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64297发布日期:2022-08-24 10:59阅读:69来源:国知局
扶梯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爬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扶梯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设置在煤矿的巷道内的扶梯装置没有防护结构,不能阻挡落物,导致落物易落在扶梯上并砸伤工作人员,导致巷道内的工作危险性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扶梯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巷道内扶梯装置没有防护结构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扶梯装置,包括:爬梯本体,爬梯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爬梯本体设置在巷道内,爬梯本体的第一侧靠近巷道的侧壁设置;扶手,扶手设置在爬梯本体的第二侧;第一隔挡部,第一隔挡部设置在爬梯本体的顶部;第二隔挡部,第二隔挡部设置在扶手上。
5.进一步地,第一隔挡部和/或第二隔挡部为板状结构。
6.进一步地,爬梯本体包括:支撑架,支撑架可拆卸连接在巷道内;多个踏板,多个踏板沿支撑架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列在支撑架上。
7.进一步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平行间隔设置,第一支撑杆靠近巷道的侧壁设置,踏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
8.进一步地,支撑架具有多个,多个支撑架沿支撑架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第一支撑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接部,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卡接部,第二支撑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卡接部,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卡接部,相邻的两个爬梯本体的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卡接配合,相邻的两个爬梯本体的第三卡接部和第四卡接部卡接配合。
9.进一步地,第一卡接部为第一卡接凸起,第二卡接部为第一卡接槽,第一卡接凸起卡接在第一卡接槽内;第三卡接部为第二卡接凸起,第四卡接部为第二卡接槽,第二卡接凸起卡接在第二卡接槽内。
10.进一步地,扶手包括:底板,底板连接在爬梯本体的第二侧;支撑部,支撑部的一端与底板固定连接,第一隔挡部连接在支撑部上;扶杆,扶杆固定连接在支撑板的另一端,扶杆位于底板的上方,第二隔挡部设置在扶杆和底板之间。
11.进一步地,扶手具有多个,多个扶手沿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相邻的两个扶杆之间设置有连接部。
12.进一步地,连接部为管状,连接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扶杆中的其中一个上,连接部的另一端穿设在相邻的两个扶杆的另一个上。
13.进一步地,支撑架的底部设置有固定耳座,固定耳座上设置有螺纹孔,固定耳座与
巷道的通过紧固件螺纹固定连接。
14.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爬梯本体的第一侧靠近巷道的侧壁设置,爬梯本体的第二侧设置有扶手,爬梯本体的顶部设置第一隔挡部,扶手上设置有第二隔挡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爬梯本体的顶部设置第一隔挡部,防止了落物从爬梯本体的上方落至爬梯本体上,在扶手上设置第二隔挡部,防止了落物从爬梯本体的第二侧落至爬梯本体上,如此设置,能够较大程度地阻挡落物落至爬梯本体上,从而能够较好地避免工作人员受伤,且能够防止落物损坏爬梯本体。
附图说明
15.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6.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扶梯装置设置在巷道内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扶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扶手的结构示意图。
19.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0.10、爬梯本体;11、爬梯本体的第一侧;12、爬梯本体的第二侧;13、支撑架;131、第一支撑杆;132、第二支撑杆;1311、第一卡接部;1312、第二卡接部;1321、第三卡接部;1322、第四卡接部;133、固定耳座;1331、螺纹孔;14、踏板;20、扶手;21、底板;22、支撑部;23、扶杆;231、连接部;30、第一隔挡部;40、第二隔挡部;50、巷道;60、落物。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扶梯装置,包括爬梯本体10、扶手20、第一隔挡部30和第二隔挡部40。爬梯本体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爬梯本体10设置在巷道50内,所述爬梯本体的第一侧11靠近巷道50的侧壁设置。扶手20设置在爬梯本体的第二侧12,第一隔挡部30设置在爬梯本体10的顶部。第二隔挡部40设置在扶手20上。爬梯本体10用于供工作人员在巷道50内向上行走。一般地,爬梯本体10的宽度小于巷道50的宽度,爬梯本体的第二侧12与巷道50侧壁之间的间隙为落物60流通通道。第一隔挡部30设置在爬梯本体10的顶部,这样能够防止落物60从爬梯本体10的上方落至爬梯本体10上,从而能够避免工作人员被落物60砸伤。第二隔挡部40设置在扶手20上,能够防止落物60从爬梯本体10的侧面落入爬梯本体10上,从而能够避免工作人员被落物60砸伤。
23.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爬梯本体的第一侧11靠近巷道50的侧壁设置,爬梯本体的第二侧12设置有扶手20,爬梯本体10的顶部设置第一隔挡部30,扶手20上设置有第二隔挡部4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爬梯本体10的顶部设置第一隔挡部30,防止了落物60从
爬梯本体10的上方落至爬梯本体10上,在扶手20上设置第二隔挡部40,防止了落物60从爬梯本体的第二侧12落至爬梯本体10上,如此设置,能够较大程度地阻挡落物60落至爬梯本体10上,从而能够较好地避免工作人员受伤,且能够防止落物60损坏爬梯本体10。
24.具体地,第一隔挡部30和/或第二隔挡部40为板状结构。第一隔挡部30和第二隔挡部40设置为板状,能够较好地阻挡各种尺寸的落物60落至爬梯本体10上。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隔挡部30和第二隔挡部40也可为网状结构。
25.在本实施例中,爬梯本体10包括支撑架13和多个踏板14,支撑架13可拆卸连接在巷道50内;多个踏板14沿支撑架13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列在支撑架13上。支撑架13可拆装连接在巷道50内,方便了爬梯本体10的更换或移位。踏板14间隔排列在支撑架13上,以方便工作人员沿踏板14向上或向下移动。踏板14可通过焊接、紧固件连接、卡接等方式连接在支撑架13上。
26.具体地,支撑架13包括第一支撑杆131和第二支撑杆132,第一支撑杆131与第二支撑杆132平行间隔设置,第一支撑杆131靠近巷道50的侧壁设置,踏板14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杆131和第二支撑杆132上。采用上述结构,支撑架13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且能够稳定地支撑踏板14。
27.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13具有多个,多个支撑架13沿支撑架13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这样,方便了爬梯本体10的拆装。第一支撑杆131的一端设置第一卡接部1311,第一支撑杆131的另一端设置第二卡接部1312,相邻的两个爬梯本体10的第一卡接部1311与第二卡接部1312卡接配合,这样使爬梯本体10的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杆131卡接,从而提高了爬梯本体10的结构稳定性,防止相邻的支撑架13相互晃动。第二支撑杆132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卡接部1321,第二支撑杆13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卡接部1322,相邻的两个爬梯本体10的第三卡接部1321和第四卡接部1322卡接配合,这样使相邻的两个第二支撑杆132卡接,从而进一步防止了相邻的支撑架13相互晃动,进一步提高了爬梯本体10的结构稳定性。
28.具体地,第一卡接部1311为第一卡接凸起,第二卡接部1312为第一卡接槽,第一卡接凸起卡接在第一卡接槽内。第三卡接部1321为第二卡接凸起,第四卡接部1322为第二卡接槽,第二卡接凸起卡接在第二卡接槽内。第一卡接槽可为通槽,第一卡接凸起穿设在第一卡接槽内,这样方便了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杆131的组装。第二卡接槽可为通槽,第二卡接凸起穿设在第二卡接槽内,这样方便了相邻的两个第二支撑杆132的组装。可选地,第一支撑杆131和第二支撑杆132采用槽钢制成,槽钢的开口槽结构形成第一卡接槽和第二卡接槽;第一卡接凸起和第二卡接凸起与槽钢一体成型设计,或第一卡接凸起和第二卡接凸起固定连接在槽钢上。
29.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扶手20包括底板21、支撑部22和扶杆23。底板21连接在爬梯本体的第二侧12,支撑部22的一端与底板21固定连接,第一隔挡部30连接在支撑部22上。扶杆23固定连接在支撑部22的另一端,扶杆23位于底板21的上方,第二隔挡部40设置在扶杆23和底板21之间。扶手20的底板21固定连接在支撑架13上。支撑部22为杆状且沿竖直方向设置,支撑部22具有多个且多个支撑部22沿爬梯本体10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列。第二隔挡部40封堵支撑部22之间的间隙,以使扶手20上不存在或存在较少的空隙,从而能够达到较好的隔挡落物60的作用。
30.具体地,扶手20具有多个,多个扶手20沿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相邻的两个扶杆23之
间设置有连接部231。扶手20设置为多个,方便了扶手20的拆装。相邻的两个扶杆23之间设置有连接部231,能够防止相邻的扶手20相对晃动,从而能够增加扶梯装置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31.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231为管状,连接部23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扶杆23中的其中一个上,连接部231的另一端穿设在相邻的两个扶杆23的另一个上。采用上述结构,相邻的两个扶杆23通过连接部231连接,操作简单,制造成本低,且能够稳定地使两个扶杆23连接,提高了扶手20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32.具体地,支撑架13的底部设置有固定耳座133,固定耳座133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在巷道50上。设置固定耳座133方便了将支撑架13固定在巷道50的地面上。可选地,巷道50的地面上设置有固定部,固定部上设置有连接孔,固定耳座133上设置有螺纹孔1331,螺栓穿设在螺纹孔1331和连接孔内,以使固定耳座133固定连接在巷道50内。
33.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34.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述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36.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述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37.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
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