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吸尘设备及尘筒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94969发布日期:2020-06-23 18:38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手持式吸尘设备及尘筒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的手持式吸尘设备的尘筒组件。



背景技术:

手持式无线吸尘设备因使用方便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家庭清洁作业中。

现有的手持式无线吸尘设备主要包括吸嘴组件、吸风电机、集尘组件、手柄组件和供电装置。其中,吸嘴组件上可连接吸尘管在内的其他辅助配件从而使手持式无线吸尘设备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吸尘器的集尘组件内设有过滤部件,外部空气经过滤部件过滤后流向吸风电机,而被分离的灰尘、垃圾留在了集尘组件的尘杯内。

授权公告号为cn206687663u的手持吸尘器包括尘杯、主机和手柄组件,尘杯可从主机机壳上拆卸下来进行清洁。

授权公告号为cn210121102u的手持吸尘器,公开了一种尘杯组件、风机组件、电池包组件、手持组件的任意两个彼此可以分离的组装式吸尘器,其中尘杯组件和风机组件设置有相匹配的插块和滑槽,从而使得尘杯组件可拆卸地连接在风机组件上。

发明人在实践中发现,因尘杯组件在吸尘作业时重量逐渐增大,且风机组件运行会产生振动,从而使得尘杯组件和风机组件连接稳定性受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尘筒组件,从而提高尘筒组件和吸尘部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稳固性,同时避免使用者在操作时不小心碰触尘筒组件而使尘筒组件与吸尘部件脱离。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尘筒组件,其装配在手持式吸尘设备上,包括筒体及内置于筒体的过滤组件,所述的筒体的外侧部设有与筒体内腔联通的联接部,所述的联接部用于联接吸尘部件,所述的筒体上设有与吸尘部件联接的旋转卡合结构,所述的联接部上设有第一锁定组件及控制第一锁定组件锁定或释放的第一开关,所述的第一锁定组件用于锁定所述的旋转卡合结构以使筒体与吸尘部件得以锁定。

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旋转卡合结构包括自筒体开口向下的纵向引导槽和与引导槽相邻贯通的定位滑槽。

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旋转卡合结构为与吸尘部件壳体下端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

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旋转卡合结构布置于筒体的上端口。

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第一锁定组件包括伸入联接部内壁的锁销,所述的锁销受第一开关控制向前伸出或缩回,当第一锁定组件处于锁定状态时,锁销伸入吸尘部件的锁孔中,以使筒体和吸尘部件锁定。

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筒体的底部设有可开启的盖子。

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盖子的一侧轴接于所述的筒体下部,盖子的另一侧设有第二锁定组件及控制第二锁定组件锁定或释放的第二开关,第二开关可将盖子的另一侧锁定于筒体下部以使尘筒组件底部封闭。

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第二开关设于筒体的侧壁上。

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第一开关或第二开关为按钮式开关。

本发明的另一个主题为:手持式吸尘设备,包括吸尘部件、手持组件和所述的尘筒组件。

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盖子和筒体底边之间设有密封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尘筒组件的筒体上设有与吸尘部件联接的旋转卡合结构,第一锁定组件用于锁定旋转卡合结构以使筒体与吸尘部件得以锁定,从而既方便尘筒组件拆卸,又使使筒体和吸尘部件的连接更加稳定可靠,避免因反向旋转导致两者脱离而破坏连接结构的牢固性。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图1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主机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主机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主机的示意图三;

图6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主机的示意图四;

图7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主机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主机的爆炸图一;

图9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主机的爆炸图二;

图10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主机的分解图;

图11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尘筒组件的爆炸图;

图12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出风筒的爆炸图;

图13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图10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图1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能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2所示,一种手持式吸尘设备包括主机001和辅助组件002。

如图1-3所示,其中主机001包括过滤系统100、供电系统200和用于抓握的手持组件300。当收纳时,手持式吸尘设备可通过将主机搁置于一固定在墙壁上的支架003上从而使手持式吸尘设备竖向地收纳起来,占地面积小,收纳方便。

其中,如图3-9所示,过滤系统100包括吸尘部件10、带气流进口s1的尘筒组件20和带气流出口s2的出风筒30。吸尘部件10包括电机壳体和其内部的吸风电机,尘筒组件20被安装于吸尘部件10的进风侧,出风筒30被安装于吸尘部件10的出风侧,尘筒组件20内设有第一过滤组件21以过滤进入吸尘部件10前的气流;出风筒30内设有第二过滤组件31以过滤吸尘部件10吹出的气流。

应当被理解的是,气流进口s1、尘筒组件20的集尘腔、第一过滤组件21、吸尘部件10、第二过滤组件31、出风筒30的风道和气流出口s2依次连通,构成吸尘设备的气流路径。

吸尘部件10的叶轮旋转使得尘筒组件20内形成负压,外部气流从气流进口s1被吸入尘筒组件20中,并流经上述气流路径后排出,从而实现手持式吸尘设备清洁作业。这样,经第一过滤组件21过滤后的气体流经吸尘部件10后被传导至第二过滤组件31的内部,并通过第二过滤组件31进行二次过滤。

第一过滤组件21不但起到清洁效果,而且还可以防止气流中的灰尘进入吸尘部件10内对装置造成不利影响,有效地保护了吸尘部件10,提高了设备机械运转的的可靠性。

而第二过滤组件31的存在实现了粉尘的两级过滤,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气体的过滤效率,减少排出气体中的灰尘含量。当第一过滤组件21的过滤能力满负荷后,第二过滤组件31更是起到重要的过滤作用,避免带有从地面或物体表面被吸入到手持式吸尘设备后又因设备过滤能力不足而排到外部环境空气中,这样不仅不能将粉尘清除,而且被排到外部环境空气中粉尘混合在空气中容易被人体吸入,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而将第二过滤组件31设置于吸尘部件10下游的出风筒30内,避免二级过滤延长吸尘部件10上游的气流路径,使尘筒组件20内的真空度不受影响,在不干扰吸尘效率,避免增加能耗的同时增强了过滤效率。

优选地,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吸尘部件10位于尘筒组件20上方,吸尘部件10与尘筒组件20同轴安装。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尘筒组件20包括筒体,筒体和吸尘部件壳体的的形状并不限于圆筒形,且每个截面的尺寸也可以可以不一致。但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筒体为圆筒形结构,吸尘部件10具有一个与尘筒组件20直径大致相同的圆筒形外壳,从而使尘筒组件20和吸尘部件10的构成一圆柱体,从而提高结构的紧凑型,也使设备外观更加简洁美观。

此外,尘筒组件20的集尘腔的横截面不限于圆形、多边形等规则形状,也就是说,集尘腔的形状不限于等截面的规则柱体。

优选地,吸尘部件10的叶轮轴心与尘筒组件20的集尘腔同轴,削减尘筒组件20及吸尘部件10之间的空气阻力,增强设备的吸力。

具体的,如图7-9所示,尘筒组件20内设置有分离装置22,分离装置22与尘筒组件20及吸尘部件10同轴安装。第一过滤组件21被安装在分离装置22和吸尘部件10之间。当吸尘部件10运行,其前侧形成负压时,从进气通道q进入尘筒组件20内的气流,可以先进入分离装置22进行大的灰尘垃圾与空气的分离,然后再流经第一过滤组件21进行粉尘过滤,之后再从吸尘部件10壳体的进气口处流向吸尘部件10内部。需要说明的是,分离装置22的结构原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已知的,在此不再累述。

优选地,吸尘部件10上端设置有容纳第一过滤组件21的安装腔t,第一过滤组件21被支托在分离装置22上。

分离装置22可拆卸得安装于吸尘部件10的壳体底部,当用户希望清洁第一过滤组件21和分离装置22时,可以将尘筒组件20与吸尘部件10拆卸分离,然后旋转分离装置22并向下将其与第一过滤组件21一同从吸尘部件10中取出,然后将第一过滤组件21从分离装置22上取下,从而可以对拆下的部件进行逐一清洁,由此,尘筒组件20可见吸尘设备的过滤系统100的前段结构简单紧凑,便于拆装和清洁。

优选地,分离装置22还自带过滤芯g,该过滤芯g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初步过滤,防止带有大量粉尘和杂质的空气流向第一过滤组件21、吸尘部件10而对第一过滤组件21、吸尘部件10造成污染,从而保证吸尘器的吸尘效果,提高设备的工作寿命。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1所示,第一过滤组件21可以为过滤海帕。优选地为筒状结构,且第一过滤组件21与尘筒组件20及吸尘部件10同轴线。容纳第一过滤组件21的安装腔t上下都具有开口,气流从安装腔t下端进入第一过滤组件21,流经第一过滤组件21从上端开口流出。

优选地,安装腔t和第一过滤组件21之间设置有密封部件,以确保带粉尘的气流不从两者的间隙中流过。

如图11所示,为尘筒组件20和吸尘部件10的具体连接方式的示例。尘筒组件20的筒体23的外侧部设有与筒体23内部的集尘腔联通的联接部l,联接部l用于联接吸尘部件10,筒体23上设有与吸尘部件10联接的旋转卡合结构,联接部l上设有第一锁定组件及控制第一锁定组件锁定或释放的第一开关y,第一锁定组件用于锁定旋转卡合结构以使筒体23与吸尘部件10得以锁定。

优选地,如图14所示,旋转卡合结构布置于筒体23的上端口。旋转卡合结构包括沿联接部l圆周分布的多个滑槽组件1,滑槽组件1包括自筒体23开口向下的纵向引导槽1a和与引导槽相邻贯通的定位滑槽1b。吸尘部件10的壳体下端设有与滑槽组件1相匹配的插块2。当吸尘部件10和尘筒组件20连接时,插块2自纵向引导槽1a上端开口向下插入后,旋转尘筒组件20,使插块2进入定位滑槽1b从而稳固地连接吸尘部件10和尘筒组件20,同时避免使用者在操作时不小心碰触尘筒组件而使尘筒组件与吸尘部件脱离。

此外,旋转卡合结构为设置在联接部l外表面的外螺纹,吸尘部件10的壳体下端设有相匹配的内螺纹。吸尘部件10和尘筒组件20通过螺纹旋转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3所示,第一锁定组件包括伸入联接部l内壁的锁销3,锁销3受第一开关y控制向前伸出或缩回,当第一锁定组件处于锁定状态时,锁销3伸入吸尘部件10的锁孔4中,以使筒体23和吸尘部件10锁定,从而使筒体23和吸尘部件10地连接更加稳定可靠,避免因反向旋转导致两者脱离而破坏连接结构的牢固性。

通过旋转卡合结构和第一锁定组件共同配合,使得吸尘部件10和尘筒组件20之间安装和拆卸方便,从而不仅方便清除尘筒组件20内的垃圾灰尘,还方便使用者对尘筒组件20及内部的第一过滤组件进行清洁和更换,而且安装好后结构稳定可靠,安全强。

如图6、7所示,为尘筒组件20气流进口s1的具体设置方案。尘筒组件20的侧壁外表面上布设有进气嘴40。进气嘴40包括一进气通道q,进气通道q的一端与尘筒组件20侧壁开设的气流进口s1连通,进气通道q的另一端具有吸入口x,带有灰尘的气体从进气通道q的吸入口x进入尘筒组件20内。

优选地,进气嘴40横向安装在尘筒组件20外壁,其轴线垂直于尘筒组件20轴线。进一步优选地,进气通道q的轴线垂直于尘筒组件20轴线。进气通道q具有尘筒组件20切线方向上的导气部,以使外部气流沿切线方向进入尘筒组件20,从而使气流产生离心力,进而便于对气流中的灰尘等杂质进行分离,提高分离效果。

优选地,如图1、2所示,进气嘴40可以联接带有地刷等辅助配件的进气管j,从而适应不同场景的清洁工作需要。

此外进一步优选地,第一锁定组件的第一开关y被设置在进气嘴40的上表面以方便使用者触及,并且,第一开关y为按钮开关,更加方便使用者进行操作。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筒体23的底部设有可开启的筒盖5,方便使用者在在不拆卸筒体23的情况下,直接打开筒盖5就可以将集尘腔内的灰尘、垃圾倒掉。

优选地,如图6、10、11所示,筒盖5的一侧轴接于筒体23下部,筒盖5的另一侧设有第二锁定组件及控制第二锁定组件锁定或释放的第二开关r,第二开关r可将筒盖5的另一侧锁定于筒体23下部以使尘筒组件20底部封闭。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1所示,筒盖5和筒体23底边之间设有密封件m,以使尘筒组件20保持良好的气密性,防止粉尘从间隙中漏出,也避免风耗,确保吸尘设备具有良好的吸尘能力。

进一步优选地,第二开关r设于筒体23的侧壁上,其优选采用按钮式开关,以使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更加轻松舒适。

作为出风筒3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9所示,出风筒30设置在吸尘部件10的下游位置,第二过滤组件31对接吸尘部件10的出风口c。出风筒30设有可打开的盖子,盖子打开时,第二过滤组件31可从出风筒30内拆卸出来并从出风筒30内取出。从而方便用户清洁第二过滤组件31上的灰尘,保持第二过滤组件31清洁,利于手持吸尘设备维持原有吸尘能力和功效比。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出风筒30被安装在吸尘部件10的一侧部位置,其轴线与尘筒组件20的中心轴线呈90度,并且进气嘴40与出风筒30位于尘筒组件20和吸尘部件10所构成的柱体的两对侧,并且在出风筒30侧还设置有吸尘设备的手持组件300和供电系统200。

出风筒30与吸尘部件10呈90度安装,避免积累在第二过滤组件31迎风面上的粉尘掉落返回到吸尘部件10内,从而对吸尘部件10造成损害,影响其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出风筒30为沿吸尘部件10轴线90度的方向延伸的长筒型部件,其内部的第二过滤组件31为与出风筒30轴线平行的筒状结构,出风筒30的周侧壁上设有气流出口s2。

如图12所示,第二过滤组件31为过滤海帕,其包括安装部a1、筒形的海帕过滤体a2和底盘a3,安装部a1设有进气口且对接吸尘部件10的出风口c,底盘a3封闭海帕过滤体a2的末端。由此设置,可将出风筒30及内部的第二过滤组件31设置得较长,在使吸尘设备体积较小的情况下使第二过滤组件31的过滤面积增大,提高过滤效果。

并且,出风筒30远离进气嘴40安装,从而使进气嘴40的吸入口x远离出气筒的气流出口s2,避免气流出口s2排出的清洁空气直接吹向待清洁处,避免了清洁空气将待清洁处的灰尘等杂质卷起,提高了清洁效率。

而将出风筒30、供电系统200与手持组件300设置在同一侧,使得设备中心尽可能靠近使用者的手部,缩小用力杠杆,使设备使用更加轻松省力。

更为优选地,气流出口s2为出风筒30的两侧上开设的多个气流孔。气流朝侧向环境排出,既不会吹向使用者也不会吹向待清洁物,既不会将待清洁物表面的灰尘被带到环境空气中,又不会污染使用者近身的空气,使得使用者的使用感受较好。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出风筒30的末端开口,尾端设有可打开的盖子33,盖子33打开时,第二过滤组件31可从出风筒30内拆卸出来并从出风筒30的尾端被抽出,第二过滤组件31的底盘a3与出风筒30的开口匹配,当第二过滤组件31插入到出风筒30内时,底盘a3密封出风筒30尾端。

优选地,第二过滤组件31的底盘a3和出风筒30壳体之间设置有锁定结构,当锁定结构锁定时,限制第二过滤组件31从出风筒30中拔出,当锁定结构解锁时,第二过滤组件31可从出风筒30中拔出。

如图3所示,锁定结构包括按钮n,按钮n设置在出风筒30的上表面,锁定结构受按钮n控制锁定出风筒30壳体和底盘a3或将两者解锁。将按钮n设置在出风筒30的上表面,方便用户按压从而对第二过滤组件31进行拆卸。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手持组件300设置在出风筒30下,其连接于出风筒30的后段部的壳体底部,且呈一定角度倾斜向后。从而可以优化手持吸尘设备的整体重心,使用户可以更加轻松省力地持握手持吸尘设备。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供电系统200设置在尘筒组件20和手持组件300之间,手持组件300包括用于连接供电系统200的接电部301和手持部302,供电系统200包括电池201和包括接线端口的连接组件202,供电系统200通过连接组件202可拆卸地连接在手持组件300接电部301的前侧,并通过接线端口与手持组件300前侧的电源端口联通,从而实现两者的电连接。

优选地,手持部302的内表面设置有控制吸尘电机运行的控制开关k,当用户手握手持部302是可以轻松按压控制开关k实现操作,进而使得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更加轻松舒适。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手持式吸尘设备及尘筒组件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