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热节能平开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08113发布日期:2021-01-12 07:46阅读:53来源:国知局
隔热节能平开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开窗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隔热节能平开窗。



背景技术:

民间住宅房屋中窗户的一种式样。窗扇开合是沿着某一水平方向移动,故称“平开窗”。平开窗分推拉式和上悬式。其优点是开启面积大,通风好,密封性好,隔音、保温、抗渗性能优良。内开式的擦窗方便;外开式的开启时不占空间。

现有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550289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建筑用门窗,具体是指一种密封性隔热性能好的节能平开窗,包括外框、横梃、中梃以及隔热连接条;横梃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外框的两侧,中梃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于横梃和外框,横梃与上框之间安装有玻璃窗,中梃与外框的一侧之间安装有窗扇,窗扇通过铰链连接在外框的一侧,所述玻璃窗由两块相互平行的玻璃通过胶条和隔热条粘接而成的。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天气炎热时,上述窗扇在打开后,可能会有蚊虫进入室内,从而可能会导致住户被蚊虫叮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隔热节能平开窗,当打开窗扇后,能够减少蚊虫从窗扇处进入室内。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隔热节能平开窗,包括外框、横梃、中梃以及窗扇,所述外框靠近室内的一侧安装有阻挡装置,所述阻挡装置包括开设于外框一侧的第一竖槽、竖直转动连接于第一竖槽内的第一竖轴以及固接于第一竖轴的纱网;所述纱网能够缠绕于第一竖轴,所述纱网的两侧分别固接有柔性条,所述横梃以及外框的相对内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滑槽,两个所述柔性条分别沿外框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两个第一滑槽;所述阻挡装置还包括用于对纱网进行固定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接于纱网远离第一竖轴一端的铁块以及嵌设于中梃靠近第一竖轴一侧的磁块;所述铁块靠近室内的一侧固接有驱动条,所述铁块的两端分别沿外框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两个第一滑槽;每个所述第一滑槽内固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固接于第一滑槽靠近第一竖轴的一端内壁,另一端固接于铁块靠近第一竖轴一侧的一端;所述外框靠近室内的一侧安装有用于驱动第一竖轴转动的驱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收起纱网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第一竖轴转动,第一竖轴转动便可将纱网收起,再者,纱网运动带动铁块移动,铁块移动对第一弹簧进行压缩,此时第一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当需要将纱网打开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第一竖轴反向转动,此时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便可使铁块与磁块吸合,从而便可将纱网打开,因而能够减少蚊虫从窗扇处进入室内。通过设置驱动条,便于移动铁块,当铁块因失误未与磁块吸合时,可通过驱动条使铁块与磁块吸合。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接于第一竖轴底部的第一蜗轮、转动连接于第一竖槽底部的第一水平管以及套设固定于第一水平管外侧壁的第一蜗杆;所述第一蜗杆与所述第一蜗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一水平管内设置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靠近室内的一端固接有手柄,所述驱动杆的外侧壁固接有方键,所述第一水平管内设置有两个可伸缩的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之间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方键沿第一水平管的轴向滑移连接于第二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驱动第一竖轴转动时,先通过移动驱动杆使方键处于第二滑槽内,然后通过转动手柄转动第一水平管,第一水平管转动带动第一蜗杆转动,第一蜗杆转动驱动第一蜗轮转动,第一蜗轮转动驱动第一竖轴转动;通过设置驱动机构,便于驱动第一竖轴转动。第一蜗杆和第一蜗轮具有自锁作用,此时第一弹簧便不能驱动铁块复位。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外框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连杆机构,所述窗扇通过连杆机构转动连接于外框的一侧;每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固接于外框一端内壁的第一连接块、开设于第一连接块远离外框一侧的第三滑槽以及沿外框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第三滑槽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上铰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远离第一连接块的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固接于窗扇的一端;所述第一滑块上铰接有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第二连杆远离第一滑块的一端铰接于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处于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之间,所述第三连杆远离第一滑块的一端铰接于第二连接块;所述外框上安装有用于驱动两个第一滑块移动的传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传动机构驱动第一滑块移动,第一滑块移动驱动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以及第三连杆运动,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以及第三连杆运动驱动第二连接块转动,第二连接块转动带动窗扇转动;通过设置传动机构以及连杆机构,便于驱动窗扇转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分别开设于两个第三滑槽相对内侧的两个第一条形孔、分别开设于外框两端的两个条形槽以及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条形槽的两个丝杠;每个所述第一滑块靠近条形槽的一侧固接有第二滑块,两个所述第二滑块分别沿外框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两个第一条形孔,并且两个所述第二滑块分别螺纹连接于两个丝杠;所述外框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一竖槽连通的第二竖槽,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安装于第二竖槽内用于驱动两个丝杠转动的传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传动组件驱动丝杠转动,丝杠转动驱动第二滑块移动,第二滑块移动带动第一滑块移动;通过设置传动机构,便于驱动第一滑块移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第二竖槽内的第二竖轴以及分别固接于第二竖轴两端的两个主锥齿轮;每个所述丝杠靠近第二竖轴的一端固接有从锥齿轮,两个所述主锥齿轮分别与两个从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竖槽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二水平管,所述第二水平管与第一水平管共轴线;所述驱动杆远离手柄的一端固接有花键,所述第二水平管内开设有与花键配合的键槽;所述第二竖轴的底部固接有第二蜗轮,所述第二水平管的外侧壁套设固定有第二蜗杆,所述第二蜗杆与所述第二蜗轮相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移动驱动杆使花键与键槽配合,然后通过转动手柄转动第二水平管,第二水平管转动驱动第二蜗杆转动,第二蜗杆转动驱动第二蜗轮转动,第二蜗轮转动驱动第二竖轴转动,第二竖轴转动驱动主锥齿轮转动,主锥齿轮转动驱动从锥齿轮转动,从锥齿轮转动驱动丝杠转动;通过设置传动组件,便于驱动丝杠转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水平管靠近手柄的一端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靠近驱动杆的一侧开设有两个第二条形孔,两个所述限位块分别沿第一水平管的径向滑移连接于两个第二条形孔;所述第二条形孔的侧壁上安装有用于驱动限位块复位的复位组件,所述环形槽靠近驱动杆的一侧螺纹连接有驱动环,所述驱动环远离手柄的一端固接有驱动管,所述驱动管能够沿第一水平管的轴向滑移于环形槽内,所述驱动管的内周面上固接有环形块,每个所述限位块与环形块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环形块移动的配合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天气寒冷蚊虫较少时,此时就不需要纱网了,因而便可将纱网收起;当纱网被收起后,通过转动驱动环使驱动管向靠近手柄的方向移动,此时限位块在复位组件的作用下复位,这样驱动杆便不会驱动第一水平管转动了,从而便于单独对窗扇进行启闭。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配合组件包括设置于环形块靠近限位块一侧的第一斜面以及设置于限位块靠近环形块一侧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的形状呈环形,所述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相匹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斜面以及第二斜面,便于环形块驱动限位块移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开设于第二条形孔一侧的第四滑槽以及沿第一水平管的径向滑移连接于第四滑槽的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固接于限位块的一侧,所述第四滑槽内安装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接于第三滑块靠近环形块的一侧,另一端固接于第四滑槽靠近环形块的一端内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向远离环形块的方向移动带动第三滑块移动,第三滑块移动对第二弹簧进行拉伸,此时第二弹簧处于被拉伸状态;当环形块与限位块分离后,此时第三滑块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驱动限位块复位;通过设置复位组件,便于驱动限位块复位。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外框靠近室内的一侧安装有用于对驱动杆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固接于外框靠近室内一侧的限位架以及固接于限位架顶部的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套接于驱动杆,所述驱动杆能够相对限位环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驱动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花键和手柄,所以通过设置限位环,能够降低驱动杆与外框发生分离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当需要收起纱网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第一竖轴转动,第一竖轴转动便可将纱网收起,再者,纱网运动带动铁块移动,铁块移动对第一弹簧进行压缩,此时第一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当需要将纱网打开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第一竖轴反向转动,此时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便可使铁块与磁块吸合,从而便可将纱网打开,因而能够减少蚊虫从窗扇处进入室内。通过设置驱动条,便于移动铁块,当铁块因失误未与磁块吸合时,可通过驱动条使铁块与磁块吸合;

2.当天气寒冷蚊虫较少时,此时就不需要纱网了,因而便可将纱网收起;当纱网被收起后,通过转动驱动环使驱动管向靠近手柄的方向移动,此时限位块在复位组件的作用下复位,这样驱动杆便不会驱动第一水平管转动了,从而便于单独对窗扇进行启闭;

3.因为驱动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花键和手柄,所以通过设置限位环,能够降低驱动杆与外框发生分离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凸显驱动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中凸显驱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凸显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凸显连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凸显传动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7为实施例中凸显花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中凸显限位块的局部剖视图;

图9为图8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外框;11、横梃;12、中梃;13、窗扇;2、阻挡装置;21、第一竖槽;22、第一竖轴;23、纱网;24、柔性条;25、第一滑槽;26、固定机构;261、铁块;262、磁块;263、驱动条;27、第一弹簧;3、驱动机构;31、第一蜗轮;32、第一水平管;321、环形槽;322、第二条形孔;33、第一蜗杆;34、驱动杆;35、手柄;36、方键;37、限位块;38、第二滑槽;4、连杆机构;41、第一连接块;411、第三滑槽;42、第一滑块;43、第一连杆;44、第二连接块;45、第二连杆;46、第三连杆;5、传动机构;51、第一条形孔;52、条形槽;53、丝杠;54、第二滑块;55、第二竖槽;6、传动组件;61、第二竖轴;62、主锥齿轮;63、从锥齿轮;64、第二水平管;65、花键;66、键槽;67、第二蜗轮;68、第二蜗杆;7、驱动环;71、驱动管;72、环形块;73、配合组件;731、第一斜面;732、第二斜面;74、复位组件;741、第四滑槽;742、第三滑块;743、第二弹簧;8、限位组件;81、限位架;82、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隔热节能平开窗,包括外框1、横梃11、中梃12以及窗扇13,外框1靠近室内的一侧安装有阻挡装置2。

如图1和图2所示,阻挡装置2包括开设于外框1一侧的第一竖槽21、通过轴承竖直转动连接于第一竖槽21内的第一竖轴22以及固接于第一竖轴22的纱网23;纱网23能够缠绕于第一竖轴22,纱网23的两侧分别固接有柔性条24,柔性条24可选用布条,横梃11以及外框1的相对内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滑槽25,两个柔性条24分别沿外框1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两个第一滑槽25;阻挡装置2还包括用于对纱网23进行固定的固定机构26,固定机构26包括固接于纱网23远离第一竖轴22一端的铁块261以及嵌设于中梃12靠近第一竖轴22一侧的磁块262;铁块261靠近室内的一侧固接有驱动条263,铁块261的两端分别沿外框1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两个第一滑槽25;每个第一滑槽25内固接有第一弹簧27,第一弹簧27的一端固接于第一滑槽25靠近第一竖轴22的一端内壁,另一端固接于铁块261靠近第一竖轴22一侧的一端;外框1靠近室内的一侧安装有用于驱动第一竖轴22转动的驱动机构3。当需要收起纱网23时,通过驱动机构3驱动第一竖轴22转动,第一竖轴22转动便可将纱网23收起,再者,纱网23运动带动铁块261移动,铁块261移动对第一弹簧27进行压缩,此时第一弹簧27处于被压缩状态;当需要将纱网23打开时,通过驱动机构3驱动第一竖轴22反向转动,此时在第一弹簧27的作用下便可使铁块261与磁块262吸合,从而便可将纱网23打开,因而能够减少蚊虫从窗扇13处进入室内。通过设置驱动条263,便于移动铁块261,当铁块261因失误未与磁块262吸合时,可通过驱动条263使铁块261与磁块262吸合。

如图2和图3所示,驱动机构3包括固接于第一竖轴22底部的第一蜗轮3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第一竖槽21底部的第一水平管32以及套设固定于第一水平管32外侧壁的第一蜗杆33;第一蜗杆33与第一蜗轮31相互啮合;第一水平管32内设置有驱动杆34,驱动杆34靠近室内的一端固接有手柄35,如图4所示,驱动杆34的外侧壁固接有方键36,第一水平管32内设置有两个可伸缩的限位块37,两个限位块37之间设置有第二滑槽38,方键36沿第一水平管32的轴向滑移连接于第二滑槽38。当需要驱动第一竖轴22转动时,先通过移动驱动杆34使方键36处于第二滑槽38内,然后通过转动手柄35转动第一水平管32,第一水平管32转动带动第一蜗杆33转动,第一蜗杆33转动驱动第一蜗轮31转动,第一蜗轮31转动驱动第一竖轴22转动;通过设置驱动机构3,便于驱动第一竖轴22转动。第一蜗杆33和第一蜗轮31具有自锁作用,此时第一弹簧27便不能驱动铁块261复位。

如图5和图6所示,外框1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连杆机构4,窗扇13通过连杆机构4转动连接于外框1的一侧;每组连杆机构4包括固接于外框1一端内壁的第一连接块41、开设于第一连接块41远离外框1一侧的第三滑槽411以及沿外框1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第三滑槽411的第一滑块42;第一连接块41上铰接有第一连杆43,第一连杆43远离第一连接块41的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接块44,第二连接块44固接于窗扇13的一端;第一滑块42上铰接有第二连杆45和第三连杆46,第二连杆45远离第一滑块42的一端铰接于第一连杆43,第二连杆45处于第一连杆43和第三连杆46之间,第三连杆46远离第一滑块42的一端铰接于第二连接块44;外框1上安装有用于驱动两个第一滑块42移动的传动机构5。通过传动机构5驱动第一滑块42移动,第一滑块42移动驱动第一连杆43、第二连杆45以及第三连杆46运动,第一连杆43、第二连杆45以及第三连杆46运动驱动第二连接块44转动,第二连接块44转动带动窗扇13转动;通过设置传动机构5以及连杆机构4,便于驱动窗扇13转动。

传动机构5包括分别开设于两个第三滑槽411相对内侧的两个第一条形孔51、分别开设于外框1两端的两个条形槽52以及分别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两个条形槽52的两个丝杠53;每个第一滑块42靠近条形槽52的一侧固接有第二滑块54,两个第二滑块54分别沿外框1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两个第一条形孔51,并且两个第二滑块54分别螺纹连接于两个丝杠53;外框1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一竖槽21连通的第二竖槽55,传动机构5还包括安装于第二竖槽55内用于驱动两个丝杠53转动的传动组件6。通过传动组件6驱动丝杠53转动,丝杠53转动驱动第二滑块54移动,第二滑块54移动带动第一滑块42移动;通过设置传动机构5,便于驱动第一滑块42移动。

如图5和图6所示,传动组件6包括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第二竖槽55内的第二竖轴61以及分别固接于第二竖轴61两端的两个主锥齿轮62;每个丝杠53靠近第二竖轴61的一端固接有从锥齿轮63,两个主锥齿轮62分别与两个从锥齿轮63啮合;第二竖槽55的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水平管64,第二水平管64与第一水平管32共轴线;如图7所示,驱动杆34远离手柄35的一端固接有花键65,第二水平管64内开设有与花键65配合的键槽66;第二竖轴61的底部固接有第二蜗轮67,第二水平管64的外侧壁套设固定有第二蜗杆68,第二蜗杆68与第二蜗轮67相啮合。通过移动驱动杆34使花键65与键槽66配合,然后通过转动手柄35转动第二水平管64,第二水平管64转动驱动第二蜗杆68转动,第二蜗杆68转动驱动第二蜗轮67转动,第二蜗轮67转动驱动第二竖轴61转动,第二竖轴61转动驱动主锥齿轮62转动,主锥齿轮62转动驱动从锥齿轮63转动,从锥齿轮63转动驱动丝杠53转动;通过设置传动组件6,便于驱动丝杠53转动。

如图4和图8所示,第一水平管32靠近手柄35的一端开设有环形槽321,环形槽321靠近驱动杆34的一侧开设有两个第二条形孔322,两个限位块37分别沿第一水平管32的径向滑移连接于两个第二条形孔322;结合图9,第二条形孔322的侧壁上安装有用于驱动限位块37复位的复位组件74,环形槽321靠近驱动杆34的一侧螺纹连接有驱动环7,驱动环7远离手柄35的一端固接有驱动管71,驱动管71能够沿第一水平管32的轴向滑移于环形槽321内,驱动管71的内周面上固接有环形块72,每个限位块37与环形块72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环7形块移动的配合组件73。当天气寒冷蚊虫较少时,此时就不需要纱网23了,因而便可将纱网23收起;当纱网23被收起后,通过转动驱动环7使驱动管71向靠近手柄35的方向移动,此时限位块37在复位组件74的作用下复位,这样驱动杆34便不会驱动第一水平管32转动了,从而便于单独对窗扇13进行启闭。

配合组件73包括设置于环形块72靠近限位块37一侧的第一斜面731以及设置于限位块37靠近环形块72一侧的第二斜面732;第一斜面731的形状呈环形,第一斜面731与第二斜面732相匹配。当需要驱动限位块37向远离环形块72的方向移动时,通过转动驱动环7使驱动管71向远离环形块72的方向移动,驱动环7移动带动环形块72移动,此时环形块72在第一斜面731和第二斜面732的作用下便可驱动限位块37向远离环形块72的方向移动。

如图8和图9所示,复位组件74包括开设于第二条形孔322一侧的第四滑槽741以及沿第一水平管32的径向滑移连接于第四滑槽741的第三滑块742;第三滑块742固接于限位块37的一侧,第四滑槽741内安装有第二弹簧743,第二弹簧743的一端固接于第三滑块742靠近环形块72的一侧,另一端固接于第四滑槽741靠近环形块72的一端内壁;第二弹簧743发生初始形变的力大于限位块37的重力。限位块37向远离环形块72的方向移动带动第三滑块742移动,第三滑块742移动对第二弹簧743进行拉伸,此时第二弹簧743处于被拉伸状态;当环形块72与限位块37分离后,此时第三滑块742在第二弹簧743的作用下驱动限位块37复位;通过设置复位组件74,便于驱动限位块37复位。

如图1所示,外框1靠近室内的一侧安装有用于对驱动杆34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8,限位组件8包括固接于外框1靠近室内一侧的限位架81以及固接于限位架81顶部的限位环82;限位环82套接于驱动杆34,驱动杆34能够相对限位环82移动。因为驱动杆3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花键65和手柄35,所以通过设置限位环82,能够降低驱动杆34与外框1发生分离的可能性。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当需要收起纱网23时,先通过移动驱动杆34使方键36处于第二滑槽38内,然后通过转动手柄35转动第一水平管32,第一水平管32转动带动第一蜗杆33转动,第一蜗杆33转动驱动第一蜗轮31转动,第一蜗轮31转动驱动第一竖轴22转动,第一竖轴22转动便可将纱网23收起,再者,纱网23运动带动铁块261移动,铁块261移动对第一弹簧27进行压缩,此时第一弹簧27处于被压缩状态;当需要将纱网23打开时,先通过移动驱动杆34使方键36处于第二滑槽38内,然后通过转动手柄35反转第一水平管32,第一水平管32反转带动第一蜗杆33反转,第一蜗杆33反转驱动第一蜗轮31反转,第一蜗轮31反转驱动第一竖轴22反转,此时在第一弹簧27的作用下便可使铁块261与磁块262吸合,从而便可将纱网23打开,因而能够减少蚊虫从窗扇13处进入室内。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