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53677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座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供人乘坐的座椅,特别是涉及一种贴合于人体上的便携式座椅。
【背景技术】
[0002]现代生活节奏快速人们奔波劳碌,长时间的走动和站立时常发生,即使是在中途休息也难以找到适合的地方坐下。例如销售人员或产线工人,又例如公共交通上的乘客,可能会因长时间长距离的站立而争抢座位,影响社会文明和秩序。而现有的座椅,要不是体积庞大不便于携带,要不就是可携带但组装麻烦。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贴合于人体上的便携式座椅,以随时随地向人们提供乘坐的地方,同时提高其携带的便利性。
[0004]本发明所述的便携式座椅,包括由脚后跟延伸至脚胭的下撑板,下撑板位于脚胭一端且靠近脚胭的一侧装有支撑脚胭的腿垫,另一侧设有向人体后方延伸的连接板;有贴近于人体大腿部分的上撑板,且上撑板的其中一端设置于人体臀部处,其上装有支撑臀部用的坐垫,上撑板的另一端与连接板通过棘轮机构铰接。
[0005]本发明所述的便携式座椅,由几个分别贴近于人体腿部的零部件构成,其结构极其简单,同时体积小巧,便于携带;当人体直立时,坐垫和腿垫分别贴近于人体臀部和脚胭,上撑板和下撑板则分别贴近于人体的大腿和小腿位置,均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阻碍和影响;当人体腿部弯曲坐下时,下撑板的底端抵紧地面而上端抵紧人体脚胭,上撑板的上端随着人体臀部的下压而下降,进而带动上撑板的下端处的棘轮机构运动,直至棘轮机构卡紧固定在某一位置,座椅的形变即完成,人体可坐于该座椅上;此时,人体的重量通过坐垫和上撑板传递至棘轮机构,并由棘轮机构抵消了大部分的人体重力,余下的重力再经棘轮机构、连接板、下撑板传递到地面。该便携式座椅结构简单,且整个座椅的各部分均贴合于人体腿部,使得其体积小巧而便于携带;同时,该座椅可根据人体的坐下动作自动发生形变,并最终变形为适合人体坐下的形状,而无需任何的安装或组装,使得其使用过程极为便利,可随时随地向人们提供乘坐的地方;其形状设计一来形似普通的座椅面,可以提供舒适的乘坐感觉,二来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将人体的重力传递到地面,且该过程中大部分的重力由棘轮机构抵消,其结构稳固性和安全性极高,耐久性好;使用该座椅可有效减轻人们的疲劳度,同时减少公共交通上的抢座现象,有利于提倡社会文明建设。
【附图说明】
[0006]图1、2是便携式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0007]图3是图1所不便携式座椅的折萱状态不意图。
[0008]图4是图1所示便携式座椅的局部示意图。
[0009]图5、6、7是图1所示便携式座椅的棘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8是图1所示便携式座椅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9是一种便携式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10是一种便携式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11、12、13是图1所示便携式座椅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4]图14是图1所不便携式座椅使用时的受力状态不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一种便携式座椅,包括由脚后跟延伸至脚胭的下撑板1,下撑板位于脚胭一端且靠近脚胭的一侧装有支撑脚胭的腿垫2,另一侧设有向人体后方延伸的连接板3 ;有贴近于人体大腿部分的上撑板4,且上撑板的其中一端设置于人体臀部处,其上装有支撑臀部用的坐垫5,上撑板的另一端与连接板通过棘轮机构6铰接。
[0016]如图1、2所示,有供人体脚踏的脚踏板7,脚踏板连接于下撑板I的底部。若无脚踏板的情况下,一方面人体重力的大部分会由下撑板传递至地面,但仍由一部位需要由人体腿部承担;另一方面,下撑板的底部和地面为点、面接触,其乘坐的稳固性较差。有鉴于此,在下撑板的底部处设置脚踏板,可以更好地将人体重力传递到地面,减轻人体负担,也可以提高其乘坐的稳固性和乘坐舒适性。
[0017]如图3所示,脚踏板7可转动至贴合下撑板上地铰接于下撑板I的底部;上撑板4通过棘轮机构6可转动至与下撑板I平行地与连接板3铰接。当便携式座椅处于存放状态时,这有利于其运输和放置。
[0018]如图4所示,腿垫2包括相连接的弯垫21和直垫22,弯垫顺脚胭方向由脚胭向大腿弯曲延伸,直垫连接于弯垫下方并与小腿平行。由于人体脚胭是向内凹陷的,为使取得更佳的舒适性,可以将腿垫设置为与人体腿部弯曲后相一致的形状。
[0019]如图5、6所示,棘轮机构6包括连接于连接板3上的固定臂61,和连接于上撑板4上的活动臂62,棘轮63安装在活动臂上,定位棘轮的棘爪64安装在固定臂上;有可驱动棘爪64转动的凸轮69,凸轮与棘轮63同心设置并相互固定,凸轮包括直径不大于棘轮轮齿内径的小轮段,和直径大于或等于棘轮轮齿外径的大轮段,且当人体坐下而使便携式座椅处于承重状态下时,棘爪卡紧于棘轮轮齿的内径上,而当人体处于非坐下状态时,棘爪抵紧于棘轮轮齿的外径上或抵紧于凸轮的大轮段上,这可以将棘轮与棘爪相互松开,从而不会影响人体的运动。活动臂62位置可调地固定于上撑板4上,且其处于不同的固定位置时,与棘爪64相抵而相互固定的位置均不相同,从而形成多种档位的设置,满足不同身高人员的使用需求,如图7所示。棘爪64包括与棘轮63相卡紧的爪齿,爪齿与可复位的复位圆盘65固定连接,复位圆盘上装有驱动其复位的卷簧66,通过卷簧驱动复位圆盘带动棘爪复位,使得整个机构回复至初始状态,而当人体处于非坐下状态时,凸轮的大轮段驱动复位圆盘转动而带动棘爪与棘轮脱离。
[0020]如图8所示,有将便携式座椅固定于人体腿部的固定装置,包括从小腿两侧绕过并包覆小腿的绑带67,绑带的一端固定于下撑板I上,另一端设置相互固定的魔术贴(或绑腿带)68;除此之外,固定装置也可以设置为扣合并固定于人体腿部上的固定板,或其它类似结构。通过固定装置将便携式座椅固定于人体腿部,人体行走时即随人员移动,无需额外携带,极大地提高其携带的便利性。
[0021]如图9、10所示,有可自动复位的复位弹簧8,复位弹簧可以将两端分别安装在上撑板4和下撑板I上,当人体坐下时,通过上撑板将复位弹簧压缩,直至人体从坐下状态回复时,复位弹簧即将上撑板撑起至原位置;复位弹簧8也可以单独安装在下撑板I上,在下撑板的不同高度上分别设置固定的支撑板9,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不同固定的支撑板上,因为在人体坐下时,下撑板因承受压力会导致弯曲,通过复位弹簧一来可以增加其强度和支撑能力,二来可更加快速地驱使其回复状态;除此之外,以上两种复位弹簧也可以同时设置,而复位弹簧可以是压缩弹簧、氮气弹簧,或用压缩气(油)缸替代。
[0022]所述的便携式座椅,上撑板4、连接板3、下撑板I采用高强铝合金或高强塑料夹玻璃纤维制作,而腿垫2和坐垫5的架体采用玻璃钢板制作而垫面采用聚氨酯制作,脚踏板7则采用玻璃钢和包裹铝合金制作或采用碳纤维包裹铝合金制作。采用这些采用制作而成,其强度高且重量轻,既能够提供更好的支撑强度,也更便于携带,特别是便于固定人体上进行携带。
[0023]如图11-13所示,是便携式座椅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14所示,是便携式座椅使用时的受力状态示意图,图中101为人体,102为便携式座椅,使用时,臀部坐于坐垫上,而腿垫支撑人体脚胭,人体的体重由地面和便携式座椅承担。
【主权项】
1.一种便携式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脚后跟延伸至脚胭的下撑板(1),下撑板位于脚胭一端且靠近脚胭的一侧装有支撑脚胭的腿垫(2),另一侧设有向人体后方延伸的连接板(3);有贴近于人体大腿部分的上撑板(4),且上撑板的其中一端设置于人体臀部处,其上装有支撑臀部用的坐垫(5 ),上撑板的另一端与连接板通过棘轮机构(6 )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座椅,其特征在于:有供人体脚踏的脚踏板(7),脚踏板连接于下撑板(I)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座椅,其特征在于:棘轮机构(6)包括连接于连接板(3)上的固定臂(61),和连接于上撑板(4)上的活动臂(62),棘轮(63)安装在活动臂上,定位棘轮的棘爪(64)安装在固定臂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座椅,其特征在于:有可驱动棘爪(64)转动的凸轮(69),凸轮与棘轮(63)同心设置并相互固定,凸轮包括直径不大于棘轮轮齿内径的小轮段,和直径大于或等于棘轮轮齿外径的大轮段,且当人体坐下而使便携式座椅处于承重状态下时,棘爪卡紧于棘轮轮齿的内径上,而当人体处于非坐下状态时,棘爪抵紧于棘轮轮齿的外径上或抵紧于凸轮的大轮段上。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便携式座椅,其特征在于:活动臂(62)位置可调地固定于上撑板(4)上,且其处于不同的固定位置时,与棘爪(64)相抵而相互固定的位置均不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座椅,其特征在于:棘爪(64)包括与棘轮(63)相卡紧的爪齿,爪齿与可复位的复位圆盘(65)固定连接,当人体处于非坐下状态时,凸轮的大轮段驱动复位圆盘转动而带动棘爪与棘轮脱离。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座椅,其特征在于:有将便携式座椅固定于人体腿部的固定装置。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座椅,其特征在于:有可自动复位的复位弹簧(8),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上撑板(4)和下撑板(I)上。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便携式座椅,其特征在于:有可自动复位的复位弹簧(8),在下撑板(I)的不同高度上分别设置固定的支撑板(9),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不同固定的支撑板上。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座椅,其特征在于:上撑板(4)、连接板(3)、下撑板(I)采用高强铝合金或高强塑料夹玻璃纤维制作,而腿垫(2 )和坐垫(5 )的架体采用玻璃钢板制作而垫面采用聚氨酯制作,脚踏板(7)则采用玻璃钢和包裹铝合金制作或采用碳纤维包裹铝合金制作。
【专利摘要】一种便携式座椅,保护分别贴近人体大腿和小腿的上撑板和下撑板,上、下撑板通过连接板连接,且连接板背向人体向后延伸,上撑板和连接板间则通过棘轮机构连接。该座椅结构简单、体积小巧、便于携带;同时无需任何的安装或组装,使得其使用过程极为便利,可随时随地向人们提供乘坐的地方;其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将人体重力由上至下地经过棘轮棘爪部件抵消大部分人体重力,而最终传递到地面上的力非常小,使得其结构稳固性和安全性极高,耐久性好,并可以提供舒适的乘坐感觉。
【IPC分类】A47C3/00
【公开号】CN104970579
【申请号】CN201510421136
【发明人】陆春生, 罗为民
【申请人】陆春生, 深圳市耐思特玻璃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14日
【申请日】2015年7月1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