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预制构件的折叠式货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90549发布日期:2020-12-15 08:30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预制构件的折叠式货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货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预制构件的折叠式货架。



背景技术:

目前,国家大力提倡绿色建筑、装配化建筑,建筑行业中pc构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pc构件又称混凝土预制件,如预制钢筋混凝土柱地基基础、预制钢结构钢柱基础、路灯广告牌柱钢筋混凝土基础、预制楼板构件、预制墙板构件等。其克服了传统现浇混凝土需要工地现场制模、现场浇注和现场养护的缺陷,有助于加快施工进度、保证构件质量。因此,混凝土预制件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水利等领域。

现有技术中的预制构件货架,一种是工厂直接组装,然后发货运输,然而由于预制构件货架体积较大,运输车无法大批量的堆放发货,从而导致运输成本的增加,导致此类产品的价格增高。另一种是以钢结构零件的方式发货,然后到现场进行组装,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减少运输成本,但之后组装麻烦,效率低下,且在不使用时,占地面积大,给存放空间带来压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钢货架结构体积大,运输车无法大批量的堆放发货、导致后续一系列成本的增加、工厂存放空间小、施工进度缓慢、操作人员效率低下等缺点,提供一种用于预制构件折叠式货架。

为了达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预制构件的折叠式货架,其包括方形上框、方形下框、第一折叠机构、四个上连接杆和四个下连接杆,所述的上框和下框平行设置,各个上连接杆的上端分别通过螺栓与上框的其中一个边角处连接,各个下连接杆的下端通过第一折叠机构分别与下框的其中一个边角处连接,上连接杆的下端通过第一折叠机构与下连接杆的上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下框前后两边上间隔设置第一竖向加强杆,第一竖向加强杆通过第二折叠机构与下框连接,上框前后两边上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竖向加强杆,第二竖向加强杆的下端通过第三折叠机构与第一竖向加强杆的上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竖向加强杆和第二竖向加强杆的两侧对称设置斜向连接杆,所述的斜向连接杆倾斜设置,斜向连接杆的上端通过螺栓与上框连接,下端通过第一折叠机构与下框连接,斜向连接杆的上端采用螺栓的可拆卸方式连接,下端与下框通过第一折叠机构实现转动折叠。

优选地,所述下框左右两边的中间位置设有第一竖向连接杆,所述的第一竖向连接杆通过第二折叠机构与下框连接,上框左右两边的中间位置设有与第一竖向连接杆对应的第二竖向连接杆,第二竖向连接杆的下端通过第三折叠机构与第一竖向连接杆的上端连接,第二竖向连接杆的上端通过螺栓与上框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折叠机构包括第一折叠转轴,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的上支架和下支架通过折叠转轴转动连接。第一竖向加强杆与上支架固定连接,下支架与下框固定连接,第一竖向加强杆与下框实现转动折叠;同理,第一竖向连接杆的下端与上支架固定连接,下支架与下框固定连接,第一竖向连接杆与下框实现转动折叠。

优选地,所述的第三折叠机构包括第二折叠转轴,内支架和外支架,所述的外支架处于内支架的外侧,外支架通过第二折叠转轴与内支架连接,外支架的上部与下部为分体式结构。第二竖向加强杆的下端与外支架的上部连接,第一竖向加强杆的上端与外支架的下部连接,第二竖向加强杆与第一竖向加强杆以第二折叠转轴为轴心旋转折叠;同理,第二竖向连接杆的下端与外支架的上部连接,第一竖向连接杆的上端与外支架的下部连接,第二竖向连接杆与第一竖向连接杆以第二折叠转轴为轴心旋转折叠。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竖向连接杆上设有横向加强杆,横向加强杆的一端通过螺栓与上连接杆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二竖向连接杆连接。

优选地,第一竖向加强杆和第二竖向加强杆为工字钢,斜向连接杆为槽型钢。

优选地,所述的横向加强杆上间隔设置多个限位孔,限位孔中插入限位销,对放在货架内的竖向预制构件进行限位,防止预制构件倾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上框和下框之间的结构采用可折叠结构,与传统的钢结构货架相比,在货架运输或不使用时,可以将货架堆叠起来,减少运输成本和存放空间。

2、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各分离的部件之间通过螺栓连接,通过折叠机构将各部件支撑起来,加快了组装的速度,提高组装效率,组装更加安全。

3、本实用新型在竖向加强杆和竖向连接杆的中间位置设置折叠机构,从而实现竖向加强杆和竖向连接杆的两次折叠,可以避免因向竖向加强杆和竖向连接杆过长,而导致两侧的竖向加强杆和竖向连接杆向内侧折叠时碰撞到一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是第二折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三折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后的侧视图。

示意图中的标注说明:

1-上框;2-下框;3-第一折叠机构;4-上连接杆;5-下连接杆;6-第一竖向加强杆;7-第二折叠机构;8-第二竖向加强杆;9-第三折叠机构;10-斜向连接杆;11-限位孔;12-第一竖向连接杆;13-第二竖向连接杆;14-横向加强杆;71-第一折叠转轴;72-上支架;73-下支架;91-第二折叠转轴;92-内支架;93-外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预制构件的折叠式货架,其包括方形上框1、方形下框2、第一折叠机构3、四个上连接杆4和四个下连接杆5,所述的上框1和下框2平行设置,各个上连接杆4的上端分别通过螺栓与上框1的其中一个边角处连接,各个下连接杆5的下端通过第一折叠机构3分别与下框2的其中一个边角处连接,上连接杆4的下端通过第一折叠机构3与下连接杆5的上端连接,第一折叠机构3为转轴结构,上连接杆4和下连接杆5通过第一折叠机构3转动折叠,下连接杆5与下框2转动折叠,上连接杆4和下连接杆5采用的是工字钢。

所述下框2的前后两边上间隔设置第一竖向加强杆6,第一竖向加强杆6通过第二折叠机构7与下框2连接,上框1的前后两边上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竖向加强杆8,第二竖向加强杆8的下端通过第三折叠机构9与第一竖向加强杆6的上端连接,第一竖向加强杆6和第二竖向加强杆8采用的是工字钢。

所述第一竖向加强杆6和第二竖向加强杆8的两侧对称设置斜向连接杆10,所述的斜向连接杆10倾斜设置,斜向连接杆10的上端通过螺栓与上框1连接,下端通过第一折叠机构3与下框连接,斜向连接杆10的上端采用螺栓的可拆卸方式连接,下端与下框2通过第一折叠机构3实现转动折叠,斜向连接杆8与上框1、下框2、上连接杆4、下连接杆5、第一竖向加强杆6、第二竖向加强杆8组合形成三角结构,可以提升货架的整体结构强度,斜向连接杆10采用的是槽型钢。

所述下框2左右两边的中间位置设有第一竖向连接杆12,所述的第一竖向连接杆12通过第二折叠机构7与下框2连接,上框1左右两边的中间位置设有与第一竖向连接干12对应的第二竖向连接杆13,第二竖向连接杆13的下端通过第三折叠机构9与第一竖向连接杆12的上端连接,第二竖向连接杆13上端通过螺栓与上框1连接。

如图4所示,所述的第二折叠机构7包括第一折叠转轴71,上支架72和下支架73,所述的上支架72和下支架73通过折叠转轴71转动连接。第一竖向加强杆6与上支架72固定连接,下支架73与下框2固定连接,第一竖向加强杆6与下框2实现转动折叠;同理,第一竖向连接杆12的下端与上支架72固定连接,下支架73与下框2固定连接,第一竖向连接杆12与下框2实现转动折叠。

如图5所示,所述的第三折叠机构9包括第二折叠转轴91,内支架92和外支架93,所述的外支架93处于内支架91的外侧,外支架93通过第二折叠转轴91与内支架92连接,外支架93的上部与下部为分体式结构。第二竖向加强杆8的下端与外支架93的上部连接,第一竖向加强杆6的上端与外支架93的下部连接,第二竖向加强杆8与第一竖向加强杆6以第二折叠转轴91为轴心旋转折叠;同理,第二竖向连接杆13的下端与外支架93的上部连接,第一竖向连接杆12的上端与外支架93的下部连接,第二竖向连接杆13与第一竖向连接杆12以第二折叠转轴91为轴心旋转折叠。

所述的第二竖向连接杆13上设有多个横向加强杆14,横向加强杆14的一端通过螺栓与上连接杆4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二竖向连接杆13连接,横向加强杆14上间隔设置多个限位孔11,限位孔11中插入限位销,对放在货架内的竖向预制构件进行限位,防止预制构件倾斜。竖向预制构件间隔存放在货架内部,其一侧通过限位孔11内的限位销进行固定,也可以采用其他固定装置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原理是:

步骤一:分别将上连接杆4、第二竖向加强杆8、斜向连接杆10的上端从上框1上拆卸下来,将第二竖向连接杆13的上端从上框1的横向连接杆11上拆卸下来,将横向加强杆14一端从上连接杆4上拆卸下来,另一端仍然连接在第二竖向连接杆13上。

步骤二:下连接杆5以其下方的第一折叠机构3为转动中心向下框2的内侧翻转折叠,上连接杆4以上连接杆4和下连接杆5之间的第一折叠机构3为转动中心向下框2的外侧翻转折叠。

步骤三:第一竖向加强杆6以其下方的第二折叠机构7为转动中心向下框2的内侧翻转折叠,第二竖向加强杆8以第二竖向加强杆8和第一竖向加强杆6之间的第三折叠机构9为转动中心向下框2的外侧翻转折叠,刚好与第一竖向加强杆6堆叠。

步骤四:斜向连接杆10以其下方的第一折叠机构3为转动中心向下框2内侧方向转动折叠,堆叠在下框2上。

步骤五:第一竖向连接杆12以其下方的第二折叠机构7为转动中心向下框2的内侧翻转折叠,第二竖向连接杆13以第二竖向连接杆13和第一竖向连接杆12之间的第三折叠机构9为转动中心向下框2的外侧翻转折叠,刚好与第一竖向连接杆12堆叠。

步骤六:如图6所示,完成折叠后,将上框1放在折叠后的下框2上。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