信模块、送料控制模块、送水控制模块、加热控制模块、输入输出模块,输入输出模块安装在外锅体上,主控模块、通信模块、送料控制模块、送水控制模块、加热控制模块安装在外锅体内,送料控制模块连接控制送料组件,送水控制模块连接控制送水组件,加热控制模块连接控制加热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的加热组件为电加热结构或者电磁加热结构,内锅放置在加热组件上,在外锅体内设有保险结构,保险结构采用限位开关,限位开关安装在外锅体内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组件中,还包括用于检测内锅重量的空锅检测模块,空锅检测模块安装在加热组件一侧,空锅检测模块采用重量传感器,控制组件连接重量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组件中,还包括用于采集声音的语音控制模块,语音控制模块安装在外锅体上,控制组件连接语音控制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改变送料组件的工作原理和优化结构布局,将水蒸气与送料组件和储料组件分隔开,杜绝了送料组件受腐蚀生锈漏电的问题提高了设备使用安全性,又避免了食材变质的情况,另外因为采用了多个送料组件和储料组件分别连接的安装方式,通过控制组件分别控制螺旋输送装置工作把不同储料仓中的食材分别送入内锅进行烹煮达到一机多用功能多样的效果,并且实现了自动加料自动烹煮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阐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圆锅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圆锅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方锅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方锅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侧开锅体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侧开锅体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上开锅体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侧开锅体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送料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送料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送料组件倾斜设计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控制组件原理示意图。

图中:1、外锅体,2、内锅,3、锅盖,4、送水组件,5、送料组件,51、输送机构,6、储料组件,61、储料仓,62、传感器,7、加热组件,8、控制组件,9、保险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电饭锅,如图1、11、12所示,包括外锅体1、内锅2、锅盖3、送水组件4、加热组件7、控制组件8,外锅体1作为安装平台,内锅2放置在外锅体1内,锅盖3安装在外锅体1上,送水组件4、加热组件7、控制组件8安装在外锅体1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送料组件5、储料组件6;控制组件8电连接送料组件5、储料组件6、送水组件4、加热组件7,控制组件8控制送料组件5将储料组件6内存放的储料定量输送到内锅2中,然后控制送水组件4向内锅2送水,再控制加热组件7加热内锅2。

所述的送料组件5包括若干个输送机构51,所述的储料组件6包括若干个储料仓61,储料仓61上部设投料口,底部设出口,输送机构51上部设出料口,底部设进料口,输送机构51与储料仓61一一对应连接,输送机构51的进料口与储料仓61的出口连接,输送机构51的出料口位于内锅2上方。

使用者通过手机app预约做饭,控制组件8控制送料组件5先向内锅2定量送料,然后再控制送水组件4工作,向内锅2定量送水,并在完成送料送水的过程后,控制加热组件7工作进行烹饪。

通过将送料组件5、送水组件4、储料组件6设置在外锅体中,减轻了锅盖3的重量,方便使用,只需要送料组件5工作,即可将储料组件6内的物料输送到内锅2中,避免了米仓往复运动造成设备磨损,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储料仓61位于锅体的侧面或者下方,解决了水蒸气侵入储料仓61导致储料受潮变质的问题。

内锅2如图2、3、4、5所示,可以是圆锅,也可以是方锅。

通过采用输送机构51和储料仓61分离的工作模式,输送机构51的驱动电机在输送机构51的底部,隔绝了水蒸气腐蚀,降低了电机受潮漏电的风险,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

控制组件8通过分别控制输送机构51工作,将各储料仓61内的储料送入内锅2进行烹煮,具体烹饪方案可以根据使用者喜好,在不同的储料仓61分别放置不同食材如米,花生,绿豆,麦片等食材实现不同功能如单独烧水、煮粥、蒸米饭、煮八宝粥、绿豆沙、花生汤或麦片粥等等。

输送机构51的功率恒定,单位时间所能输送的物料质量为确定值,控制组件8只需要控制输送机构51的工作时长即可实现对物料投放重量的控制,进而实现对烹煮食物分量的精确控制如一人份食物,两人份食物或多人份食物。

实施例2

输送机构51和储料仓61的数量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规格大小设计成不同的数量,如只采用一组输送机构51和储料仓61连接,或采用两组输送机构51和储料仓61连接或者多组输送机构51和储料仓61连接。

当输送机构51和储料仓61的数量大于一组时,每组输送机构51和储料仓61会设定一个默认编号,用于区分控制各组输送机构51和储料仓61。

实施例3

作为实施例1的一种优选结构,如图1、11、12所示,所述的输送机构51是若干个螺旋输送装置,螺旋输送装置上部设出料口,底部设进料口,螺旋输送装置的出料口位于内锅2上方。

所述的储料组件6包括若干个储料仓61,储料仓61上部设投料口,底部设出口,每个螺旋输送装置与一个储料仓61相连,螺旋输送装置的进料口与储料仓61的出口连接。

实施例4

输送机构51的安装方式可以是如图1的垂直安装方式,也可以是如图12的倾斜安装方式。

实施例5

作为实施例1中输送机构51的其他结构,所述的输送机构51也可以是若干个管链输送装置或者链板输送装置或者斗式提升装置。

实施例6

作为实施例1的优选结构,送料组件5的输出端还可以设置单向阀进一步提升防水蒸气渗入的效果。

实施例7

作为实施例1中输送机构51和储料仓61的另一种具体结构,如图7、9、10所示,储料组件6和内锅2位于输送机构51的同一侧,储料组件6在内锅下侧。

实施例8

作为实施例2中储料仓61的具体结构,如图1、6、8所示,所述的储料仓61底面为倾斜面,倾斜面的低边位于输送机构51进料口一侧,传感器62安装在储料仓61上,控制组件8连接传感器62,通过接收传感器62信号,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判断储料仓61内储料存量是否满足设定值要求,不满足时输出告警提示。

传感器62是重量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

实施例9

储料仓61的侧壁上还设有储量观察窗,方便及时了解储料储量情况,储量观察窗是储料仓61的透明侧壁。

实施例10

所述的锅盖安装在外锅体上的安装方式包括盖在外锅体上,铰接在外锅体上或固定连接在外锅体上。

锅盖3既可以如图8、9所示,采取盖在在外锅体1上或者铰接在外锅体1上的方案,内锅2从上方取出;锅盖3也可以如图6、7所示,与外锅体1构成一个整体,并在外锅体1的侧壁上设置开口,内锅2通过开口从侧面插入外锅体1。

实施例11

作为实施例1中送水组件4的具体结构,所述的送水组件4包括加水管、电磁阀、流量传感器;加水管入口端连接水源,出口端设在内锅2上部,流量传感器和电磁阀安装在加水管上,控制组件8连接流量传感器和电磁阀,通过流量传感器传送的信号,关断电磁阀。

送水组件4的出口端开口方向可以设置成朝向内锅2的锅壁,并倾斜一定角度,用于形成运动水流,有利于将输送机构51送入内锅2的储料通过运动水流冲刷分布均匀。

实施例12

作为实施例1中控制组件8的具体结构,如图13所示,所述的控制组件8包括主控模块、和与主控模块连接的通信模块、送料控制模块、送水控制模块、加热控制模块、输入输出模块,通信模块能通过wifi和手机app联通进行远程控制,送料控制模块连接控制送料组件5工作,送水控制模块连接控制送水组件4工作,加热控制模块连接控制加热组件7工作。

为了精确控制电饭锅的烹煮时间,加热组件7中还可以设置温度检测器,用于监测锅内温度。

实施例13

所述的加热组件7是电加热结构或者电磁加热结构、内锅放置在加热组件7上,控制组件8连接控制加热组件7工作,在外锅体1内,设有监测内锅2是否放置到位的保险结构9,保险结构9采用限位开关,限位开关安装在外锅体1内的底部,用于检测内锅2是否放置到加热组件7上,限位开关接通,加热组件7接通工作,如内锅2未放置到位,限位开关不能接通,则使用功能被锁死为不可用状态。

实施例14

作为实施例1的优选结构,控制组件8中还包括空锅检测模块,空锅检测模块采用重量传感器,通过在外锅体1内部设置重量传感器检测内锅2的重量,控制组件8连接重量传感器,通过接收重量传感器信号,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判断内锅2重量是否满足设定值要求,不满足时输出告警提示。

通过重量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与设定值比较用于判断锅内是否有未清空的食物,如重量传感器检测到内锅2的重量超过设定值,则向控制组件发出报警信号,通过设置该检测模块可以避免在内锅2中仍有食物的情况下,送料组件5再次向内锅2投放储料。

实施例15

作为实施例1的优选结构,控制组件8中还包括语音控制模块,控制组件8连接语音控制模块,控制组件8通过语音控制模块采集的声音指令控制工作。

通过语音控制模块采用使用者发出的声音指令转换成数字信号传递给控制组件8,控制组件8选择相应的烹饪方案,如定量煮粥、蒸米饭、烧开水等,完成送料送水烹煮的过程。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装置工作时,通过手机app选择相应烹饪方案,控制组件接收到通信模块传递的信号,送料控制模块控制该烹饪方案相对应的输送机构51工作向内锅定量送料,输送机构51完成送料工作后,送水控制模块控制送水组件向内锅送水,并在达到预定水量后,停止送水动作,加热控制模块控制加热组件接通电源开始对内锅加热进行烹煮,当加热时长达到相应烹饪方案的工作时长后结束加热过程,完成一次烹饪,还可以通过预订时间烹饪,在达到预订时间时再进行上述烹饪过程。

申请实施例只是用于说明本申请所公开的技术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简单的替换所进行的改变,仍然属于本申请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