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电两用的双扇平开立转式拱形防护门及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659425发布日期:2021-01-15 13:57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电两用的双扇平开立转式拱形防护门及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密闭防护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电两用的双扇平开立转式拱形防护门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人防建筑或设施的出入口处都需要设置密闭防护门来实现战时的防护功能,双扇拱形防护门多为用于高抗力等级的人防工程口部,对密闭防护门的性能要求较为严苛,要求其具有密封性和很强的抗冲击性能来达到防护作用。现有的很多密闭防护门大都是采用加大尺寸和钢板厚度的手段或者门扇增强防护效果,使得门扇具有自重大、开合不便、平时开合繁琐且耗时耗力的问题,导致平时防护门开合一次都耗费较多的时间,并且为了在任何情况下保证门扇都能正常开合对开合控制方式要求较严格;同时自重较大的门扇极易出现远端蠕变下沉的现象,往往导致门扇远端与地面接触导致门扇无法正常启闭,致使门扇无法起到防护作用。而且一般情况下为了增强防护效果,配套设置有门槛来提升密闭效果和抗冲击能力,现在配套设置的门槛一般为固定门槛或升降门槛,但是固定门槛存在较多的缺陷,比如固定门槛不利于口部车辆、人员及物资的进出,因此,一般为了提升平时的使用效果和便捷性,多采用升降门槛。目前,人防工程常用的升降门槛为液压升降门槛,但是液压升降门槛存在升降机构所需空间较大、价格昂贵、且存在泄露隐患等缺点,现有的密闭防护门不能有效的配合升降门槛,降低了防护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手、电两用的双扇平开立转式拱形防护门及控制方法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手、电两用的双扇平开立转式拱形防护门及控制方法,配合升降门槛进行使用,有效提升防护效果和抗冲击能力,并且采用手电双控方式,保证开合的便捷性以及能够应对紧急情况。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手、电两用的双扇平开立转式拱形防护门,包括门扇、门框、升降门槛和执行机构,所述门框固定在墙体上,所述升降门槛设在门框的底部,与门扇配合,所述门扇通过铰页连接在门框上,所述执行机构设在门扇上;

所述执行机构包括双控执行结构、升降驱动轮、闭锁和升降机,所述双控执行结构包括电控机构、手控机构、联轴器、转向器和离合器,所述升降驱动轮通过联轴器、转向器和离合器与电控机构连接,位于门扇内远端,所述闭锁和升降机通过联轴器、转向器和离合器与电控机构和手控机构连接,所述闭锁设在门扇外部;

所述门框包括上门框、下门框和侧框,所述升降门槛设在下门框内,包括升降基座和升降机构,所述升降基座通过升降机构与下门框连接;所述上门框上设有与上闭锁座,所述下门框上设有斜闭锁装置,所述升降门槛上设有闭锁槽,所述闭锁与上闭锁座、斜闭锁装置和闭锁槽相配合;

所述闭锁上设有感应开关,所述门扇上设有接近感应开关,所述电控机构上设有主控系统,所述电控机构、感应开关、接近感应开关和离合器与主控系统信号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离合器包括离合器一和离合器二,所述升降驱动轮通过联轴器、转向器、离合器一与电控机构连接;所述闭锁和升降机通过联轴器、转向器与手控机构连接,通过联轴器、转向器、离合器二与电控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闭锁上下各设置两个,包括锁头、连接头、螺套筒、转换接头和锁头座,所述锁头设在上闭锁的顶端,位于锁头座内,所述连接头连接在锁头底端,所述转换接头与双控执行结构连接,所述螺套筒通过导向座固定在门扇内,其上端与连接头固定连接,下端和转换接头啮合;

所述锁头上设有竖向滑槽,所述锁头座上设有限位销,所述限位销垂直于锁头座设置,其内端位于竖向滑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驱动轮包括滚轮、轮轴、滚轮架、定位升降架、固定板和调整手轮,所述滚轮通过轮轴设在滚轮架底部,所述轮轴与双控执行结构连接,所述定位升降架设在滚轮架顶部,包括升降杆和定位杆,所述升降杆与设在固定板上的调整手轮活动连接,所述定位杆上套设弹簧,且其上部位于固定板上的导向套内,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门扇内;所述调整手轮内设有滚珠螺母,所述升降杆为丝杠,与滚珠螺母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基座设在下门框的基坑内,包括升降外框和顶部盖板,所述顶部盖板设在升降外框的顶部,所述升降机构设在升降基座内,包括升降驱动机构、导向机构和辅助弹起机构,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电动升降装置、手动升降装置和顶升机构,所述电动升降装置和手动升降装置通过换向器和顶升机构连接,所述顶升机构设在基坑内,并与升降基座连接;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向筒和插杆,所述导向筒设在基坑内,所述插杆设在升降基座内,位于导向筒内;所述辅助弹起机构的两端分别铰接在基坑和升降基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闭锁槽内设有闭锁支架和闭锁盖板,所述闭锁支架设在基坑内,所述闭锁盖板设在闭锁支架顶部,与落下时的升降门槛顶面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所述斜闭锁装置设在门扇关闭及打开处,与闭锁配合,包括安装外壳、固定内壳、伸缩底座、伸缩轴套、弹簧和伸缩顶板,所述安装外壳安装在下门框中,其外侧设有侧边封盖,所述固定内壳设在安装外壳内,所述伸缩底座连接在安装外壳底部,所述伸缩轴套与伸缩底座活动连接,其底端位于伸缩底座内,所述弹簧套设在伸缩轴套上,其下部位于伸缩底座内,所述伸缩顶板固定在伸缩轴套顶端。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内壳一对侧面的外侧设有垫板,所述垫板竖向设在固定内壳和安装外壳之间,所述固定内壳另一对侧面的顶部设有翼板,所述翼板固定连接在固定内壳上。

进一步地,所述门扇为弧形结构,左右设置两个,包括前后面板、侧面封板、隔板支撑架、加重块和承重臂,所述隔板支撑架设在前后面板和侧面封板组成外框内,所述加重块设在隔板支撑架内,所述承重臂设在外框外部,通过铰页与门框连接。

一种手、电两用的双扇平开立转式拱形防护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状态检测:输入门扇开合指令,电控机构启动,感应开关检测闭锁的开合状态,接近感应开关检测门扇的位置状态;

s2,闭锁收回:感应开关检测到闭锁处于伸出状态时,离合器二启动,带动闭锁回缩,然后进行门扇开合;感应开关检测到闭锁处于缩回状态时,直接进行门扇开合;

s3,门扇开合:闭锁收回到位后,离合器二停止,离合器一启动,带动升降驱动轮运动,通过接近感应开关的实时检测,带动门扇运动至关闭就位或打开就位;接近感应开关检测到门扇处于待进行动作的位置状态时,电控机构直接进行闭锁锁闭;

s4,闭锁锁闭:门扇就位后,离合器一停止,离合器二启动,带动上闭锁伸出,闭锁伸出就位后,完成门扇的开合。

进一步地,包括电动控制和手动控制;所述电动控制包括全自动控制和单点自动控制,所述全自动控制为控制两扇门扇由全开状态至全闭或由全闭状态至全开,单点自动控制为控制单扇门扇开闭和控制闭锁开闭;手动控制为手动控制闭锁的开闭。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设置手电双控的执行机构实现门扇的电控活手控开合,满足日常使用的便捷和应急情况下的紧急开合,保证任意情况下均能有效的开合防护门;设置升降门槛满足日常使用时与地面平齐满足行走要求,紧急情况下升起与门扇配合起到防护作用,承载分解冲击;

设置多种闭锁座配合闭锁,伸缩闭锁座和升降门槛上的闭锁盖均实现了日常使用与地面平齐避免卡入异物,锁闭时与闭锁进行有效配合的功能,实现闭锁锁闭时的稳定可靠;

采用螺母丝杠式闭锁头,利用丝杠自锁的特性进行锁定,避免了门扇的久置蠕变下沉的现象;设置升降驱动轮具有垂直越障功能且采用螺母丝杠调节方式,更加便捷易操作;

电控模式下通过主控系统配合各类感应开关实现精确的电动控制,具有多种控制模式,控制方式多样、高效、安全、可控性高,有效提升执行机构的安全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视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门扇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门扇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门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升降门槛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升降基座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升降机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执行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升降驱动轮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升降驱动轮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的闭锁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闭锁剖视图;

图14为本发明的斜闭锁装置结构剖视;

图15为本发明的斜闭锁装置结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1-门扇,11-支撑架,12-承重臂,2-门框,3-升降门槛,31-升降基座,32-升降机构,4-执行结构,41-电控机构,42-手控机构,43-升降驱动轮,431-滚轮,432-轮轴,433-滚轮架,434-定位升降架,435-固定板,436-调整手轮,44-闭锁,441-锁头,442-连接头,443-螺套筒,444-转换接头,445-锁头座,45-升降机,5-斜闭锁装置,51-安装外壳,52-固定内壳,53-伸缩底座,54-伸缩轴套,55-弹簧,56-伸缩顶板,57-垫板,58-翼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如图1、2所示,一种手、电两用的双扇平开立转式拱形防护门,包括门扇1、门框2、升降门槛3和执行机构4,所述门框2固定在墙体上,所述升降门槛3设在门框2的底部,与门扇1配合,所述门扇1通过铰页连接在门框2上,所述执行机构4设在门扇1上。

如图9所示,所述执行机构4包括双控执行结构、升降驱动轮43、闭锁44和升降机45,所述双控执行结构包括电控机构41、手控机构42、联轴器、转向器和离合器,所述升降驱动轮43通过联轴器、转向器和离合器与电控机构41连接,位于门扇内远端,所述闭锁44和升降机45通过联轴器、转向器和离合器与电控机构41和手控机构42连接,所述闭锁44设在门扇1外部。

如图1、5所示,所述门框2包括上门框、下门框和侧框,所述升降门槛3设在下门框内,包括升降基座31和升降机构32,所述升降基座31通过升降机构32与下门框连接;所述上门框上设有与上闭锁座,所述下门框上设有斜闭锁装置5,所述升降门槛3上设有闭锁槽,所述闭锁44与上闭锁座、斜闭锁装置5和闭锁槽相配合。

所述闭锁44上设有感应开关,所述门扇1上设有接近感应开关,所述电控机构41上设有主控系统,所述电控机构41、感应开关、接近感应开关和离合器与主控系统信号连接。通过主控系统与感应开关配合电控,实现电控控制时的精确、便捷,保证门扇开合和闭锁锁闭的到位和稳定。

进一步地,每扇门扇1上设置两组共四个接近感应开关,两组接近感应开关分别用于检测门扇打开或关闭状态;每组设置两个,用于检测门扇状态程度的不同,一个设在门扇运动的预设范围处,另一个设在门扇运动的结束位置,门扇运动时,先由电控机构41全速运行,门扇运动到预设范围处被接近感应开关检测到后,电控机构41由全速运行转变成减速运行直至被结束位置的接近感应开关检测到,电控机构41停止运行;每个闭锁44上设置两个感应开关,分别用于检测闭锁打开或锁闭。

如图9所示,进一步地,所述离合器包括离合器一和离合器二,所述升降驱动轮43通过联轴器、转向器、离合器一与电控机构41连接;所述闭锁44和升降机45通过联轴器、转向器与手控机构42连接,通过联轴器、转向器、离合器二与电控机构41连接。设置两个离合器,实现对升降驱动轮43、闭锁44和升降机45的分别控制,进而实现多种控制模式,保证控制方式的灵活便捷,满足不同使用条件。

电控模式下,电控机构41通过离合器一控制升降驱动轮43运行带动门扇开合,通过离合器二控制闭锁44和升降机45伸缩实现闭锁的开合;手控模式下,手控机构42控制闭锁44和升降机45伸缩实现闭锁的开合,然后外力推动门扇进行开合。

如图9、12、13所示,进一步地,所述闭锁44上下各设置两个,包括锁头441、连接头442、螺套筒443、转换接头444和锁头座445,所述锁头441设在上闭锁44的顶端,位于锁头座445内,所述连接头442连接在锁头441底端,所述转换接头444与双控执行结构连接,所述螺套筒443通过导向座固定在门扇1内,其上端与连接头442固定连接,下端和转换接头444啮合;

如图12、13所示,所述锁头441上设有竖向滑槽,所述锁头座445上设有限位销,所述限位销垂直于锁头座445设置,其内端位于竖向滑槽内。设置限位销和竖向滑槽相互配合,限制锁头441使其进行竖向运动,避免螺套筒443旋转时其随动旋转。

闭锁44开合原理如下:双控执行结构将动力传递至转换接头444,转换接头444与螺套筒443之间的啮合连接方式,将旋转动力转换成螺套筒443的直线运动,进而带动锁头441伸缩,实现闭锁的开合。采用螺母丝杠结构的闭锁44具有自锁效果,避免了门扇的久置蠕变现象,并且结构简洁、连接及传动效果稳定,加强门扇闭合时的锁闭效果,保证防护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45为蜗轮蜗杆升降机。升降机45设置门扇内远端位置,并与闭锁44采用同一控制路径,实现和闭锁的联动,在锁闭时伸出对门扇进行支撑,避免门扇的蠕变下沉,闭锁打开时一同打开,不影响门扇的正常开合。

如图10、11所示,进一步地,所述升降驱动轮43包括滚轮431、轮轴432、滚轮架433、定位升降架434、固定板435和调整手轮436,所述滚轮431通过轮轴432设在滚轮架433底部,所述轮轴432与双控执行结构连接,所述定位升降架434设在滚轮架433顶部,包括升降杆和定位杆,所述升降杆与设在固定板435上的调整手轮436活动连接,所述定位杆上套设弹簧,且其上部位于固定板435上的导向套内,所述固定板435固定连接在门扇1内;所述调整手轮436内设有滚珠螺母,所述升降杆为丝杠,与滚珠螺母啮合。

在门扇远端设置升降驱动轮43的传动效率高,并且具有垂直越障功能,对地面平整度要求较低,同时能够根据使用情况进行手动灵活调整离地高度,并且使用螺母丝杠的连接方式,调整更加便捷且具有稳定自锁的功能;通过固定板435连接在门扇上,支撑效果好并且兼顾了密闭防护门的防护效果。

如图6、7、8所示,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基座31设在下门框的基坑内,包括升降外框和顶部盖板,所述顶部盖板设在升降外框的顶部,所述升降机构32设在升降基座31内,包括升降驱动机构、导向机构和辅助弹起机构,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电动升降装置、手动升降装置和顶升机构,所述电动升降装置和手动升降装置通过换向器和顶升机构连接,所述顶升机构设在基坑内,并与升降基座31连接;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向筒和插杆,所述导向筒设在基坑内,所述插杆设在升降基座31内,位于导向筒内;所述辅助弹起机构的两端分别铰接在基坑和升降基座31上。

设置升降门槛3用于配合门扇1一同抵抗冲击,加强密闭防护门的防护效果;升降基座31与门扇1的贴合面相互配合,能够有效承担门扇1传递的冲击载荷,对门扇进行支撑;并且升降功能满足平时行走和闭合时的配合作用。

升降门槛的运行原理如下:升降机构32固定在基座上,其上的升降构件在电机电控下或手柄手动下向上升起,同时带动升降外框向上升起,露出地面;升降外框升起时,导向装置起到导向限制的作用,保证升降门槛外框保持竖向升起;辅助弹起装置起到辅助推动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闭锁槽内设有闭锁支架和闭锁盖板,所述闭锁支架设在基坑内,所述闭锁盖板设在闭锁支架顶部,与落下时的升降门槛3顶面平齐。闭锁盖板用于门扇关闭且升降门槛3升起时与闭锁44配合,门槛3升起时,由于闭锁盖板固定不动,闭锁槽出现,在闭锁44伸出时,伸入闭锁槽内进行锁闭。

如图5、14、15所示,进一步地,所述斜闭锁装置5设在门扇关闭及打开处,与闭锁44配合,包括安装外壳51、固定内壳52、伸缩底座53、伸缩轴套54、弹簧55和伸缩顶板56,所述安装外壳51安装在下门框中,其外侧设有侧边封盖,所述固定内壳52设在安装外壳51内,所述伸缩底座53连接在安装外壳51底部,所述伸缩轴套54与伸缩底座53活动连接,其底端位于伸缩底座53内,所述弹簧55套设在伸缩轴套54上,其下部位于伸缩底座53内,所述伸缩顶板56固定在伸缩轴套54顶端。

在门扇打开状态闭锁44伸出时,下方的锁头441伸出,压迫伸缩顶板56向下让位,传递压力至伸缩轴套54上,伸缩轴套54压缩弹簧55向下运动,实现下部闭锁的锁闭,锁头441回缩时,在弹簧55的作用下,推动伸缩轴套54带动伸缩顶板56复位,与地面平齐,实现闭锁的打开。斜闭锁装置5具有自动回弹功能,平时与地面平齐避免卡入异物,整体外观简洁,有效降低维护巡检工作量。

如图14、15所示,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内壳52一对侧面的外侧设有垫板57,所述垫板57竖向设在固定内壳52和安装外壳51之间,所述固定内壳52另一对侧面的顶部设有翼板58,所述翼板58固定连接在固定内壳52上。所述垫板57和翼板58均成对设在固定内壳52的两个对侧上。

优选的,所述固定内壳52为矩形结构,所述安装外壳51为方形结构,所述垫板设在固定内壳52长边的两侧。将垫板设在长边的两侧,实现固定内壳52进行横纵不同的安放方位来配合闭锁3,在锁闭时使两者能够精确对准。

在调整固定内壳52的横纵不同方向安装时,翼板设在与垫板相对的侧面上,用于垫平固定内壳52顶端,实现顶面的全平。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顶板56的角部设有限位台阶,用于限制伸缩顶板56的伸出,避免其凸出伸缩闭锁座5外。

如图3、4所示,进一步地,所述门扇1为弧形结构,左右设置两个,包括前后面板、侧面封板、隔板支撑架11、加重块和承重臂12,所述隔板支撑架11设在前后面板和侧面封板组成外框内,所述加重块设在隔板支撑架11内,所述承重臂12设在外框外部,通过铰页与门框2连接。

门扇采用拱形外形,能够有效的对承受的载荷进行分解承担,避免直面冲击对门扇结构造成破坏;采用箱型的隔板支撑架,加强门扇结构强度;设置加重块实现整体抗性的增强。

一种手、电两用的双扇平开立转式拱形防护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状态检测:输入门扇开合指令,电控机构41启动,感应开关检测闭锁44的开合状态,接近感应开关检测门扇1的位置状态;

s2,闭锁收回:感应开关检测到闭锁44处于伸出状态时,离合器二启动,带动闭锁44回缩,然后进行门扇开合;感应开关检测到闭锁44处于缩回状态时,直接进行门扇开合;

s3,门扇开合:闭锁收回到位后,离合器二停止,离合器一启动,带动升降驱动轮43运动,通过接近感应开关的实时检测,带动门扇运动至关闭就位或打开就位;接近感应开关检测到门扇处于待进行动作的位置状态时,电控机构41直接进行闭锁锁闭;

s4,闭锁锁闭:门扇就位后,离合器一停止,离合器二启动,带动上闭锁44伸出,闭锁伸出就位后,完成门扇的开合。

进一步地,每扇门扇上设置两组共四个接近感应开关,一组用于检测门扇打开的运行状态,另一组用于检测闭合的运行状态;每组设置两个,用于检测门扇同一个运行周期内的两个阶段,一个设在门扇运动的预设范围处,另一个设在门扇运动的结束位置。

进一步地,步骤s3中,门扇运动时分为两个阶段,一阶段是门扇由初始位置运行预设范围,二阶段是由预设范围运行至结束位置,一阶段内电控机构41全速运行,门扇运动到预设范围处被接近感应开关检测到后,进行二阶段,电控机构41由全速运行转变成减速运行直至被结束位置的接近感应开关检测到,然后电控机构41停止运行,完成一个运行周期。

进一步地,包括电动控制和手动控制;所述电动控制包括全自动控制和单点自动控制,所述全自动控制为控制两扇门扇由全开状态至全闭或由全闭状态至全开,单点自动控制为控制单扇门扇开闭和控制闭锁开闭;手动控制为手动控制闭锁的开闭。

单点自动控制中,单扇门扇开闭时,包括门扇开闭和单扇门扇自动开闭。门扇开闭的控制方法为:电控机构41和离合器一启动,带动升降驱动轮43运动,通过接近感应开关的实时检测,带动门扇运动至关闭就位或打开就位,此时没有闭锁开合的操作,只有单一的门扇的开合运动。单扇门扇自动开闭的控制方法按照s1-s4进行至门扇完成开合,包括闭锁开合及门扇开合两种联动。控制闭锁开闭则为单一的闭锁的开合控制。

全自动控制在两种情况下运行,一种为全开,即通过单点自动控制将两扇门扇调整至处于全部开启状态且闭锁处于收回状态,此时全自动控制门扇由全开进行至全闭;另一种为全闭,即通过单点自动控制将两扇门扇调整至处于全部关闭状态且闭锁处于锁闭状态,此时全自动控制门扇由全闭进行至全开。

在全开状态下进行全开操作或全闭装下进行全闭操作时,控制程序会进行报警且不进行操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