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77796发布日期:2020-07-24 16:08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烹饪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烹饪设备大都需要手动操作,其不仅耗费人力资源,在一些极端天气情况下,例如炎热的夏季,厨师烹饪菜肴的过程中,一方面,受到的天气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受到正在烹饪的食材、火焰等的炙烤,会使厨师感到酷热无比。另外,为了避免在对菜肴进行烹饪的过程中,厨师的毛发落入菜肴中,厨师通常都需要佩戴厨师帽,这更增加了厨师的暑热感。更为重要的是,在人工烹饪菜肴的过程中,每个厨师针对烹饪设备的操作力道均不同,使得烹饪过程难以实现标准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可以对其中的待烹饪菜肴进行自动翻炒,不仅能够节约人力资源,还能够为烹饪过程的标准化提供可靠的依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设备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设备包括锅体5、外壳13、驱动组件18、转轴19和支架20;

所述锅体5设置于所述外壳13内,所述转轴19设置于所述外壳13的外侧并与所述外壳13连接;所述支架20支撑所述转轴;所述驱动组件18用于驱动所述锅体5绕所述转轴19转动;

其中,所述驱动组件18包括旋转电机1及传动结构22,所述传动结构22用于将所述旋转电机1的输出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所述转轴19的旋转运动,并且所述电机1及传动结构22倚靠所述外壳13的内壁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设备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作为优选,所述传动结构22包括蜗杆2和蜗轮3,

所述蜗杆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旋转电机1的输出轴,

所述转轴19设置于所述蜗轮3的轴孔4内,

所述蜗杆2与所述蜗轮相适配构成蜗杆传动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电机1的轴向与所述蜗杆2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蜗轮3的轴向与所述蜗杆2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电机1安装在所述外壳13的底面上方,所述传动结构22安装在所述外壳13的其中一个侧面内部;所述电机1、传动结构22构成的整体安装在所述外壳13的其中一个角落。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13包括第一侧壁14、第二侧壁15、底面16和顶面17,

所述第一侧壁14通过其上边缘连接于所述顶面17的一侧边缘,

所述第二侧壁15通过其上边缘连接于所述顶面17的另一侧边缘,

所述第一侧壁14通过其下边缘连接于所述底面16的一侧边缘,

所述第二侧壁15通过其下边缘连接于所述底面16的另一侧边缘,

所述第一侧壁14的上边缘、下边缘,所述第二侧壁15的上边缘,下边缘,所述顶面17的一侧边缘、另一侧边缘,所述底面16的一侧边缘、另一侧边缘均平行于所述锅体5的轴向;

于所述第一侧壁14、第二侧壁15、顶面17和底面16之间形成第一容置空间,

所述锅体5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并且,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形成剩余空间,

所述驱动组件18设置于所述剩余空间内。

作为优选,所述支架20包括底座21、第一支撑臂6和第二支撑臂23,

所述第一支撑臂6与所述第二支撑臂23的高度相同,

所述第一支撑臂6的底端连接于所述底座21,所述第一支撑臂6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转轴19的一端,

所述第二支撑臂23的底端连接于所述底座21,所述第二支撑臂23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转轴19的另一端。

作为优选,

所述旋转电机1的轴向长度等于所述第一侧壁14和所述第二侧壁15之间的内侧间距。

作为优选,所述顶面17呈弧面,所述弧面的直径大于所述锅体5的直径,

所述锅体5的径向截面与所述弧面的径向截面共面。

作为优选,所述转轴19包括第一段轴8和第二段轴9,

所述第一段轴8连接于所述外壳13的一侧,所述第二段轴9连接于所述外壳13的另一侧,

所述第一段轴8和所述第二段轴9共线。

作为优选,

所述转轴19的中心到所述外壳13的顶部切平面与所述外壳13的侧平面之间的交线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所述转轴19的中心到所述外壳13的底部平面与所述外壳13的侧平面之间的交线的距离为第二距离;

所述转轴19的中心到所述外壳13的底部平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三距离;

则所述第三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中较大者。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还包括透明的罩体(24),所述锅体(5)和外壳(13)的内壁之间形成容置空间,

所述罩体(24)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且,所述罩体(24)至少部分遮蔽所述锅体(5)。

在这里,通过设置透明的罩体,一方面可以起到防止热量散失的作用,从而提高热效率,降低功耗;另外,透明的罩体便于在设备出现故障时的检修,使得维修人员可以方便的观察到内部的问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设备中的旋转电机1为旋转动力原动件,其通过传动结构22,能够将旋转电机1的输出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转轴19的旋转运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外壳13与转轴19之间能够同步进行旋转运动,因此,当需要向锅体5内加载食材时,通过转轴19的旋转,能够使得锅体5倾斜至第一设定角度,此时锅口至少部分朝上,以使得向锅体5加载食材时,食材能够借助重力作用更加便捷地落入到锅体5内;当针对食材的烹饪过程完毕后,通过转轴19的旋转,能够使得锅体5倾斜至第二设定角度,此时,锅口至少部分朝下,从而,在将烹饪好的食物装盘的过程中,食物能够借助重力作用更加便捷地落入盘中。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设备能够使得食材向锅体5的加载和烹饪完成后食物的装盘动作更加便捷。另外,容置于锅体5内部的食材最主要的烹饪过程是,借助设置于锅体5底部能够驱动锅体5以轴向中心转轴为旋转中心自转,在此过程中,容置于锅体5内部的食材被搅拌而完成烹饪。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设备可以在无需人手翻动待烹饪食材的情况下,完成对待烹饪食材的烹饪,其能够节约人力资源;此外,在待烹饪食材一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设备进行标准化设置而使得烹饪过程标准化。

此外,由于电机及传动结构都靠近外壳的内壁设置,尤其是利用了内部空间的拐角的空间,这大大的减少了整体对空间的需求,降低了设备体积。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降低了成本,减少了体积,提高了转动的灵活程度。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的烹饪设备在一个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2为图1的a向视图,其中,虚线部分表示外壳旋转后的其中一瞬时位置;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的烹饪设备中应用的驱动组件在一个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的烹饪设备中应用的透明的罩体与锅体及外壳之间的配合关系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烹饪设备,应用其能够对其中的待烹饪菜肴进行自动翻炒,不仅能够节约人力资源,还能够为烹饪过程的标准化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烹饪设备,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具体的理解为:可以同时包含有a与b,可以单独存在a,也可以单独存在b,能够具备上述三种任一种情况。

参见附图1~附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包括锅体5、外壳13、驱动组件18、转轴19和支架20。锅体5设置于外壳13内,转轴19设置于外壳13的外侧并与外壳13连接;支架20支撑转轴;驱动组件18用于驱动锅体5绕转轴19转动,其中,驱动组件18包括旋转电机1及传动结构22,传动结构22用于将旋转电机1的输出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转轴19的旋转运动,并且电机1及传动结构22倚靠外壳13的内壁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中的旋转电机1为旋转动力原动件,其通过传动结构22,能够将旋转电机1的输出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转轴19的旋转运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外壳13与转轴19之间能够同步进行旋转运动,因此,在旋转电机1的输出轴进行旋转运动的过程中,外壳13能够随转轴19同步进行旋转运动。进一步地,由于锅体5设置于外壳13内,因此,,当需要向锅体5内加载食材时,通过转轴19的旋转,能够使得锅体5倾斜至第一设定角度,此时锅口至少部分朝上,以使得向锅体5加载食材时,食材能够借助重力作用更加便捷地落入到锅体5内;当针对食材的烹饪过程完毕后,通过转轴19的旋转,能够使得锅体5倾斜至第二设定角度,此时,锅口至少部分朝下,从而,在将烹饪好的食物装盘的过程中,食物能够借助重力作用更加便捷地落入盘中。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能够使得食材向锅体5的加载和烹饪完成后食物的装盘动作更加便捷。另外,容置于锅体5内部的食材最主要的烹饪过程是,借助设置于锅体5底部能够驱动锅体5以轴向中心转轴为旋转中心自转,在此过程中,容置于锅体5内部的食材被搅拌而完成烹饪。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设备可以在无需人手翻动待烹饪食材的情况下,完成对待烹饪食材的烹饪,其能够节约人力资源;此外,在待烹饪食材一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进行标准化设置而使得烹饪过程标准化。

其中,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中应用的传动结构22的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传动结构22包括蜗杆2和蜗轮3。蜗杆2的一端连接于旋转电机1的输出轴,转轴19设置于蜗轮3的轴孔4内,蜗杆2与蜗轮相适配构成蜗杆传动机构。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得蜗杆2一直向同一方向旋转,能够使得蜗轮3一直向同一方向旋转,进而带动外壳13一直向同一方向旋转,最终带动锅体5一直向同一方向旋转;而通过使得蜗杆2的正反转,能够使得蜗轮3正反转,进而带动外壳3正反转,最终带动锅体5正反转。实践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电机1的输出轴的旋转形式,即可控制蜗杆2的旋转形式,最终实现对锅体5的旋转形式的控制,使得容置于锅体5内的待烹饪食材能够根据需要被翻动。

其中,电机1的轴向与蜗杆2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为90°,蜗轮3的轴向与蜗杆2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为90°;电机1安装在外壳13的底面上方,传动结构22安装在外壳13的其中一个侧面内部;电机1、传动结构22构成的整体安装在外壳13的其中一个角落。合理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的外壳13的内部空间,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的外壳13尺寸最小化。

其中,作为外壳13的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外壳13包括第一侧壁14、第二侧壁15、底面16和顶面17。第一侧壁14通过其上边缘连接于顶面17的一侧边缘,第二侧壁15通过其上边缘连接于顶面17的另一侧边缘,第一侧壁14通过其下边缘连接于底面16的一侧边缘,第二侧壁15通过其下边缘连接于底面16的另一侧边缘,第一侧壁14的上边缘、下边缘,第二侧壁15的上边缘,下边缘,顶面17的一侧边缘、另一侧边缘,底面16的一侧边缘、另一侧边缘均平行于锅体5的轴向。于第一侧壁14、第二侧壁15、顶面17和底面16之间形成第一容置空间,锅体5设置于第一容置空间内,并且,于第一容置空间内形成剩余空间,驱动组件18设置于剩余空间内。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合理利用壳体13的内部空间,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中各部件的设置更加合理。

其中,支架20包括底座21、第一支撑臂6和第二支撑臂23。第一支撑臂6与第二支撑臂23的高度相同。第一支撑臂6的底端连接于底座21,第一支撑臂6的另一端连接于转轴19的一端,第二支撑臂23的底端连接于底座21,第二支撑臂23的另一端连接于转轴19的另一端。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得转轴19被第一支撑臂6和第二支撑臂23支撑,从而使得转轴19具有设定的高度,便于针对外壳13的尺寸进行设计,使得外壳13在旋转的过程中不会由于受到干涉而受阻。

其中,旋转电机1的轴向长度等于第一侧壁14和第二侧壁15之间的内侧间距。在这种情况下,旋转电机1刚好卡置于外壳13内,以利于旋转电机1的安装并对准其装配位置,还能避免旋转电机在运转过程中发生轴向移位。

其中,顶面17呈弧面,弧面的直径大于锅体5的直径。锅体5的径向截面与弧面的径向截面共面。由于锅体5通常成球面或者弧面而具有各向同性的性质,便于对容置于其中的待烹饪食材进行翻动,在这种情况下,将外壳13的顶面17设计成弧面,并且,该弧面的直径大于锅体5的直径,能够便于锅体5与外壳13之间的装配。

其中,转轴19包括第一段轴8和第二段轴9。第一段轴8连接于外壳13的一侧,第二段轴9连接于外壳13的另一侧,第一段轴8和第二段轴9共线。在这种情况下,转轴19的中间断开,外壳13的内部容置空间更大,并且少了转轴19的中间段的干涉,使得锅体5和驱动组件18的设置只需要考虑其各自的体积以及外壳13的容积即可,而无需再避让转轴19的中间段,便于对锅体5和驱动组件18的形状设计。除此之外,转轴19还可以是连续的,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通过对锅体5的直径进行设计,或者,通过对第一侧壁14、第二侧壁15的高度进行设计,使得锅体5刚好处于转轴19的上方,也就是说,需要使得锅体5避让转轴19。其中,第一段轴8和第二段轴9共线是为了避免由于第一段轴8和第二段轴9之间不同步而无法共转的问题。

其中,参见附图2,转轴19的中心到外壳13的顶部切平面与外壳13的侧平面之间的交线的距离为第一距离a。转轴19的中心到外壳13的底部平面与外壳13的侧平面之间的交线的距离为第二距离b。转轴19的中心到外壳13的底部平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三距离c。则第三距离c大于第一距离a与第二距离b中较大者。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保证在外壳13以转轴19为旋转中心旋转时,与底座21之间不发生干涉。

其中,参见附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还包括透明的罩体24,锅体5和外壳13的内壁之间形成容置空间,罩体24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并且,罩体24至少部分遮蔽锅体5。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烹饪设备在锅体5与外壳13的内壁之间的容置空间内设置一透明的罩体24,并且,该罩体24至少部分遮蔽锅体5,在这种情况下,在烹饪过程中,从锅体5内部掉落的食物残渣能够至少部分被罩体24承接,这就使得从锅体5与外壳13的内壁之间的间隙掉落到加热线圈的食物残渣减少,使得不仅对加热线圈的清理更加方便,还能够提高加热线圈的加热效率;并且,由于罩体24至少部分遮蔽锅体5,该罩体24相当于隔离装置,其能够减少加热线圈产生的用于为锅体5内待烹饪食材加热的热量散失,从而减少能量损失、提高加热效率。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