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抖落餐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05505发布日期:2020-05-20 01:33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抖落餐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餐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抖落餐勺。



背景技术:

餐勺是一种用于日常饮食中的辅助进食工具,依据形状,可分为传统直柄形餐勺以及其他形状餐勺,分别适用于不同需求的人群。

目前,针对一些把持能力低下的人群,如儿童、老人、病患或是残疾人等,由于肢体动作的不协调,握持使用直柄形餐勺时,常会因握力不稳,导致餐勺握斜,造成食物、汤汁洒落,为解决上述问题,本领域从业人员提出了一种如公告号为cn20851056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防抖落餐勺,其包括手柄和与手柄连接的勺体,所述的手柄的底部呈波浪状,所述的手柄的末端设有一向内侧折回的弯折部,所述的弯折部和手柄之间形成可供手指握持手柄的空间,且弯折部夹住使用者的手指,所述的弯折部的外周设置橡胶层,所述的手柄在冷却状态时与勺体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的手柄由塑性材料制成。

现有技术中类似于上述的餐勺,其通过弯折部与手柄之间形成的空间供使用者放置手指,且弯折部夹住使用者的手指,达到防止餐勺歪斜的目的。但是,其弯折部与手柄之间形成的空间为固定大小,无法根据不同用户的手指大小、粗细等进行调节,容易导致手指夹持过紧或过松的情况,因此仍有待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抖落餐勺,其优点在于能够自动适应不同手指大小、粗细的用户,提高餐勺适用范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抖落餐勺,包括手柄以及与手柄连接的勺体,所述手柄远离勺体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一体连接的按压部以及用于夹持用户手指的夹持部,所述按压部位于夹持部与手柄之间,且所述手柄上设置有供按压部嵌入的让位槽,所述按压部与让位槽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当所述按压部被压入让位槽时,所述夹持部随按压部转动,压紧用户手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用户使用餐勺时,首先将手指伸入夹持部与按压部之间的空隙,然后通过对按压部施加压力,使按压部嵌入让位槽内,从而带动与按压部一体连接的夹持部随按压部转动,待夹持部将用户手指加紧于手柄外壁时,夹持部与按压部均停止转动,此时复位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当用户使用完毕后,仅需放松手指,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按压部与夹持部恢复原位置,用户手指即可轻松伸出,完成使用过程。

综上,通过按压部、夹持部、复位弹簧以及让位槽,能够使用户在按压按压部后,使夹持部自动适应用户的手指大小与粗细,从而提高餐勺适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手柄接近夹持部的一侧设置有波浪形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波浪形凸起的设置,能够与用户的手指适配,使用户手指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放置于波浪形凸起形成的凹槽内,达到方便抓握的目的;同时,波浪形凸起能够对用户手指产生限位,防止用户的手指在使用过程中沿手柄的长度方向发生滑移,从而防止手指与餐勺脱离,提升餐勺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部呈弧状设置,且其端部朝向手柄方向弯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呈弧状的夹持部,能够与手柄外壁之间形成稳定的空间,使夹持部对手指的夹持过程更加稳定可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按压部与夹持部的外周均设置有与其外表面相适应的缓冲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层的设置,能够增大手指与按压部以及夹持部外壁的摩擦力,从而使手指的抓握过程更加稳定;同时,缓冲层能够对手指起一定的缓冲作用,防止手指被手柄外壁划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按压部包括水平段以及两个一端连接水平段且另一端延伸进入让位槽的延伸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平段以及延伸段能够使按压部形成几字形的形状,从而使按压部两侧的延伸段具有良好的形变性能,方便将延伸段插入让位槽内,使按压部的安装过程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让位槽的两侧内壁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延伸段上设置有与限位槽配合的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槽与限位块的设置,能够对按压部在让位槽内的运动产生限制,防止按压部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被顶离让位槽,从而使用户的抓握过程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所述限位槽的侧壁上设置有引导面,所述限位块上设置有与引导面配合的倾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导面以及倾斜面的设置,能够在按压部安装时,对按压部两侧的延伸段起引导作用,使按压部的安装更加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手柄远离勺体的一端设置有挂片,所述挂片上设置有挂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挂片以及挂孔的设置,能够方便用户将餐勺挂置收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按压部、夹持部、复位弹簧以及让位槽,能够使用户在按压按压部后,使夹持部自动适应用户的手指大小与粗细,从而提高餐勺适用范围;

2、通过设置波浪形凸起,能够与用户的手指适配,使用户手指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放置于波浪形凸起形成的凹槽内,达到方便抓握的目的;同时,波浪形凸起能够对用户手指产生限位,防止用户的手指在使用过程中沿手柄的长度方向发生滑移,从而防止手指与餐勺脱离,提升餐勺的稳定性;

3、通过设置限位槽与限位块,能够对按压部在让位槽内的运动产生限制,防止按压部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被顶离让位槽,从而使用户的抓握过程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手柄;2、勺体;11、转动片;12、让位槽;13、复位弹簧;14、波浪形凸起;15、挂片;31、按压部;32、夹持部;121、限位槽;122、引导面;151、挂孔;311、水平段;312、延伸段;313、限位块;314、倾斜面;111、转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防抖落餐勺,如图1、2所示,包括手柄1以及与手柄1连接的勺体2,手柄1与勺体2之间通过连接段相连,勺体2与连接段均为不锈钢材质,手柄1远离勺体2一端的外壁上固定有一对转动片11,转动片11开设有转孔111,转动片11之间铰接有一体连接的按压部31以及用于夹持用户手指的夹持部32,按压部31与夹持部32呈v字形分布,且铰接点位于按压部31与夹持部32的连接端,按压部31位于夹持部32与手柄1之间,手柄1上开设有供按压部31嵌入的让位槽12,按压部31与让位槽12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3;当按压部31被压入让位槽12时,夹持部32随按压部31转动,压紧用户手指。

如图1所示,手柄1远离勺体2的一端固定有一挂片15,挂片15上设置有挂孔151。通过挂片15以及挂孔151能够方便用户将餐勺挂置收纳。

如图2所示,手柄1接近夹持部32一侧的外壁上于让位槽12两侧对称固定有波浪形凸起14。波浪形凸起14能够与用户的手指适配,使用户手指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放置于波浪形凸起14形成的凹槽内,达到方便抓握的目的;同时,波浪形凸起14能够对用户手指产生限位,防止用户的手指在使用过程中沿手柄1的长度方向发生滑移,从而防止手指与餐勺脱离,提升餐勺的稳定性。

如图2所示,夹持部32的横截面呈弧状,且其远离铰接位置的一端朝向手柄1方向弯折。呈弧状的夹持部32,能够与手柄1外壁之间形成稳定的空间,使夹持部32对手指的夹持过程更加稳定可控。

进一步地,按压部31与夹持部32的外周均包覆有一层与其外表面相适应且由聚氨酯材料构成的缓冲层(图中未示出)。通过缓冲层能够增大手指与按压部31以及夹持部32外壁的摩擦力,从而使手指的抓握过程更加稳定;同时,聚氨酯材料具有良好的缓冲能力,能够对手指起一定的缓冲作用,防止手指被手柄1外壁划伤。

如图2、3所示,按压部31包括水平段311以及两个一端连接水平段311且另一端延伸进入让位槽12的延伸段312。水平段311以及延伸段312能够使按压部31形成几字形的形状,从而使按压部31两侧的延伸段312具有良好的形变性能,方便将延伸段312插入让位槽12内,使按压部31的安装过程更加方便。

如图3所示,让位槽12的两侧内壁上开设有限位槽121,延伸段312接近限位槽121的一侧延伸有与限位槽121配合的限位块313。通过限位槽121与限位块313能够对按压部31在让位槽12内的运动产生限制,防止按压部31在复位弹簧13的作用下被顶离让位槽12,从而使用户的抓握过程更加稳定。

如图3所示,两限位槽121的侧壁上开设有引导面122,限位块313上开设有与引导面122配合的倾斜面314。通过引导面122以及倾斜面314能够在按压部31安装时,对按压部31两侧的延伸段312起引导作用,使按压部31的安装更加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及有益效果如下:当用户使用餐勺时,首先将手指伸入夹持部32与按压部31之间的空隙,然后通过对按压部31施加压力,使按压部31嵌入让位槽12内,从而带动与按压部31一体连接的夹持部32随按压部31转动,待夹持部32将用户手指加紧于手柄1外壁时,夹持部32与按压部31均停止转动,此时复位弹簧13处于压缩状态;当用户使用完毕后,仅需放松手指,在复位弹簧13的作用下,按压部31与夹持部32恢复原位置,用户手指即可轻松伸出,完成使用过程。

综上,通过按压部31、夹持部32、复位弹簧13以及让位槽12,能够使用户在按压按压部31后,使夹持部32自动适应用户的手指大小与粗细,从而提高餐勺适用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