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枕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59836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靠枕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靠枕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可供人体各部位抵靠,并可依使用需求任意固定、调整抵靠位置的靠枕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飞机、火车或高铁等为目前十分普遍的交通工具,且驾驶人或乘坐者待在车上或飞机上的时间越来越长,尤以驾驶司机、出国旅游或出差为甚,其皆需长时间保持为坐姿的姿态,为应对长时间乘坐的问题,因此衍生出了各种提供乘坐时舒适的配件,通过各配件的各种功能,达到使驾驶人或乘坐者可感到更佳舒适的目的,因为对于驾驶人或乘坐者而言,长途驾驶或长时间坐飞机所造成的问题,不仅会造成精神的疲惫,更因长期保持同一姿势而会导致肌肉僵硬、酸痛,甚至衍生驾驶注意力无法集中的问题,严重影响人体而使得人体出现各种酸痛不适感。为解决上述问题,因而有腰靠枕、头枕、颈枕或背枕等产品问市,但上述产品仅能针对单一部位进行支撑抵靠,以腰靠枕为例,其仅能做为人体腰部支撑及抵靠,无法做为颈枕或头枕使用。因此,若能提供一种多用途的靠枕,方是当务之急的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靠枕结构,由于包含二个含以上的靠垫,使用者可视需求进行人体各个部位的支撑抵靠,并可选择使用一个靠垫或二个含以上的靠垫进行人体部位的支撑抵靠。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可同时做为腰靠垫、背靠垫、颈枕垫、头垫或脚靠垫等多种用途使用,以达到使用便利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靠枕结构,可适用于长时间乘坐飞机、高铁、火车或汽车等交通工具上,以解决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所带来的疲劳感受,而达到舒压及稳定支撑人体各部位的目的。可达成上述实用新型目的的一种靠枕结构,其包括至少两个(含以上的)靠垫,所述靠垫是由包覆体包覆一缓冲材与一吸震散压材的其中之一或其组合物而成,并自该靠垫两端分别延伸连接一连接带;以及至少一个(含以上的)调整带,所述调整带的一个端部与该连接带连接,而另一端则连接有一固定部。其中,该调整带上设置有一调整装置,该调整装置是作做为调整该调整带的长短。其中,该调整带为两条,而两条调整带端部连接的固定部为一公扣件、母扣件,该公扣件、母扣件能对应卡扣固定结合,而使两条调整带形成封闭环圈。其中,所述(含以上)的靠垫,其中部分靠垫内可包覆了缓冲材,另部分靠垫内可包覆了吸震散压材。其中,所述靠垫其中的一个靠垫内同时包覆了缓冲材及吸震散压材。其中,所述的靠垫内包覆的都是缓冲材。[00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靠枕结构,其包括至少两个(含以上的)靠垫,所述的靠垫是由一包覆体包覆一缓冲材或一吸震散压材的其中之一或其组合物而成,并自该靠垫两端分别连接延伸一连接带;至少一个(含以上的)调整带,所述调整带其中的一端部与该连接带连接,而另一端则连接有一固定部;以及一辅助垫,其包含一软垫部,并于该软垫部的一侧设置有一个连接部;该辅助垫的连接部是结合于所述的靠垫表面上。其中,该辅助垫的连接部为魔鬼毡。其中,所述的靠垫包覆体表面为一毛面,以使辅助垫的连接部可直接与包覆体表面毡合。其中,所述的靠垫包覆体表面结合一魔鬼毡的毛面或钩面,使辅助垫的连接部可直接与包覆体表面毡合。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包括有至少二个含以上的靠垫、连接带、调整带及固定部等所组成;其中,该二个含以上的靠垫内分别置入有一缓冲材,通过其内为缓冲材设置的方式,可有效增加支撑抵靠上的舒适度,而二个含以上的靠垫二端处分别连接有一连接带,该连接带的另一端再相互连接一调整带,并于调整带上设置有一调整装置,通过调整装置来调整该调整带的长短,以符合使用者所需的长度,再于二条调整带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一固定部,通过二个固定部相互卡扣结盒置,使调整带可形成一封闭的环圈。

图I为本实用新型靠枕结构的第一实施示意图;图2A、图2B为调整带各种实施示意图;图2A、图2B、图2C、图2D、图2E为第一靠垫及第二靠垫各种实施示意图;图3A、图3B、图3C、图3D为该靠枕结构的缓冲材与吸震散压材混搭实施示意图;图4为该靠枕结构的第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为该靠枕结构的第二种使用状态示意图;图6为该靠枕结构的第三种使用状态示意图;图7为该靠枕结构的第四种使用状态示意图;图8为该靠枕结构的第二实施示意图;图9为该靠枕结构的图8第一使用状态示意图;以及图10为该靠枕结构的图8第二使用状态示意图。其中I靠枕11包覆体12缓冲材13连接带14吸震散压材15依靠面2靠枕21包覆体22缓冲材23连接带24吸震散压材25依靠面3调整装置4调整带5固定部6座椅7桌面8辅助垫81软垫部82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7]请参阅图I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靠枕结构的立体视图,主要包含至少包含第一靠垫I及第二靠垫2,该第一靠垫I及第二靠垫2由一包覆体11、21包覆缓冲材12、22而成,并自第一靠垫I及第二靠垫2的两端分别延伸连接一连接带13、23 ;调整带4,该调整带4以两条为较佳,并于调整带4上设置有调整装置3,通过调整装置3调整调整带的长短度;该调整带4的其中一端部与连接带13、23相连接,而调整带4的另一端部则连接有固定部5 ;该固定部5可相互结合固定,使调整带4可形成一封闭的环圈,而将第一靠垫I及第二靠垫2定位于所需的位置上。另外,该固定部5可为一公、母扣件,以可相对应卡扣固结成一体。请参阅图2A、图2B、图2C、图2D、图2E所示,为该靠枕结构的各实施例形态示意图,将各实施例形态列举如下如图2A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图I的结构大致相同,主要差异处在于该固定部·5可分别为一魔鬼毡的毛面或钩面,使固定部5可以毡合方式紧密结合,至于其他结构都与图I相同,于此不再赘述。如图2B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图I的结构大致相同,主要差异处在于将该调整带4本身为一封闭的带体,可通过调整装置3进行调整带4长短度的调整。另外,该连接带13,23或调整带3本身材质可为松紧带,至于其他结构都与图I相同,于此不再赘述。如图2C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图I或图2A、图2B的结构大致相同,主要差异在于将第一靠垫I及第二靠垫2的长度相同,但厚度不同,以达到不同支撑效果,至于其他结构都与图I或图2A、图2B相同,于此不再赘述。如图2D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图I或图2A、图2B的结构大致相同,主要差异在于将第一靠垫I及第二靠垫2的厚度相同,但长度不同,以达到不同支撑效果,至于其他结构都与图I或图2A、图2B相同,于此不再赘述。如图2E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图I或图2A、图2B的结构大致相同,主要差异在于将第一靠垫I及第二靠垫2的相对应的表面上设置有连续的波浪状的抵靠表面15、25,以达到不同支撑效果,借此能够更佳符合人体各部位所需依靠形体的目的,也可兼具有按摩人体穴道的功效,借此达到多元化功能的目的;另外,该第一靠垫I及第二靠垫2的抵依靠表面15、25的形式除可制作成波浪状之外,也可制作成连续性的方体状或三角状或突粒状或不规则状等,至于其他结构都与图I或图2A、图2B相同,于此不再赘述。图3A、图3B、图3C、图3D所示,为该靠枕结构的缓冲材与吸震散压材混搭示意图,图中主要针对缓冲材与吸震散压材表示,其他结构在此部分省略之,将各混搭方式列举如下如图3A所示,其与图I或图2A、图2B、图2C、图2D、图2E的差异处在于,该第一靠垫I的包覆体11内仅包覆一缓冲材12,而于第二靠垫2的包覆体21内可同时包覆一上、下接合的缓冲材22与吸震散压材24,借此可产生不同依靠舒适感的目的,至于其他结构都与图I或图2A、图2B、图2C、图2D、图2E相同,于此不再赘述。另外,也可于第一靠垫I的包覆体11内可同时包覆一上、下接合的缓冲材22与吸震散压材24,而第二靠垫2的包覆体21内仅包覆一缓冲材12,于此不加以局限。如图3B所示,其与图I或图2A、图2B、图2C、图2D、图2E的差异处在于,该第一靠垫I及第二靠垫2的包覆体11、21内同时包覆一上、下接合的缓冲材12、22与吸震散压材14、24,借此可产生不同依靠舒适感的目的,至于其他结构都与图I或图2A、图2B、图2C、图2D、图2E相同,于此不再赘述。如图3C所示,其与图I或图2A、图2B、图2C、图2D、图2E的差异处在于,该第一靠垫I的包覆体11内可单为一缓冲材12,而第二靠垫2的包覆体21内以三明治模式将一缓冲材22接合于二吸震散压材24之间,借此可产生不同依靠舒适感的目的,至于其他结构都与图I或图2A、图2B、图2C、图2D、图2E相同,于此不再赘述。如图3D所示,其与图I或图2A、图2B、图2C、图2D、图2E的差异处在于,该第一靠 垫I的包覆体11内可上、下接合一缓冲材12与吸震散压材14,而第二靠垫2的包覆体21内以三明治模式将一吸震散压材24接合于二缓冲材22之间,借此可产生不同依靠舒适感的目的,至于其他结构都与图I或图2A、图2B、图2C、图2D、图2E相同,于此不再赘述。另外,上述图3A、图3B、图3C、图3D仅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并非用以局限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靠垫I或第二靠垫2内可选择性只包覆缓冲材12、22或吸震散压材14、24,或包覆一接合的缓冲材12、22及吸震散压材14、24,或将缓冲材12、22及吸震散压材14、24以三明治模式进行叠合。上述的缓冲材12可为泡棉、记忆泡棉或I3U泡棉之中的任一种或其组合所制成。上述的吸震散压材14、24可为凝胶、乳胶、硅胶之中的任一种或其组合所制成。请参阅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使用状态示意图,将调整带4通过固定部5环绕于使用者的腰间,并通过调整装置3调整该调整带4长短度,使第一靠垫I及第二靠垫2稳固贴合于使用者的腰部,当使用者坐于座椅6上或躺于床上时,该第一靠垫I及第二靠垫2即会稳固将使用者腰部支撑,以达到舒压的目的。另外,使用者也可选择不将调整带4环绕于腰间,仅将第一靠垫I及第二靠垫2抵靠于腰部,其同样可达到腰部支撑的目的。或者,如图5所示,也可将第一靠垫I及第二靠垫2定位在使用者臀部及腰部之间,当使用者坐于座椅6上时,即可达到同时支撑腰臀部的目的。或者,如图6所示,将第一靠垫I及第二靠垫2放置于桌面7上,使第一靠垫I及第二靠垫2可供使用者的头部抵靠支撑,以达到舒适睡眠的目的,而调整带4可选择性的环绕在使用者的头部或其他部位都可。或者,如图7所示,由于第一靠垫I及第二靠垫2间能够通过连接带13(参照图I)相连接,使第一靠垫I及第二靠垫2可被分离一距离,使该第一靠垫I及第二靠垫2可被设置于使用者的颈部的两侧,以做为颈枕之用,当使用者头颈部向右或向左移动时,头颈部都可受到第一靠垫I或第二靠垫支撑,使用者便无需担心头部因倒向一侧的关系,导致头颈部发生酸痛或落枕等情形。另外,也可将第一靠垫I或第二靠垫2套设在使用者的身体部位,使第一靠垫I位于使用者前侧面(胸部或肚子的位置处),而第二靠垫2则为于使用者的背部(腰部或上背处),致使第一靠垫I可达到前侧保暖,而第二靠垫可达到背部支撑的目的。另外,上述图4至图7所示的使用状态,仅代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局限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本实用新型可将第一靠垫I及第二靠垫2的长短及厚度设置呈相同或不同,供使用者在操作时可视本身需求,进行第一靠垫I及第二靠垫的使用。再请参阅图8所示,其与图I及图2A、图2B、图2C、图2D、图2E差异处在于,更包含一辅助垫8,该辅助垫8主要包含一软垫部81,并于软垫部81的一侧设置有一连接部82。而该第一靠垫I及第二靠垫2的包覆体11表面同样设置有连接部,使辅助垫8的连接部82可结合于第一靠垫I及第二靠垫2包覆体11表面的任一处。另外,该连接部82可为一魔鬼租。另外,该第一靠垫I及第二靠垫2的包覆体11表面本身可为一毛面,而辅助垫8的连接部为魔鬼毡的钩面,使辅助垫8的连接部82可直接与包覆体11表面毡合。另外,该第一靠垫I及第二靠垫2的包覆体11表面可另外结合一魔鬼毡的毛面或钩面,使辅助垫8的连接部82为魔鬼毡的毛面或钩面,使辅助垫8的连接部82可直接与包覆体11表面毡合。请参阅图9所示,将辅助垫8的连接部82结合于第二靠垫2上,并将该结合有辅 助垫8的第一靠垫I及第二靠垫2设置于座椅6上,使辅助垫8的软垫部81平贴于椅面,当使用者坐在座椅6上时,使用者的臀部将会坐于辅助垫8软垫部81的位置,而腰部则受到第一靠垫I及第二靠垫2支撑抵靠,以达到舒适坐躺的目的。请参阅图10所示,其与图9的差异处在于,将第一靠垫I及第二靠垫2设置于使用者的间景部位,并将辅助垫8朝使用者头部立持,使辅助垫8平贴于座椅6的椅背顶端,当使用者的头部向后靠于座椅6的靠头处时,除了肩颈处会受到第一靠垫I及第二靠垫2支撑抵靠外,使用者的头部也会受到辅助垫8的软垫部81支撑抵靠,使头部不会因某些座椅6的靠头处较硬关系,而感到不舒服。另外,上述调整带4可依需求环绕固定于使用者身体的任一部位或固定于座椅、床垫或其他产品上,其主要目的都是将第一靠垫I及第二靠垫2定位,已达到准确支撑人体部位的目的。是以,借助上述各种实施例的方式,使用者的颈椎、腰椎或臀部处等,将可避免使用者于坐时的各种姿态,而引发任何不舒适或酸痛感等情况的发生。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靠枕结构,与其他现有技术相互比较时,更具有下列的优
占-
^ \\\ I.本实用新型包含二个含以上的靠垫,使用者可视需求进行人体各个部位的支撑抵靠,并可选择使用一个靠垫或二个含以上的靠垫进行人体部位的支撑抵靠。2.本实用新型可同时作为腰靠垫、背靠垫、颈枕垫、头垫或脚靠垫等多种用途使用,以达到使用便利的目的。3.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长时间乘坐飞机、高铁、火车或汽车等交通工具上,以解决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所带来的疲劳感受,而达到舒压及稳定支撑人体各部位的目的。但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创作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ー种靠枕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至少两个靠垫,所述靠垫是由包覆体包覆缓冲材与吸震散压材的其中之一或其组合物而成,并自该靠垫两端分别延伸连接ー个连接带;以及 至少ー个调整帯,所述调整带的ー个端部与该连接带连接,而另一端则连接有ー个固定部。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靠枕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调整带上设置有一个能调整该调整带长短的调整装置。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靠枕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调整带为两条,而两条调整带端部连接的固定部为公扣件、母扣件,该公扣件、母扣件能对应卡扣固定结合,而使两条调整带形成封闭环圏。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靠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靠垫,其中部分靠垫内是包覆了缓冲材,另部分靠垫内是包覆了吸震散压材。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靠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靠垫其中的一个靠垫内同时包覆了缓冲材及吸震散压材。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靠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靠垫内包覆的都是缓冲材。
7.—种靠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靠垫,所述的靠垫是由包覆体包覆缓冲材或吸震散压材的其中之一或其组合物而成,并自该靠垫两端分别连接延伸ー个连接带; 至少ー个调整带,所述调整带其中的一端部与该连接带连接,而另一端则连接有ー个固定部;以及 ー个辅助垫,其包含一个软垫部,并于该软垫部的一侧设置有一个连接部; 该辅助垫的连接部是结合于所述的靠垫表面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靠枕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辅助垫的连接部为魔鬼毡。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靠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靠垫包覆体表面为能使辅助垫的连接部直接与包覆体表面毡合的毛面。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靠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靠垫包覆体表面结合有能使辅助垫的连接部直接与包覆体表面毡合的魔鬼毡的毛面或钩面。
专利摘要一种靠枕结构,其至少包含有二个含以上的靠垫,并于二个含以上的靠垫两端处各连接有一连接带,该连接带的另一端再相互连接形成一调整带,并于调整带的端部各设置有一固定部,通过固定部的设置,致使调整带可形成一封闭环圈,并通过调整带可调整长度的特性,将靠垫固定于所需位置上,以做为使用者头部、背部、腰部或颈部的支撑及抵靠,达到舒适坐卧目的。
文档编号B60N3/00GK202573902SQ20122014785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1日
发明者陈富景 申请人:富声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