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性复位的抗疲劳拉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41930发布日期:2020-09-25 18:14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弹性复位的抗疲劳拉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手领域,具体为一种弹性复位的抗疲劳拉手。



背景技术:

拉手大多是固定式外凸型拉手,它是通过螺钉或粘结方式固定在家具上,这种拉手的缺点就是占用空间大,抗疲劳性能差,形状呆板,寿命短,且容易碰到移动物而损坏,所以需要对拉手的性能以及结构进行改进,提高拉手的抗疲劳性能。目前中国专利号为zl201720501092.0,专利名称为一种新型沙发拉手,公开了一种新型拉手,该拉手包括拉手座、手柄、轴杆、扭簧等,通过在安装台表面设置一向上突起的支撑点,用于支撑手柄,使手柄高度与拉手座高度相是适配,增加美感,同时起到保护手柄的作用,放置手柄与安装台长期碰撞造成损坏,同时防止使用者在伸手去拉起手柄时容易误伤夹到手指。但其还存在以下缺点:内部扭簧易变形,弹性下降的现象,耐疲劳性一般,拉手整体强度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弹性复位的抗疲劳拉手,其解决了内部扭簧易变形,弹性下降的现象,耐疲劳性一般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弹性复位的抗疲劳拉手包括轴心,用于连接和开锁,所述的轴心外侧设有菱形卡转轴,用于调整门锁状态,所述的卡转轴外侧设有轴柱,所述的轴柱与卡转轴之间设有润滑液,起到卡转轴的保护作用,所述的轴柱外侧设有倒“6”型卡槽,所述的卡槽起到弹簧片的固定作用,所述的弹簧片外侧设有拉手座,所述的拉手座的内侧设有“j”型凹槽,所述的弹簧片呈环形结构,所述的弹簧片内端卡在所述的卡槽内部,所述的弹簧片外端卡在所述的凹槽内,所述的拉手座远离板面一侧设有拉手座盖,所述的拉手座盖另一端与拉手上端连接,所述的拉手上端通过转动轴与拉手下端连接,所述的转动轴内部设有转动轴心,所述的转动轴心上下端分别设有按压部一和按压部二,所述的按压部一和所述的按压部二向内分别连接转轴面一和转轴面二,所述的转轴面一和所述的转轴面二与连接片连接,所述的转轴一和所述的转轴二之间设有压缩柱。

进一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卡槽呈倒“6”字型,与所述的弹簧片内端连接,所述的弹簧片与所述的卡槽结构一致,提高所述的弹簧片固定强度,避免转动所述的轴柱时出现所述的弹簧片脱落现象。

进一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凹槽呈“j”型结构,且所述的凹槽开口与所述的弹簧片缠绕方向相反,所述的弹簧片与外端连接,所述的弹簧片与所述的凹槽结构一致,保证所述的弹簧片不出现脱落现象,同时防止所述的弹簧片变形。

进一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轴心外侧包有所述的卡转轴,所述的卡转轴呈菱形结构,提高拉手转动所述的轴柱的力度,使开关时达到省力效果。

进一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弹簧片呈环形结构,所述的弹簧片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卡槽和所述的凹槽连接,通过所述的卡转轴转动,所述的弹簧片进行蓄力,通过所述的弹簧片释放弹力,实现所述的拉手上端自动归位。

进一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转动轴呈圆柱形,所述的转动轴在转动槽内,且中间有压缩柱,通过压缩所述的压缩柱实现所述的拉手下端的转动,实现所述的压缩柱自动锁定定位。

进一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拉手座内侧设有润滑层,防止所述的弹簧片磨损和氧化,所述的拉手座在所述的拉手上端一侧设有所述的拉手座盖,所述的拉手座盖内侧设有加厚层,提高所述的拉手座盖的抗冲击性。

进一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拉手座的另一侧设有抵扣盘,所述的抵扣盘封锁所述的拉手座底部缝隙,减少灰尘进入,限制所述的弹簧片的移动方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弹性复位的抗疲劳拉手包括轴心,所述的轴心外侧设有菱形卡转轴,所述的卡转轴外侧设有轴柱,所述的轴柱与卡转轴之间设有润滑液,所述的轴柱外侧设有倒“6”型卡槽,所述的弹簧片外侧设有拉手座,所述的拉手座的内侧设有“j”型凹槽,所述的弹簧片呈环形结构,所述的弹簧片内端卡在所述的卡槽内部,所述的弹簧片外端卡在所述的凹槽内,所述的拉手座远离板面一侧设有拉手座盖,所述的拉手座盖另一端与拉手上端连接,所述的拉手上端通过转动轴与拉手下端连接,所述的转动轴内部设有转动轴心。采用此设计结构,解决了内部弹簧易变形,弹性下降的现象,耐疲劳性一般,把手整体强度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弹性复位的抗疲劳拉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弹性复位的抗疲劳拉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弹性复位的抗疲劳拉手的拉手展开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弹性复位的抗疲劳拉手的拉手固定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弹性复位的抗疲劳拉手的转动轴心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弹性复位的抗疲劳拉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弹性复位的抗疲劳拉手的凹槽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弹性复位的抗疲劳拉手的卡槽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分述如下:1、轴心;2、卡转轴;3、轴柱;4、卡槽;5、弹簧片;6、凹槽;7、拉手座;8、拉手上端;9、转动轴;10、转动槽;11、拉手下端;12、拉手座盖;13、抵扣盘;14、转动轴心;15、连接片;16、按压部一;17、按压部二;18、转轴面一;19、转轴面二;20、压缩柱。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2、图3、图4、图7、图8所示的一种弹性复位的抗疲劳拉手包括轴心1,所述的轴心1外侧设有菱形卡转轴2,所述的卡转轴2外侧设有轴柱3,所述的轴柱3与卡转轴2之间设有润滑液,所述的轴柱3外侧设有倒“6”型卡槽4,所述的弹簧片5外侧设有拉手座7,所述的拉手座7的内侧设有“j”型凹槽6,所述的弹簧片5呈环形结构,所述的弹簧片5内端卡在所述的卡槽4内部,所述的弹簧片5外端卡在所述的凹槽6内,所述的拉手座7远离板面一侧设有拉手座盖12,另一侧设有抵扣盘13,所述的拉手座盖12另一端与拉手上端8连接,所述的拉手上端8通过转动轴9与拉手下端11连接。

如图5、图6所示的一种弹性复位的抗疲劳拉手包括转动轴9,所述的转动轴在转动槽10内,所述的转动轴9内部设有转动轴心14,所述的转动轴心14上下端分别设有按压部一16和按压部二,所述的按压部一16和所述的按压部二向内分别连接转轴面一18和转轴面二19,所述的转轴面一18和所述的转轴面二19与连接片15连接,所述的转轴一和所述的转轴二之间设有压缩柱20。

进一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卡槽4呈倒“6”字型,与所述的弹簧片5内端连接,所述的弹簧片5与所述的卡槽4结构一致,提高所述的弹簧片5固定强度,避免转动所述的轴柱3时出现所述的弹簧片5脱落现象。

进一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凹槽6呈“j”型结构,且所述的凹槽6开口与所述的弹簧片5缠绕方向相反,所述的弹簧片5与外端连接,所述的弹簧片5与所述的凹槽6结构一致,保证所述的弹簧片5不出现脱落现象,同时防止所述的弹簧片5变形。

进一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轴心1外侧包有所述的卡转轴2,所述的卡转轴2呈菱形结构,提高拉手转动所述的轴柱3的力度,使开关时达到省力效果。

进一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弹簧片5呈环形结构,所述的弹簧片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卡槽4和所述的凹槽6连接,通过所述的卡转轴2转动,所述的弹簧片5进行蓄力,通过所述的弹簧片5释放弹力,实现所述的拉手上端8自动归位。

进一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转动轴9呈圆柱形,所述的转动轴9在转动槽10内,且中间有压缩柱20,通过压缩所述的压缩柱20实现所述的拉手下端11的转动,实现所述的压缩柱20自动锁定定位。

进一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拉手座7内侧设有润滑层,防止所述的弹簧片5磨损和氧化,所述的拉手座7在所述的拉手上端8一侧设有所述的拉手座盖12,所述的拉手座盖12内侧设有加厚层,提高所述的拉手座盖12的抗冲击性。

进一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拉手座7的另一侧设有抵扣盘13,所述的抵扣盘13封锁所述的拉手座7底部缝隙,减少灰尘进入,限制所述的弹簧片5的移动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弹性复位的抗疲劳拉手在使用时,通过转动拉手将内部弹簧片5进行压缩,便可打开门柜,松手后通过弹簧片5释放弹性实现拉手转角归位,弹簧片5的两端分别卡设在轴柱3的倒“6”卡槽4和拉手座内侧“j”型凹槽6内,提高弹簧片5的固定作用,由于拉手座内侧设有润滑层,提高弹簧片5的耐用性和抗疲劳性,在拉手上端和拉手下端之间通过转动轴9进行连接,转动轴在转动槽10内,起到转动轴的保护作用,通过按住按压部一16和按压部二17进行拉手下端向门柜面一侧的旋转,转动轴9最多向内转动90°,当按住按压部时,转轴面一18和转轴面二19进行转动,松开转动轴9就实现拉手下端11固定,转轴面一18和转轴面二19被卡住无法住转动,此时拉手上端8和拉手下端11呈“n”型,便于拉动,提高拉手的实用性。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