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通风隔声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96675发布日期:2020-10-30 20:56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通风隔声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的通风隔声窗。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城市道路和车流量的剧增,生活在城市道路旁的住户们,常常困扰在通风与隔声之间。开窗通风的话噪声会非常大,且空气质量也不好。若为了避免噪音,常年关闭窗户,导致室内长期没有新风进入,室内空气不流通,用户体验不好。

现有的通风隔声功能大都依靠通风隔声器来实现,其需要耗电,维护成本高,且其突出于墙体,安装上通风隔声器之后,立面效果不协调较为突兀,造成建筑外立面不雅观。

因此,开发一种兼顾通风与隔声功能,同时减少对墙体立面的破坏,保持立面效果协调,用户体验好的通风隔声窗,成为了人们迫切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通风隔声窗,通过优化构造层次,能够满足通风与隔声兼顾的要求,减少对墙体立面的破坏,立面效果协调,同时运用主动通风技术,不耗电,降低维护成本,用户体验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的通风隔声窗,安装于设有洞口的墙体,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分别嵌入于墙体洞口内,第一板体平行于墙体外墙面,第二板体平行于墙体内墙面,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均设有多个第一通孔,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设有多个共振消声体,每个共振消声体均设有多个第二通孔。

进一步,多个第一通孔矩阵布置于第一板体,多个第一通孔矩阵布置于第二板体。

进一步,第一通孔直径大于第二通孔直径。

进一步,第一通孔直径为8-10mm,第二通孔直径为5mm。

进一步,第一板体与多个共振消声体固接,第二板体与多个共振消声体固接,共振消声体与第一通孔错开设置。

进一步,固接于第一板体的共振消声体与固接于第二板体的共振消声体错开设置。

进一步,多个共振消声体分别对应设有连接件,连接件一端固接于第一板体或第二板体,连接件另一端固接于共振消声体。

进一步,共振消声体为中空的圆柱体或圆球体,圆柱体或圆球体表面均布有多个第二通孔。

进一步,圆柱体或圆球体直径为30mm。

总的说来,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室外的新鲜空气能够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上的多个第一通孔流进室内,室内的污浊空气也能够从第二板体和第一板体上的多个第一通孔排出室外,通过空气的自然流通实现自然通风,能够使室内空气保持清新。设置在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的多个共振消声体和第一板体以及第二板体共同构成了一个亥姆霍兹共振腔,当室外噪声通过第一板体的第一通孔进入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时,亥姆霍兹共振腔能够提高声阻,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的大腔体包含多个共振消声体的小腔体,形成多腔耦合共振,噪声在多个共振消声体上散射,在多个第二通孔之间共振消声,能够实现吸声、隔声的目的,从而有效减少噪声,使得进入室内的噪声大大减少。本实用新型同时利用阻性消声和抗性消声原理,在通风通道内设置了消声结构和吸声材料,达到了有效降低噪声目的。通过优化构造层次,结合双层穿孔板,满足通风与隔声兼顾的要求,减少对立面的破坏,同时运用主动通风技术,不耗电,降低维护成本,用户体验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竖向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上窗框、12——下窗框;

21——第一板体、22——第二板体;

3——共振消声体;

41——第一通孔、42——第二通孔;

5——金属杆件;

6——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来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新型的通风隔声窗,安装于留有洞口的墙体6,包括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分别嵌入于墙体6洞口内,第一板体21平行于墙体6外墙面,第二板体22平行于墙体6内墙面,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均设有多个第一通孔41,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之间设有多个共振消声体3,每个共振消声体3均设有多个第二通孔42。

具体地,墙体6两端分别是室内和室外。墙体6洞口内可以直接安装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也可以先安装窗框,然后窗框内不安装窗户玻璃,用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代替窗户玻璃安装在窗框内。

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均包括板面和侧壁,板面面积大于侧壁面积。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的上下侧壁和左右侧壁分别连接于墙体6洞口或窗框上下侧壁和左右侧壁。第一板体21的板面平行于墙体6外墙面,优选地,第一板体21的板面与墙体6外墙面齐平。第二板体22的板面平行于墙体6内墙面,优选地,第二板体22的板面与墙体6内墙面齐平。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之间留有空间。采用这种结构使得墙体6立面协调,外形美观。

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可以为圆形、方形或其它形状,具体与墙体6油口或窗框内尺寸相匹配。第一板体21上的多个第一通孔41和第二板体22上的多个第一通孔41可以对齐或错开。室外的新鲜空气能够先后从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上的多个第一通孔41流进室内,室内的污浊空气也能够先后从第二板体22和第一板体21上的多个第一通孔41排出室外,通过空气的自然流通实现自然通风,能够使室内空气保持清新。设置在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之间的多个共振消声体3和第一板体21以及第二板体22共同构成了一个亥姆霍兹共振腔,当室外噪声通过第一板体21的第一通孔41进入到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之间时,亥姆霍兹共振腔能够提高声阻,第一板体21与第二板体22之间的大腔体包含多个共振消声体3的小腔体,形成多腔耦合共振,噪声在多个共振消声体3上散射,在多个第二通孔42之间共振消声,能够实现吸声、隔声的目的,从而有效减少噪声,使得进入室内的噪声大大减少。本实用新型同时利用阻性消声和抗性消声原理,在通风通道内设置了消声结构和吸声材料,达到了有效降低噪声目的。通过优化构造层次,结合双层穿孔板,满足通风与隔声兼顾的要求,减少对立面的破坏,同时运用主动通风技术,不耗电,降低维护成本,用户体验好。

本实用新型的通风隔声窗的横截面积较大,厚度与窗户厚度相等,长度和宽度可以根据需要改变,使得空气在其中流动的阻力较小,通风效果较好;克服了单层隔声窗加装通风器带来的隔声性能下降、双层通风隔声窗占用空间较大、成本高、效率低的缺点。

现有的通风隔声功能大都依靠通风隔声器来实现,其突出于墙体6,安装上通风隔声器之后,立面效果不协调较为突兀,造成建筑外立面的效果不雅观。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建造过程中,可以将窗户装好,留出窗户上方亮子的位置,长度与宽度可自定义。用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代替窗户上亮子的玻璃,将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安装在亮子上,从而不用破坏或不会影响原来的窗户,并且不会影响墙体6立面效果。

多个第一通孔41矩阵布置于第一板体21,多个第一通孔41矩阵布置于第二板体22。

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上的第一通孔41分布均匀,制作更简单,同时使得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上的有效通风面积较大,室内外空气更容易流通,而且亥姆霍兹共振腔降噪效果更好。

第一通孔41直径大于第二通孔42直径,容易形成亥姆霍兹共振腔,降噪效果更好。

第一通孔41直径为8-10mm,第二通孔42直径为5mm。

第一板体21与多个共振消声体3固接,第二板体22与多个共振消声体3固接,共振消声体3与第一通孔41错开设置。

具体地,第一板体21上焊接多个共振消声体3,第二板体22上焊接多个共振消声体3,结构稳固。多个共振消声体3均与第一板体21上和第二板体22上的第一通孔41错开设置,不会影响空气从第一通孔41中流过,有利于空气流通。

固接于第一板体21的共振消声体3与固接于第二板体22的共振消声体3错开设置。提高了通风通道的声阻,有利于提升降噪效果。

多个共振消声体3分别对应设有连接件,连接件一端固接于第一板体21或第二板体22,连接件另一端固接于共振消声体3。

具体地,连接件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板面,连接件为金属杆件5。共振消声体3通过金属杆件5与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焊接,结构稳固。通过设置不同的金属杆件5长度,能够调节共振消声体3与第一板体21或第二板体22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最理想的吸音降噪效果。

共振消声体3为中空的圆柱体或圆球体,圆柱体或圆球体表面均布有多个第二通孔42。

共振消声体3设置为圆柱体或圆球体减小了共振消声体3的体积,同时,设有多个第二通孔42的圆柱体或圆球体具有微穿孔板球面,可提高声阻,并与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共同构成亥姆霍兹共振腔,降噪效果更好。

圆柱体或圆球体直径为30mm。

在实际建造时,在金属上窗框11和下窗框12构造的基准面上,先安装第二板体22,通过焊接与上窗框11以及下窗框12连接,然后将多个共振消声体3用金属杆件5通过焊接与第二板体22固定;将多个共振消声体3焊接于第一板体21,然后将第一板体21焊接到上窗框11以及下窗框12上。所有共振消声体3均位于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之间。最后将窗框连接到墙体6上。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