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框架的枢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3346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支撑框架的枢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框架的枢转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能使支撑板的可靠定位且定位稳固的支撑框架的枢转装置。
「相片」是日常生活中记录影像,普遍使用的手段,但是大小却不一致,因此,形式大小各异的相薄、相框…等,便成为收纳相片不可或缺少的用品,并且相框兼具展示功能。



图1、2所示,以一般相框10为例,主要是于背板11以一铰链12枢结一支撑板13,该支撑板13的端侧设有二斜置面131、132;借由铰链12拉张支撑板13,使支撑板13利用斜置面131抵置于平面,而直立展示框架10,或以斜置面132抵置于平面,而横向展示框架10。上述构造虽可使支撑板13达到立置框架10的目的,但是,实际使用时仍存有缺失。
由于该支撑板13是借由铰链12与背板11固结,因此,该支撑板13在无定位装置的情形下,常会因过份拉张、施力不当而毁损,或因拉张角度不足,使框架10站立不稳,且反覆拉张、收折支撑板13,容易使支撑板13松弛而不足以稳定框架10。而且,一般材质较佳、制作较精美、高级的框架10,皆不会配备该种铰链式的支撑板13,否则将因简陋的构造破坏整体美感及品质,因此上述框架10大都属于价廉的物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种能使支撑板的定位更加可靠、稳固的支撑框架的枢转装置。
本实用新型支撑框架的枢转装置,包括在该框架的背板上的一孔道及枢结于该孔道中的一支撑板,其中,该支撑板于近前端侧内面处设有一嵌孔;一掀架部埋设在嵌孔内,其中央设有一轴孔,且该轴孔两侧壁近前段处分别对应设有一凸耳,且于末端侧对应设有一凸绿;一支轴部由下而上包含有一外接合端、一导移板及一内接合端,该外接合端轴枢在掀架部的轴孔内,其在对应凸耳处分别设有与凸耳枢结的一槽孔,而该内接合端穿入背板的内滑槽,并与滑动片固接,且该导移板贴置在外槽道外侧,其径宽略大于外槽道的径宽;一滑动片可自由回转地滑置在背板的孔道内且与支轴部的内接合端固结,其径长及径宽皆小于该孔道。
如以上所述的支撑框架的枢转装置,其中,该支撑板前端侧内面设有一斜面,而该掀架部则于前端侧接续支撑板的斜面处也设有限止支撑板的拉张角度的一导斜面。
如以上所述的支撑框架的枢转装置,其中,该支轴部包括于内接合端顶段设置在内滑槽内的一呈半圆型的插合段,且于插合段顶面设有一螺孔,而该滑动片则于对应该插合段处配合设有与内接合端的插合段固结的一半圆型插孔,且于对应螺孔处设有一贯孔,一螺栓穿径贯孔後与螺孔螺合,而支轴部与滑动片固结为一体。
如以上所述的支撑框架的枢转装置,其中,该支轴部的外接合端呈矩型,其末端的端面凸设有二导肋,而该导肋包括设置于外边侧且于该支撑板拉伸或收叠时,可以导肋的导弧面辅助外接合端顺利的嵌置入轴孔内的一导弧面。
如以上所述的支撑框架的枢转装置,其中,该背板的孔道包含有一位于板面外侧的外槽道,及一位于内面且径宽、径长皆涵盖外槽道的内滑槽,而该内滑槽末端设有一径宽大于内滑槽槽宽的回转区;该滑动片可于回转区内自由回转地滑置在背板的内滑槽,其径长及径宽恰好等于内滑槽的径宽,另于末端两侧分别凸设有一翼板,而该翼板与滑动片整体的径宽及径长皆小于内滑槽的回转区。
如以上所述的支撑框架的枢转装置,其中,该背板的回转区呈圆形,内滑槽与回转区呈钥匙孔状。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支撑框架的枢转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传统框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传统框架的使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回转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横向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轴向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滑动片的回转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滑动片与内滑槽的滑合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滑动片与内滑槽的另一滑合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滑动片与内滑槽的第三滑合示意图。
首先,如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支撑框架的枢转装置安装于框架20背面,而位于背板30与支撑架40间,包含有一掀架部50、一支轴部60及一滑动片70。
该背板30板面设有一圆型的孔道31。
该支撑板40于近前端侧内面处设有一嵌孔41,及于前端侧内面设有一斜面42。
该掀架部50埋设在嵌孔41内,其中央设有一矩型的轴孔51,及于前端侧接续支撑板40的斜面42处设有一导斜面52,该轴孔51于两侧壁近前段处分别对应设有一凸耳53,及于末端两侧对应设有一凸缘54 。
该支轴部60由下而上包含有一矩型的外接合端61、一圆盘状的导移板62及一内接合端63,该外接合端61轴枢在掀架部50的轴孔51内,于对应凸耳53处分别设有供凸耳53枢结的一槽孔611,且于末端端面凸设有二导肋612,导肋612外边侧设有一导弧面613,该内接合端63穿置在背板30的孔道31内,其顶段延设有一呈半圆型的插合段631,于插合段631顶面设有一螺孔632(如图7所示),该导移板62贴置在孔道31外侧,其径宽略大于孔道31的径宽。
该滑动片70穿置在背板30的孔道31内,与支轴部60的内接合端63固结,为一呈圆型且直径皆小于孔道31的块体,于对应插合段631处配合设有一呈半圆型的孔 71,与内接合端63的插合段631固结,于对应螺孔632处设有一贯孔72,一螺栓73穿径贯孔72後与螺孔632螺合,使支轴部60与滑动片70固结为一体(如图7所示)。
上述是本实用新型构造、位置及特征的说明,如图4、5及6所示,组装时,利用掀架部50、支轴部60及滑动片70等塑胶、塑钢制品之弹塑性,将支轴部60的外接合端61嵌置入掀架部50的轴孔51内,使凸耳53与槽孔611滑合,然後,将掀架部50随同支轴部60迫压入支撑板40的嵌孔41内,使掀架部50的导斜面52接续支撑板40的斜面42,同时,掀架部50受嵌孔41收束限位,无法具有外张的弹塑性,而将支轴部60限止在轴孔51内。再将支撑板40覆置在背板30外侧面,使支轴部60以导移板62贴置在孔道31外侧,并以内接合端63及插合段631分别穿置在孔道31内後,将滑动片70置入孔道31内,使其借由插孔71与插合段631嵌合,并以螺栓73穿经滑动片70的贯孔72与内接合端63的螺孔631螺合,使背板30、支撑板40、掀架部50、支轴部60及滑动片70连结为一体,即完成本实用新型的组配。
如图5所示,使用时,借由滑动片70于孔道31内的回转,旋动支撑扳40,请配合图6、7所示,以一外力扳启支撑板40,以凸耳53与支轴部60槽孔611滑合的掀架部50会随支撑板40的掀启而翻转,并于支撑板40拉张的过程中,借由掀架部50与支轴部60的弹塑性,使凸缘54的位移稍受导肋612阻碍後,经由导弧面613滑脱(此时会听到一声“喀”),直到斜面42及导斜面52与背板30及导移板62贴合为止。如此,即能限止支撑板40的拉张角度,并借由凸缘54抵靠在外接合端61的导肋612外侧,使支撑板40获得定位而无法复归。
反之,若欲收叠支撑板40,亦只须施予支撑板40一向下压力,即能于支撑板40收叠的过程中,使凸缘54的位移稍受导肋612阻碍後,复由导弧面613滑入(此时会听到一声“喀”),直到外接合端61的导肋612辅助外接合端61顺利的嵌置入轴孔51内为止,如此,即能以凸缘54抵靠在外接合端61的导肋612内侧,使支撑板40归位而无法拉张,然後,再稍稍推压支撑板40,使支撑板40随凸耳53与槽孔611的配合深度,朝背板30贴近,达到收叠的目的。
另外,如图8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与第一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其不同处将叙述于后。
该背板30的孔道包含有一位于板面外侧的外槽道32,及一位于内面且径宽、径长皆涵盖外槽道32的内滑槽33,为一于板面上设有一长椭圆型的外槽道32,而该内滑槽33呈长椭圆型,其末端设有一圆形的回转区34,且该回转区34的径宽大于内滑槽33的槽宽,使内滑槽33与回转区34形成钥匙孔状。
该滑动片70穿置在背板30的内滑槽33中,其径长及径宽等于内滑槽33的径宽,另于末端两侧分别凸设有一翼板74,而该翼板74与滑动片70整体的径宽及径长皆小于回转区34。
如图9所示,当使用者欲枢转支撑板40时,只须视框架20的展示方向,左、右旋动支撑板40,即能利用背板30的回转区34,供滑动片70回旋转动。如
图10所示,以直立框架20为例,则仅须将支撑板40旋动至与背板30长边侧平行的位置,然後,向上推移支撑板40,使支撑板40借由支轴部60的连结,以导移板62于外槽道32外侧滑移,借由内接合端63牵引滑动片70嵌置入内滑槽33,直到翼板74被内滑槽33端口挡止为止,即能拉张支撑板40立置框架20,使框架20以直立方向展示。如
图11所示,以右向横置框架20为例,则同样仅须将支撑板40及滑动片70退移至回转区34转换方向,将支撑板40旋动至与背板30短边侧平行的位置,然後,向上推移支撑板40,使支撑板40借由支轴部60的连结,借由导移板62于外槽道32外侧滑移,并借由内接合端63牵引滑动片70及翼板74右向旋转90°後整体嵌置入内滑槽33,直到内滑槽33端侧(背板30的横向中心点)为止,拉张支撑板40立置框架20,即能使框架20以右向横立的方向展示。如
图12所示,以左向横置框架20为例,同样仅须将支撑板40及滑动片70退移至内滑槽33转换方向,将支撑板40旋动至与背板30短边侧平行的位置,然後,同样向上推移支撑板40,使支撑板40借由支轴部60的连结,借由导移板62于外槽道32外侧滑移,并借由内接合端63牵引滑动片70及翼板74左向旋转90°(或180°度)後整体嵌置入内滑槽33,直到内滑槽33端侧(背板30的横向中心点)为止,拉张支撑板40立置框架20,使框架20以左向横立的方向展示。
本实用新型借由上述构造具有如下所列的优点及功效一、由于该支撑板40借由掀架部50、支轴部60与滑动片70固结,达到与背板30连结的目的,因此,该支撑板40的拉张或收叠,除了可借由掀架部50凸缘54与支轴部60导肋612的限位、卡止关系,使支撑板40能稳固的立置框架20外,更可借由支撑板40的斜面42及掀架部50的导斜面52与背板30及导移板62贴合,使支撑板40的拉张角度受限且更为平稳,不会有过份拉张或松弛的情形,所以,本实用新型能提升框架20立置时的稳定性,而能提升使用上的实用性。
二、本实用新型可借由滑动片70与孔道31或外槽道32、内滑槽33及回转区34的配合,使支撑板40可牵引滑动片70任意倾侧回转,如此,利用内滑槽33与滑动片70的限位,不仅能使支撑板40与框架20的支承更加稳固,且该框架20亦可选择直立、或左向横置、或右向横置的方向展示,以适用不同角度拍摄的照片,而能提高使用上的方便性及实用性,并符合使用需求。
三、若本实用新型搭配一般材质、制作较精美的框架20,更能提升其整体美感及实用性,有别于一般廉价物品,使框架20具有高价值及高品质,而能提高产品竞争性。
权利要求1.一种支撑框架的枢转装置,包括在该框架的背板上的一孔道及枢结于该孔道中的一支撑板,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板于近前端侧内面处设有一嵌孔;一掀架部埋设在嵌孔内,其中央设有一轴孔,且该轴孔两侧壁近前段处分别对应设有一凸耳,且于末端侧对应设有一凸缘;一支轴部由下而上包含有一外接合端、一导移板及一内接合端,该外接合端轴枢在掀架部的轴孔内,其于对应凸耳处分别设有与凸耳枢结的一槽孔,而该内接合端穿入背板的内滑槽,并与滑动片固接,且该导移板贴置在外槽道外侧,其径宽略大于外槽道的径宽;一滑动片可自由回转滑置在背板的孔道内且与支轴部的内接合端固结,其径长及径宽皆小于该孔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框架的枢转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板前端侧内面设有一斜面,而该掀架部则于前端侧接续支撑板的斜面处也设有限止支撑板的拉张角度的一导斜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支撑框架的枢转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轴部包括于内接合端顶段设置在内滑槽内的一呈半圆型的插合段,且于插合段顶面设有一螺孔,而该滑动片则于对应插合段处配合设有与内接合端的插合段固结的一半圆型插孔,且于对应螺孔处设有一贯孔,一螺栓穿径贯孔後与螺孔螺合,而支轴部与滑动片固结为一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支撑框架的枢转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轴部的外接合端呈矩型,其末端的端面凸设有二导肋,而该导肋包括设置于外边侧且于该支撑板拉伸或收叠时,可以导肋的导弧面辅助外接合端顺利的嵌置入轴孔内的一导弧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支撑框架的枢转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背板的孔道包含有一位于板面外侧的外槽道,及一位于内面且径宽、径长皆涵盖外槽道的内滑槽,而该内滑槽末端设有一径宽大于内滑槽槽宽的回转区;该滑动片可于回转区内自由回转地滑置在背板的内滑槽,其径长及径宽恰好等于内滑槽的径宽,另于末端两侧分别凸设有一翼板,而该翼板与滑动片整体的径宽及径长皆小于内滑槽的回转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支撑框架的枢转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背板的回转区呈圆形,内滑槽与回转区呈钥匙孔状。
专利摘要一种支撑框架的枢转装置,主要是于支撑板前端的内侧设有供一掀架部埋设的一嵌孔,该掀架部设有一轴孔,供一支轴部枢结而与可在背板内回转的滑动片连结,旋动拉张或收叠该支撑扳时,利用掀架部轴孔内的凸缘与支轴部的挡止关系,使凸缘随支撑板位移而受阻碍,再于滑脱后挡止在支轴部外侧或内侧,达到相互限位的目的。
文档编号A47B97/02GK2343896SQ9824571
公开日1999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1998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1998年11月16日
发明者张东明 申请人:张东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