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清洗的卧式螺杆挤压榨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06242发布日期:2020-05-20 01:37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清洗的卧式螺杆挤压榨汁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易清洗的卧式螺杆挤压榨汁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饮食健康,对果蔬汁饮品的营养和口感要求也逐渐提升。现有的卧式榨汁机一般包括主机、电机、压榨腔、螺杆、挤压筒和端盖,螺杆在电机的驱动下与挤压筒配合对物料进行挤压实现出汁,汁液通过压榨腔底部的出汁口排出,剩下的料渣通过端盖上的出渣口排出,实现渣汁分离。为了使汁液的口感更加细腻,一般会在挤压筒上设置开设有很多小孔的过滤部,利用该过滤部过滤掉汁液中的料渣。但是,采用此种过滤结构时,料渣容易残留在过滤部上的小孔中,不便于对挤压筒进行清洗。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易清洗的卧式螺杆挤压榨汁机。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易清洗的卧式螺杆挤压榨汁机,包括内置电机的机座和连接于机座的集汁腔,集汁腔上设有进料通道和出汁口,集汁腔内设有横置的螺杆及套设于螺杆外部的挤压筒,螺杆由电机驱动,集汁腔的前端设有端盖,所述集汁腔的底部在出汁口处设有出汁过滤部,出汁过滤部上设有用于连通集汁腔内部和出汁口的出汁空隙,出汁口的前侧设有用于连通集汁腔内部和出汁口的出汁通孔,出汁通孔的高度不高于出汁过滤部设置。

优选的,所述出汁过滤部包括多根间隔分布的出汁过滤栅条,相邻出汁过滤栅条之间形成出汁空隙。

优选的,所述集汁腔前侧内壁的底部设有汇流凹槽,出汁通孔设于汇流凹槽的后端部处。

优选的,所述汇流凹槽自集汁腔的前端面向后延伸至出汁通孔,汇流凹槽的底面不高于出汁过滤部。

优选的,所述汇流凹槽的底壁自前端向后端倾斜向下设置。

优选的,所述集汁腔的内壁上设有用于使挤压筒受到轴向定位的定位台阶面,出汁口设于定位台阶面的后侧且出汁通孔设于定位台阶面的下部。

优选的,所述挤压筒的前端与端盖之间设有出汁缝隙,出汁缝隙的宽度为δw,0.1mm≤δw≤0.8mm。

优选的,所述螺杆的前端伸出端盖,螺杆前端的局部沿径向向外凸出形成排渣拨片。

优选的,所述端盖上设有出渣口,出渣口处设有出渣调节装置,出渣调节装置包括弹性的封渣块和刚性的调节杆,封渣块设于调节杆的一端,调节杆可带动封渣块沿端盖的周向滑动以调节封渣块覆盖出渣口的面积大小。

优选的,所述螺杆的前端设有伸出端盖的定位轴,端盖的前侧设有外罩,外罩的内壁上设有支撑柱,支撑柱上设有供定位轴插入的定位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卧式螺杆挤压榨汁机,在集汁腔底部与出汁口对应的位置处设置了出汁过滤部,出汁过滤部上设置出汁空隙,利用该出汁过滤部对物料被挤压得到的汁液进行有效的过滤,便于在取消原有挤压筒上设置的过滤孔的情况下保证汁液的过滤效果,使挤压筒便于清洗。出汁口的前侧设置出汁通孔,出汁通孔的高度不高于出汁过滤部设置,在不影响物料挤压粉碎的同时,节省集汁腔内部空间,还增加了汁液流出路径,使物料在挤压筒前端与螺杆前端被挤压出的汁液也能顺利经过出汁口排出,有利于合理提高出汁速度。

2、出汁过滤部具体采用多根间隔分布的出汁过滤栅条的结构,相邻出汁过滤栅条之间的空隙形成出汁空隙,出汁过滤部的结构简单,且能很好的满足对汁液进行过滤的要求。

3、集汁腔前侧内壁的底部设置自集汁腔的前端面向后延伸至出汁通孔的汇流凹槽,出汁通孔设于汇流凹槽的后端部处,汇流凹槽的底面不高于出汁过滤部设置,使物料在挤压筒前端与螺杆前端被挤压出的汁液能通过汇流凹槽后经出汁通孔顺利流向出汁口,保证物料在集汁腔前端被挤压出来的汁液能顺利排出集汁腔。

4、汇流凹槽的底壁自前向后倾斜向下设置,汇流凹槽的底壁具有导流作用,能使汇流凹槽内的汁液顺利流向出汁通孔。另外,汇流凹槽倾斜设置的底壁还能适当加快汁液的流动速度,有利于提高出汁通孔处的出汁速度。

5、通过定位台阶面可以使挤压筒受到轴向上的定位,便于提高挤压筒的轴向稳定性。出汁口设于定位台阶面的后侧且出汁通孔设于定位台阶面的下部,合理设置出汁口和出汁通孔的设置位置,避免挤压筒阻挡住出汁空隙或出汁通孔,保证汁液能顺利经出汁空隙和出汁通孔流向出汁口。

6、挤压筒的前端与端盖之间设置出汁缝隙,利用该出汁缝隙可以对汁液进行过滤,汁液从物料中被挤压出后通过出汁缝隙回流至集汁腔内并经出汁通孔后流向出汁口。合理设置出汁缝隙的宽度,使其满足过滤出汁要求。若δw<0.1mm,出汁缝隙的宽度较小,不利于合理提高出汁速度。若δw>0.8mm,出汁缝隙的宽度较大,不利于合理保证过滤效果。

7、螺杆伸出端盖的前端上设置沿径向向外凸出形成的排渣拨片,排渣拨片在螺杆转动过程中可以不停的拨动排出的料渣,有利于使料渣顺利排出,避免因料渣堆积而出现堵渣的情况。

8、通过出渣调节装置可以调节出渣口的大小,通过调节出渣口的大小实现调节出渣速度的目的,使出渣速度能根据具体的物料进行适应性调节,可以在保证出渣顺利的同时提高物料的出汁率,合理扩大机体的物料适用范围。

9、外罩内壁的支撑柱上设置定位孔,螺杆前端的定位轴可以插入定位孔中,通过定位孔与定位轴的配合使螺杆的前端受到定位并得到支撑,有利于提高螺杆在工作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卧式螺杆挤压榨汁机的整机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卧式螺杆挤压榨汁机中部分构件的爆炸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卧式螺杆挤压榨汁机中集汁腔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卧式螺杆挤压榨汁机中挤压筒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卧式螺杆挤压榨汁机中挤压筒与端盖配合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卧式螺杆挤压榨汁机中端盖与外罩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卧式螺杆挤压榨汁机中端盖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卧式螺杆挤压榨汁机中端盖与外罩的示意图。

图中,100-机座,200-电机,300-集汁腔,310-出汁通道,320-出汁口,331-出汁空隙,332-出汁通孔,333-出汁过滤栅条,340-汇流凹槽,350-定位台阶面,360-防转凹槽,400-螺杆,410-定位轴,420-排渣拨片,500-挤压筒,510-前台阶面,520-防转凸台,530-过滤插块,540-过滤插槽,600-端盖,601-前盖体,602-后盖体,610-出渣口,620-过滤凸块,630-过滤凹槽,700-出汁缝隙,800-外罩,810-支撑柱,820-定位孔,830-定位套,910-封渣块,920-调节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需要理解的是,下述的“上”、“下”、“左”、“右”、“纵向”、“横向”、“内”、“外”、“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易清洗的卧式螺杆挤压榨汁机,包括内置电机200的机座100和连接于机座100的集汁腔300,集汁腔300上设有进料通道310和出汁口320,集汁腔300内设有横置的螺杆400及套设于螺杆400外部的挤压筒500,螺杆400由电机200驱动,集汁腔300的前端设有端盖600。集汁腔300的底部在出汁口320处设有出汁过滤部,出汁过滤部上设有用于连通集汁腔300内部和出汁口320的出汁空隙331,出汁口320的前侧设有用于连通集汁腔300内部和出汁口320的出汁通孔332,出汁通孔332的高度不高于出汁过滤部设置。

利用出汁过滤部对物料被挤压得到的汁液进行有效的过滤,便于在取消原有挤压筒上设置的过滤孔的情况下保证汁液的过滤效果,使挤压筒便于清洗。出汁口的前侧设置出汁通孔,使物料在挤压筒前端与螺杆前端被挤压出的汁液也能顺利经过出汁口排出,有利于合理提高出汁速度。

出汁过滤部包括多根间隔分布的出汁过滤栅条333,相邻出汁过滤栅条333之间的间隙形成出汁空隙331。本实施例中,出汁过滤栅条333呈长条状,相应的,出汁空隙331也呈细长的条状。为了合理提高出汁速度,出汁通孔332沿集汁腔300的周向间隔并排设有两个。

为了使集汁腔300内前端的汁液能顺利自出汁通孔332处流向出汁口320,集汁腔300前侧内壁的底部设有汇流凹槽340,出汁通孔332设于汇流凹槽340的后端部处。具体的,汇流凹槽340自集汁腔300的前端面向后延伸至出汁通孔332,汇流凹槽340的底面不高于出汁过滤部设置。为了提高汁液的流动性,汇流凹槽340的底壁自前端向后端倾斜向下设置。汇流凹槽340的底壁具有导流作用,能使汇流凹槽340内的汁液顺利流向出汁通孔332,还能适当加快汁液的流动速度,有利于提高出汁通孔332处的出汁速度。

结合图4,挤压筒500的前端与端盖600配合实现前向上的轴向定位,为了实现挤压筒500在轴向上的双向定位,集汁腔300的内壁上设有定位台阶面350,挤压筒500后端的周向外壁上设有前台阶面510。出汁口320设于定位台阶面350的后侧,且出汁通孔332设于定位台阶面350的下部,避免挤压筒500阻挡住出汁空隙331或出汁通孔332。挤压筒500安装于集汁腔300内时,前台阶面510与定位台阶面350前后抵触实现挤压筒500在后向上的定位。

为了提高挤压筒500在周向上的稳定性,前台阶面510上沿周向间隔设有若干防转凸台520,定位台阶面350上设有供防转凸台520卡入的防转凹槽360,通过防转凸台520与防转凹槽360的配合实现防止挤压筒500在工作过程中发生周向转动的目的。

结合图5,为了提高对汁液的过滤效果,集汁腔300的前端与端盖600之间设有出汁缝隙700,出汁缝隙700的宽度为δw,0.1mm≤δw≤0.8mm,本实施例中δw优选设置为0.5mm。

结合图6,挤压筒500前端的周向上均匀间隔分布有多个过滤插块530,相邻过滤插块530之间的空隙形成过滤插槽540。端盖600的内壁上设有多个沿周向均匀间隔分布的过滤凸块620,相邻的过滤凸块620之间形成有过滤凹槽630。过滤插块530与过滤凹槽630间隙配合,过滤凸块620与过滤插槽540间隙配合,端盖600与挤压筒500配合时,过滤插块530与过滤凹槽630之间的间隙及过滤凸块620与过滤插槽540之间的间隙共同形成出汁缝隙700。

本实施例中,端盖600上设有出渣口610,端盖600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前盖体601与后盖体602,过滤凸块620及过滤凹槽630设于后盖体602的内壁上。端盖600的前端还连接有外罩800,外罩800、前盖体601与后盖602三者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一起。

结合图7,为了提高螺杆400的稳定性,螺杆400的前端设有向前凸出形成的定位轴410,外罩800的内壁上设有支撑柱810,支撑柱810上设有供定位轴410插入的定位孔820。具体的,支撑柱810的定位孔820内设有带孔的定位套830。端盖600连接于集汁腔300时,定位轴410插入定位套830上的孔中,通过支撑柱810使螺杆400的前端受到定位并得到支撑。

为了使料渣能顺利排出,螺杆400前端伸出端盖600的部位处设有局部沿径向向外凸出形成排渣拨片420。排渣拨片420在螺杆400转动过程中可以不停的拨动排出的料渣,避免因料渣堆积而出现堵渣的情况。

使用时,将螺杆400装设于集汁腔300中,将挤压筒500套设于螺杆400前端的外部,防转凸台520卡入防转凹槽360中,前台阶面510抵于定位台阶面350上。将端盖600连接于集汁腔300的前端,过滤凸块620插设于过滤插槽540中,过滤插块530插设于过滤凹槽630中,过滤凸块与过滤插槽之间、过滤插块与过滤凹槽之间形成出汁缝隙700。

电机300通电启动后驱动螺杆400转动,对自进料通道310进入集汁腔300中的物料进行挤压,物料被挤压出来的汁液部分自出汁空隙331处经出汁口320排出,另一部分汁液自出汁通孔332处经出汁口320排出。

上述各部件的“前端”指远离机座100的一端,上述各部件的“后端”指靠近机座100的一端。

可以理解的是,出汁过滤栅条333的具体形状并不局限于上述记载或附图所示的长条形,也可以设置成弧形或波浪形等其他合理的形状。相应的,出汁空隙331也可以设置成其他合理的形状。

可以理解的是,出汁通孔332的具体个数并不局限于上述记载或附图所示的两个,也可以设置为一个或三个等其他合理的个数。

可以理解的是,出汁缝隙700的宽度δw也可以设置为0.1mm、0.2mm、0.3mm、0.4mm、0.48mm、0.52mm、0.6mm、0.7mm、0.8mm等其他合理的宽度值。

可以理解的是,端盖600也可以设置为一体式成型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端盖600与集汁腔300的前端之间可以通过旋扣结构实现可拆卸连接。

实施例二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作为上述实施例一的改进实施例,其相对于上述实施例一的改进之处在于,在出渣口610处加设了出渣调节装置。

出渣调节装置包括弹性的封渣块910和刚性的调节杆920,封渣块910设于调节杆920的一端,调节杆920可以带动封渣块910沿端盖600的周向滑动以调节封渣块910覆盖出渣口610的面积大小。通过调节出渣口的大小实现调节出渣速度的目的,使出渣速度能根据具体的物料进行适应性调节,可以在保证出渣顺利的同时提高物料的出汁率,合理扩大机体的物料适用范围。

本实施例中,封渣块910可以采用橡胶封渣块或硅胶封渣块。出渣调节装置设于端盖600的前侧且位于外罩800内,调节杆920呈弧形,封渣块也为弧形,调节杆920的一端伸出外罩800形成拨钮,便于用户操作。通过拨钮带动调节杆920转动时,调节杆920带动封渣块910沿端盖600的周向滑动改变出渣口的大小。

实施例二的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中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