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睡眠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17385发布日期:2022-03-12 11:5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辅助睡眠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覆盖件(1)、第一柔性件(41)、第二柔性件(42)、第一件(31)及第二件(32);当所述装置处于装配及使用状态时,所述装置装配于床面(61)上、使用者(9)使用所述装置进行睡眠,所述主覆盖件(1)覆盖所述使用者(9)的身体,沿俯视方向观察:-所述第一柔性件(41)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柔性件(42)的第一端一左一右地连接至所述主覆盖件(1)的前侧中部(11)的第一位(11a)、第二位(11b),其中,沿所述主覆盖件(1)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位(11a)与所述第二位(11b)之间的距离为所述使用者(9)肩宽尺寸的0.351倍~2倍;所述第一柔性件(41)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位(11a)的左前方位置,所述第二柔性件(42)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位(11b)的右前方位置,以至少限制所述前侧中部(11)能够整体向后移动的距离小于25cm;-所述第一件(31)的第一端连接或压接至所述主覆盖件(1)的前侧左部(12),所述第一件(31)的第二端连接至床(6),以至少限制所述前侧左部(12)能够整体向后移动的距离小于25cm;所述第二件(32)的第一端连接或压接至所述主覆盖件(1)的前侧右部(13),所述第二件(32)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床(6),以至少限制所述前侧右部(13)能够整体向后移动的距离小于25c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中部(11)的下侧还设有下垂部(16),当所述装置处于装配状态、所述第一位(11a)与所述第二位(11b)之间的部分(17)被大致张紧、所述下垂部(16)的底部悬空时大致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形(16a),且该抛物线形(16a)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位(11a)、所述第二位(11b)。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装置处于装配及使用状态时,沿俯视方向观察:所述前侧中部(11)关于第一中心线(x)呈大致对称分布,沿所述主覆盖件(1)的宽度方向-所述前侧中部(11)的最左侧边缘与最右侧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所述使用者(9)肩宽尺寸的2.2倍,沿所述主覆盖件(1)的长度方向-所述前侧中部(11)位于主覆盖件(1)的前侧边缘与第三参考线(c)之间;其中,当所述装置处于装配及使用状态时,沿俯视方向观察:所述第一中心线(x)为所述主覆盖件(1)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心线;第一参考线(a)为穿过所述床面(61)的前侧边缘、且大致垂直于所述主覆盖件(1)的长度方向的直线;将所述第一参考线(a)向后方偏移至所述使用者(9)肩部的前侧边缘形成第二参考线(b);将所述第二参考线(b)向后方偏移20cm形成所述第三参考线(c)。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装置处于装配及使用状态时,沿俯视方向观察:所述前侧左部(12)与所述前侧右部(13)关于第一中心线(x)呈大致对称设置,沿所述主覆盖件(1)的宽度方向,所述前侧左部(12)的最右侧边缘与所述前侧右部(13)的最左侧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使用者(9)肩宽尺寸的2.5倍,且所述前侧左部(12)的最左侧边缘与所述前侧右部(13)的最右侧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所述使用者(9)肩宽尺寸的5.5倍,并且,沿所述主覆盖件(1)的长度方向-所述前侧左部(12)及所述前侧右部(13)分别位于第一参考线(a)与第三参考线(c)之间;其中,当所述装置处于装配及使用状态时,沿俯视方向观察:所述第一中心线(x)为所述主覆盖件(1)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心线;所述第一参考线(a)为穿过所述床面(61)的前侧边缘、且大致垂直于所述主覆盖件(1)的长度方向的直线;将所述第一参考线(a)向后方偏移
至所述使用者(9)肩部的前侧边缘形成第二参考线(b);将所述第二参考线(b)向后方偏移20cm形成所述第三参考线(c)。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件(8),当所述装置处于装配及使用状态时,所述安装件(8)安装于所述主覆盖件(1)前方的所述床(6)上,所述第一柔性件(41)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柔性件(42)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件(31)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二件(32)的第二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安装件(8)。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装置处于装配及使用状态时,沿俯视方向观察:所述主覆盖件(1)的前侧边缘向后凹陷以限定为内凹边缘(18),且所述内凹边缘(18)的中部位于所述使用者(9)的肩颈部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端覆盖件,当所述装置处于装配及使用状态时,所述端覆盖件(2)至少设置于所述主覆盖件(1)的前侧中部(11)边缘并自然下垂;沿所述主覆盖件(1)的宽度方向,所述端覆盖件(2)的左侧边缘与右侧边缘之间的距离为所述使用者(9)肩宽尺寸的至少2.5倍。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件(41)及所述第二柔性件(42)的具体形式,包括:布、软绳、软带、软管、软链。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装置处于装配及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柔性件(41)的第二端的连接位置及所述第二柔性件(42)的第二端的连接位置均位于所述床面(61)之上、且沿所述床面(61)的垂直方向与所述床面(61)之间的距离为10

~40

;沿俯视方向观察:所述第一柔性件(41)及所述第二柔性件(42)关于第一中心线(x)呈大致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柔性件(41)两连接端之间的部分、所述第二柔性件(42)两连接端之间的部分分别呈近似直线、且两近似直线之间的夹角为70
°
~160
°
;其中,所述第一中心线(x)为所述主覆盖件(1)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心线。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件(31)为第三柔性件(43),所述第二件(32)为第四柔性件(44);当所述装置处于装配及使用状态时,沿俯视方向观察:所述第三柔性件(43)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前侧左部(12),所述第三柔性件(43)的第二端用于连接至其第一端的前方位置,所述第四柔性件(44)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前侧右部(13),所述第四柔性件(44)的第二端用于连接至其第一端的前方位置;或者,所述第一件(31)为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二件(32)为第二固定件,当所述装置处于装配及使用状态时,沿俯视方向观察:所述第一固定件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固定件的第一端分别固定所述前侧左部(12)、所述前侧右部(13),所述第一固定件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固定件的第二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床(6)。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五柔性件(45)及第六柔性件(46);所述第五柔性件(45)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主覆盖件(1)的后侧左部(14),所述第五柔性件(45)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五柔性件(45)的第一端的左后方位置,以至少约束所述后侧左部14的移动范围;所述第六柔性件(46)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主覆盖件(1)的后侧右部(15),所述第六柔性件(46)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六柔性件(46)的第一端的右后方位置,以至少约束所述后侧右部15的移动范围。

技术总结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一种辅助睡眠的装置,当该装置处于装配及使用状态时,该装置装配于床面上、使用者使用该装置进行睡眠,主覆盖件覆盖并保暖使用者的身体;通过第一柔性件及第二柔性件的设置,限制主覆盖件的前侧中部移位;通过第一件、第二件的设置,分别限制主覆盖件的前侧左部及前侧右部移位;通过第五柔性件及第六柔性件的设置,限制主覆盖件的后部移位;通过端覆盖件的设置,减小主覆盖件的前侧边缘产生较大空隙的概率。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相对于普通被子,能够减少使用者在睡眠中因必要的身体活动导致覆盖物移位而引起着凉的概率,相对于普通防踢被睡袋一侧或多侧的封闭设置,较少影响睡眠中身体的透气。较少影响睡眠中身体的透气。较少影响睡眠中身体的透气。


技术研发人员:高海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高海生
技术研发日:2021.12.20
技术公布日:2022/3/1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