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传输装置平衡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917477阅读:来源:国知局
机构100可转动的安装于支撑机构200。两个缸体400,分别布置与横梁220两侧,使得整个转动机构100更加平稳,同时,提供的支撑力比一个缸体400增大一倍,有负载的情况下,使得转动机构100转动较小的角度就能实现新的平衡,从而使整个系统更稳固。
[0032]进一步地,还包括弹性接触片600、电阻丝700、电阻检测仪、处理单元,所述支撑机构200上设有支撑件240,所述电阻丝700缠绕于支撑件240外,电阻丝700外覆盖有绝缘层,每圈电阻丝700形成一个电阻环,相邻电阻环相贴,每个所述电阻环上设有豁口 710,相邻豁口 710相通,弹性接触片600前端为触头610,弹性接触片600的触头610在豁口 710处与电阻丝700接触,弹性接触片600的触头610可在各个豁口 710形成的通道中来回滑动,所述弹性接触片600、电阻丝700、电阻检测仪形成闭环的检测电路,电阻检测仪将检测到的电阻数据传输给处理单元处理。弹性接触片600跟随转动机构100—起偏转,当转动机构100偏转时,弹性接触片600的触头610在豁口 710形成的通道内上下滑动,从而使得接入到检测电路中的电阻丝700的阻值发生变化,根据电阻值的变化,能够调节驱动电机的转速,从而最大限度的节省电能,当检测到的电阻值恢复到初始值时,驱动电机处于待机状态,从而使得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系统也能自动开启和关闭,并根据负载的大小调节驱动电机的转速。
[0033]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接触片600为两片,两片弹性接触片600夹住所述电阻环,其中一片弹性接触片600的触头610可滑动的置于所述豁口710内。采用这样的方式,能让弹性接触片600更稳的夹住电阻丝700。
[0034]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240下端设有外螺纹,支撑件240上端设有沉头241,所述支撑机构200上开有螺纹孔,支撑件240上的外螺纹与该螺纹孔相配合。
[0035]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240呈圆弧状,所述各个电阻环上豁口 710形成的通道呈圆弧状,该通道的圆心位于所述驱动轮的轴芯120的轴线上。
[0036]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240呈圆柱状,支撑件240竖直设置。
[0037]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轮包括第一驱动轮510、第二驱动轮520,所述传输组件包括传输带300,所述传输带300套设于第一驱动轮510、第二驱动轮520形成的区域内,所述第一驱动轮510与第二驱动轮520之间的距离、支撑机构200中支撑部210的高度、所述传输带300的宽度之比为6:2:3。
[003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智能传输装置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机构(100)、支撑机构(200)、传输组件、驱动组件、缸体(400)、活塞(410)、活塞杆(420),所述缸体(400)内设有气室,活塞(410)可滑动的置于缸体(400)内,并与缸体(400)相配合,活塞(410)将缸体(400)的气室分割成第一气室(430)、第二气室(440),第一气室(430)、第二气室(440)内的气体彼此不通,缸体(400)上设有与第一气室(430)相通的第一进气阀(431)、第一排气阀(432),缸体(400)下设有与第二气室(440)相通的第二进气阀(441)、第二排气阀(442),缸体(400)固定于所述支撑机构(200)上,活塞杆(420)两端分别连接于活塞(410)和转动机构(100)上,传输组件设置于转动机构(100)上,驱动组件驱动所述传输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传输装置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400)侧面设有滑槽(401),所述活塞(410)侧面设有伸出杆(411),伸出杆(411)一端从所述滑槽(401)内伸出,伸出杆(411)与滑槽(401)相适配,所述活塞杆(420)连接于所述伸出杆(41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传输装置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410)包括两个活塞头(412)和连接部(413),两个活塞头(412)分别位于连接部(413)两侧,上个活塞头(412)分别与所述的第一气室(430)、第二气室(440)相配合,所述伸出杆(411)设置于所述连接部(413)上。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智能传输装置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400)数量为两个,所述支撑机构(200)包括位于两侧的支撑部(210)和连接与两支撑部(210)上的横梁(220),所述缸体(400)固定于所述横梁(220)上,支撑机构(200)两侧的支撑部(210)上均设有安装孔(230),所述转动机构(100)两侧设有固定件(110),所述活塞杆(420) —端连接于所述固定件(110)上,所述转动机构(100)包括轴芯(120),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轮、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驱动所述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可转动的套设于该轴芯(120)外,转动机构(100)通过轴芯(120)与所述安装孔(230)相配合,实现转动机构(100)可转动的安装于支撑机构(20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传输装置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接触片(600)、电阻丝(700)、电阻检测仪、处理单元,所述支撑机构(200)上设有支撑件(240),所述电阻丝(700)缠绕于支撑件(240)外,电阻丝(700)外覆盖有绝缘层,每圈电阻丝(700)形成一个电阻环,相邻电阻环相贴,每个所述电阻环上设有豁口(710),相邻豁口(710)相通,弹性接触片(600)前端为触头(610),弹性接触片(600)的触头(610)在豁口(710)处与电阻丝(700)接触,弹性接触片(600)的触头(610)可在各个豁口( 710)形成的通道中来回滑动,所述弹性接触片(600)、电阻丝(700)、电阻检测仪形成闭环的检测电路,电阻检测仪将检测到的电阻数据传输给处理单元处理。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传输装置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接触片(600)为两片,两片弹性接触片(600)夹住所述电阻环,其中一片弹性接触片(600)的触头(610)可滑动的置于所述豁口(710)内。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传输装置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240)下端设有外螺纹,支撑件(240)上端设有沉头(241),所述支撑机构(200)上开有螺纹孔,支撑件(240)上的外螺纹与该螺纹孔相配合。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传输装置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240)呈圆弧状,所述各个电阻环上豁口(710)形成的通道呈圆弧状,该通道的圆心位于所述驱动轮的轴芯(120)的轴线上。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传输装置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240)呈圆柱状,支撑件(240)竖直设置。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传输装置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包括第一驱动轮(510 )、第二驱动轮(520 ),所述传输组件包括传输带(300 ),所述传输带(300)套设于第一驱动轮(510)、第二驱动轮(520)形成的区域内,所述第一驱动轮(510)与第二驱动轮(520)之间的距离、支撑机构(200)中支撑部(210)的高度、所述传输带(300)的宽度之比为.6:2:3.
【专利摘要】一种智能传输装置平衡系统,包括转动机构、支撑机构、传输组件、驱动组件、缸体、活塞、活塞杆,所述缸体内设有气室,活塞可滑动的置于缸体内,并与缸体相配合,活塞将缸体的气室分割成第一气室、第二气室,第一气室、第二气室之间通过活塞分割,第一气室、第二气室内的气体彼此不通,缸体上设有与第一气室相通的第一进气阀、第一排气阀,缸体设有与第二气室相通的第二进气阀、第二排气阀,缸体固定于所述支撑机构上,活塞杆两端分别铰接于活塞和转动机构上,传输组件设置于转动机构上,驱动组件驱动所述传输组件。负载消失后,系统恢复到初始平衡状态,带动转动机构恢复到初始平衡状态,在不消耗能源的情况下,提高自动、智能化程度。
【IPC分类】A47L15/42, A47L15/50
【公开号】CN105686781
【申请号】CN201610075931
【发明人】李学斌, 唐爱容
【申请人】长沙高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22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