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平移式多功能电动摇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8894阅读:5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滚动平移式多功能电动摇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庭育儿用具,尤其是一种供婴儿睡眠的摇床。
以电机为动力的电动摇床基本上都是以电机的转动通过传动件带动摇床摆动,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76072Y的“电动电控摇床”便属此类,该类摇床在传统习惯思想的支配下,以各种办法来实现摇床的摇摆,因此都难以避免地存在如下缺陷若婴儿睡在摇床里的侧旁时,摇床的摇摆就会时快时慢,从而使电机处在非平稳均匀的工作状态,特别容易损环。中国专利号为ZL96217133.6的实用新型专利“往复平移式多功能电动摇床”,以电机的转动通过传动件变为摇床的往复平移的新颖设计,解决了上述问题,其是在固定于床体底部的滑板上开设滑孔,在床架上设置滑杆,滑杆套入在滑板的滑孔内,然后以电机的旋转带动传动件,传动件带动滑板在滑杆上平移,也即带动床体相对床架往复平移。但它存在如下缺陷滑杆在滑孔中运动时,两者间摩擦较大,机械磨损和能量损耗较严重。此外,作为平移构件的滑杆和滑板加工精度要求比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床体与床架之间相对平移时摩擦阻力小,平移构件制作加工简单的滚动平移式多功能电动摇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摇床由床体、床架、传动件、平移构件、安装于床架上的控制器及减速电机等部件组成。其传动件为曲柄连杆机构,曲柄的一端固定于电机的转轴上,曲柄的另一端与连杆的一端相连,连杆的另一端连于床体底部;其平移构件为轴承组件及与之配套的滚动轨槽,两者分别安装于床体底部及床架上部并相配合,轴承组件可以在滚动轨槽内滚动。
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详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
图1中所示的传动件安装位置俯视图3为本实用新型平移构件结构及装配示意图。

图1,本实用新型的床体1底部的两端各固定着一组轴承组件3,与每组轴承组件3相配套的滚动轨槽4则分别固定于床架5上方的两端。结合见图2,在床架5中央上方的两根支杆10上固定一台减速电机6,电机6的无级变速和间歇运转功能可以通过控制器实现,控制器还具有声控延时、尿湿报警、播放音乐及定时等功能。电机6的转轴上固定安装一根曲柄8,曲柄8的另一端与一根连杆2的一端以动配合相连,连杆2的另一端又与床体1底部支杆9上的受力柱7以动配合相连。当电机6旋转时,曲柄8通过连杆2将力传给床体1,床体1在力的作用下便以其底部的轴承组件3在床架5的滚动轨槽4上作往复滚动平移。
以下结合图3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平移构件——轴承组件及与之配套的滚动轨槽的实施例将由若干个轴承16组成的轴承组件用螺杆螺母14加上大垫片13、小垫片15安装在一个支撑角板11的一条边上,支撑角板11的另一条边固定于床体底部;滚动轨槽12用螺杆螺母17安装在另一个支撑角板18的一条边上,将上述轴承组件嵌入滚动轨槽12内,并使其可在里面滚动,再将该支撑角板18的另一条边固定于床架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1、以轴承组件及与之配套的滚动轨槽作为摇床的平移构件,以滚动平移方式显著减少了两者之间的摩擦力,不仅得到摇床平移轻便的效果,而且减少了机械磨损和能量损耗。
2、轴承组件是轴承和螺杆螺母及垫片等标准件,滚动轨槽加工容易,它们之间的配合安装简单方便,因此本实用新型特别适于工厂化批量生产。
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轴承组件及滚动轨槽的结构及安装既保证了两者配合紧密,滚移轻便,又使得床体与床架以它们的配合连为一体,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安全性。
权利要求1.一种滚动平移式多功能电动摇床,包括床体、床架、传动件、平移构件、安装于床架上的减速电机和控制器,本实用新型特征在于其传动件为曲柄连杆机构,曲柄的一端固定于减速电机转轴上,曲柄的另一端与连杆的一端相连,连杆的另一端连于床体底部;其平移构件为轴承组件及与之配套的滚动轨槽,两者分别安装于床体底部及床架上部并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平移式多功能电动摇床,其特征在于平移构件的结构及装配为轴承组件用螺杆螺母安装在一个支撑角板的一条边上,支撑角板的另一条边固定于床体底部;滚动轨槽用螺杆螺母安装在另一个支撑角板的一条边上,该支撑角板的另一条边固定于床架上端;上述轴承组件嵌入在滚动轨槽内并可滚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滚动平移式多功能电动摇床,其利用曲柄连杆机构作为传动件,以分别安装于床体底部和床架上部的轴承组件和与之配套的滚动轨槽作为平移构件,从而使电机的转动通过曲柄连杆驱动床体相对床架滚动平移。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床体相对床架运动时摩擦阻力大以及平移构件加工精度要求高的缺陷。该摇床滚移轻便、加工便利、实用性强,是人们理想的家庭育婴用具。
文档编号A47D9/00GK2298729SQ97220788
公开日1998年12月2日 申请日期1997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1997年7月31日
发明者陈冬萍, 许江洲 申请人:陈冬萍, 许江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