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靠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810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旅途靠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长途旅客乘坐火车、轮船、飞机座椅上,特别适用于中国客运列车硬座席旅客使用。
大多数火车、轮船、飞机上座椅的靠背都是固定的,不能向后倾斜,火车的旅客靠椅还是多人双面互靠型,旅客坐在垂直靠背的座椅上睡觉,头部虽能勉强靠在靠背上,但由于车船颠簸和瞌睡中意识模糊,都会不时地使其头和上身向左右和前方倾倒;这种由于颈部肩部的肌肉紧张和恐怕打扰邻座旅客的心理紧张,使其不可能睡得安稳,从而极大地增加旅途疲劳。
为解决这个问题,中国专利申请86201872提出在靠背上挂一副固定勾,用挂头盔的方法解决;但此方法由于影响背侧旅客而难以实现。美国专利4560201提出由一条编织带一头制成头环,另一头从后背绕在自己前臂上解决前倾问题;但此方法由于很难严格控制头的左右倾倒问题,因而也难以实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固定在靠背上的头靠装置,既要解决左右倾倒问题,又要使旅客可采用自然前倾和重心全部后靠椅背两种舒适的睡眠姿式;既要各种人使用调整方便,又要无损靠背,达到舒适安全可靠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用塑料等轻型材料制做成的适合人头部枕骨的头窝式头靠(2)和适合于人颈椎屈度的颈部靠枕(1)的联合模块,用以维持人体在后靠时不左右倾倒的稳定状态;用吹塑材料制做的圆柱体自充气式下颌托囊(4);与靠枕的托囊固定桩(5)弹性联接使其围系在旅客下颌与胸锁骨之间的脖颈处,用来保持人体头部在自然前倾时颈部的前屈角不小于150度,且头颅可支承在下颌托囊(4)上;靠枕背部平面与座椅靠背的联结用胶合剂粘合,旅客自己可根据不同坐高撕去胶合剂护纸(3)后粘贴在靠背的任何部位。由于靠枕下部挤压在颈部背屈的夹角(7)内,故实际上形成了一种旅客主要靠自身重力维系靠枕位置的稳定,而对靠枕与靠背的联接强度要求不高的状态;这样,当旅客坐着睡着时,颈部和肩部肌肉可充分放松,不会出现头部的左右倾倒现象,而当旅客需要变换颈部角度缓解长时间固定状态造成的疲劳时,头部还可自然前倾放在下颌托囊(4)上,仍可得到和保持舒适的睡眠状态。下颌托囊由数个气室构成,上有充气门和橡筋,不用时放气,摘钩和折叠均很方便。
该说明书附


图1为旅途靠枕立体图,即靠枕模块立体图和充气后的托囊立体图。图2为旅客使用时的正面平视图,图3为旅客使用时的侧视图。
本实用新型适合于各种高度和颅围的旅客使用,既调整方便又以对靠椅无任何损坏,旅客遇有紧急情况,尚可迅速安全起立,并对周围和背后旅客毫无影响。
目前我国仅火车客流量一天就达三、四百万人次,在卧铺客车十分紧张,绝大多数旅客只能乘坐硬座列车旅行的时候,本实用新型可为广大中、长途旅客缓解旅途疲劳起到一定作用。
权利要求1.一种旅客乘火车、轮船及飞机的固定座椅上使用的旅途靠枕,该靠枕有一个适合于人头部的头靠(2)和适合于颈部的靠枕(1)组成上下联合的模块,其特征是模块后面有胶合剂(3)可与固定座椅背粘合,模块两侧各有一个托囊固定桩(6)其特征是可悬挂一副自充气式圆桩体下颌托囊(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靠枕,其特征是模块后面有胶合剂处被护纸(3)覆盖,使用时撕去护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靠枕模块两侧各有一个托囊固定桩(5),可悬挂自充气式圆柱体下颌托囊(4),其特征是托囊由数个气室构成,上有充气门(7)和橡筋(5),橡筋与托囊固定桩有弹性地相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靠枕模块正面其特征是符合人体头颈部曲线舒适要求的角度。
专利摘要旅途靠枕属于日常生活品类旅游用具。主要用于解除火车硬座旅客旅途疲劳。它用符合人体舒适角度的发泡塑料等轻型材料冲压成型,粘贴在座椅靠背上,具有靠脑和托下颌的功能,可以减轻旅客因乘车疲劳和困乏造成的肌肉紧张和心理紧张。因成本低,可作为一次性商品使用。
文档编号A47C16/00GK2049883SQ8920282
公开日1989年12月27日 申请日期1989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1989年3月18日
发明者崔晓波 申请人:崔晓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