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加热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12333发布日期:2021-03-19 10:49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体加热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背景技术:

电水杯具有加热快、携带方便等优点,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液体加热容器,电水杯包括杯体和杯盖,其中,杯体用于盛放液体,杯盖用于盖合杯体。为了提高电水杯在加热状态的安全性,该电水杯通常设置为杯盖打开时加热液体,具体地,可以在杯体的与杯盖配合的位置设置顶杆,当杯盖盖合于杯体时,在杯盖的作用下,顶杆下降,切断电源,使得电水杯无法加热,当杯盖从杯体上取下时,顶杆弹起,接通电源,使得电水杯能够加热。但是,该方案中,当顶杆卡死或损坏时,会导致电水杯在杯盖盖合时也能加热,造成安全隐患,或者导致电水杯在杯盖取下时也无法加热,无法实现电水杯的功能。因此,现有的电水杯的顶杆结构可靠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通过磁电开关与磁性件的设置,能够方便地实现液体加热容器处于工作状态或非工作状态,且切换过程的可靠性较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容器,所述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器身,具有第一腔体;器盖,能够盖合于所述器身,所述器盖设置有磁性件;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磁电开关与磁性配合件;支架,所述支架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且所述支架包括本体部;其中,所述磁性件位于所述磁电开关的感应区域内时,所述磁电开关能够开启,以使所述液体加热容器处于工作状态,此时,所述磁性件与所述磁性配合件之间具有磁吸力,所述磁性件离开所述磁电开关的感应区域时,所述磁电开关能够关闭,以使所述液体加热容器处于非工作状态;所述磁电开关和所述磁性配合件安装于所述支架,且沿所述液体加热容器的高度方向,所述磁电开关与所述磁性配合件位于所述本体部的两端。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磁电开关和磁性件,能够方便地实现液体加热容器在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之间切换,且二者为非机械式结构,从而能够提高切换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通过设置该支架,使得磁电开关和磁性配合件能够方便地安装于第一腔体内,并提高二者的安装可靠性,降低二者在第一腔体内发生晃动的风险。同时,当磁电开关与磁性配合件位于本体部的两端时,二者之间的距离较小,从而使得器盖带动磁性件靠近磁电开关的过程中,磁电开关感应到磁性件的同时,磁性配合件能够与磁性件相互吸引,用户能够感知到磁电开关开启。且磁性配合件与磁电开关不重合,从而降低磁性配合件影响磁电开关感应磁性件的风险,提高灵敏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支架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沿高度方向,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位于所述本体部的两端;所述第一安装部具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安装部具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磁电开关安装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磁性配合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容纳腔。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便于实现磁电开关与磁性配合件的安装,并提高磁电开关与磁性配合件的安装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安装部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安装部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均靠近并朝向所述器身的侧壁,以使所述磁电开关和所述磁性配合件靠近所述器身的侧壁。通过设置该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能够减小磁电开关与器身的侧壁之间的距离,并减小磁性配合件与器身的侧壁之间的距离,从而在器盖靠近器身的过程中,能够便于实现磁电开关感应到磁性件,且二者之间的信号较强,从而提高磁电开关开关信号的稳定性,同时,还能够增大磁性件与磁性配合件之间的磁吸力,使得用户能够更加明显地感知磁性件位于磁电开关的感应区域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安装部具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沿轴向贯通所述第一安装部。该第一安装部能够变形,从而使得第一安装腔的大小能够改变,以便能够适配不同尺寸的磁电开关,提高该第一安装部的适用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的内胆和加热部件;所述支架与所述内胆沿高度方向布置,且所述支架还包括与所述本体部连接的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加热部件,以使所述加热部件与所述内胆的底壁接触。本实施例中,该支架除用于安装磁电开关和磁性配合件外,还能够用于支撑加热部件,且在该支架中第一支撑部的支撑作用下,能够确保加热部件与内胆的底壁接触,从而当液体加热容器处于工作状态时,加热部件发热,以便加热内胆的第三腔体内的液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支架包括三个所述第一支撑部,且三个所述第一支撑部呈三角形分布,从而进一步提高支架对加热部件支撑的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支撑部具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所述磁电开关的导线能够穿过所述第二腔体,并与所述加热部件电连接。本实施例中,磁电开关的导线能够穿入第二腔体,使得该导线便于与通过第一支撑部支撑的加热部件电连接,同时,该第一支撑部中第二腔体的设置还能够起到保护磁电开关的导线的作用,并合理利用第二腔体的容积,避免导线占据第一腔体的空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支架还包括第二支撑部,沿高度方向,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位于所述本体部的两端;所述第二支撑部用于将所述支架支撑于所述第一腔体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磁性件与所述磁电开关之间的距离l小于或等于5mm时,所述磁性件位于所述磁电开关的感应区域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液体加热容器在所述工作状态时,在所述磁性件与所述磁性配合件的磁吸力作用下,所述器盖的外壁能够与所述器身的外壁贴合,且所述器盖的底壁与所述器身的底壁平齐。本实施例中,当器身与器盖在磁性件与磁性配合件的磁吸力作用下连接时,该状态下的液体加热容器的器盖的底壁与器身的底壁均能够用于与桌面接触,从而增大该状态下液体加热容器的支撑面积,提高液体加热容器的稳定性,降低液体加热容器在工作状态下发生倾倒烧伤用户的风险,提高液体加热容器的安全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液体加热容器的爆炸图;

图2为图1中的液体加热容器的局部剖面图,其中,液体加热容器处于中间状态;

图3为图1中的液体加热容器的局部剖面图,其中,液体加热容器处于非工作状态;

图4为图2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i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1中的液体加热容器的剖视图,其中,液体加热容器处于工作状态;

图7为图1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7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3中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器身;

11-第一腔体;

12-加热部件;

14-控制部件;

15-插座;

16-底座;

17-支架;

171-第一安装部;

171a-第一开口;

171b-第三开口;

172-第二安装部;

172a-第二开口;

173-本体部;

174-第一支撑部;

174a-第二腔体;

174b-加强筋;

175-第二支撑部;

176-接触板;

2-内胆;

21-第三腔体;

22-延伸段;

23-第一密封件;

3-器盖;

31-上盖;

32-下盖;

33-第四腔体;

34-第二密封件;

4-磁电开关;

41-导线;

5-磁性件;

6-磁性配合件。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容器,该液体加热容器具体可以为电水杯,如图1~3所示,该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器盖3、器身1和内胆2,其中,如图4所示,该器身1具有第一腔体11,内胆2具有第三腔体21,该内胆2的至少部分能够容纳于器身1的第一腔体11内,且该内胆2的第三腔体21用于存储待加热的液体,器身1对内胆2起到保护作用,该内胆2与第一腔体11之间通过第一密封件23密封。同时,该器身1具有开口,器盖3能够盖合于该开口,从而封堵第一腔体11和第三腔体21。如图4所示,该内胆2包括延伸段22,该延伸段22延伸至第一腔体11的外侧,当器盖3盖合于器身1时,该延伸段22能够伸入器盖3内,且该延伸段22与器盖3之间通过第二密封件34密封。该器身1还可以包括底座16,该底座16连接于器身1的底部,该底座16设置有用于电源连接的插座15,从而能够为该液体加热容器供电,实现液体加热容器的加热液体的功能。

具体地,如图1~3所示,该器盖3设置有磁性件5,器身1设置有控制组件,其中,该控制组件至少包括磁电开关4与磁性配合件6,其中,该磁电开关4接收到磁性件5的磁信号时,能够开启,从而能够接通该液体加热容器的电路,使得该液体加热容器能够处于工作状态(加热状态);该磁电开关4接收不到磁性件5的磁信号时,磁电开关4关闭,从而断开该液体加热容器的电路,使得该液体加热容器停止工作(停止加热)。同时,当器盖3带动磁性件5靠近磁电开关4的过程中,磁性件5与磁性配合件6之间具有磁吸力,且二者之间的距离越小,磁吸力越大。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器身1设置磁电开关4,在器盖3设置磁性件5,能够通过将器盖3靠近或远离磁电开关4的位置,从而使得液体加热容器处于工作状态或非工作状态,具有结构简单,控制方便的优点。且只有当将器盖3从器身1的开口取下时才能给使得该液体加热容器处于工作状态,即处于工作状态时,器盖3未盖合于器身1的开口,从而使得加热过程中产生的蒸汽能够排出,提高液体加热容器在工作状态时的安全性。另外,器身1通过设置磁性配合件6,当磁性件5靠近磁电开关4的过程中,用户能够感知到磁性件5与磁性配合件6之间的磁吸力,从而能够得知磁性件5位于磁电开关4的感应区域,进而能够得知液体加热容器处于工作状态,提高用户体验。且在磁性件5与磁性配合件6之间的磁吸力作用下,器盖3能够与器身1连接,从而防止器盖3在该状态下丢失。

另外,如图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液体加热容器还可以包括支架17,该支架17位于第一腔体11内,并用于安装上述磁电开关4和磁性配合件6。其中,该支架17包括本体部173,且沿该液体加热容器的高度方向x,该磁电开关4与磁性配合件6位于本体部173的两端。

因此,通过设置该支架17,使得磁电开关4和磁性配合件6能够方便地安装于第一腔体11内,并提高二者的安装可靠性,降低二者在第一腔体11内发生晃动的风险。同时,当磁电开关4与磁性配合件6位于本体部173的两端时,二者之间的距离较小,从而使得器盖3带动磁性件5靠近磁电开关4的过程中,磁电开关4能够感应到磁性件5的同时,磁性配合件6能够与磁性件5相互吸引,且二者不重合,从而降低磁性配合件6影响磁电开关4检测磁性件5的风险,提高灵敏性。

具体地,该器盖3可以包括分体式结构的上盖31和下盖32,二者连接后能够围成第四腔体33,上述磁性件5安装于该第四腔体33内,且该磁性件5可以与外盖31的内壁抵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图4和图5所示,器盖3从器身1的开口取下并靠近器身1的过程中,当磁性件5与磁电开关4之间的距离l小于或等于5mm时,该磁性件5位于磁电开关4的感应区域内,此时,该磁电开关4能够开启,同时,在该范围内时,该磁性件5与磁性配合件6之间具有磁吸力,在该磁吸力作用下,能够驱动器盖3朝向器身1的方向运动,直至器盖3的外壁与器身1的外壁贴合,二者处于如图6所示的状态。或者,当磁性件5与磁电开关4之间的距离l小于或等于5mm时,该磁性件5位于磁电开关4的感应区域内,此时,磁性件5与磁性配合件6之间的磁吸力较小,或者有外力抵消该磁吸力,使得器盖3与器身1也可以维持在图4所示的状态。

具体地,如图6所示,当液体加热容器处于工作状态,且在磁性件5和磁性配合件6的磁吸力作用下,器盖3的外壁与器身1的外壁贴合,此时,该器盖3的底壁与器身1的底壁平齐。

本实施例中,当器身1与器盖3在磁性件5与磁性配合件6的磁吸力作用下连接时,该状态下的液体加热容器的器盖3的底壁与器身1的底壁均能够用于与桌面接触,从而增大该状态下液体加热容器的支撑面积,提高液体加热容器的稳定性,降低液体加热容器在工作状态下发生倾倒烧伤用户的风险,提高液体加热容器的安全性。

具体地,如图7所示,该支架17包括第一安装部171和第二安装部172,沿高度方向x,该第一安装部171第二安装部172连接于本体部173的两端(或者,第一安装部171、和第二安装部172可以与本体部173一体成型),该第一安装部171具有第一容纳腔,第二安装部172具有第二容纳腔,磁电开关4安装于该第一容纳腔,磁性配合件6安装于第二容纳腔。

因此,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安装部171与第二安装部172便于实现磁电开关4与磁性配合件6的安装,并提高磁电开关4与磁性配合件6的安装可靠性。

其中,如图7所示,用于安装磁电开关4的第一安装部171具体可以为圆柱体结构,其第一容纳腔为圆柱形内腔,该圆柱形内腔能够与磁电开关4匹配,从而进一步提高磁电开关4的安装可靠性。同时,用于安装磁性配合件6的第二安装部172具体可以为方形结构,其第二容纳腔可以为方形内腔,该方形内腔能够与磁性配合件6匹配,从而进一步提高磁性配合件6的安装可靠性。

更具体地,如图7所示,该第一安装部171具有第一开口171a,第二安装部172具有第二开口172a,该第一开口171a和第二开口172a均靠近并朝向器身1的侧壁,以使磁电开关4和磁性配合件6靠近器身1的侧壁。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通过设置该第一开口171a和第二开口172a,能够减小磁电开关4与器身1的侧壁之间的距离,并减小磁性配合件6与器身1的侧壁之间的距离,从而在器盖3靠近器身1的过程中,如图5所示,能够便于实现磁电开关4检测到磁性件5,且二者之间的信号较强,从而提高磁电开关4开关信号的稳定性,同时,还能够增大磁性件5与磁性配合件6之间的磁吸力,使得用户能够更加明显地感知磁性件5位于磁电开关4的感应区域内。

如图5所示,当磁电开关4和磁性配合件6安装于支架17、支架17安装于第一腔体11内时,可以使得磁电开关4与磁性配合件6均与器身1的内壁抵接。其中,该器身1的侧壁为不影响磁电开关4与磁性件5之间的感应信号、不影响磁性件5与磁性配合件6之间的磁吸力的材质,例如,该器身1的侧壁可以为pp等高分子材质。

更具体地,如图7所示,用于安装磁电开关4的第一安装部171具有第三开口171b,该第三开口171b沿轴向贯通第一安装部171。

本实施例中,设置沿轴向贯通的第三开口171b后,使得该第一安装部171能够变形,从而使得第一安装腔的大小能够改变,以便能够适配不同尺寸的磁电开关4,提高该第一安装部171的适用性。另外,设置该第三开口171b后,使得该第一安装部171(非金属材质)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因此,在将磁电开关4安装于第一安装部171时,可以通过该第三开口171b将磁电开关4装入第一腔体内。

以上各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在器身1的第一腔体11内,支架17与内胆2沿高度方向x布置,即支架17位于内胆2的下方。如图7所示,该支架17还包括与本体部173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的第一支撑部174,该第一支撑部174用于支撑加热部件13,以使加热部件13与内胆2的底壁接触。

因此,本实施例中,该支架17除用于安装磁电开关4和磁性配合件6外,还能够用于支撑加热部件13,且在该支架17中第一支撑部174的支撑作用下,能够确保加热部件13与内胆2的底壁接触,从而当液体加热容器处于工作状态时,加热部件13发热,以便加热内胆2的第三腔体21内的液体。

具体地,如图7所示,该支架17具体可以包括三个第一支撑部174,且三个第一支撑部174呈三角形分布,且该支架17的三个第一支撑部174均用于支撑加热部件13,即该支架17与加热部件13之间的接触点为三个,且呈三角形分布,从而进一步提高对加热部件13支撑的稳定性。

另外,如图7所示,该第一支撑部174具体可以为柱体结构(例如圆柱体),且各第一支撑部174沿液体加热容器的高度方向x的尺寸相同,从而使得加热部件13与内胆2的底壁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各第一支撑部174均可以连接加强筋174b,该加强筋174b用于提高第一支撑部174的强度,从而提高对加热部件13的支撑可靠性。其中,各第一支撑部174的加强筋174b之间可以相连,从而进一步提高第一支撑部174的强度。

更具体地,如图7所示,该第一支撑部174具有第二腔体174a,该磁电开关4的导线41能够从第一安装部171的第一容纳腔内穿入该第一支撑部174的第二腔体174a,并与加热部件13电连接,从而实现加热部件13与磁电开关4之间的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安装部171的第一容纳腔与第一支撑部174的第二腔体174a连通,从而使得磁电开关4的导线41能够穿入第二腔体174a,使得该导线41便于与通过第一支撑部174支撑的加热部件13电连接,二者电连接后,磁电开关4感应到磁性件5从而开启时,能够接通加热部件13与电源的通路,从而能够为加热部件13通电,实现加热,使得液体加热容器处于工作状态;磁电开关4未感应到磁性件5从而关闭时,能够断开加热部件13与电源的通路,从而停止对加热部件13供电,使得液体加热容器处于非工作状态。

同时,该第一支撑部174中第二腔体174a的设置还能够起到保护磁电开关4的导线41的作用,并合理利用第二腔体174a的容积,避免导线41占据第一腔体11的空间。

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该支架17还包括第二支撑部175,沿高度方向x,该第一支撑部174与第二支撑部175位于本体部173的两端,该第二支撑部175与本体部173可以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其中,该第二支撑部175用于将支架17支撑于第一腔体11内,因此,该第二支撑部175可以与第一腔体11的底壁抵接。

具体地,如图8所示,该支架17可以包括三个第二支撑部175,且三个第二支撑部175可以呈三角形分布,从而提高该支架17在第一腔体11内的稳定性,降低支架17发生倾斜和翻转的风险。

更具体地,如图7所示,该支架17还可以包括接触板176,该接触板176沿本体部173的周向设置,当支架17安装于第一腔体11内时,该接触板176用于与器身1的内壁抵接,从而进一步提高支架17的稳定性。

另外,如图6所示,上述液体加热容器的控制组件还可以包括控制部件14,该控制部件14与加热部件13均连接,二者的连接方式具体可以为电连接或信号连接,该控制部件14用于控制加热部件13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温度。其中,该控制部件14可以安装于支架17。

以上各实施中,该磁电开关4具体可以为干簧管,磁性件5具体可以为磁铁(包括永磁体或电磁体),磁性配合件6具体可以为能够被磁性件5吸引的金属(例如铁),或者,该磁性件配合件6也可以为磁体,当磁性件5与磁性配合件6均为磁体时,二者相互靠近的一端的磁极相反。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