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壁锅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94469发布日期:2021-01-23 10:38阅读:52来源:国知局
薄壁锅具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具技术领域,尤其是薄壁锅具。


背景技术:

[0002]
铸铁锅是常用的锅具之一,其优点在于蓄热好,受热均匀,铁分子对身体有益,其缺点在于导热慢,加热时间长,节能效果较差,因此,对于现有铸铁锅亟待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薄壁锅具。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05]
薄壁锅具,包括锅具本体,
[0006]
所述锅具本体底部包括有若干导热件,所述导热件由所述锅具本体底部往下方纵向延伸。
[0007]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导热件浇铸在所述锅具本体的底面上。
[0008]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导热件均匀等距分布在所述锅具本体的底面上。
[0009]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导热件的横截面为多边形。
[0010]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导热件的横截面为六边形。
[0011]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锅具本体底面上设置有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为所述导热件提供容置空间。
[0012]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支撑底座的形状为环状,且所有所述导热件均位于所述支撑底座所围绕的范围内。
[00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4]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锅具底部浇铸若干导热件,有助于加快热传导,从而提升加热速度;
[0015]
导热件加强了锅具底部的整体强度,确保锅具底部不易变形损坏。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9]
参见图1和图2,薄壁锅具,包括锅具本体1,所述锅具本体1底部包括有若干导热件2,所述导热件2由所述锅具本体1底部往下方纵向延伸。
[0020]
本实施例中,导热件2通过浇铸工艺浇铸在锅具本体1的底面上,即先将锅具成型后再将导热件材质液体浇铸至锅具底面上。
[0021]
为使得锅具底部受热的均匀性,可将导热件均匀等距的分布在所述锅具本体的底面上。
[0022]
在浇铸上导热件后,提升了锅具底部的强度,因此,可将锅具底面的壁厚做薄,薄壁的底部相较于厚壁的底部导热速度更快,相较于厚壁的锅具,节省了更多的材料,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锅具整体质量更轻,用户的使用舒适度更高。
[0023]
锅具本体1的材质可选用铁质,用于用户补充铁元素,而底部的导热件2的材质可选用铝或铜,导热速度相较于铁质更快,且导热件不与食物接触,杜绝安全隐患。
[0024]
因两种不同材质在烧制过程中会产生分离现象,针对该种现象,将导热件2的横截面设计为多边形,优选的,所述导热件2的横截面为六边形,设计上述多边形后有助于提高导热件与锅具本体1底部的融合度或结合度,与此同时,还有助于提升热量的导热速度及导热均匀度,提升美观度。
[0025]
因合模后导热件浇注区域难以判断,为便于加工方便,在锅具本体1底面上设置有支撑底座3,支撑底座3主要设计目的在于限位作用,为所述导热件2提供容置空间,便于导热件2的浇注,后续精工工序中可将支撑底座3与导热件底面车平。
[0026]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底座3的形状为环状,优选的,支撑底座3与锅具底面的外周的形状大小位置相一致,且所有所述导热件2均位于所述支撑底座3所围绕的范围内。
[0027]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底座3的形状为环状,优选的,支撑底座3与锅具底面的外周的形状大小位置相一致,且所有所述导热件2均位于所述支撑底座1所围绕的范围内。
[0028]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