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加热式日月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18335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磁加热式日月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器皿应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磁加热式日月壶。
【背景技术】
[0002]公告号CN 203789623 U—种日月壶中提出:
[0003]当今,人们在喝白酒和黄酒时,习惯先将酒温一下再喝,因为白酒和黄酒内除乙醇(酒精)外还含有微量的甲醇、醛类有害物质,将酒的温度升高,可把酒内低于乙醇(沸点78.3°C )的甲醇(沸点64.7°C)和醛类有害物质挥发掉,现有温酒方式是将酒装入金属壶中放到明火上烧,但缺点是温度不好控制,温度低了甲醇无法挥发,温度高了酒中的酒精也挥发了,酒就失去了味道,上述方式操作过程繁琐,使用者在饮酒时会接触沸水或明火,存在安全隐患。
[0004]以上问题实现了改进,但是现有的日月壶在进行加热时,加热时间较长,不能实现短时间内进行加热,且壶盖一般与壶体分离设置,使用不便;不能满足人们生活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加热式日月壶,它结构简单,设计新颖,造价低廉,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电磁加热式日月壶,包括外壶体、内壶体、壶盖和电磁加热体;所述内壶体设置在外壶体中,壶盖与外壶体通过销轴连接;所述电磁加热体设置在内壶体底端与外壶体中间。
[0008]进一步,所述内壶体上连接有壶嘴,且在壶嘴内开设有流道。
[0009]进一步,所述壶盖内开设有透气孔。
[0010]进一步,所述外壶体外连接有把手;所述外壶体和内壶体之间留有空隙。
[0011 ]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电磁加热式日月壶,它在内壶体底端与外壶体中间之间设置有电磁加热体,进而实现了黄酒等快速加热的作用,盖与外壶体通过销轴连接,进而达到了方便将壶盖提起的效果,也可以防止壶盖不经意间掉落在地摔坏;整体结构简单,设计新颖,造价低廉,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视图;
[0013]附图标记中:外壶体I;内壶体2 ;壶盖3 ;透气孔31 ;把手4 ;壶嘴5 ;流道51 ;电磁加热体6 ;销轴7。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5]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温度测量和计时作用的日月壶,包括外一种电磁加热式日月壶,包括外壶体1、内壶体2、壶盖3和电磁加热体6 ;所述内壶体2设置在外壶体I中,壶盖3与外壶体I通过销轴7连接;所述电磁加热体6设置在内壶体2底端与外壶体I中间。
[0016]进一步,所述内壶体2上连接有壶嘴5,且在壶嘴5内开设有流道51。
[0017]进一步,所述壶盖3内开设有透气孔31。
[0018]进一步,所述外壶体I外连接有把手4 ;所述外壶体I和内壶体2之间留有空隙。
[0019]本实用新型的作用原理为:它在内壶体2底端与外壶体I中间之间设置有电磁加热体6,进而实现了黄酒等快速加热的作用,壶盖3与外壶体I通过销轴7连接,进而达到了方便将壶盖提起的效果。
[002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主权项】
1.一种电磁加热式日月壶,包括外壶体(1)、内壶体(2)、壶盖(3)和电磁加热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壶体⑵设置在外壶体⑴中,壶盖(3)与外壶体⑴通过销轴(7)连接;所述电磁加热体(6)设置在内壶体⑵底端与外壶体(I)中间。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式日月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壶体(2)上连接有壶嘴(5),且在壶嘴(5)内开设有流道(51)。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式日月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盖(3)内开设有透气孔(31)。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式日月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壶体(I)外连接有把手⑷;所述外壶体⑴和内壶体⑵之间留有空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加热式日月壶,包括外壶体、内壶体、壶盖和电磁加热体;所述内壶体设置在外壶体中,壶盖与外壶体通过销轴连接;所述电磁加热体设置在内壶体底端与外壶体中间;所述内壶体上连接有壶嘴,且在壶嘴内开设有流道;该电磁加热式日月壶,它在内壶体底端与外壶体中间之间设置有电磁加热体,进而实现了黄酒等快速加热的作用,盖与外壶体通过销轴连接,进而达到了方便将壶盖提起的效果,也可以防止壶盖不经意间掉落在地摔坏;整体结构简单,设计新颖,造价低廉,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
【IPC分类】A47G23/04, A47J36/24
【公开号】CN204670866
【申请号】CN201520283007
【发明人】王宝生, 吕水仙, 周富春
【申请人】昆明滇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发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5月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