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面可调的多功能办公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85924发布日期:2020-11-10 18:00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支撑面可调的多功能办公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办公桌椅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支撑面可调的多功能办公椅。



背景技术:

办公椅,英文officechair,是指日常工作和社会活动中为工作方便而配备的各种椅子。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生活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心。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上的压力,办公室内的办公人员一天基本上都是坐在办公椅上,晚上甚至加班到很晚,很难有时间进行锻炼,并且疲劳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趴在桌子上休息,这样长时间下来对身体健康带来很大危害。

市场上现有的办公室内的办公椅各式各样,大多是从用户坐着时的舒适度出发的,而从未考虑对办公室内劳累一上午的办公人员中午休息时因座椅无法调整而只能选着趴在桌子上休息,进而缓解疲劳。虽然市场上有睡椅、躺椅一类的,但是办公室是办公场合,空间有限,不可能允许睡椅、躺椅的存在,因此只能趴在办公桌子上进行午休,但是趴在桌子上睡觉,首先,肌肉得不到放松,很容易出现一些肩颈疼痛的现象,而且对于颈椎也是不太好的,长期趴着睡觉,得颈椎病的概率会增加很多,而且趴在桌子上睡觉,一般会压着胳膊,多处神经受到压迫,午睡时往往心中焦虑、睡不踏实,因此疲劳不但没有消除反而会出现其他一些问题,进而影响下午的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支撑面可调的多功能办公椅。本发明主要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办公椅因无法调整支撑面而导致无法躺在办公椅上休息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支撑面可调的多功能办公椅,包括座椅支撑架、固定板、t型滑动导向块、驱动电机、蜗轮、蜗杆、转动轴、绕线轮、钢丝绳、支腿部件和座椅支撑面板;所述座椅支撑架的上方设置所述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包括椅座支撑部和椅背支撑部;所述椅座支撑部与所述椅背支撑部成预设角度;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座椅支撑架上;所述固定板的表面上均匀间隔设置所述t型滑动导向块;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所述座椅支撑面板;所述座椅支撑面板包括座椅面板条、限位支撑螺柱和软垫;若干所述座椅面板条形成所述座椅支撑面板的支撑面;所述座椅支撑面板的支撑面上固定连接所述软垫;相邻的所述座椅面板条之间通过转轴铰接在一起;所述座椅面板条一侧的侧表面上均匀间隔设置螺纹沉孔;所述座椅面板条另一侧的侧表面上对应所述螺纹沉孔位置设置凸起;所述限位支撑螺柱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沉孔内;所述限位支撑螺柱的另一端与所述凸起接触;所述座椅面板条对应所述固定板上的所述t型滑动导向块的位置处均匀间隔设置t型限位导向滑槽;所述座椅面板条滑动连接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椅座支撑部的下方设置所述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安装座固定连接在所述椅座支撑部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蜗杆;所述座椅支撑架的上端设置腿连;所述腿连之间设置所述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在所述腿连上;所述转动轴上套设有所述蜗轮;所述蜗轮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轴上,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啮合传动;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所述绕线轮;所述绕线轮上绕有所述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座椅支撑面板两端最外侧的所述座椅面板条上;所述椅背支撑部上对应所述钢丝绳位置设置导向轮;所述导向轮固定连接在所述椅背支撑部上;所述座椅支撑架的下端设置所述支腿部件,所述支腿部件用于所述办公椅处在躺椅状态时支撑办公椅。

工作时,用户想要躺在办公座椅上休息时,通过控制驱动电机转动,驱动电机带动蜗杆转动,涡轮与蜗杆啮合传动,进而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转动带动绕线轮转动,因为钢丝绳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座椅支撑面板两端的最外面的座椅面板条上,进而绕线轮转动带动钢丝绳一端逐渐靠近绕线轮,另一端逐渐远离绕线轮,进而带动座椅支撑面板从椅背支撑部向椅座支撑部滑动,进而椅座支撑部一侧的座椅支撑面板逐渐增多,进而实现办公椅变为躺椅,进而实现用户躺在办公椅上休息,进而避免了以手代枕造成手臂、脸部发麻和酸痛,因此不仅提高了用户午休时的舒适程度,还避免因为长期趴在办公桌上休息而影响身体健康;同时支腿部件伸出,进而防止用户躺在办公椅上时重心超出座椅支撑架造成座椅不稳,进而保证了用户躺在办公椅上的安全;当休息过后,需要将变成躺椅状态的办公椅重新恢复成座椅,通过控制驱动电机转动,进而带动绕线轮转动,进而钢丝绳带动座椅支撑面板从椅座支撑部向椅背支撑部滑动,进而椅背支撑部一侧的座椅支撑面板逐渐增多,进而实现将变成躺椅状态的办公椅重新恢复成座椅,用户即可坐在办公椅上开始工作,通过控制驱动电机即可控制办公椅所处状态的转换,进而满足用户对不同状态的使用要求。

优选的,所述椅座支撑部前方的所有限位支撑螺柱上靠近所述凸起一侧均设置有一号带轮;所述一号带轮固定连接在所述限位支撑螺柱上;所述座椅面板条上对应所述限位支撑螺柱的位置处设置一号支撑座;所述一号支撑座固定连接在所述座椅面板条上;所述一号支撑座上转动连接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一端靠近所述凸起一侧设置二号带轮;所述一号带轮与所述二号带轮之间通过一号皮带传动;相邻的所述座椅面板条上的所述传动轴之间设置一号弹簧;所述一号弹簧的两端固定连接在相邻的所述传动轴的端面上;所述椅座支撑部前方中间位置处的所述座椅面板条上设置二号支撑座,所述二号支撑座固定连接在所述座椅面板条上;所述二号支撑座所在的所述座椅面板条上的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设置三号带轮;相邻的两个所述三号带轮之间通过二号皮带传动;所述二号支撑座上设置一号刹车电机;所述一号刹车电机的安装座固定连接在所述二号支撑座上;所述一号刹车电机的转轴上设置所述四号带轮;所述四号带轮固定连接在所述一号刹车电机的转轴上;其中一个所述二号带轮与所述四号带轮之间通过三号皮带传动;所述三号带轮两侧的所述螺纹沉孔的螺旋方向相反。

工作时,当办公椅处在躺椅状态时,控制一号刹车电机转动,一号刹车电机的转轴带动四号带轮转动,进而四号带轮通过三号皮带带动二号支撑座所在的座椅面板条上的其中一个二号带轮转动,进而二号带轮通过一号皮带带动一号带轮转动,进而带动限位支撑螺柱转动,进而限位支撑螺柱伸出或者缩回,同时二号带轮转动带动传动轴转动,进而通过一号弹簧带动椅座支撑部前方的其它座椅面板条上在同一轴线上的传动轴转动,进而带动该组所有限位支撑螺柱转动,因为三号带轮两侧的螺纹沉孔的螺旋方向相反,进而使得三号带轮两侧的限位支撑螺柱向相反方向运动,又因为相邻的座椅面板条之间铰接,因此椅座支撑部前方的座椅支撑面板发生弯曲;二号支撑座所在的座椅面板条上的三号带轮之间通过二号皮带传动,进而其中一个三号带轮跟随传动轴转动,进而带动其它组的传动轴转动,进而带动其它组的限位支撑螺柱转动;通过控制一号刹车电机实现椅座支撑部前方的座椅支撑面板的弯曲,进而实现躺在办公椅上休息的用户可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对腿部的座椅支撑面板的支撑面进行调整,进而提高了用户躺在办公椅上的舒适程度,进而提高了用户休息时的睡眠质量,进而消除了上午工作时的疲劳,为下午工作提供充沛的精力;同一轴线上的传动轴之间通过一号弹簧连接,不仅实现了传动轴之间扭矩的传递,还实现了传动轴之间可以弯曲,进而保证座椅支撑面板以平滑的弧度进行弯曲。

优选的,所述椅背支撑部上方的所述座椅支撑面板一端的所述座椅面板条上对应所述螺纹沉孔位置设置通孔;相邻的座椅面板条上的限位支撑螺柱之间通过柔性传动件穿过所述通孔连接;所述座椅支撑面板最外侧的所述座椅面板条上设置沉槽;所述沉槽所在的所述座椅面板条上的限位支撑螺柱的一端设置五号带轮;所述五号带轮固定连接在所述限位支撑螺柱上;相邻的两个五号带轮之间通过四号皮带传动;所述座椅面板条的侧面设置所述二号刹车电机;所述二号刹车电机的安装座固定连接在所述座椅面板条的侧表面上;所述二号刹车电机的转轴上设置六号带轮;所述六号带轮固定连接在所述二号刹车电机的转轴上;其中一个所述五号带轮与所述六号带轮之间通过五号皮带传动。

工作时,通过控制二号刹车电机转动,进而二号刹车电机的转轴带动六号带轮转动,进而六号带轮通过五号皮带带动其中一个五号带轮转动,相邻的座椅面板条上处在同一轴线上的两个限位支撑螺柱之间通过柔性传动件连接,进而实现带动同一轴线上所有的限位支撑螺柱转动;沉槽所在的座椅面板条上相邻的两个五号带轮之间通过四号皮带传动,进而实现了带动其余的限位支撑螺柱转动,进而实现了对椅背支撑部上方的座椅支撑面板的支撑面的调节;限位支撑螺柱之间通过柔性传动件连接,不仅实现了限位支撑螺柱之间的扭矩的传递,还实现了柔性传动件跟随座椅支撑面板一起弯曲,进而保证座椅支撑面板以平滑的弧度进行弯曲;当办公椅处在座椅状态时,用户需要短时间休息时,后仰靠在办公椅上,通过控制二号刹车电机进行控制与用户肩部以上接触的座椅支撑面板进行弯曲,进而实现座椅支撑面板弯曲后与用户的颈部贴合,进而实现对用户背部、颈部和头部同时进行支撑,进而使得用户以舒服的姿势靠在办公椅上,进而有利于用户身体的放松,进而有利于缓解用户的疲劳;当办公椅处在躺椅状态时,用户躺在办公椅上,通过二号刹车电机进行控制座椅支撑面板进行弯曲,进而实现座椅支撑面板弯曲后当作休息时的枕头,进而使得用户躺着休息时的姿势更加舒适,进而提高了用户休息时的睡眠质量,进而消除用户的疲劳。

优选的,所述椅座支撑部与所述椅背支撑部过度处的两侧对应所述t型滑动导向块的位置设置t型辅助过度块;所述t型辅助过度块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板上。

工作时,座椅面板条在固定板上的t型滑动导向块上来回滑动,通过在椅座支撑部和椅背支撑部上设置t型辅助过度块,座椅面板条离开椅座支撑部上的t型辅助过度块时,与该座椅面板条铰接并处在椅背支撑部上的座椅面板条进入椅背支撑部上的t型辅助过度块上,进而实现座椅面板条过度时的衔接,进而增加了座椅面板条从椅座支撑部向椅背支撑部过度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座椅支撑面板在t型滑动导向块上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支腿部件包括轨道、辅助支腿、脚轮和电动推杆;所述座椅支撑架底部对称设置所述轨道;所述轨道内滑动连接所述辅助支腿;所述辅助支腿的悬空端设置所述脚轮;所述脚轮固定连接在所述辅助支腿上;所述座椅支撑架上设置所述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固定连接在所述座椅支撑架上;所述电动推杆的连杆固定连接在所述辅助支腿上。

工作时,当办公椅处在躺椅状态时,电动推杆推动辅助支腿伸出,进而带动脚轮在地面上滚动,进而实现对办公椅腿部进行调节,进而使得用户躺在办公椅上时整体的重心处在办公椅腿部所形成的支撑面内,进而保证了办公椅处在躺椅状态时的稳定性,进而保证用户休息时的安全;当办公椅处在座椅状态时,电动推杆带动辅助支腿缩回,进而减小了座椅所占的空间。

作为本发明的第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柔性传动件为二号弹簧;相邻的两个所述座椅面板条上的所述限位支撑螺柱之间通过所述二号弹簧连接;所述二号弹簧穿过所述通孔;所述二号弹簧的两端固定连接在相邻的所述限位支撑螺柱上。

工作时,限位支撑螺柱之间通过二号弹簧连接,进而使得限位支撑螺柱之间能够弯曲的同时限位支撑螺柱之间还能传递扭矩,进而保证座椅支撑面板以平滑的弧度进行弯曲。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种优选方案,所述柔性传动件为花键轴;所述花键轴由弹性材质制得;所述限位支撑螺柱内部设置花键滑槽;所述花键轴可在所述花键滑槽内滑动;所述花键轴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花键槽;所述花键轴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未设置花键槽的所述限位支撑螺柱的端面上;所述花键轴的另一端与连接所述五号带轮的所述限位支撑螺柱固定连接。

工作时,在限位支撑螺柱内部设置花键滑槽,通过花键轴贯穿在同一轴线上的限位支撑螺柱,并且花键轴由弹性材质制得,进而使得限位支撑螺柱之间能够传递扭矩的同时限位支撑螺柱之间还能弯曲,进而保证座椅支撑面板以平滑的弧度进行弯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中用户想要躺在办公座椅上休息时,通过控制驱动电机转动,驱动电机带动蜗杆转动,涡轮与蜗杆啮合传动,进而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转动带动绕线轮转动,因为钢丝绳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座椅支撑面板两端的最外面的座椅面板条上,进而绕线轮转动带动钢丝绳一端逐渐靠近绕线轮,另一端逐渐远离绕线轮,进而带动座椅支撑面板从椅背支撑部向椅座支撑部滑动,进而椅座支撑部一侧的座椅支撑面板逐渐增多,进而实现办公椅变为躺椅,进而实现用户躺在办公椅上休息,进而避免了以手代枕造成手臂、脸部发麻和酸痛,因此不仅提高了用户午休时的舒适程度,还避免因为长期趴在办公桌上休息而影响身体健康;同时支腿部件伸出,进而防止用户躺在办公椅上时重心超出座椅支撑架造成座椅不稳,进而保证了用户躺在办公椅上的安全;当休息过后,需要将变成躺椅状态的办公椅重新恢复成座椅,通过控制驱动电机转动,进而带动绕线轮转动,进而钢丝绳带动座椅支撑面板从椅座支撑部向椅背支撑部滑动,进而椅背支撑部一侧的座椅支撑面板逐渐增多,进而实现将变成躺椅状态的办公椅重新恢复成座椅,用户即可坐在办公椅上开始工作,通过控制驱动电机即可控制办公椅所处状态的转换,进而满足用户对不同状态的使用要求。

2.本发明中当办公椅处在躺椅状态时,控制一号刹车电机转动,一号刹车电机的转轴带动四号带轮转动,进而四号带轮通过三号皮带带动二号支撑座所在的座椅面板条上的其中一个二号带轮转动,进而二号带轮通过一号皮带带动一号带轮转动,进而带动限位支撑螺柱转动,进而限位支撑螺柱伸出或者缩回,同时二号带轮转动带动传动轴转动,进而通过一号弹簧带动椅座支撑部前方的其它座椅面板条上在同一轴线上的传动轴转动,进而带动该组所有限位支撑螺柱转动,因为三号带轮两侧的螺纹沉孔的螺旋方向相反,进而使得三号带轮两侧的限位支撑螺柱向相反方向运动,又因为相邻的座椅面板条之间铰接,因此椅座支撑部前方的座椅支撑面板发生弯曲;二号支撑座所在的座椅面板条上的三号带轮之间通过二号皮带传动,进而其中一个三号带轮跟随传动轴转动,进而带动其它组的传动轴转动,进而带动其它组的限位支撑螺柱转动;通过控制一号刹车电机实现椅座支撑部前方的座椅支撑面板的弯曲,进而实现躺在办公椅上休息的用户可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对腿部的座椅支撑面板的支撑面进行调整,进而提高了用户躺在办公椅上的舒适程度,进而提高了用户休息时的睡眠质量,进而消除了上午工作时的疲劳,为下午工作提供充沛的精力;同一轴线上的传动轴之间通过一号弹簧连接,不仅实现了传动轴之间扭矩的传递,还实现了传动轴之间可以弯曲,进而保证座椅支撑面板以平滑的弧度进行弯曲。

3.本发明中通过控制二号刹车电机转动,进而二号刹车电机的转轴带动六号带轮转动,进而六号带轮通过五号皮带带动其中一个五号带轮转动,相邻的座椅面板条上处在同一轴线上的两个限位支撑螺柱之间通过柔性传动件连接,进而实现带动同一轴线上所有的限位支撑螺柱转动;沉槽所在的座椅面板条上相邻的两个五号带轮之间通过四号皮带传动,进而实现了带动其余的限位支撑螺柱转动,进而实现了对椅背支撑部上方的座椅支撑面板的支撑面的调节;限位支撑螺柱之间通过柔性传动件连接,不仅实现了限位支撑螺柱之间的扭矩的传递,还实现了柔性传动件跟随座椅支撑面板一起弯曲,进而保证座椅支撑面板以平滑的弧度进行弯曲;当办公椅处在座椅状态时,用户需要短时间休息时,后仰靠在办公椅上,通过控制二号刹车电机进行控制与用户肩部以上接触的座椅支撑面板进行弯曲,进而实现座椅支撑面板弯曲后与用户的颈部贴合,进而实现对用户背部、颈部和头部同时进行支撑,进而使得用户以舒服的姿势靠在办公椅上,进而有利于用户身体的放松,进而有利于缓解用户的疲劳;当办公椅处在躺椅状态时,用户躺在办公椅上,通过二号刹车电机进行控制座椅支撑面板进行弯曲,进而实现座椅支撑面板弯曲后当作休息时的枕头,进而使得用户躺着休息时的姿势更加舒适,进而提高了用户休息时的睡眠质量,进而消除用户的疲劳。

4.本发明中座椅面板条在固定板上的t型滑动导向块上来回滑动,通过在椅座支撑部和椅背支撑部上设置t型辅助过度块,座椅面板条离开椅座支撑部上的t型辅助过度块时,与该座椅面板条铰接并处在椅背支撑部上的座椅面板条进入椅背支撑部上的t型辅助过度块上,进而实现座椅面板条过度时的衔接,进而增加了座椅面板条从椅座支撑部向椅背支撑部过度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座椅支撑面板在t型滑动导向块上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5.本发明中当办公椅处在躺椅状态时,电动推杆推动辅助支腿伸出,进而带动脚轮在地面上滚动,进而实现对办公椅腿部进行调节,进而使得用户躺在办公椅上时整体的重心处在办公椅腿部所形成的支撑面内,进而保证了办公椅处在躺椅状态时的稳定性,进而保证用户休息时的安全;当办公椅处在座椅状态时,电动推杆带动辅助支腿缩回,进而减小了座椅所占的空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办公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办公椅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座椅面板条与t型滑动导向块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t型滑动导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发明中限位支撑螺柱和座椅面板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中一号刹车电机驱动限位支撑螺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二号刹车电机驱动限位支撑螺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中柔性传动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中柔性传动件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座椅支撑架1、腿连11、固定板2、t型滑动导向块21、椅座支撑部22、椅背支撑部23、t型辅助过度块24、驱动电机3、蜗轮31、蜗杆32、转动轴33、绕线轮34、钢丝绳35、导向轮36、支腿部件4、轨道41、辅助支腿42、脚轮43、电动推杆44、座椅支撑面板5、座椅面板条51、螺纹沉孔511、凸起512、t型限位导向滑槽513、通孔514、沉槽515、限位支撑螺柱52、软垫53、一号带轮6、一号支撑座61、传动轴62、二号带轮63、一号皮带64、一号弹簧65、二号支撑座66、三号带轮67、二号皮带68、一号刹车电机69、四号带轮70、三号皮带71、柔性传动件8、二号弹簧81、花键轴82、五号带轮9、四号皮带91、二号刹车电机92、六号带轮93、五号皮带9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支撑面可调的多功能办公椅,包括座椅支撑架1、固定板2、t型滑动导向块21、驱动电机3、蜗轮31、蜗杆32、转动轴33、绕线轮34、钢丝绳35、支腿部件4和座椅支撑面板5;所述座椅支撑架1的上方设置所述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包括椅座支撑部22和椅背支撑部23;所述椅座支撑部22与所述椅背支撑部23成预设角度;所述固定板2固定连接在所述座椅支撑架1上;所述固定板2的表面上均匀间隔设置所述t型滑动导向块21;所述固定板2上设置所述座椅支撑面板5;所述座椅支撑面板5包括座椅面板条51、限位支撑螺柱52和软垫53;若干所述座椅面板条51形成所述座椅支撑面板5的支撑面;所述座椅支撑面板5的支撑面上固定连接所述软垫53;相邻的所述座椅面板条51之间通过转轴铰接在一起;所述座椅面板条51一侧的侧表面上均匀间隔设置螺纹沉孔511;所述座椅面板条51另一侧的侧表面上对应所述螺纹沉孔511位置设置凸起512;所述限位支撑螺柱52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沉孔511内;所述限位支撑螺柱52的另一端与所述凸起512接触;所述座椅面板条51对应所述固定板2上的所述t型滑动导向块21的位置处均匀间隔设置t型限位导向滑槽513;所述座椅面板条51滑动连接在所述固定板2上;所述椅座支撑部22的下方设置所述驱动电机3;所述驱动电机3的安装座固定连接在所述椅座支撑部22上;所述驱动电机3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蜗杆32;所述座椅支撑架1的上端设置腿连11;所述腿连11之间设置所述转动轴33;所述转动轴33转动连接在所述腿连11上;所述转动轴33上套设有所述蜗轮31;所述蜗轮31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轴33上,所述蜗轮31与所述蜗杆32啮合传动;所述转动轴3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所述绕线轮34;所述绕线轮34上绕有所述钢丝绳35;所述钢丝绳3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座椅支撑面板5两端最外侧的所述座椅面板条51上;所述椅背支撑部23上对应所述钢丝绳35位置设置导向轮36;所述导向轮36固定连接在所述椅背支撑部23上;所述座椅支撑架1的下端设置所述支腿部件4,所述支腿部件4用于所述办公椅处在躺椅状态时支撑办公椅。

工作时,用户想要躺在办公座椅上休息时,通过控制驱动电机3转动,驱动电机3带动蜗杆32转动,涡轮与蜗杆32啮合传动,进而带动转动轴33转动,转动轴33转动带动绕线轮34转动,因为钢丝绳3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座椅支撑面板5两端的最外面的座椅面板条51上,进而绕线轮34转动带动钢丝绳35一端逐渐靠近绕线轮34,另一端逐渐远离绕线轮34,进而带动座椅支撑面板5从椅背支撑部23向椅座支撑部22滑动,进而椅座支撑部22一侧的座椅支撑面板5逐渐增多,进而实现办公椅变为躺椅,进而实现用户躺在办公椅上休息,进而避免了以手代枕造成手臂、脸部发麻和酸痛,因此不仅提高了用户午休时的舒适程度,还避免因为长期趴在办公桌上休息而影响身体健康;同时支腿部件4伸出,进而防止用户躺在办公椅上时重心超出座椅支撑架1造成座椅不稳,进而保证了用户躺在办公椅上的安全;当休息过后,需要将变成躺椅状态的办公椅重新恢复成座椅,通过控制驱动电机3转动,进而带动绕线轮34转动,进而钢丝绳35带动座椅支撑面板5从椅座支撑部22向椅背支撑部23滑动,进而椅背支撑部23一侧的座椅支撑面板5逐渐增多,进而实现将变成躺椅状态的办公椅重新恢复成座椅,用户即可坐在办公椅上开始工作,通过控制驱动电机3即可控制办公椅所处状态的转换,进而满足用户对不同状态的使用要求。

如图2、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所述椅座支撑部22前方的所有限位支撑螺柱52上靠近所述凸起512一侧均设置有一号带轮6;所述一号带轮6固定连接在所述限位支撑螺柱52上;所述座椅面板条51上对应所述限位支撑螺柱52的位置处设置一号支撑座61;所述一号支撑座61固定连接在所述座椅面板条51上;所述一号支撑座61上转动连接传动轴62;所述传动轴62的一端靠近所述凸起512一侧设置二号带轮63;所述一号带轮6与所述二号带轮63之间通过一号皮带64传动;相邻的所述座椅面板条51上的所述传动轴62之间设置一号弹簧65;所述一号弹簧65的两端固定连接在相邻的所述传动轴62的端面上;所述椅座支撑部22前方中间位置处的所述座椅面板条51上设置二号支撑座66,所述二号支撑座66固定连接在所述座椅面板条51上;所述二号支撑座66所在的所述座椅面板条51上的所述传动轴62的另一端设置三号带轮67;相邻的两个所述三号带轮67之间通过二号皮带68传动;所述二号支撑座66上设置一号刹车电机69;所述一号刹车电机69的安装座固定连接在所述二号支撑座66上;所述一号刹车电机69的转轴上设置所述四号带轮70;所述四号带轮70固定连接在所述一号刹车电机69的转轴上;其中一个所述二号带轮63与所述四号带轮70之间通过三号皮带71传动;所述三号带轮67两侧的所述螺纹沉孔511的螺旋方向相反。

工作时,当办公椅处在躺椅状态时,控制一号刹车电机69转动,一号刹车电机69的转轴带动四号带轮70转动,进而四号带轮70通过三号皮带71带动二号支撑座66所在的座椅面板条51上的其中一个二号带轮63转动,进而二号带轮63通过一号皮带64带动一号带轮6转动,进而带动限位支撑螺柱52转动,进而限位支撑螺柱52伸出或者缩回,同时二号带轮63转动带动传动轴62转动,进而通过一号弹簧65带动椅座支撑部22前方的其它座椅面板条51上在同一轴线上的传动轴62转动,进而带动该组所有限位支撑螺柱52转动,因为三号带轮67两侧的螺纹沉孔511的螺旋方向相反,进而使得三号带轮67两侧的限位支撑螺柱52向相反方向运动,又因为相邻的座椅面板条51之间铰接,因此椅座支撑部22前方的座椅支撑面板5发生弯曲;二号支撑座66所在的座椅面板条51上的三号带轮67之间通过二号皮带68传动,进而其中一个三号带轮67跟随传动轴62转动,进而带动其它组的传动轴62转动,进而带动其它组的限位支撑螺柱52转动;通过控制一号刹车电机69实现椅座支撑部22前方的座椅支撑面板5的弯曲,进而实现躺在办公椅上休息的用户可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对腿部的座椅支撑面板5的支撑面进行调整,进而提高了用户躺在办公椅上的舒适程度,进而提高了用户休息时的睡眠质量,进而消除了上午工作时的疲劳,为下午工作提供充沛的精力;同一轴线上的传动轴62之间通过一号弹簧65连接,不仅实现了传动轴62之间扭矩的传递,还实现了传动轴62之间可以弯曲,进而保证座椅支撑面板5以平滑的弧度进行弯曲。

如图2、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椅背支撑部23上方的所述座椅支撑面板5一端的所述座椅面板条51上对应所述螺纹沉孔511位置设置通孔514;相邻的座椅面板条51上的限位支撑螺柱52之间通过柔性传动件8穿过所述通孔514连接;所述座椅支撑面板5最外侧的所述座椅面板条51上设置沉槽515;所述沉槽515所在的所述座椅面板条51上的限位支撑螺柱52的一端设置五号带轮9;所述五号带轮9固定连接在所述限位支撑螺柱52上;相邻的两个五号带轮9之间通过四号皮带91传动;所述座椅面板条51的侧面设置所述二号刹车电机92;所述二号刹车电机92的安装座固定连接在所述座椅面板条51的侧表面上;所述二号刹车电机92的转轴上设置六号带轮93;所述六号带轮93固定连接在所述二号刹车电机92的转轴上;其中一个所述五号带轮9与所述六号带轮93之间通过五号皮带94传动。

工作时,通过控制二号刹车电机92转动,进而二号刹车电机92的转轴带动六号带轮93转动,进而六号带轮93通过五号皮带94带动其中一个五号带轮9转动,相邻的座椅面板条51上处在同一轴线上的两个限位支撑螺柱52之间通过柔性传动件8连接,进而实现带动同一轴线上所有的限位支撑螺柱52转动;沉槽515所在的座椅面板条51上相邻的两个五号带轮9之间通过四号皮带91传动,进而实现了带动其余的限位支撑螺柱52转动,进而实现了对椅背支撑部23上方的座椅支撑面板5的支撑面的调节;限位支撑螺柱52之间通过柔性传动件8连接,不仅实现了限位支撑螺柱52之间的扭矩的传递,还实现了柔性传动件8跟随座椅支撑面板5一起弯曲,进而保证座椅支撑面板5以平滑的弧度进行弯曲;当办公椅处在座椅状态时,用户需要短时间休息时,后仰靠在办公椅上,通过控制二号刹车电机92进行控制与用户肩部以上接触的座椅支撑面板5进行弯曲,进而实现座椅支撑面板5弯曲后与用户的颈部贴合,进而实现对用户背部、颈部和头部同时进行支撑,进而使得用户以舒服的姿势靠在办公椅上,进而有利于用户身体的放松,进而有利于缓解用户的疲劳;当办公椅处在躺椅状态时,用户躺在办公椅上,通过二号刹车电机92进行控制座椅支撑面板5进行弯曲,进而实现座椅支撑面板5弯曲后当作休息时的枕头,进而使得用户躺着休息时的姿势更加舒适,进而提高了用户休息时的睡眠质量,进而消除用户的疲劳。

如图4和图6所示,所述椅座支撑部22与所述椅背支撑部23过度处的两侧对应所述t型滑动导向块21的位置设置t型辅助过度块24;所述t型辅助过度块24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板2上。

工作时,座椅面板条51在固定板2上的t型滑动导向块21上来回滑动,通过在椅座支撑部22和椅背支撑部23上设置t型辅助过度块24,座椅面板条51离开椅座支撑部22上的t型辅助过度块24时,与该座椅面板条51铰接并处在椅背支撑部23上的座椅面板条51进入椅背支撑部23上的t型辅助过度块24上,进而实现座椅面板条51过度时的衔接,进而增加了座椅面板条51从椅座支撑部22向椅背支撑部23过度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座椅支撑面板5在t型滑动导向块21上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支腿部件4包括轨道41、辅助支腿42、脚轮43和电动推杆44;所述座椅支撑架1底部对称设置所述轨道41;所述轨道41内滑动连接所述辅助支腿42;所述辅助支腿42的悬空端设置所述脚轮43;所述脚轮43固定连接在所述辅助支腿42上;所述座椅支撑架1上设置所述电动推杆44;所述电动推杆44固定连接在所述座椅支撑架1上;所述电动推杆44的连杆固定连接在所述辅助支腿42上。

工作时,当办公椅处在躺椅状态时,电动推杆44推动辅助支腿42伸出,进而带动脚轮43在地面上滚动,进而实现对办公椅腿部进行调节,进而使得用户躺在办公椅上时整体的重心处在办公椅腿部所形成的支撑面内,进而保证了办公椅处在躺椅状态时的稳定性,进而保证用户休息时的安全;当办公椅处在座椅状态时,电动推杆44带动辅助支腿42缩回,进而减小了座椅所占的空间。

作为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1所示,所述柔性传动件8为二号弹簧81;相邻的两个所述座椅面板条51上的所述限位支撑螺柱52之间通过所述二号弹簧81连接;所述二号弹簧81穿过所述通孔514;所述二号弹簧81的两端固定连接在相邻的所述限位支撑螺柱52上。

工作时,限位支撑螺柱52之间通过二号弹簧81连接,进而使得限位支撑螺柱52之间能够弯曲的同时限位支撑螺柱52之间还能传递扭矩,进而保证座椅支撑面板5以平滑的弧度进行弯曲。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所述柔性传动件8为花键轴82;所述花键轴82由弹性材质制得;所述限位支撑螺柱52内部设置花键滑槽;所述花键轴82可在所述花键滑槽内滑动;所述花键轴82穿过所述通孔514和所述花键槽;所述花键轴8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未设置花键槽的所述限位支撑螺柱52的端面上;所述花键轴82的另一端与连接所述五号带轮9的所述限位支撑螺柱52固定连接。

工作时,在限位支撑螺柱52内部设置花键滑槽,通过花键轴82贯穿在同一轴线上的限位支撑螺柱52,并且花键轴82由弹性材质制得,进而使得限位支撑螺柱52之间能够传递扭矩的同时限位支撑螺柱52之间还能弯曲,进而保证座椅支撑面板5以平滑的弧度进行弯曲。

工作时,用户想要躺在办公座椅上休息时,通过控制驱动电机3转动,驱动电机3带动蜗杆32转动,涡轮与蜗杆32啮合传动,进而带动转动轴33转动,转动轴33转动带动绕线轮34转动,因为钢丝绳3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座椅支撑面板5两端的最外面的座椅面板条51上,进而绕线轮34转动带动钢丝绳35一端逐渐靠近绕线轮34,另一端逐渐远离绕线轮34,进而带动座椅支撑面板5从椅背支撑部23向椅座支撑部22滑动,进而椅座支撑部22一侧的座椅支撑面板5逐渐增多,进而实现办公椅变为躺椅,进而实现用户躺在办公椅上休息,进而避免了以手代枕造成手臂、脸部发麻和酸痛,因此不仅提高了用户午休时的舒适程度,还避免因为长期趴在办公桌上休息而影响身体健康;同时支腿部件4伸出,进而防止用户躺在办公椅上时重心超出座椅支撑架1造成座椅不稳,进而保证了用户躺在办公椅上的安全;当休息过后,需要将变成躺椅状态的办公椅重新恢复成座椅,通过控制驱动电机3转动,进而带动绕线轮34转动,进而钢丝绳35带动座椅支撑面板5从椅座支撑部22向椅背支撑部23滑动,进而椅背支撑部23一侧的座椅支撑面板5逐渐增多,进而实现将变成躺椅状态的办公椅重新恢复成座椅,用户即可坐在办公椅上开始工作,通过控制驱动电机3即可控制办公椅所处状态的转换,进而满足用户对不同状态的使用要求。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