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料投料系统及包括其的自动炒锅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86143发布日期:2021-02-20 12:09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调料投料系统及包括其的自动炒锅组件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烹饪设备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调料投料系统及包括其的自动炒锅组件。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菜品的炒制依赖人员的操作,对火候、调料等影响口感的因素全靠操作者的经验,特别是中式菜品,一般人很难烹饪出可口的菜肴。传统菜品炒制都是利用天然气等明火进行加热,不利于菜品烹饪的自动化,并且,明火不易控制,对菜品的口感不易把控。
[0003]
传统炒制锅具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菜品的品质以及烹饪自动化的需求,特别是各种材料的投放,不能实现自动操作,使得菜料、调料、食用油等不能够有序投放。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调料投料系统及包括其的自动炒锅组件,至少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菜品炒制过程中各种材料投放不能实现自动化的技术问题。
[0005]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调料投料系统,用于向锅体内投放烹饪调料,包括:
[0006]
固体投放装置,包括固体调料盛放部和固体驱动机构,所述固体调料盛放部与所述固体驱动机构相连,
[0007]
所述固体调料盛放部包括固体盛放料斗和分量斗,所述固体盛放料斗的出料口与所述分量斗连通,所述分量斗用于承接所述固体盛放料斗输出的调料,并进行定量投料;
[0008]
所述固体驱动机构带动所述固体调料盛放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并当所述固体调料盛放部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位于所述锅体的上方,能够进行调料投放。
[0009]
优选地,所述固体盛放料斗的出料口和所述分量斗的投料口处均设置有控制阀,用于控制调料的投放量。
[0010]
优选地,所述固体驱动机构包括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带动所述固体调料盛放部进行直线运动。
[0011]
优选地,所述固体驱动机构包括旋转驱动件和旋转支架,所述固体调料盛放部设置在所述旋转支架上,所述旋转支架与所述旋转驱动件连接,
[0012]
所述旋转驱动件驱动所述旋转支架和所述固体调料盛放部进行转动。
[0013]
优选地,所述固体调料盛放部设置有多个,
[0014]
所述固体驱动机构设置多个,每个所述固体调料盛放部对应设置一个所述固体驱动机构;或者,
[0015]
所述固体驱动机构设置一个,多个所述固体调料盛放部与同一个所述固体驱动机构相连。
[0016]
优选地,所述调料投料系统还包括液体投放装置,
[0017]
所述液体投放装置包括液体盛放罐和液体驱动机构,所述液体驱动机构通过管路与所述液体盛放罐连接,用于将所述液体盛放罐内的液体调料投放到所述锅体内。
[0018]
优选地,所述液体盛放罐设置多个,用于盛放不同调料,
[0019]
还包括混料罐,多个所述液体盛放罐与所述混料罐连通,不同调料在所述混料罐内混合后投放到所述锅体内,所述液体驱动机构与所述混料罐相连。
[0020]
优选地,所述液体驱动机构包括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与所述。
[0021]
优选地,所述混料罐上设置有排气口,
[0022]
所述液体盛放罐内的调料加注到所述混料罐内时,所述排气口开启;
[0023]
所述混料罐内调料投放到所述锅体内时,所述排气口关闭。
[0024]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炒锅组件,包括:
[0025]
机架;
[0026]
上述调料投料系统,所述调料投料系统设置在所述机架上;
[0027]
锅体,所述锅体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调料投料系统用于向所述锅体内投放调料。
[0028]
本发明提供的调料投料系统用于向锅体内投放调料,使炒菜过程中调料投放实现自动化,能够更加方便、合理的控制调料投放的量和时间,使炒菜能够实现自动化,减少了人的参与,还更容易保证菜品口感。
附图说明
[0029]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0030]
图1示出本发明自动炒锅组件结构示意图;
[0031]
图2示出本发明自动炒锅组件主视示意图;
[0032]
图3示出图2中a-a处截面示意图;
[0033]
图4示出锅体结构示意图;
[0034]
图5示出炒锅组件结构示意图;
[0035]
图6示出机械铲组件结构示意图;
[0036]
图7示出固体盛放料斗设置在旋转支架上的示意图。
[0037]
图中:
[0038]
10、机架;11、推拉机构;12、液体装置支架;20、炒锅组件;21、锅体;211、侧壁;212、锅底;213、支撑轴;214、连接座;215、环形齿条;216、滑环;22、翻转支架;221、上部支架;222、下部支架、223、连接支架;224、齿轮;225、驱动电机;226、转动连接部;30、机械铲组件;31、安装座;32、铲具;33、第一连杆;34、第二连杆;35、铲具驱动件;40、滑轨;41、支撑臂;50、主料投料机构;51、料斗;52、料斗驱动装置;53、滑台;61、固体盛放料斗;62、伸缩机构;63、旋转支架;70、电控柜。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0040]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
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0041]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42]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料投料系统,包括:
[0043]
固体投放装置,包括固体调料盛放部和固体驱动机构,固体调料盛放部与固体驱动机构相连,
[0044]
固体调料盛放部包括固体盛放料斗和分量斗,固体盛放料斗的出料口与分量斗连通,分量斗用于承接固体盛放料斗输出的调料,并进行定量投料;
[0045]
固体驱动机构带动固体调料盛放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并当固体调料盛放部移动至第二位置时,位于锅体的上方,能够进行调料投放。
[0046]
具体地,如图1、图2所示,固体盛放料斗61,用于盛放固体调料,如盐、味精、芝麻等固体物料,每一种固体调料设计一个料斗,固体盛放料斗61下方设置多个型号的分量斗,分量斗容积固定。
[0047]
本实施例中,设置两个2l的固体盛放料斗61,固体盛放料斗61下端带有自动放料阀门,通过管路接到分量斗上端,优选地,固体盛放料斗61的容积可根据需要选择。采用10g,25g,50g,100g,200g多种规格的分量斗,上端与固体盛放料斗61相连,底端配置自动放料阀门,通过控制对应规格上端的阀门开启方式,达到精确控制物料的加入量的目的。在推送到锅体21上部的时候,下端阀门自动开启,将调料放入锅中。系统根据用户设置好的固体调料配方,自动将料斗中的调料放入对应型号的量杯内,例如:调料配方为75g,固体盛放料斗61向25g与50g两个型号的量杯放料。
[0048]
固体驱动部包括伸缩机构62,固体盛放料斗61与伸缩机构62连接,伸缩机构62用于将固体盛放料斗61推动至锅体21上方进行固体调料投放。
[0049]
优选地,考虑到部分固体调料,例如盐、味精等容易受潮结晶,如果置于锅口上方,容易造成放料口的堵塞,因此将固体盛放料斗61置于侧面,通过一套自动推送轨道实现调料的投放。
[0050]
自动推送轨道采用电动推杆作为传动装置,控制固体盛放料斗61及分量斗的前进和后退,设置位置开关,当推送到设定位置时,反馈位置信号给控制系统,才能进行下一步动作。在需要使用时,将固体盛放料斗61及分量斗推至锅体21上方,通过自动放料阀调料自动投入锅内,完成之后,将其撤回到原有位置,避免炒制过程中的水蒸气使放料口的固体调料结晶。
[0051]
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固体盛放料斗61还可以通过转动的方式转至锅体21上方,固体驱动机构包括旋转驱动件和旋转支架,例如通过旋转支架63设置在锅体21的侧方,通过转动使固体盛放料斗61可以位于锅体21上方。优选地,旋转驱动件为回转气缸。
[0052]
优选地,固体盛放料斗61设置多个,对应地,固体驱动机构设置多个,每个固体盛放料斗61对应一个固体驱动机构,实现独立控制,以方便每种调料的独立投放。
[0053]
或者,固定盛放料斗61设置多个,固体驱动机构设置一个,多个固体盛放料斗61由同一个固体驱动机构驱动同步移动,简化了固体投放装置的控制。
[0054]
优选地,调料投料系统还包括液体投放装置,包括液体盛放罐,用于盛放液体调料,例如,酱油、芝麻油、醋或混合配制好的液体调料等。液体驱动部,包括空气压缩装置和投料管路,液体盛放罐通过投料管路与锅体21内部连通,空气压缩装置向液体盛放罐提供压缩气体,用于将液体盛放罐内的液体调料压至锅体21内。液体盛放罐包括多个,分别用于盛放不同液体调料。优选地,设置3个液体盛放罐,容积分别为5l、5l、12l,对于用量较大的液体调料,例如酱油,用12l液体盛放罐盛放,对于用量较少的液体调料,例如醋,用5l液体盛放罐盛放。如果使用时发现装量不够,可以随时更换较大容积的料桶。考虑氯离子对不锈钢材质的腐蚀性,液体盛放罐选择食用卫生级的桶,料桶上盖为卡扣连接,可随时对调料进行补加,料桶下方设计自动出料阀门,用于调料的自动定量放料。
[0055]
进一步地,还包括混料罐,多个液体盛放罐与混料罐连通,混料罐通过使投料管路与锅体21连通,当设置混料罐时,液体驱动机构与混料罐连通,即空气压缩装置向混料罐提供压缩气体。
[0056]
优选地,每个液体盛放罐上设置一个自动出料阀,混料罐设置在液体盛放罐的下方,当出料阀门开启时液体调料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自行流入到混料罐内,出料阀为电磁阀,通过控制出料阀的开启时间可以控制每种调料的流出量。混料罐设置有排气阀,在向混料罐内投放调料的过程中,排气阀开启,避免混料罐内空间压缩导致压力上升而影响接收调料。混料罐与空气压缩装置连通,在连通处设置压缩空气阀,其底部设置出料口,在接收完调料后,需要向锅内投料时,排气阀关闭,压缩空气进气阀打开,将调料迅速压投至锅内。该种设计不仅保证调料可以完全吹扫,并提供了喷洒动力,使液体调料具备更好的喷洒效果,利于炒制菜肴时,迅速混匀。
[0057]
优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不设置混料罐,每个液体盛放罐设置单独的驱动装置,不同调料单独向锅内投放,便于将不同的调料在不同的阶段进行投放,可以满足更多种的炒制方式。
[0058]
在本实施例中,整个接收和投料过程涉及的阀门均为自动阀,在炒制过程中按程序自动完成配投料的工作,连接管道采用食用卫生级软管或硬管,将各自动阀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管道系统,实现调料自动投放。
[0059]
优选地,液体盛放部单独设置液体装置支架12,将各液体盛放罐和混料罐设置在液体装置支架12上,可以方便与机架10的装配,并为液体盛放罐提供了更大的安装空间。
[0060]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自动炒锅组件,包括:
[0061]
机架10;
[0062]
炒锅组件20,设置在机架10上,包括锅体21,锅体21上设置有加热结构,用于对锅体21进行加热,以完成锅体21内菜料的炒制;机械铲组件30,设置在机架10上,机械铲组件30包括连杆机构和铲具32,连杆机构与铲具32连接,用于带动铲具32在锅体21内执行翻炒动作,对锅体21内菜料进行翻炒;和上述调料投料系统,调料投料系统设置在机架10上,优选地,固体投放装置和液体投放装置分别设置在机架10的两侧。
[0063]
具体地,如图3、图4所示,锅体21包括主体部和支撑轴213,支撑轴213用于与驱动部件连接,通过驱动部件带动主体部转动。
[0064]
优选地,主体部包括锅底212和侧壁211,侧壁211构造为圆筒状结构,锅底212连接在侧壁211的一端并形成沿侧壁211的轴向向侧壁211外侧凸出的部分球状壳体或类似球状
壳体结构,锅底212和侧壁211优选可以分体成型再通过焊接等方式形成一体结构,或者,还可以采用铸造等方式一体成型。
[0065]
主体部优选采用304不锈钢材质,厚度优选大于等于3mm,内壁进行抛光加工,使其形成光滑面,可以避免粘附食物,更容易清洗。
[0066]
主体部的外壁设置石墨烯涂层,石墨烯涂层构成加热结构,用于对锅体21进行加热,优选地,石墨烯涂层至少覆盖锅底212的外壁面实现锅体21底部的均匀加热。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主体部的整个外壁面覆盖石墨烯涂层,以增大加热面积。
[0067]
石墨烯涂层具有较好的导电、导热性能,发热快、发热均匀,利用石墨烯发热对锅体21加热可以达到快速升温均匀加热的效果,有利于菜肴炒制。并且,石墨烯柔软、韧性好,易于在主体部的外壁进行敷设,在曲面上敷设造成弯曲等不会对其性能造成影响。
[0068]
进一步地,为了满足快速炒制的需求,石墨烯涂层的加热总功率为9-10kw,可以将石墨烯涂层分成多个部分,每个部分进行独立供电,每部分的加热功率相同,各部分加热功率总和为加热总功率。优选地,多个部分可以呈扇形面,沿锅底的周向均匀分布,或者,多个部分呈环形分布。石墨烯涂层采用220v ac供电,易于推广使用。
[0069]
优选地,在石墨烯涂层外侧设置绝缘层,通过绝缘层对石墨烯涂层进行保护的同时还避免石墨烯涂层接触其他带电或导电部件发生漏电或短路的事故。绝缘层优选为搪瓷材料,起到绝缘作用的同时又具有较高的硬度,对石墨烯涂层起到保护作用。
[0070]
进一步地,在绝缘层的外侧还覆盖有保温层,以隔绝热量,避免或减少热量向锅体21的外部传输,以使更多的热量传输到锅体21的内部,提高热能的利用率,降低能耗。优选地,保温层由保温岩棉敷设在绝缘层的外侧形成,保温层的厚度大于等于30mm,以提高保温效果。
[0071]
主体部的外部还设置有保护壳,用于对石墨烯涂层、绝缘层、保温层进行保护,优选地,保护壳形状与主体部的外壁形状适配,罩设在主体部的外侧。或者,当只在锅底212设置石墨烯涂层时,保护壳还可以只对锅底212进行覆盖。保护壳与主体部采用可拆卸方式进行连接,例如,可以利用卡扣、螺栓等结构进行连接,方便保护壳拆卸以对石墨烯涂层等进行维护。优选地,保护壳为304不锈钢材质,厚度大于等于0.5mm,进一步地,其外壁进行抛光处理,使其更加美观且方便清洁。
[0072]
支撑轴213构造为柱状结构,连接在锅底212上,并且支撑轴213轴线与主体部的轴线共线,优选地,支撑轴213内部构造为中空结构,其内部可用于加热结构供电线路的布置。或者,支撑轴213上设置滑环,滑环216和支撑轴213可相对转动,滑环216与支撑轴213滑动接触并进行导电。
[0073]
如图5所示,炒锅组件20还包括翻转支架22,锅体21可转动地设置在翻转支架22上,翻转支架22上设置有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锅体21转动。
[0074]
翻转支架22包括上部支架221、下部支架222和连接支架223,连接支架223连接在上部支架221和下部支架222之间起支撑作用,上部支架221用于对锅体21的主体部进行支撑,下部支架222用于对支撑轴213进行支撑。
[0075]
在本实施例中,翻转支架22构造为框架结构,锅体21的主体部上端从上部支架221伸出,上部之间在径向上对主体部进行支撑,并且,主体部相对上部支架221可转动。优选地,上部支架221上设置滚动支撑结构,例如,沿主体部的周向分布的多个滚轮,主体部的外
周壁与滚轮接触,当主体部转动时,滚轮与主体部相对转动,减小主体部转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进一步地,上部支架221上设置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与主体部驱动连接,驱动主体部转动。优选地,驱动组件构成滚动支撑结构,由多个沿主体部周向分布的齿轮224构成,包括一个与驱动电机225相连的主动齿轮224和多个从动齿轮;相对应的,在主体部的外周壁沿周向设置有环形齿条215,多个齿轮224同时与齿条啮合,以驱动并对主体部的转动提供支撑。优选地,环形齿条215可以一体形成在主体部上,或者,环形齿条215作为独立部件,固定安装到主体部上。在主体部外周壁沿周向分布设置有多个连接座214,环形齿条215套设到主体部外侧并固定连接到连接座214上与主体部形成一体。
[0076]
下部支架222上设置有轴承座,轴承座上设置轴承,支撑轴213与轴承连接,从而通过轴承对支撑轴213进行支撑,优选地,下部支架222上设置有多个轴承座,可以同时设置多个轴承,使支撑轴213可以同时由多个轴承进行支撑,使其能够承受更大的力。
[0077]
优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驱动组件设置在下部支架222上取消上部支架221上的驱动组件,例如,可以在下部支架222上设置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通过齿轮、链条、皮带等方式与支撑轴213驱动连接,通过支撑轴213带动主体部转动。
[0078]
翻转支架22上设置有转动连接部226,转动连接部226可转动地连接到机架10上,使翻转支架22可翻转地连接到机架10上。机架1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部,两个支撑部之间形成安装空间,用于容纳炒锅组件20,转动连接部226优选设置在上部支架221上,相对地设置在上部支架221两侧,优选地,转动连接部226上设置连接孔,相对应地,在机架10的支撑部上设置连接轴,或者,转动连接部226上设置连接轴,在机架10的支撑部上设置连接孔,进一步地,连接孔内设置轴承,通过轴承与连接轴连接,使转动更加顺滑。
[0079]
如图2、图3所示,机架10上设置有推拉机构11,推拉机构11与翻转支架22连接,用于驱动翻转支架22在机架10上进行翻转,以带动锅体21进行翻转。推拉机构11优选包括气缸,气缸底座固定在机架10上的容纳空间底部,并位于炒锅组件20的后侧,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与翻转支架22连接,通过活塞杆的伸缩控制翻转支架22转动,如,活塞杆伸出时翻转支架22可转动至第一位置锅体21呈水平状态,可以进行炒制操作,活塞杆收缩时翻转支架22转动至第二位置,使锅体21呈倾斜状态,便于将锅内菜品倒出。优选地,推拉机构11包括多个气缸,多个气缸共同工作使其作推拉的力更大。
[0080]
如图6所示,机械铲组件30包括安装座31、铲具32和铲具驱动件35,铲具32通过连杆组件与安装座31以及铲具驱动件35相连,使铲具32在铲具驱动件35的驱动下能够执行翻炒动作。
[0081]
优选地,安装座31包括第一安装位置和第二安装位置,在安装状态时,第二安装位置低于第一安装位置,第一连杆33安装在第一安装位置并与铲具驱动件35驱动连接,铲具驱动件35能够驱动第一连杆33转动;第二连杆34的一端铰接在第二位置,第一连杆33和第二连杆34分别连接至铲具32上的不同位置。
[0082]
铲具32包括铲柄和铲头,铲头设置在铲柄的一端用于对锅体21内的菜料进行翻炒,优选地,铲头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依据锅体21内部的弧形定制而成,避免与锅体21内壁接触时对其造成损伤。第一连杆33与铲柄的端部铰接,第二连杆34连接在铲柄两端之间的位置,优选位于靠近第一连杆33连接处的位置,第二连杆34与铲柄铰接。第一连杆33转动的过程中,铲柄随其运动,在第二连杆34的作用下,随着第一连杆33的转动,铲柄带动铲头
进行上下往复运动。优选地,铲柄构造为弯折结构,在第二连杆34与铲柄连接的位置形成一定角度的弯折,从而使得铲柄运动时能够接近人工操作时的动作,即机械铲组件30形成仿生结构。进一步地,铲柄与连杆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方便对铲具32更换和维护。
[0083]
机架10上设置滑轨40,机械铲组件30可滑动地设置在滑轨40上,并当机械铲组件30滑动至第一位置时,铲具32位于锅体21的上方,当机械铲组件30滑动至第二位置时,铲具32伸入到锅体21内。
[0084]
滑轨40沿设置方向设置,位于锅体21组件的一侧,机械铲组件30还包括滑动连接结构,滑动连接结构包括与滑轨40滑动连连接的滑块、设置在滑块上的支撑臂41和滑动驱动机构,滑动驱动机构设置在滑块上,用于驱动滑块滑动,例如可以通过齿轮齿条、链条等结构传输动力,使滑块能够在滑轨40上滑动。支撑臂41固定在滑块上,能够随着滑块上下滑动,安装座31上设置有滑动连接部,用于与支撑臂41连接,使铲具32可随着滑块上下滑动,并当向下滑动至第二位置时,铲具32伸入到锅体21内,并执行翻炒动作,铲具32随着滑块向上滑动至第一位置时,铲具32升高至锅体21上侧,不会影响锅体21翻倒炒制完成的菜品,也不会对锅体21的清洗造成影响。
[0085]
优选地,自动炒锅组件还包括:主料投料机构,包括料斗和料斗驱动装置,料斗与料斗驱动装置相连,料斗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料斗执行将菜料投放到锅体内的动作。
[0086]
具体地,如图1、图2所示,
[0087]
主料投料机构50,设置在机架10上,包括料斗51和料斗驱动装置52,料斗51与料斗驱动装置52相连,料斗驱动装置52用于驱动料斗51执行将菜料投放到锅体21内的动作。
[0088]
料斗51包括料斗主体和挡板,料斗主体上设置有投料口,挡板可翻转地连接在料斗主体上,用于开启或关闭投料口。
[0089]
料斗主体包括两个侧板和一个导流板,两个侧板相互平行设置导流板倾斜设置并连接到两个侧板的一侧边缘,两个侧板和导流板之间围成储料空间。优选地,两个侧板构造为三角形板状结构,两个侧板呈底边朝向上方的倒置状态,导流板沿两个侧板的一个侧边设置,使得,料斗主体形成上端开口大,沿着导流板向下内部尺寸逐渐减小的结构,在与导流板相对的一侧形成料斗主体的出料口。
[0090]
挡板包括与导流板相对设置的主挡板,主挡板交接到料斗主体的底部,使其可以通过翻转对出料口进行封闭或开启。优选地,挡板还包括两个侧板,两个侧挡板为三角形板状结构,相互平行设置并连接到主挡板的两侧边缘形成与料斗主体相同的结构,当封闭出料口时,侧挡板滑入料斗主体内侧,开启出料口时,侧挡板和主挡板向外侧翻转,并形成导流通道,使料斗主体内的菜料能够流出。
[0091]
料斗驱动装置52包括电缸装置,电缸装置与料斗主体连接,优选连接到导流板上可带动料斗51运动。
[0092]
主料投料机构50还包括滑台53,滑台53上形成有倾斜设置的滑动面,料斗51与滑动面滑动配合,并且,当料斗51位于初始位置时,挡板与滑动面贴合,挡板将料斗主体上的投料口关闭,当料斗驱动装置52推动料斗51沿滑动面移动至投料位置时,挡板翻转将料斗主体上的投料口开启。
[0093]
优选地,料斗主体的侧板和滑台53均构造为等边直角三角形,即倾斜角度为45
°
,在初始位置时,挡板贴合在滑台53的一侧直角边上,挡板封堵料斗主体的出料口;电缸装置
推动料斗向上滑动,滑动至滑台53最高点的位置时,挡板与滑台53分离,在料斗内菜料重力作用下,挡板向外侧翻转,并翻转至与滑台53另一侧直角边贴合,此时主挡板与导流板切斜角度相同均为45
°
,使料斗51内的菜料能够顺利流出。电缸装置带动料斗51向下滑动时,挡板与滑台53顶部接触,在滑台53作用下挡板向料斗主体内侧翻转,至料斗51滑动至初始位置时,挡板封堵料斗主体的出料口,可以供下侧投料使用。
[0094]
优选地,料斗51由304不锈钢材料制成,可用于盛放肉、蔬菜、腌制菜品等,料斗51设置多个,以便放置多种不同菜料,其容积根据锅体21容积确定,例如,在本实施例中,锅体21容积为80l时,料斗51容积为20l。多个料斗51可以并排设置在锅体21边缘,或者沿着锅体21周向分布,每个料斗51都由一个电缸装置驱动,可实现独立动作多个料斗51可以同时或单独向锅体21内投放菜料。
[0095]
进一步地,可以设置单独安装主料投料机构50的安装架,安装架再安装到机架10上,以便于后期对主料投料机构50的维护、升级、清洁等。
[0096]
优选地,自动炒锅组件还包括供油机构,包括油桶和油泵,油桶用于盛放食用油,油泵用于将油桶内的食用油泵至锅体内。
[0097]
供油机构包括油桶和油泵,油泵通过供油管路与油桶相连,用于将油桶内的食用油投放到锅体21内,优选地,油桶可根据需要选择容量,例如可以选择14l的油桶。
[0098]
优选地,还包括清洁系统,清洁系统包括清洁剂存放部和供水部,清洁剂投放部包括清洁剂盛放桶和清洁剂投放泵,清洁剂投放泵用于将清洁剂盛放部内的清洁器泵至锅体21内,供水部包括供水管路,用于向锅体21内注入水。
[0099]
进一步地,油泵和清洁剂投放泵均选用蠕动泵,通过调节蠕动泵的转速,可以精确控制食用油和清洁剂的投放量。
[0100]
在本实施例中,油桶和清洁剂盛放桶均设置在液体装置支架12上,方便安装和维护。
[0101]
自动炒锅组件还包括控制系统,用于对各部分进行自动控制,包括控制器,优选采用plc进行控制,通过编程控制实现设备的自动控制,实现物料的自动投料、自动加热、自动炒菜、自动调味、自动出锅和自动清洗等功能,在整个炒制过程无需人的直接参与或帮助,实现一键化操作。
[0102]
优选还包括触控屏,用于输入控制参数,并显示运行参数,触摸屏采用显控sk系列hmi,该产品配有高性能处理器,及高容量flash,可存储大量数据,实现数据断电不丢失,支持u盘存储,有wifi接口,能够实现远程信息传输,支持以太网通讯下载功能等,性能安全可靠。
[0103]
hmi设计采用显控hmi设计软件sktool,人机界面友好,各相关参数可人工设定,待参数确定后可固化;具有自动记录功能,能够记录整个过程的重要数据,比如物料的加热温度、加热时间,能够自动与制式表格相匹配且自动形成生产过程记录;
[0104]
控制界面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界面:
[0105]
启动界面:用于显示系统相关信息。
[0106]
主界面:主操作界面,显示设备当前工艺状态,自控操作等界面。
[0107]
手动操作界面:系统手动模式下,单独控制某个机械动作。
[0108]
配方界面:显示与控制炒制的配方参数
[0109]
报警界面:显示当前报警信息及历史报警记录
[0110]
系统设置界面:设置系统日期时间,退出系统。编辑用户名和密码等。
[0111]
优选还包括多种监测以及控制部件,如温度传感器或红外测温探头,能实时检测锅内物料温度和锅体21加热温度。通过程序控制从而实现锅内和锅体21的温度控制。位置装检测开关,用于检测提升机构位置,通过程序实现设备安全保护及人员安全保护。电机和变频器,从而实现锅体21的旋转和机械铲组件30动作控制,通过设置相应的参数实现该动作的速度控制。
[0112]
还包括电控柜70,用作控制器、触摸屏、变频器、继电器、变压器、熔断器等电气元件的集成载体,本实施例采用碳钢喷塑材质,根据元器件的数量及尺寸进行定制。在电控柜70电源接入点附近以及柜体表面,设计有电源危险警示牌标志;电控柜70上设计了蜂鸣声光报警器以及系统紧急停车按钮,用作系统的报警、提示和意外情况下的紧急停车。
[0113]
本发明自动炒锅组件的使用方法,包括:
[0114]
准备阶段:
[0115]
将主材按批次配制、混合好,装入料斗内;
[0116]
将油桶装满食用油,并检查油泵是否正常,油管是否正常;
[0117]
将酱油、醋、调味油等装入液体盛放罐内,并检查料桶管路是否接好,液体混料管是否密封,压缩空气是否正常;
[0118]
将盐、味精、鸡精等装入固体盛放料斗61内,并检查固体调料管路是否有结晶堵塞情况,检查分量斗是否连接好,固体调料推送装置是否正常;
[0119]
检查设备各部件是否连接完成、牢固;
[0120]
检查设备电控系统是否正常,操作是否灵敏;
[0121]
选择将要炒制的菜品配方,并检查参数是否正常。
[0122]
炒制阶段:
[0123]
选择自动炒制程序并运行;
[0124]
系统加热程序开始,对锅体21进行加热;
[0125]
锅体21往复360
°
旋转;
[0126]
供油机构动作,向锅体21内注入食用油;
[0127]
食用油温度达到设定值,或者加热时间到达后,第一个料斗动作,投入第一份主菜料;
[0128]
机械铲组件30动作,铲具32在锅体21内执行翻炒动作,对菜料进行炒制;
[0129]
炒制一定时间后,第二个料斗动作,投入第二份主菜料;依次类推,可一共分三次投入主菜料;
[0130]
在炒制过程中,调料投放机构向锅体21内投放调料;
[0131]
炒制到达设定时间后,机械铲组件30停止动作,锅体21停止旋转,机械铲组件30自动升起,锅体21自动翻倒出菜肴,炒制结束。
[0132]
清洁阶段:
[0133]
选择设备清洁程序,并运行;
[0134]
锅体21往复360度旋转
[0135]
蠕动泵将清洁剂按设定速度、设定量,通过加清洁剂喷头,抽入炒锅内;
[0136]
机械铲组件30开始往复动作;
[0137]
饮用水自动开启,通过喷头喷入锅内;
[0138]
清洁时间到达后,机械铲组件30停止动作,锅体21停止旋转,机械铲组件30自动升起,锅体21自动翻倒废液;
[0139]
重复执行上一步,直至设定清洁次数到达后,结束。
[0140]
本发明提供的投料系统能够实现菜料以及各种烹饪调料的自动投放,使炒菜能够实现自动化,进一步地,自动炒锅组件能够实现加热、材料投放、调料投放、翻炒以及清洗的自动化操作,实现菜品炒制的完全自动化,使炒菜能够标准化,减少人工的参与,标准化操作更容易保证炒制口味。
[0141]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0142]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