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97072发布日期:2020-11-20 10:22阅读:77来源:国知局
煲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家用电器技术领域,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煲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已有的诸如电饭煲等烹饪器具,其包括盖体和煲体,盖体可开合地设置在煲体上,煲体中通常设置有内锅、外锅和用于对内锅加热的发热盘。发热盘可以设置在内锅的下方,发热盘一般是通过诸如螺钉等紧固件固定在外锅底壁上,这种固定方式不仅容易损伤部件,而且装配和生产过程效率较低,生产成本高。

因此,需要一种煲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煲体组件,用于烹饪器具,其包括:

内锅;

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加热所述内锅,所述加热装置的周向侧设置有开口朝外的卡槽;以及

外锅,所述外锅设置在所述加热装置的外侧,所述外锅的底部设置有卡扣,所述加热装置安装到所述外锅上时,所述卡扣进入所述卡槽内与所述卡槽形成卡接。

根据本方案,通过在外锅和加热装置上设置卡接结构,使得可以通过在周向上卡位的方式将加热装置安装至外锅,不会因装配使外锅和加热装置损伤,保证了结构强度,并且简化了装配过程,提高了装配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通过设置卡扣和与卡扣卡接的卡槽,使得能够至少在上下方向上限制外锅和加热装置的相对位置。

可选地,所述外锅包括外锅底壁和从所述外锅底壁向下凹陷的沉台,所述加热装置安装在所述沉台内,所述沉台包括沿竖向延伸的沉台侧壁,所述沉台侧壁设置有所述卡扣。

根据本方案,通过设置沉台,可以形成用于接收加热装置的安装区域,从而便于合理布置卡扣的位置使得卡扣能够更靠近卡槽,从而安装结构更紧凑可靠。

可选地,所述沉台侧壁设置有通孔,所述卡扣为弹性构件并连接在所述通孔的一孔壁上。

根据本方案,在卡扣卡入卡槽后,可以借助于辅助的工具或设备,经由通孔向内折弯卡扣,使得卡扣能够被压紧在卡槽内,卡接更牢固,从而进一步提高安装结构的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卡扣为片状构件,所述卡扣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通孔的上孔壁上,所述卡扣的与所述一端相对的另一端径向向内倾斜设置并与所述卡槽卡接。

根据本方案,卡扣的结构简单,并且卡扣的上表面可以具有导向作用,以便在加热装置装入沉台的过程中,卡扣易于卡入卡槽内。

可选地,所述加热装置限位在所述沉台侧壁围成的安装区域内。

根据本方案,能够在水平方向上限制外锅和加热装置的相对位置;并且整体安装结构简单且稳定可靠,装配过程易操作。

可选地,所述加热装置的外周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周侧壁,所述卡槽形成在周侧壁上。

根据本方案,一方面可以借助于周侧壁本身的弹性形变能力,使得在加热装置安装到外锅上的过程中,卡扣易于卡入卡槽内,另一方面可以简化加热装置的结构,便于生产制造。

可选地,所述卡扣沿所述外锅的周向间隔设置;并且/或者所述卡槽为环形槽。

根据本方案,卡扣可以从加热装置的周向侧的不同位置卡紧加热装置,以便能够在水平方向上进一步地限位加热装置,避免加热装置从沉台脱出,进一步提高安装结构的稳定性和牢固性;便于在加热装置上形成卡槽,生产制造过程简单,加工容易。

可选地,所述加热装置设置有向下延伸的上支撑部,所述外锅间隔设置有向上凸出的下支撑部,所述上支撑部与所述下支撑部抵接。

根据本方案,可以减少加热装置和外锅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热量传递,从而提高保温效果。

可选地,所述上支撑部为柱体,并且/或者所述下支撑部为凸台。

根据本方案,可以简化安装结构,降低材料成本,便于生产制造。

可选地,所述加热装置上还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接线端子,所述外锅设置有接收孔,所述接线端子延伸穿过并限位于所述接收孔。

根据本方案,借助于接线端子,不仅可以在周向上限制加热装置与外锅的相对位置,而且能够在装配过程将加热装置与外锅位置对准,使装配过程易操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盖体和根据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煲体组件,所述盖体可开合地设置在所述煲体组件上,以在所述盖体与所述煲体组件之间形成烹饪空间。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及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处于正立状态下的煲体组件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处于倒置状态下的煲体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处于正立状态下的煲体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所示的煲体组件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其中示出了上支撑部与下支撑部。

附图标记说明

100:煲体组件110:加热装置

111:卡槽112:周侧壁

113:上支撑部114:接线端子

115:导向面120:外锅

121:卡扣122:外锅底壁

123:外锅侧壁124:沉台

125:沉台底壁126:沉台侧壁

127:通孔128:下支撑部

129:接收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实用新型。显然,本实用新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不应当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在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且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地说明,这些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代表实施方式,并不是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盖体和煲体组件100(图1)。盖体可开合地设置在煲体组件100上,以在盖体与煲体组件100之间形成烹饪空间。具体地,煲体组件100包括煲体、设置在煲体内的内锅和加热装置110(图1)。煲体具有圆筒形状的内锅收纳部。内锅可以固定设置于内锅收纳部处,或者可以自由地放入内锅收纳部或者从内锅收纳部取出,以方便对内锅的清洗。内锅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且上表面具有圆形开口,用于盛放待加热的材料,诸如米、汤等。煲体中包括用于加热内锅的加热装置110(图1),以对内锅进行加热。

可以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可以为电饭煲、电压力锅或其他的烹饪器具,且烹饪器具除具有煮米饭的功能以外,还可以具有煮粥等各种功能。

盖体具有与煲体基本上对应的形状。盖体可开合地设置在煲体上,具体地,其通过枢转轴枢接至煲体,并能够绕枢转轴所在的枢转轴线在相对于煲体的盖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自由枢转,以方便对煲体进行盖合和打开。当盖体盖合在煲体上时,其覆盖在内锅之上,和内锅之间构成烹饪空间。盖体上通常还具有密封圈,密封圈可以由例如橡胶材料制成,其设置在盖体和内锅之间,用于在盖体处于盖合状态时密封烹饪空间。

煲体通常包括外壳、中板组件和底座组件。中板组件设置在外壳的内侧。外壳的上端可以与中板组件连接,外壳的下端可以与底座组件的上端连接在一起。例如,外壳可以与底座组件卡接,或者通过其他适合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煲体内可以设置有诸如电路板等控制板。

下面结合图1至图5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煲体组件100。

如图1和图2所示,煲体组件100还包括外锅120,外锅120设置在加热装置110的外侧。具体地,加热装置110可以大致呈圆形盘状或长形盘状。进一步说,加热装置110可以是圆形或长形的发热盘。外锅120可以具有与加热装置110基本对应的形状,例如,大致呈圆形筒状或长形筒状。加热装置110设置在外锅120内,并可以以卡接的方式安装至外锅120,具体是加热装置110能够卡接至外锅底壁122。外锅120可以由诸如镀锌或镀铝等板材制成。加热装置110可以由诸如铝等材料制成。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在描述煲体组件100的各个部件、部分等使用的方向性术语,诸如“上”、“下”、“上方”、“下方”、“向上”、“向下”、“朝上”、“朝下”等是相对于处于水平放置且正立状态下的煲体组件100而言的,在此状态下,外锅120的用于接收内锅的开口向上。方向术语“内侧”是靠近煲体组件100的中心的一侧,“外侧”是远离煲体组件100的中心的一侧。

加热装置110的周向侧可以设置有开口朝外的卡槽111。卡槽111可以从加热装置110的周向侧向内槽形。外锅120的底部可以设置有与卡槽111配合的卡扣121。加热装置110安装到外锅120上时,卡扣121能够进入卡槽111内并与卡槽111形成卡接。

以此实施方式,可以通过在周向上卡位的方式将加热装置110安装至外锅120,不会因装配使外锅120和加热装置110损伤,保证了结构强度,并且简化了装配过程,提高了装配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外锅120可以包括水平延伸的外锅底壁122、竖向延伸的外锅侧壁123和从外锅底壁122向下凹陷的沉台124。外锅底壁122的外周与外锅侧壁123连接,外锅底壁122的内周与沉台124连接。加热装置110能够放置于并安装在沉台124内。通过设置沉台124,可以在外锅底壁122处形成安装区域。加热装置110能够装入该安装区域内。

沉台124可以包括沉台底壁125和与沉台底壁125连接的沉台侧壁126。沉台侧壁126的上端与外锅底壁122连接。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沉台底壁125可以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沉台侧壁126可以大致沿竖向延伸。沉台侧壁126可以位于加热装置110的外侧。沉台侧壁126能够围成上述安装区域。进一步说,加热装置110被接收并限位在沉台侧壁126围成的安装区域内。

沉台侧壁126可以设置有卡扣121。并且,沉台124能够构造成与加热装置110的尺寸相适配,以便于设置在沉台侧壁126上的卡扣121能够靠近加热装置110的周向侧,从而安装结构更紧凑可靠。

本实施方式中,卡扣121为弹性构件,这样在卡入卡槽111后能够回弹。可选地,沉台侧壁126可以设置有通孔127,卡扣121能够连接在通孔的一孔壁上,而且在通孔127处外露。以此实施方式,在卡扣121卡入卡槽111后,可以向内折弯卡扣121,使得卡扣121能够被压紧在卡槽111内,卡接更牢固,从而进一步提高安装结构的稳定性。例如,可以借助于辅助的工具或设备,经由通孔127处延伸进入,将卡扣121向内折弯压紧,从而朝向加热装置110的中心压紧加热装置110。

加热装置110的外周可以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周侧壁112,卡槽111能够形成在周侧壁112上。周侧壁112为沿加热装置110的周向延伸的环形的壁体。卡槽111可以为环形槽,即沿加热装置110的周向延伸的环形槽。以此实施方式,可以便于加热装置110的生产制造。当然,如果需要和/或期望,卡槽111也可以间隔设置,在该实施方式中,卡槽111与卡扣121位置对应。

卡扣121能够沿外锅120的周向间隔设置,具体是沿沉台124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沉台侧壁126上。例如,卡扣121可以相对于煲体组件100的轴线中心线分散设置。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卡扣121相对于煲体组件100的轴线中心线大致阵列布置。可以将加热装置110周向侧的所有卡扣121都向内折弯压紧,使得能够在水平方向上进一步地限位加热装置110。

卡扣121可以与外锅120的壁体为一体件,具体是可以与沉台侧壁126为一体件。卡扣121可以为片状构件。参见图3和图4,卡扣121的一端可以连接在通孔的上孔壁上,卡扣121的与一端相对的另一端径向向内倾斜设置并与卡槽111卡接,以便由沉台124处的壁体在形成通孔127的过程中所形成,从而便于外锅120的生产制造。进一步说,卡扣121是壁体的一部分。

卡扣121的下端能够与卡槽111的下表面抵接。当然,卡扣121的下端也可以同时抵接至卡槽111的内侧表面。周侧壁112可以设置有位于卡槽111下方的导向面115,导向面115朝外且倾斜设置,以在煲体组件100安装的过程中与卡扣121的上表面接触且相对滑动,从而便于卡扣121卡入卡槽111,卡入过程易操作。

参见图1和图5,加热装置110可以设置有向下延伸的上支撑部113。外锅120的沉台底壁125可以间隔设置有向上凸出的下支撑部128。上支撑部113能够与下支撑部128抵接。上支撑部113可以靠近加热装置110的外周设置,并位于周侧壁112的内侧。下支撑部128可以靠近沉台底壁125的外周设置。

上支撑部113可以为柱体,即可以为支撑柱。下支撑部128可以为凸台。可选地,上支撑部113能够凸出于沉台底壁125的上表面,并从沉台底壁125向上凹陷形成。下支撑部128不仅能够提高沉台底壁125的结构强度,而且便于通过冲压的方式在沉台底壁125上形成下支撑部128,简化了生产制造。

可选地,上支撑部113可以沿加热装置110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下支撑部128也可以沿外锅120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上支撑部113能够与下支撑部128上下对应,例如,图示实施方式示出3个上支撑部113,3个下支撑部128,上支撑部113与下支撑部128一一对应。

加热装置110上还可以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接线端子114,用于与电源线连接。外锅120的沉台底壁125可以设置有接收孔129,接线端子114延伸穿过并限位于接收孔129。以此实施方式,不仅可以在周向上限制加热装置110与外锅120的相对位置,避免加热装置110的转动,而且能够在装配过程将加热装置110与外锅120位置对准。

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中的一个可以设置成具有凹部,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中的另一个可以部分地接收在该凹部内。例如,下支撑部可以为具有凹部的沉台,上支撑部部分地接收在该沉台的凹部内。由此,可以进一步限制加热装置的转动。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他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