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粘黏结构的带把手组合锅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702295阅读:来源:国知局
结构的带把手组合锅的第一层均热层以及第二层均热层细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37]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8]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003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40]实施例1
[0041]如图1?图3所示,在这一实施例中,一种具有防粘黏结构的带把手组合锅,包括了第一锅体组件100、第二锅体组件200以及把手组件207。
[0042]其中,参见图1?图3以及图15,第一锅体组件100具有烹饪食材所用的第一空间及其上端口 101。为了提高烹饪时热能的利用效率,在此实施例中,第一锅体组件100包括第一层受热层102和第一层均热层103,其中,第一层受热层102所采用的材质为铜,而第一层均热层103所采用的材质为铝,且将第一层受热层102设置为该第一锅体组件100的第一空间的外侧面,而将第一层均热层103设置为该第一锅体组件100的第一空间的内侧面,同时,第一层均热层103上设置有复数个球冠凸起,所述球冠凸起其底部圆形半径为
0.6mm,球冠高度为0.3mm,相邻的两个球冠凸起之间的圆心间距为2mm。对比实验证明,采用此种结构的第一层均热层103能够有效的防止食材的粘黏,其原因为:随着烹饪时间的增加,第一层均热层103的温度逐渐升高,在第一层均热层103表面形成的自由水膜也越来越厚,根据Fountaine水分张力理论:水膜的厚度不断增加,导致水分张力迅速减小,从而使得食材与第一层均热层103间产生的粘附力降低,减粘脱附的效果也越来越好。
[0043]在此将铜设置为第一层受热层102的原因为:利用了金属铜的热传导系数高的特点,金属铜的热传导系数能够达到0.94cal/cm2*S,是金属中良好的热导体,传热快,第一层受热层102采用铜材质且设置于第一锅体组件100的第一空间的外侧面能够高效传热;而铝具有传热均匀的特性,第一层均热层103采用铝材质且设置为该第一锅体组件100的第一空间的内侧面,以便把热均匀地传到第一空间内,同时能够达到隔绝有毒金属铜的目的。
[0044]特别地,在一个实施例中,采用铜材质的第一层受热层102的厚度为2mm?3mm,以达到最佳的导热效果。同时,采用销材质的第一层均热层103的厚度为0.5mm?1mm,在有效隔绝第一层受热层102的同时达到使得具有防粘黏结构的带把手组合锅体均匀受热的目的。
[0045]在这一实施例中,第一锅体组件100的上端口 101设置有第一导位条104,第一导位条104自第一锅体组件100的上端口 101边缘向外延伸。该第一导位条104的设置是为了更好的与第二锅体组件的第一导位槽相配合密封以及替换。特别地,在第一导位条104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105,以便于更好的卡住第一导位槽。第一锅体组件100的外侧面还设置有第一^^扣组件106 (参见图4),第一^^扣组件106包括定位块106a和扣条106b,而扣条106b设置于两块定位块106a之间。第—扣组件106能够与第二卡扣组件相卡扣配合,以达到密封第一锅体组件100和第二锅体组件的目的。
[0046]对应的,如图5所示并参见图2,第二锅体组件200具有下开口 201和上开口 202,下开口 201与上端口 101活动密封配合形成包含所述第一空间在内的第二空间。具体地,第二锅体组件200的下开口 201设置有与第一导位条104相旋转配合的第一导位槽203,第一导位槽203设置有第一导位空间和第一导位口,第一导位条104的一端自第一导位口进入第一导位空间与第一导位槽203相密封配合。较佳地,在第一导位条104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块105,进入第一导位空间后的第一导位条104通过限位块105进行旋转活动的限位。
[0047]在第一导位槽203的上端还设置有与第一导位槽203相平行的弹性槽204,弹性槽由第二锅体组件200外侧面向其内侧面开设,且与第一导位槽203间隔距离为0.5mm?Imm0
[0048]在该实施例中,第二锅体组件200的外侧面还设置有第二卡扣组件205,其包括两个锁定块,两个锁定块205a彼此之间的间隔宽度与设置于第一锅体组件100上的扣条106b的宽度相等,扣条106b向上扣压进入两个锁定块205a之间,使得第一锅体组件100和第二锅体组件200在纵向空间上相密合。第二锅体组件200也包括第二层受热层和第二层均热层,其中,第二层受热层设置为所述第二空间的外侧面,第二层均热层设置为第二空间的内侧面,且所述第二层受热层为铜,第二层均热层为铝。在此将铜设置为第二层受热层的原因为:利用了金属铜的热传导系数高的特点,金属铜的热传导系数能够达到0.94cal/cm2.s,是金属中良好的热导体,传热快,第二层受热层采用铜材质且设置于第二锅体组件200的第二空间的外侧面能够高效传热;而铝具有传热均匀的特性,第二层均热层采用铝材质且设置为该第二锅体组件200的第二空间的内侧面,以便把热均匀地传到第二空间内,不易“煮糊”食物,同时能够达到隔绝有毒金属铜的目的。在这一实施例中,第二层均热层上设置有复数个球冠凸起,所述球冠凸起其底部圆形半径为0.6mm,球冠高度为0.3mm,相邻的两个球冠凸起之间的圆心间距为2mm。
[0049]对比实验证明,采用此种结构的第二层均热层能够有效的防止食材的粘黏,其原因为:随着烹饪时间的增加,第二层均热层的温度逐渐升高,在第二层均热层表面形成的自由水膜也越来越厚,根据Fountaine水分张力理论:水膜的厚度不断增加,导致水分张力迅速减小,从而使得食材与第二层均热层间产生的粘附力降低,减粘脱附的效果也越来越好。
[0050]特别地,在一个实施例中,采用铜材质的第二层受热层的厚度为2mm?3mm,以达到最佳的导热效果。同时,采用销材质的第二层均热层的厚度为0.5mm?1mm,在有效隔绝第二层受热层的同时达到使得具有防粘黏结构的带把手组合锅体均匀受热的目的。
[0051]为了使得第一锅体组件100和第二锅体组件200组合时更好的密封在一起,如图6所示,第一锅体组件100的内侧面包括密封面107,该密封面107是自第一层受热层102的上端口 101向下呈延伸至第一层均热层103形成的内侧面;而第二锅体组件200的外侧面包括贴合面206,该贴合面206是自下开口 201向下呈延伸,且为保证密封面107和贴合面206能够完全密合,贴合面206的截面线长度与密封面107的截面线长度相等。
[0052]参见图7至图12,第二锅体组件200的外侧面还设置有把手组件207,以方便用户把持。把手组件207包括,与第二锅体组件200的外侧面固定连接的凸起207a以及与凸起207a相连接的把手207b。为牢固固定住凸起207a和把手207b,凸起207a区分为导向部207a-10和扦插部207a-20,导向部207a_10和扦插部207a_20交叉一体设置,扦插部207a-20 上设置有缺口 207a-21。
[0053]把手207b区分为连接部207b-10、环动部207b_20以及把持部207b_30,连接部207b-10设置有与导向部207a-10和扦插部207a_20相配合的导向槽207b_lI ;环动部207b-20为中空结构,其前端设置有抵触部207b-21,抵触部207b_21为中空环形结构,其厚度与缺口 207a-21的缺口宽度相配合,抵触部207b-21上设置有断口 207b_22,环动部207b-20外侧面设置有锁把207b-23 ;把持部207b_30的外侧面设置有锁把槽207b_31 ;凸起207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