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机器人用垃圾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71949发布日期:2021-02-05 17:45阅读:52来源:国知局
扫地机器人用垃圾站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扫地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扫地机器人用垃圾站。


背景技术:

[0002]
扫地机器人,又称自动打扫机、智能吸尘、机器人吸尘器等,是智能家用电器的一种,能凭借一定的人工智能,自动在房间内完成地板清理工作。一般采用刷扫和真空方式,将地面杂物先吸纳进入自身的垃圾收纳盒,从而完成地面清理的功能。
[0003]
现有的扫地机器人依靠吸尘器将粉尘碎屑吸到垃圾盒中,此种方法需要自行倾倒垃圾,且垃圾储纳空间较小,使用起来并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扫地机器人用垃圾站。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
扫地机器人用垃圾站,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包括斜坡板、放置箱、后部箱,且斜坡板、放置箱和后部箱共同固定,所述后部箱内设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一顿延伸至放置箱内并安装有固定管,且固定管与放置箱的内底壁固定,所述固定管上滑动套设有活动管,所述活动管远离输送管的一侧连接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中部的顶侧与放置箱的内顶壁连接,所述第一支杆远离活动管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支杆,且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相互垂直,所述第二支杆的两端均安装有下压块,且两个下压块的顶端均延伸至放置箱的上侧,所述后部箱面向放置箱一侧的外侧壁上安装有充电触头;
[0007]
所述输送管远离支撑台的一端向外侧延伸,所述输送管中部的底部安装有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支管的下侧放置有垃圾桶,所述输送管的末端安装有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支管的末端安装有排水滤尘器,所述排水滤尘器内注有水体,所述排水滤尘器上安装有第三支管,所述第二支管的末端延伸至排水滤尘器的水体内,所述第三支管的末端延伸至水体的上侧;
[0008]
所述输送管的中部与第一支管的内部共同安装有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阀板、第二阀板和拉绳,所述第一阀板位于输送管靠近支撑台的一侧,且第一阀板与输送管的内顶壁转动连接,所述拉绳与第一支管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阀板的底端通过拉绳与第二阀板连接。
[0009]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杆的一端通过第一转动座与活动管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杆中部的顶壁上通过第二转动座与放置箱的内顶壁转动连接。
[001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板的顶端通过第三转动座与输送管的内顶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阀板靠近支撑台的一侧通过第四转动座与第一支管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拉绳的一端固定在第一阀板远离第三转动座的一端,所述拉绳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阀板远离第四转动座的一端。
[0011]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
本方案的垃圾站可与扫地机器人相匹配,从而将扫地机器人收集的垃圾进行收纳,收集的垃圾可进行分离过滤,将大颗粒垃圾与小颗粒灰尘分离处理,大颗粒垃圾可收集在垃圾桶内,小颗粒的灰尘可经过水体的吸附沉淀,从而排除清洁的气体,干净环保。
附图说明
[0013]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扫地机器人用垃圾站与扫地机器人配合使用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图1中扫地机器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扫地机器人用垃圾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
图4为图3中支撑台的侧视图;
[0018]
图5为图3中放置板的俯视图;
[0019]
图6为图3中输送管与第一支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
图中:1支撑台、101斜坡板、102放置箱、103后部箱、2输送管、3第一支管、4第二支管、5第三支管、6排水滤尘器、7垃圾桶、 8固定管、9活动管、10第一支杆、11第二支杆、12下压块、13第一阀板、14第二阀板、15拉绳、16充电触头、17外壳、18伺服电机、19尘土盒、20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2]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3]
参照图1-2,扫地机器人,包括外壳17,外壳17内安装有伺服电机18、尘土盒19和风管20,伺服电机18的驱动端安装有风扇,且风扇的外侧罩设有里密封管,且密封管与尘土盒19连通,风管20 的顶端与尘土盒19连通,外壳17的底壁上安装有前部万向轮和后部定向轮,外壳17的底壁上开设有风管20的底端相匹配的吸尘口,外壳17的前侧安装有防撞头,且防撞头上设有充电口。
[0024]
优选地,密封管与尘土盒19的连通处安装有滤网。
[0025]
伺服电机18正转时,将地面的垃圾通过吸尘口和风管20吸入尘土盒19内,伺服电机18反转时,垃圾则可从尘土盒19、风管20和吸尘口排出。
[0026]
参照图1、3、4、5和6,扫地机器人用垃圾站,包括支撑台1,支撑台1包括斜坡板101、放置箱102、后部箱103,且斜坡板101、放置箱102和后部箱103共同固定,后部箱103内设有输送管2,输送管2的一顿延伸至放置箱102内并安装有固定管8,且固定管8与放置箱102的
内底壁固定,固定管8上滑动套设有活动管9,活动管9 远离输送管2的一侧连接有第一支杆10,第一支杆10中部的顶侧与放置箱102的内顶壁连接,第一支杆10远离活动管9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支杆11,且第一支杆10与第二支杆11相互垂直,第二支杆11 的两端均安装有下压块12,且两个下压块12的顶端均延伸至放置箱 102的上侧,后部箱103面向放置箱102一侧的外侧壁上安装有充电触头16;
[0027]
输送管2远离支撑台1的一端向外侧延伸,输送管2中部的底部安装有第一支管3,第一支管3的下侧放置有垃圾桶7,输送管2的末端安装有第二支管4,第二支管4的末端安装有排水滤尘器6,排水滤尘器6内注有水体,排水滤尘器6上安装有第三支管5,第二支管4的末端延伸至排水滤尘器6的水体内,第三支管5的末端延伸至水体的上侧;
[0028]
输送管2的中部与第一支管3的内部共同安装有联动机构,联动机构包括第一阀板13、第二阀板14和拉绳15,第一阀板13位于输送管2靠近支撑台1的一侧,且第一阀板13与输送管2的内顶壁转动连接,拉绳15与第一支管3的内侧壁转动连接,第一阀板13的底端通过拉绳15与第二阀板14连接。
[0029]
进一步地,第一支杆10的一端通过第一转动座与活动管9的侧壁转动连接,第一支杆10中部的顶壁上通过第二转动座与放置箱102 的内顶壁转动连接。
[0030]
进一步地,第一阀板13的顶端通过第三转动座与输送管2的内顶壁转动连接,第二阀板14靠近支撑台1的一侧通过第四转动座与第一支管3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拉绳15的一端固定在第一阀板13远离第三转动座的一端,拉绳15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阀板14远离第四转动座的一端。
[003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扫地机器人通过斜坡板101 移动至放置箱102上,机器人外壳17上的充电口与后部箱103上的充电触头16接触,实现供电充电,在扫地机器人后侧的定向轮压到放置箱102上的下压块12时,可通过第二支杆11和第一支杆10将活动管9上移,活动管9可与扫地机器人的吸尘口对接,伺服电机18 反转,将垃圾反吹至吸尘口,并吹至活动管9内,然后通过输送管2 输送,在输送时,输送管2内的气流撞开第一阀板13,并通过拉绳15 拉动第二阀板14,在输送管2的内部且靠近第一支管3顶部右侧的位置处安装滤网(图中未示),此时颗粒较大的垃圾被滤网格挡,从而掉落至第一支管3内,颗粒小的灰尘则通过第二支管4进入排水滤尘器6内,灰尘通过水体的吸附,实现沉淀,由于排水滤尘器6内增加了气体,因此多余的气体可从第三支管5排出。
[0032]
待扫地机器人停止运行后,由于输送管2内气流消失,因此第一阀板13和第二阀板14在重力作用下,恢复原状,即自动闭合。
[003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