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烫提手的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07311发布日期:2020-05-20 01:42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烫提手的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具有防烫提手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饭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饭煲一般包括煲体和内胆,内胆从煲体里取出后,内胆内的食物容易被外界杂质,气味等污染,不利于食物的放置和储存。目前市面上有饭煲专门携带内胆盖,当内胆从煲体取出后,另外盖上内胆盖,起到保护食物等作用,但这样增加了生产成本,并且在内胆烹饪时,不方便放置内胆盖,用户体验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防烫提手的烹饪器具,使内盖可作为内胆盖使用,并能够防止内盖上的提手温度过高,方便用户拿取提手。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防烫提手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以及盖设所述锅体的锅盖,所述锅体内设有内胆,所述锅盖包括衬盖以及位于所述衬盖下方的内盖,所述内胆可由所述锅体内取出,所述内盖可与所述衬盖拆分,盖设在所述内胆上,所述内盖上设有提手,所述提手内设有用于与所述内胆连通的蒸汽通道,所述提手包括位于所述蒸汽通道外侧的隔热部。

可选地,所述隔热部为密闭的隔热腔。

可选地,所述提手包括提手座以及盖设所述提手座的提手盖,所述提手盖与所述提手座围成所述蒸汽通道,所述提手座包括位于所述蒸汽通道外侧的第一槽体,所述提手盖盖设所述第一槽体,形成所述密闭的隔热腔。

可选地,所述提手座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环筋和第二环筋,所述第二环筋位于所述第一环筋的外侧,所述第一环筋、所述底座和所述提手盖围成所述蒸汽通道,所述第一环筋、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二环筋围成所述第一槽体。

可选地,所述提手盖的内表面设有开口向下的第二槽体,所述提手盖盖设在所述提手座上时,所述第一环筋的顶部插接于所述第二槽体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环筋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槽体的槽底之间设有密封圈。

可选地,所述提手盖可在所述提手座上旋转,所述提手盖上设有旋扣,所述提手座上对应设有旋孔,所述提手盖旋转到所述提手座的第一位置时,所述旋扣与所述旋孔锁合,所述提手盖旋转到所述提手座的第二位置时,所述旋扣与所述旋孔解锁。

可选地,所述隔热部环绕所述蒸汽通道的四周。

可选地,所述提手设有进气口和蒸汽口,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提手的底部,用于将所述蒸汽通道与所述内胆连通,所述蒸汽口位于所述提手的顶部,用于将所述蒸汽通道与外部环境连通。

可选地,还包括测温组件,所述提手上设有与所述蒸汽通道连通的测温孔,所述测温组件通过所述测温孔伸入所述蒸汽通道内,以测量由所述内胆进入所述蒸汽通道内蒸汽的温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内盖可与衬盖拆分,当开始烹饪时,内盖安装在衬盖上,起到密封及蒸汽流通作用,作为烹饪器具的内盖结构使用;当烹饪结束后,内胆由锅体内取出时,内盖可与衬盖拆分出来,作为内胆盖盖设在内胆上,用于保护内胆内的食物,使内盖作为内胆盖使用,使得内胆餐具化。

2、本实用新型中内盖上设有提手,提手内设有蒸汽通道,使提手在烹饪时,起到蒸汽阀功能作用;在烹饪结束后,可作为方便提取内盖的提手结构,提手将把手结构和蒸汽阀结构二合一。

3、本实用新型中的隔热部在人手拿取提手时,防止提手温度过高,烫伤用户,从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4、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环筋能够将蒸汽通道隔开,对提手进行第一次隔热;隔热腔对提手进行第二次隔热,使得提手温度达到可适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防烫提手的烹饪器具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防烫提手的烹饪器具中内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有防烫提手的烹饪器具中内盖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有防烫提手的烹饪器具中提手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有防烫提手的烹饪器具中内盖的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有防烫提手的烹饪器具中提手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有防烫提手的烹饪器具中提手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具有防烫提手的烹饪器具中提手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为了解决现有烹饪器具中内胆盖不便于放置以及内盖作为内胆盖时,内盖上的提手温度过高,容易烫伤用户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

本实用新型烹饪器具使内盖可作为内胆盖使用,并能够防止内盖上的提手温度过高,方便用户拿取提手。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防烫提手的烹饪器具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具有防烫提手的烹饪器具为电饭煲,包括锅体1以及盖设于锅体1上的锅盖2,锅体1内设有内胆3,内胆3具有开口向上的空腔,锅盖2盖设在锅体1时,锅盖2与内胆3组合围成烹饪腔体。锅盖2包括衬盖201以及位于衬盖201下方的内盖202,内盖202上设有出气口203,烹饪时,出气口203与内胆3连通,用于将内胆3内的蒸汽排出。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防烫提手的烹饪器具中内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有防烫提手的烹饪器具中内盖的剖视图。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中内胆3与锅体1可拆分,烹饪时,内盖202安装在衬盖201上,起到密封作用,作为烹饪器具的内盖结构使用;烹饪结束后,内胆3可由锅体1内取出,放置在餐桌等桌面上,方便用户盛取内胆3内的食物。为了防止内胆3内的食物被外界杂质或气味等污染,内盖202可与衬盖201拆分,当内胆3由锅体1内取出后,将内盖202与衬盖201拆分,使内盖202盖设在内胆3上,用于保护内胆3内的食物,使内盖202作为内胆盖使用,使得内胆3餐具化。实施例烹饪器具中的内盖202即可作为内盖结构,在烹饪时与衬盖201装配在一起使用;又可作为内胆盖,在烹饪结束后,与衬盖201拆分盖设在内胆3上,用于保护内胆3内的食物。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有防烫提手的烹饪器具中提手的放大图。如图3和

图4所示,本实施例烹饪器具中内盖202的上表面设有提手4,提手4内设有蒸汽通道5,蒸汽通道5与内盖202上的出气口203连通,内胆3内的蒸汽通过出气口203进入蒸汽通道5内后,排出内胆3外。本实施例中提手4在烹饪时,起到蒸汽阀功能作用;在烹饪结束后,可作为方便提取内盖202的提手结构,提手4将把手结构和蒸汽阀结构二合一。

如图3和图4所示,提手4上设有蒸汽口401,蒸汽口401位于提手4的顶部,与蒸汽通道5连通,用于将蒸汽通道5内的蒸汽排出。烹饪时,内胆3内的蒸汽经过提手4内的蒸汽通道5排出,烹饪结束后,内盖202作为内胆盖使用时,提手4的温度过高,不便于用户提取内盖20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中的提手4包括位于蒸汽通道5外侧的隔热部6,隔热部6将蒸汽通道5隔开,具有隔热功能。在人手拿取提手4时,能够防止提手4温度过高,烫伤用户,从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有防烫提手的烹饪器具中内盖的爆炸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有防烫提手的烹饪器具中提手的爆炸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有防烫提手的烹饪器具中提手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图6和图7所示,隔热部6为密闭的隔热腔,该隔热腔环绕蒸汽通道5的四周,位于提手4的侧壁与蒸汽通道5之间,起到隔热作用。具体地,提手4包括提手座7以及盖设提手座7的提手盖8,提手盖8与提手座7围成蒸汽通道5。提手座7包括位于蒸汽通道5外侧的第一槽体9,第一槽体9环绕蒸汽通道5的四周,提手盖8盖设在第一槽体9上,与第一槽体9形成上述密闭的隔热腔。

如图4和图7所示,提手座7包括底座701以及设置在底座701上的第一环筋702和第二环筋703,第二环筋703位于第一环筋702的外侧,与第一环筋702同圆心设置。当提手盖8盖设在提手座7上时,第一环筋702、底座701和提手盖8围成蒸汽通道5。底座701上设有进气口,进气口位于提手4的底部,进气口将蒸汽通道5与内盖202上的出气口203连通,从而实现将蒸汽通道5与内胆3连通。提手盖8上设有蒸汽口401,蒸汽口401位于提手4的顶部,蒸汽口401用于将蒸汽通道5与外部环境连通,从而将蒸汽通道5内的蒸汽排出。

如图4和图7所示,第一环筋702、底座701和第二环筋703围成前述第一槽体9。第一槽体9呈圆环状,其开口向上,围绕蒸汽通道5的四周。当提手盖8盖设在提手座7上时,第一环筋702、底座701、第二环筋703和提手盖8围成前述密闭的隔热腔,实现对蒸汽通道5的隔热。实施例中第一环筋702能够将蒸汽通道5隔开,对提手4进行第一次隔热;隔热腔对提手4进行第二次隔热,使得提手4温度达到可适状态,加强了隔热效果。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具有防烫提手的烹饪器具中提手盖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和图8所示,提手盖8的内表面设有开口向下的第二槽体801,提手盖8盖设在提手座7上时,第二槽体801套设在第一环筋702的顶部,使第一环筋702的顶部插接于第二槽体801内。具体地,提手盖8包括盖体802以及设置在盖体802上的第三环筋803和第四环筋804,第四环筋804位于第三环筋803的外侧,与第三环筋803同圆心设置。第三环筋803、盖体802和第四环筋804围成前述第二槽体801。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环筋702的顶部与第二槽体801的槽底之间设有密封圈12,该密封圈12用于密封提手盖8与提手座7之间的间隙,防止蒸汽泄露。

如图7和图8所示,提手盖8盖设在提手座7上时,可在提手座7上旋转,提手盖8侧壁的内侧设有旋扣10,提手座7侧壁的外侧对应设有旋孔11。提手盖8旋转到提手座7的第一位置时,旋扣10与旋孔11锁合,使提手盖8与提手座7锁合;提手盖8旋转到提手座7的第二位置时,旋扣10与旋孔11解锁,使提手盖8可从提手座7上取出,从而方便提手盖8的安装和拆卸。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手盖与提手座也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只要能够将提手盖与提手座固定在一起即可。比如,提手盖与提手座通过螺钉或螺纹连接。

如图4所示,实施例的烹饪器具还包括测温组件,提手4的提手盖8上设有测温孔13,该测温孔13与蒸汽通道5连通,测温组件通过测温孔13伸入蒸汽通道5内,以测量蒸汽通道5内的温度,从而确定内胆内的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热部也可以为其他具有隔热功能的材料或结构,只要能够对提手进行隔热即可,比如,隔热部为隔热棉、玻璃纤维或气凝胶毡等隔热材料。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