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方位调节扶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40028发布日期:2022-08-23 23:52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方位调节扶手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椅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扶手结构,特别是一种全方位调节扶手。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有各式各样的带扶手的椅子,其中也不乏有很多种具有扶手方向或高度可调节的椅子,但大部分在使用过程中特别是调节过程中存在调节不便或调节顿挫过强、调节流畅性和柔和性欠佳,大大降低了使用操作时的舒适感,影响使用的体感,降低了椅子的品味。
3.另外现有的调节扶手的结构过于复杂,其为实现前后左右移动和转动功能使用了大量的细小部件,且通过不同的部件实现不同功能,由此造成结构繁琐增加生产难度及装配难度,进而提高成本,并且一旦个别部件出现损坏,影响整体使用效果,维修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仅通过垂直交叉的双向滑槽,即能实现前后左右移动和转动功能的全方位调节扶手。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全方位调节扶手,由下至上依次包括高度调节杆组、平移及转向调节组件、扶手组件,所述高度调节杆组包括外套筒,所述外套筒内插入升降杆形成伸缩滑动连接;所述平移及转向调节组件包括调整片和两根调节螺栓,所述调整片固装于所述升降杆的顶端,所述调整片上平行开设两条横向滑槽,两根所述调节螺栓一一对应穿入两条所述横向滑槽形成滑移连接;所述扶手组件包括扶手盒,所述扶手盒的顶部固设扶手软垫,所述扶手盒的底部开设一条纵向滑槽,两根所述调节螺栓均穿入所述纵向滑槽形成滑移连接。
6.在上述的全方位调节扶手中,所述调节螺栓上套接波簧,所述波簧的顶部抵靠所述调节螺栓的头部,底部抵靠所述扶手盒的底壁。
7.在上述的全方位调节扶手中,所述调节螺栓上套接上垫片和下垫片,所述上垫片位于所述调整片上方,所述下垫片位于所述调整片下方。
8.在上述的全方位调节扶手中,所述纵向滑槽的两侧呈对称凸设导滑条,所述调节螺栓的头部位于两根所述导滑条之间。
9.在上述的全方位调节扶手中,所述外套筒的侧壁上呈竖列开设若干调位孔,所述升降杆上设置调位卡钩,所述调位卡钩的勾尖嵌入任一所述调位孔内形成弹性卡接。
10.在上述的全方位调节扶手中,所述升降杆具有安装内腔,所述调位卡钩具有铰接轴,所述铰接轴的一侧设置勾尖,另一侧设置调位按钮,所述铰接轴铰接于所述安装内腔中,所述升降杆的一侧壁上开设一通孔,所述勾尖由所述通孔伸出,所述升降杆的另一侧壁上开设一通口,所述调位按钮由所述通口伸出。
11.在上述的全方位调节扶手中,所述升降杆的安装内腔中固设若干安装柱,所述调整片上对应开通若干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安装柱一一对应通过螺丝固连。
12.在上述的全方位调节扶手中,所述扶手盒包括相扣合的底壳和上盖,所述底壳内凸设若干装配柱,所述上盖上对应开通若干装配孔,所述装配孔与所述装配柱一一对应通过螺丝固连。
13.在上述的全方位调节扶手中,所述外套筒插入椅子的扶手杆内形成固连。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全方位调节扶手具有以下优点:
15.1、利用一条纵向滑槽和两条横向滑槽交叉设置,配合两根螺栓进行滑移调位,通过纵向滑槽实现前后调位,通过横向滑槽实现左右调位,通过纵向滑槽和横向滑槽交叉角度调整实现转向调位,各结构紧密配合且配合巧妙、稳定,通过最简单的结构实现更多调整方式,既可单独运作也可以一起运动,操作方便灵活。
16.2、通过增加波簧及垫片结构,利用摩擦形成阻尼力,从而提升调位手感,舒适性佳,顿挫感少,操作流畅且声音轻。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全方位调节扶手的爆炸结构图。
18.图2是本全方位调节扶手的剖视结构图。
19.图3是本全方位调节扶手中调位卡钩的结构图。
20.图4是本全方位调节扶手的外型立体图。
21.图中,1、扶手软垫;2、上盖;3、底壳;4、导滑条;5、调整片;6、调节螺栓;7、波簧;8、上垫片;9、下垫片;10、升降杆;11、调位卡钩;12、铰接轴;13、勾尖;14、调位按钮;15、外套筒;16、扶手杆。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23.实施例一
24.如图1、图2、图4所示,本全方位调节扶手,由下至上依次包括高度调节杆组、平移及转向调节组件、扶手组件,高度调节杆组包括外套筒15,外套筒15内插入升降杆10形成伸缩滑动连接;平移及转向调节组件包括调整片5和两根调节螺栓6,调整片5固装于升降杆10的顶端,调整片5上平行开设两条横向滑槽,两根调节螺栓6一一对应穿入两条横向滑槽形成滑移连接;扶手组件包括扶手盒,扶手盒的顶部固设扶手软垫1,扶手盒的底部开设一条纵向滑槽,两根调节螺栓6均穿入纵向滑槽形成滑移连接。
25.调节螺栓6上套接波簧7,波簧7的顶部抵靠调节螺栓6的头部,底部抵靠扶手盒的底壁。通过波簧7提供弹性支撑力,从而在前后左右平移或转向移动过程中通过摩擦提供阻尼力,用于提升调节动作的手感。
26.调节螺栓6上套接上垫片8和下垫片9,上垫片8位于调整片5上方,下垫片9位于调整片5下方。
27.纵向滑槽的两侧呈对称凸设导滑条4,调节螺栓6的头部位于两根导滑条4之间。
28.外套筒15的侧壁上呈竖列开设若干调位孔,升降杆10上设置调位卡钩11,调位卡钩11的勾尖13嵌入任一调位孔内形成弹性卡接。
29.扶手盒包括相扣合的底壳3和上盖2,底壳3内凸设若干装配柱,上盖2上对应开通若干装配孔,装配孔与装配柱一一对应通过螺丝固连。
30.外套筒15插入椅子的扶手杆16内形成固连。
31.本全方位调节扶手的调节方法为:
32.1、利用调位卡钩11的弹性,在外力作用下沿外套筒15上下抽拉升降杆10实现高度调节,停止抽拉后调位卡钩11的勾尖13嵌入对应调位孔内形成固定。
33.2、手握扶手软垫1左右移动,使两根调节螺栓6沿两条横向滑槽同步滑移,从而实现座椅宽度调节。
34.3、手握扶手软垫1前后移动,使两根调节螺栓6沿一条纵向滑槽滑移,从而实现扶手长度调节。
35.4、手握扶手软垫1转向摆动,使调节螺栓6沿横向滑槽与竖向滑槽做复合型滑移,且两根调节螺栓6的滑移方向相反,从而实现扶手的转动调节。
3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全方位调节扶手具有以下优点:
37.1、利用一条纵向滑槽和两条横向滑槽交叉设置,配合两根螺栓进行滑移调位,通过纵向滑槽实现前后调位,通过横向滑槽实现左右调位,通过纵向滑槽和横向滑槽交叉角度调整实现转向调位,各结构紧密配合且配合巧妙、稳定,通过最简单的结构实现更多调整方式,既可单独运作也可以一起运动,操作方便灵活。
38.2、通过增加波簧7及垫片结构,利用摩擦形成阻尼力,从而提升调位手感,舒适性佳,顿挫感少,操作流畅且声音轻。
39.实施例二
40.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细节结构与功能。
41.如图2和图3所示,升降杆10具有安装内腔,调位卡钩11具有铰接轴12,铰接轴12的一侧设置勾尖13,另一侧设置调位按钮14,铰接轴12铰接于安装内腔中,升降杆10的一侧壁上开设一通孔,勾尖13由通孔伸出,升降杆10的另一侧壁上开设一通口,调位按钮14由通口伸出。
42.升降杆10的安装内腔中固设若干安装柱,调整片5上对应开通若干安装孔,安装孔与安装柱一一对应通过螺丝固连。
43.按动调位按钮14,通过跷跷板原理使铰接轴12另一侧的勾尖13回撤,从而解除与调位孔的卡接,由此可上下抽拉升降杆10实现高度调节,释放调位按钮14使勾尖13伸出重新卡入对应调位孔中形成固定。
44.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45.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扶手软垫1;上盖2;底壳3;导滑条4;调整片5;调节螺栓6;波簧7;上垫片8;下垫片9;升降杆10;调位卡钩11;铰接轴12;勾尖13;调位按钮14;外套筒15;扶手杆16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