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隔音防渗透地毯的编织夹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23284发布日期:2020-06-16 23:29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隔音防渗透地毯的编织夹层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隔音防渗透地毯的编织夹层结构。



背景技术:

防水地毯是以棉、麻、毛、丝、草等天然纤维或化学合成纤维类原料,经手工或机械工艺进行编结、栽绒或纺织而成的地面铺敷物。它是世界范围内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工艺美术品类之一,广泛覆盖于住宅、宾馆、体育馆、展览厅、车辆、船舶、飞机等的地面,有减少噪声、隔热和装饰效果。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地毯其防水能力有限,水极易外溢到地板或地面上,影响地板或地面洁净,而且隔音效果有限,不能将外部噪音很好的吸收处理。

因此,发明一种新型隔音防渗透地毯的编织夹层结构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隔音防渗透地毯的编织夹层结构,以解决现有地毯防水和隔音能力有限和效果较差的问题。一种新型隔音防渗透地毯的编织夹层结构,包括第一夹板,第一吸音部,滚轮,挡杆,第二夹板,第二吸音部,侧板和连接件,所述第一夹板上端面等距排列有多个第一吸音部,该第一吸音部中部贯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夹板的底部两侧开设有凹腔,且在凹腔内滑动连接有滚轮,该滚轮的侧部设有挡杆;所述第二夹板设在第一夹板的上方,该第二夹板的下端面等距排列有多个第二吸音部,该第二吸音部与第一吸音部结构一致,且第二吸音部与第一吸音部卡合在一起;所述第二夹板的两侧设有侧板,所述第二夹板的上端设有连接件。

所述第一吸音部通孔内壁上密布有吸音孔,有利于提高吸音效果。

所述吸音孔设为凹陷的盲孔,且每个盲孔的中心线均不同向,有利于通过将吸音孔孔口朝向开设的各不相同,从而增加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在孔壁上的振动摩擦次数,提高空气的粘滞阻力,使大部分的声能转化热能而被吸收。

所述第一吸音部与第二吸音部均采用圆筒状,其中第一吸音部通孔的中心连线的高度大于第二吸音部通孔的中心连线的高度,有利于将第一吸音部和第二吸音部紧密卡合在一起。

所述滚轮底部设有复位件,在移动地毯过程中,通过滚轮可降低地毯底部的摩擦力,起到省力作用,且降低对地毯的磨损。

所述滚轮侧部设有环形凹槽,且凹槽内置有所述挡杆,通过挡杆卡在环形凹槽内,防止滚轮脱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吸音部和第二吸音部的设置,通过在第一吸音部和第二吸音部内部的通孔内壁上开设的吸音孔的作用,增加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在孔壁上的振动摩擦次数,提高空气的粘滞阻力,使大部分的声能转化热能而被吸收,且通过第一吸音部和第二吸音部紧密卡合在一起,从而增加了侧壁数量,大大提高了反渗透功能。

2.本实用新型的滚轮和挡杆的设置,在移动地毯过程中,通过滚轮可降低地毯底部的摩擦力,起到省力作用,且降低对地毯的磨损。

3.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的设置,有利于与其他地毯夹层结构进行连接,从而丰富了地毯的功能,更加符合我们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吸音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第一夹板,2-第一吸音部,21-吸音孔,3-滚轮,4-挡杆,5-第二夹板,6-第二吸音部,7-侧板,8-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隔音防渗透地毯的编织夹层结构,包括第一夹板1,第一吸音部2,滚轮3,挡杆4,第二夹板5,第二吸音部6,侧板7和连接件8,所述第一夹板1上端面等距排列有多个第一吸音部2,该第一吸音部2中部贯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夹板1的底部两侧开设有凹腔,且在凹腔内滑动连接有滚轮3,该滚轮3的侧部设有挡杆4;所述第二夹板5设在第一夹板1的上方,该第二夹板5的下端面等距排列有多个第二吸音部6,该第二吸音部6与第一吸音部2结构一致,且第二吸音部6与第一吸音部2卡合在一起;所述第二夹板5的两侧设有侧板7,所述第二夹板5的上端设有连接件8。

所述第一吸音部2通孔内壁上密布有吸音孔21,有利于提高吸音效果。

所述吸音孔21设为凹陷的盲孔,且每个盲孔的中心线均不同向,有利于通过将吸音孔21孔口朝向开设的各不相同,从而增加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在孔壁上的振动摩擦次数,提高空气的粘滞阻力,使大部分的声能转化热能而被吸收。

所述第一吸音部2与第二吸音部6均采用圆筒状,其中第一吸音部2通孔的中心连线的高度大于第二吸音部6通孔的中心连线的高度,有利于将第一吸音部2和第二吸音部6紧密卡合在一起。

所述滚轮3底部设有复位件,在移动地毯过程中,通过滚轮3可降低地毯底部的摩擦力,起到省力作用,且降低对地毯的磨损。

所述滚轮3侧部设有环形凹槽,且凹槽内置有所述挡杆4,通过挡杆4卡在环形凹槽内,防止滚轮3脱落。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第一吸音部2和第二吸音部6的通孔内壁上开设的吸音孔21的作用,增加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在孔壁上的振动摩擦次数,提高空气的粘滞阻力,使大部分的声能转化热能而被吸收,且通过第一吸音部2和第二吸音部6紧密卡合在一起,从而增加了侧壁数量,大大提高了反渗透功能,在移动地毯过程中,通过滚轮3可降低地毯底部的摩擦力,起到省力作用,且降低对地毯的磨损。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隔音防渗透地毯的编织夹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板(1),第一吸音部(2),滚轮(3),挡杆(4),第二夹板(5),第二吸音部(6),侧板(7)和连接件(8),所述第一夹板(1)上端面等距排列有多个第一吸音部(2),该第一吸音部(2)中部贯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夹板(1)的底部两侧开设有凹腔,且在凹腔内滑动连接有滚轮(3),该滚轮(3)的侧部设有挡杆(4);所述第二夹板(5)设在第一夹板(1)的上方,该第二夹板(5)的下端面等距排列有多个第二吸音部(6),该第二吸音部(6)与第一吸音部(2)结构一致,且第二吸音部(6)与第一吸音部(2)卡合在一起;所述第二夹板(5)的两侧设有侧板(7),所述第二夹板(5)的上端设有连接件(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隔音防渗透地毯的编织夹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音部(2)通孔内壁上密布有吸音孔(2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隔音防渗透地毯的编织夹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孔(21)设为凹陷的盲孔,且每个盲孔的中心线均不同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隔音防渗透地毯的编织夹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音部(2)与第二吸音部(6)均采用圆筒状,其中第一吸音部(2)通孔的中心连线的高度大于第二吸音部(6)通孔的中心连线的高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隔音防渗透地毯的编织夹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3)底部设有复位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隔音防渗透地毯的编织夹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3)侧部设有环形凹槽,且凹槽内置有所述挡杆(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隔音防渗透地毯的编织夹层结构,包括第一夹板,第一吸音部,滚轮,挡杆,第二夹板,第二吸音部,侧板和连接件,所述第一夹板上端面等距排列有多个第一吸音部,该第一吸音部中部贯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夹板的底部两侧开设有凹腔,且在凹腔内滑动连接有滚轮,该滚轮的侧部设有挡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吸音部和第二吸音部的设置,通过在第一吸音部和第二吸音部内部的通孔内壁上开设的吸音孔的作用,增加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在孔壁上的振动摩擦次数,提高空气的粘滞阻力,使大部分的声能转化热能而被吸收,且通过第一吸音部和第二吸音部紧密卡合在一起,从而增加了侧壁数量,大大提高了反渗透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张良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翰诠特种纺织品(平湖)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1
技术公布日:2020.06.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