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枕头上枕套的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24908发布日期:2020-04-24 21:17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枕头上枕套的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枕头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层枕头上枕套的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枕头,是一种睡眠工具,一般认为,枕头是人们为睡眠舒适而采用的填充物。

枕头包括枕套与枕芯,枕套套住枕芯,一个枕套一般装有一个枕芯,但是因枕芯的高度不可以进行调节,不同的人适应的高度又不一样,所以为了便于不同的人使用,人们设计了一种双层枕芯的枕头,即两个相对薄一些的枕芯叠加在一起塞在一个枕套里面,人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是否需要向枕套里面塞两个枕芯。

但是因为一个枕套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在人们将双层枕芯里面的一个枕芯取出后,就会出现剩下的枕芯不能将原来的枕套全部填满的情况,这个时候枕套就容易出现与枕芯不贴合的情况,枕芯容易在枕套中来回移动,这个时候就需要更换一个新的枕套,这样无疑就增加了操作的动作,而且更换另一个枕套,还造成了原来枕套的闲置,故而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层枕头上枕套的调节装置,其具有在不更换枕套的情况下可以对枕套的容积进行调节、使得枕套随时与枕芯贴合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双层枕头上枕套的调节装置,包括垫板与压框,垫板固定设置在枕芯的一侧表面上,垫板远离枕芯的一侧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磁铁块,压框活动设置在枕套外表面上且对准垫板,压框靠近枕芯一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二磁铁块,在枕套内枕芯被取出一个之后,再在垫板处向远离枕芯的方向拉动枕套,待枕套紧贴住枕芯后,压框压在垫板上,第一磁铁块与第二磁铁块相互吸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枕套中的两个枕芯被取出一个、剩下一个安装有垫板的枕芯之后,再在垫板处向远离枕芯的方向拉动枕套,使得枕套向垫板处聚集,待枕套除垫板位置外其它部分均紧贴住枕芯后,压框压在垫板上,第一磁铁块与第二磁铁块相互吸引,此时压框与垫板将枕套夹住,使得枕套不会回缩,保持紧贴的状态,与现有的更换一个新的枕套的方式相比,此种方式不需要重新更换枕套,减少了枕套的浪费,同时也减少了更换枕套的动作,并达到了调节枕套容积的目的,使得枕套随时能与枕芯贴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框上设置有卡框,卡框一端与压框铰接,在压框压在所述垫板上时,卡框绕铰接处转动压在垫板上,卡框靠近枕套一侧表面上设置有若干卡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框的设置,进一步对垫板处的枕套进行固定,提升了压框固定枕套的面积,使得枕套在被拉紧后不易被松开,卡齿的设置,减小了卡框的与枕套的接触面积,使得卡框受到相同的力时,卡齿与枕套接触的位置有更大的压强,进而使得卡框挤压枕套时能够挤压的更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框上还设置有盖板,盖板一端与压板铰接,盖板将压框远离枕套一侧表面盖住,所述卡框设置在盖板与压框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板的设置,将枕套在垫板处被拉起的部分盖住,使得枕套处于垫板处的这一部分不易被外界拉扯到,提升了枕套安装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框与所述压框的铰接处和所述盖板与压框的铰接处相对于压框对称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框与压框的铰接处和盖板与压框的铰接处相对于压框对称分布,使得盖板可以压住卡框的活动端,卡框不易随意的进行转动,提升了卡框的固定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齿靠近所述枕套的一侧表面呈弧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齿靠近枕套的一侧表面呈弧形,使得卡齿不易戳伤枕套的表面,同时相比于卡齿靠近枕套一侧表面呈尖锐状,其与枕套有更大的接触面积,固定枕套的效果会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垫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卡齿相适配的卡槽,在卡齿卡进卡槽中时,所述枕套垫在卡槽的槽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槽的设置,提升了卡齿与垫板的抵接面积,枕套能够被更加牢固的固定在垫板上,不易随意的进行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磁铁块靠近所述第二磁条块一侧表面上设置有凹槽,第二磁铁块靠近第一磁铁块一侧表面上设置有凸条,在第一磁铁块与第二磁铁块相互抵接时,凸条卡进凹槽中并与凹槽相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凹槽与凸条的设置,使得第一磁铁块与第二磁铁块在相互抵接时不易发生错位的情况,并且第一磁铁块与第二磁铁块在受力时也不易发生移动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板与所述压框的抵接处设置有子母扣对盖板进行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盖板与压框的抵接处设置子母扣,使得盖板盖在压框上时不易随意进行转动,有利于盖板保持盖合的状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在枕套中的两个枕芯被取出一个、剩下一个安装有垫板的枕芯之后,再在垫板处向远离枕芯的方向拉动枕套,使得枕套向垫板处聚集,待枕套除垫板位置外其它部分均紧贴住枕芯后,压框压在垫板上,第一磁铁块与第二磁铁块相互吸引,此时压框与垫板将枕套夹住,使得枕套不会回缩,保持紧贴的状态,与现有的更换一个新的枕套的方式相比,此种方式不需要重新更换枕套,减少了枕套的浪费,同时也减少了更换枕套的动作,并达到了调节枕套容积的目的,使得枕套随时能与枕芯贴合;

2.卡框的设置,进一步对垫板处的枕套进行固定,提升了压框固定枕套的面积,使得枕套在被拉紧后不易被松开,卡齿的设置,减小了卡框的与枕套的接触面积,使得卡框受到相同的力时,卡齿与枕套接触的位置有更大的压强,进而使得卡框挤压枕套时能够挤压的更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盖板与压框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去掉枕套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压框与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垫板;11、第一磁铁块;111、凹槽;12、卡槽;2、压框;21、第二磁铁块;211、凸条;3、枕芯;4、枕套;5、卡框;51、卡齿;6、盖板;7、子母扣;71、子扣;72、母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与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双层枕头上枕套的调节装置,包括垫板1与压框2,垫板1固定设置在枕芯3的一侧表面上,垫板1远离枕芯3的一侧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磁铁块11,压框2活动设置在枕套4外表面上且对准垫板1,压框2靠近枕芯3一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二磁铁块21,在枕套4内枕芯3被取出一个之后,再在垫板1处向远离枕芯3的方向拉动枕套4,待枕套4紧贴住枕芯3后,压框2压在垫板1上,第一磁铁块11与第二磁铁块21相互吸引。

参照图2与图3,枕芯3呈长方体形状,枕套4也呈长方体形状,枕套4与两个相互叠加的枕芯3相适配,垫板1固定在一个枕芯3远离另一个枕芯3的一侧表面上。

参照图3,垫板1呈长方体板形且为硬质塑料材质,垫板1处于枕芯3表面的中心位置,垫板1与枕芯3表面粘连,第一磁铁块11呈长方形框形,第一磁铁块11沿垫板1的边缘粘连在垫板1上,第一磁铁块11远离垫板1一侧表面上开设有凹槽111,凹槽111沿第一磁铁块11远离垫板1一侧表面进行延伸,凹槽111整体呈长方形框形且截面也呈长方形。

参照图2与图3,压框2呈长方形框形且为硬质塑料材质,压框2的外圈与固定板的边缘相平,压框2靠近垫板1一侧表面上粘连有第二磁铁块21,第二磁铁块21呈长方形框形。

参照图2与图4,第二磁铁块21靠近垫板1(参照图3)一侧表面上一体成型有凸条211,凸条211呈长方形框形且沿压框2延伸,在压框2压在垫板1(参照图3)上时,第二磁铁块21与第一磁铁块11相互吸引并抵接,凸条211卡进凹槽111中并与凹槽111相适配,此时枕套4一部分也被凸条211压进凹槽111中。

参照图2与图3,为了提升垫板1处枕套4的固定效果,在压框2上设置有卡框5,卡框5呈长方形框形且为硬质塑料材质,在卡框5压在垫板1上时,卡框5的外圈表面与压框2的内圈表面抵接,卡框5一端与压框2通过两个平行的合页进行铰接,在压框2压在垫板1上时,卡框5绕铰接处转动压在垫板1上,卡框5靠近枕套4一侧表面上还一体成型有若干卡齿51,卡齿51呈半圆柱形状且卡齿51远离压框2一侧表面呈圆弧形。

参照图2与图3,垫板1上开设有与卡齿51相适配的卡槽12,卡槽12的数量与卡齿51的数量相同且一个卡齿51与一个卡槽12相对应,在卡齿51卡进卡槽12中时,枕套4垫在卡槽12的槽底。

参照图2,为了不使得枕套4在垫板1位置被拉起的部分不至于随意暴露在外,在压框2上还设置有盖板6,盖板6呈长方体板形且为不锈钢材质,盖板6一端通过两个相互平行的合页与压板铰接,盖板6将压框2远离枕套4一侧表面盖住,卡框5此时处于盖板6与压框2之间。

参照图2与图3,卡框5与压框2的铰接处和盖板6与压框2的铰接处相对于压框2对称分布,在压框2安装好之后,首先将卡框5向压框2位置转下,使得卡框5压住枕套4垫在垫板1上的部分,然后再将盖板6向压框2方向转动,使得盖板6将压框2远离垫板1一侧表面盖住,盖板6靠近压框2一侧表面的边缘与压框2靠近盖板6一侧表面的边缘相平。

参照图2,在盖板6盖在压框2上后,盖板6靠近压框2一侧表面且远离自身铰接处的一端与压框2的抵接处通过子母扣7对盖板6进行固定,子母扣7的子扣71粘连在盖板6上,子母扣7的母扣72粘连在压框2上。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枕套4中取出一个枕芯3后,再在剩余枕芯3上的垫板1处向远离枕芯3的方向拉动枕套4,使得枕套4在垫板1处聚集、枕套4除垫板1处的部分均与枕芯3紧贴,之后再将垫板1处聚集的枕套4穿过压框2,压框2压在垫板1上,第二磁铁块21与第一磁铁块11相互吸引,凸条211卡在凹槽111中,同时枕套4一部分被凸条211卡在凹槽111中,此时枕套4处于垫板1处的那一部分被压框2与垫板1夹住,使得枕套4其余部分保持与枕芯3紧贴的状态,然后再将压框2上的卡框5向垫板1处转动,使得卡框5与垫板1一起抵住枕套4,最后再将盖板6向靠近压框2的方向转动,将枕套4被聚集起来的部分盖在压框2中,盖板6通过子母扣7被固定在压框2上。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