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软硬度的床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51379发布日期:2021-06-22 15:12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软硬度的床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节软硬度的床垫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软硬度的床垫。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没有任何一款床垫可以根据每一个人的颈椎线条需求调节软硬度,无法知道市面床垫内部使用的材料,导致不环保材料用在里面,无法根据人体需求调节软硬度,导致人体脊椎变形,市面床垫终身无法拆洗,从而无法达到防螨除菌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可调节软硬度的床垫。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软硬度的床垫,包括棕层、软棕层、3d透气网层、乳胶层、清水绵层、记忆棉层,按九种方案组合各层,方案一为所述棕层为第一层,所述软棕层为第二层,所述3d透气网层为第三层,所述乳胶层为第四层,所述清水绵层为第五层,所述记忆棉层为第六层,所述方案一的第一层为最底层,第六层为最顶层,方案二为所述棕层为第一层,所述乳胶层为第二层,所述清水绵层为第三层,所述记忆棉层为第四层,所述软棕层为第五层,所述3d透气网层为第六层,所述方案二的第一层为最底层,第六层为最顶层,方案三为所述棕层为第一层,所述乳胶层为第二层,所述清水绵层为第三层,所述记忆棉层为第四层,所述3d透气网层为第五层,所述软棕层为第六层,所述方案三的第一层为最底层,第六层为最顶层,方案四为所述棕层为第一层,所述清水绵层为第二层,所述记忆棉层为第三层,所述3d透气网层为第四层,所述软棕层为第五层,所述乳胶层为第六层,所述方案四的第一层为最底层,第六层为最顶层,方案五为所述棕层为第一层,所述记忆棉层为第二层,所述软棕层为第三层,所述3d透气网层为第四层,所述乳胶层为第五层,所述清水绵层为第六层,所述方案五的第一层为最底层,第六层为最顶层,方案六为所述棕层为第一层,所述软棕层为第二层,所述方案六的第一层为最底层,第二层为最顶层,方案七为所述棕层为第一层,所述3d透气网层为第二层,所述方案七的第一层为最底层,第二层为最顶层,方案八为所述棕层为第一层,所述软棕层为第二层,所述3d透气网层为第三层,所述方案八的第一层为最底层,第三层为最顶层,方案九为所述棕层为第一层,所述软棕层为第二层,所述3d透气网层为第三层,所述乳胶层为第四层,所述方案九的第一层为最底层,第四层为最顶层。

本实用新型中,可以有很多种厚度选择,不同的厚度有不同的效果。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棕层可使用厚度范围为5cm-16cm,特性硬,可承重200公斤以下。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软棕层可使用厚度范围为2cm-5cm,特性适中,可承重150公斤以下。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3d透气网层可使用厚度范围为1.5cm-10cm,特性适中,可承重150公斤以下。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乳胶层可使用厚度范围为1.5cm-5cm,特性偏软,可承重15-100公斤。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清水绵层可使用厚度范围为1.5cm-5cm,特性软,可承重15-35公斤。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记忆棉层可使用厚度范围为1.5cm-5cm,特性超软,可承受0压力。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棕层可使用厚度范围为3cm-18cm,特性硬,可承重500公斤以下。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软棕层可使用厚度范围为2cm-10cm,特性适中,可承重300公斤以下。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3d透气网层可使用厚度范围为1.5cm-15cm,特性适中,可承重300公斤以下。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乳胶层可使用厚度范围为1.5cm-10cm,特性偏软,可承重200公斤以下。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清水绵层可使用厚度范围为1.5cm-8cm,特性软,可承重100公斤以下。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记忆棉层可使用厚度范围为1.5cm-8cm,特性超软,可承受0压力。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有效解决目前床垫无法调节软硬度的现状,能够使人快速进入最佳睡眠状态,环保安全,操作简单,无论是在家用还是酒店都有广泛的用途。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一种可调节软硬度的床垫示意图。

图中标号:棕层-1、软棕层-2、3d透气网层-3、乳胶层-4、清水绵层-5、记忆棉层-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如图1所示,一种可调节软硬度的床垫,包括棕层1、软棕层2、3d透气网层3、乳胶层4、清水绵层5、记忆棉层6,按九种方案组合各层,方案一为所述棕层1为第一层,所述软棕层2为第二层,所述3d透气网层3为第三层,所述乳胶层4为第四层,所述清水绵层5为第五层,所述记忆棉层6为第六层,所述方案一的第一层为最底层,第六层为最顶层,方案二为所述棕层1为第一层,所述乳胶层4为第二层,所述清水绵层5为第三层,所述记忆棉层6为第四层,所述软棕层2为第五层,所述3d透气网层3为第六层,所述方案二的第一层为最底层,第六层为最顶层,方案三为所述棕层1为第一层,所述乳胶层4为第二层,所述清水绵层5为第三层,所述记忆棉层6为第四层,所述3d透气网层3为第五层,所述软棕层2为第六层,所述方案三的第一层为最底层,第六层为最顶层,方案四为所述棕层1为第一层,所述清水绵层5为第二层,所述记忆棉层6为第三层,所述3d透气网层3为第四层,所述软棕层2为第五层,所述乳胶层4为第六层,所述方案四的第一层为最底层,第六层为最顶层,方案五为所述棕层1为第一层,所述记忆棉层6为第二层,所述软棕层2为第三层,所述3d透气网层3为第四层,所述乳胶层4为第五层,所述清水绵层5为第六层,所述方案五的第一层为最底层,第六层为最顶层,方案六为所述棕层1为第一层,所述软棕层2为第二层,所述方案六的第一层为最底层,第二层为最顶层,方案七为所述棕层1为第一层,所述3d透气网层3为第二层,所述方案七的第一层为最底层,第二层为最顶层,方案八为所述棕层1为第一层,所述软棕层2为第二层,所述3d透气网层3为第三层,所述方案八的第一层为最底层,第三层为最顶层,方案九为所述棕层1为第一层,所述软棕层2为第二层,所述3d透气网层3为第三层,所述乳胶层4为第四层,所述方案九的第一层为最底层,第四层为最顶层。按九种方案组合各层,多种厚度可供选择,厚度不一样,组合方式不同,效果也会不一样。

根据实施例1的厚度选择,所述棕层可使用厚度范围为5cm-16cm,特性硬,可承重200公斤以下,所述软棕层可使用厚度范围为2cm-5cm,特性适中,可承重150公斤以下,所述3d透气网层可使用厚度范围为1.5cm-10cm,特性适中,可承重150公斤以下,所述乳胶层可使用厚度范围为1.5cm-5cm,特性偏软,可承重15-100公斤,所述清水绵层可使用厚度范围为1.5cm-5cm,特性软,可承重15-35公斤,所述记忆棉层可使用厚度范围为1.5cm-5cm,特性超软,可承受0压力。

根据实施例2的厚度选择,所述棕层可使用厚度范围为3cm-18cm,特性硬,可承重500公斤以下,所述软棕层可使用厚度范围为2cm-10cm,特性适中,可承重300公斤以下,所述3d透气网层可使用厚度范围为1.5cm-15cm,特性适中,可承重300公斤以下,所述乳胶层可使用厚度范围为1.5cm-10cm,特性偏软,可承重200公斤以下,清水绵层可使用厚度范围为1.5cm-8cm,特性软,可承重100公斤以下,所述记忆棉层可使用厚度范围为1.5cm-8cm,特性超软,可承受0压力。

九种组合方案分别结合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厚度选择,可以适合不同的人群和场合。

所述方案一的组合,结合各层特性以及可承受人体重量范围选择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厚度,适合10岁以上人群、脑力劳动者和星级酒店使用,比较软、包裹性好,适应于星级酒店和长期从事脑力劳动者,该床垫在躺下后能够让人的各个器官得到放松,很快进入睡眠,此款床垫搭配方案不适合0-10岁儿童使用;所述方案二结合各层特性以及可承受人体重量范围选择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厚度,适合0-6岁、青少年和患有腰椎间盘突出人群使用,此款床垫偏硬、透气效果好,此款床垫搭配可针对婴幼骨骼发育初期使用;所述方案三结合各层特性以及可承受人体重量范围选择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厚度,适合青年使用;所述方案四结合各层特性以及可承受人体重量范围选择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厚度,适合中老年使用;所述方案五结合实施例1的厚度适合体重30-65公斤以下人员使用,结合实施例2的厚度适合体重100公斤以下人员使用;所述方案六结合各层特性以及可承受人体重量范围选择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厚度,适合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病人;所述方案七结合各层特性以及可承受人体重量范围选择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厚度,适合0-12岁使用;所述方案八结合各层特性以及可承受人体重量范围选择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厚度,适合12-18岁使用;所述方案九结合各层特性以及可承受人体重量范围选择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厚度,适合18岁以上使用。

利用多层分体材料组合,与目前市场上整体结构完全不同,根据每个人的睡眠方式和颈椎的形体来调节最佳软硬度,使用户达到最佳睡眠。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等方案的说明。同时,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