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压力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46869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压力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装置,特别是一种电压力锅。
【背景技术】
[0002]现有压力煲需要桥接上盖组件、主体组件的内部引线等内置柔性配件时,需要先装配部分上盖组件的部分主要配件及主体组件的主要配件,接着在两个组件间布置柔性配件,实现上盖组件及主体组件内部链接;再装配其他上盖组件及主体组件的其他配件,工艺繁琐,结构布置复杂。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电压力锅,简化装配。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压力锅,包括锅体和盖体,盖体通过转轴与锅体铰接,转轴位于锅体的后部,锅体后部设有后盖板,后盖板与锅体之间形成第一容纳腔,盖体包括内衬和上盖板,上盖板盖在内衬上,上盖板与内衬之间形成第二容纳腔,锅体中设有下冷却组件,盖体中设有上冷却组件,上冷却组件与下冷却组件连通形成循环冷却系统,下冷却组件包括下循环管,上冷却组件包括上循环管,所述上循环管的一端位于第二容纳腔中且下循环管的一端穿过第一容纳腔后伸入第二容纳腔中与上循环管连接。
[000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容纳腔中设有第二连接头,下循环管与上循环管通过第二连接头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锅体的后部设有与第一容纳腔连通的开口,下循环管的一端穿过开口伸入第一容纳腔中。
[0007]进一步的,所述开口位于第一容纳腔的中部或者位于第一容纳腔的侧边,锅体在第一容纳腔的顶部设有卡槽,卡槽位于转轴的一侧,下循环管定位在卡槽中。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下循环管与开口之间具有间隙。
[000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压力锅,包括锅体和盖体,盖体通过转轴与锅体铰接,转轴位于锅体的后部,锅体后部设有后盖板,后盖板与锅体之间形成第一容纳腔,锅体中设有下冷却组件,盖体中设有上冷却组件,上冷却组件与下冷却组件连通形成循环冷却系统,下冷却组件包括下循环管,上冷却组件包括上循环管,所述下循环管的一端位于第一容纳腔中且上循环管的一端伸入第一容纳腔中与下循环管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容纳腔中设有第一连接头,下循环管与上循环管通过第一连接头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锅体的后部设有与第一容纳腔连通的开口,下循环管的一端穿过开口伸入第一容纳腔中。
[0012]进一步的,所述开口位于第一容纳腔的中部或者位于第一容纳腔的侧边,锅体在第一容纳腔的顶部设有卡槽,卡槽位于转轴的一侧,上循环管定位在卡槽中。
[0013]进一步的,所述下循环管与开口之间具有间隙。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装配时,先分别组装好内衬和锅体,再将内衬与锅体铰接,然后使下循环管的一端穿过第一容纳腔后伸入第二容纳腔中与上循环管连接,最后将上盖板盖在内衬上、将后盖板装配到锅体上,通过后盖板的装拆隐藏或暴露第一容纳腔,通过上盖板的装拆隐藏或暴露第二容纳腔,这一结构使得电压力锅能够先分别独立装配好内衬和锅体,再将内衬和锅体铰接,此时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暴露,可以对上循环管和下循环管进行连接操作,待操作完毕,将后盖板装配到锅体上使第一容纳腔得以隐藏而与外界隔离,将上盖板盖在内衬上使第二容纳腔得以隐藏而与外界隔离,装配便捷,结构布置灵活;
[0015]或者,装配时,先分别组装好盖体和锅体,再将盖体与锅体铰接,然后上循环管的一端伸入第一容纳腔中与下循环管连接,最后将后盖板装配到锅体上,通过后盖板的装拆隐藏或暴露第一容纳腔,这一结构使得电压力锅能够先分别独立装配好盖体和锅体,再将盖体和锅体铰接,此时第一容纳腔暴露,可以对上循环管和下循环管进行连接操作,待操作完毕,将后盖板装配到锅体上使第一容纳腔得以隐藏而与外界隔离,装配便捷,结构布置灵活。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7]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不意图;
[0018]图2为实施例一的拆解图1;
[0019]图3为实施例一的拆解图Π;
[0020]图4为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0021]图5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实施例一:
[002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压力锅,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锅体I和盖体2,盖体2通过转轴3与锅体I铰接,转轴3位于锅体I的后部,锅体I后部设有后盖板11,后盖板11与锅体I之间形成第一容纳腔12,盖体2包括内衬21和上盖板22,上盖板22盖在内衬21上,上盖板22与内衬21之间形成第二容纳腔23,锅体I中设有下冷却组件,盖体2中设有上冷却组件,上冷却组件与下冷却组件连通形成循环冷却系统,下冷却组件包括下循环管5,上冷却组件包括上循环管4,下循环管5的一端位于第一容纳腔12中且上循环管4的一端伸入第一容纳腔12中与下循环管5连接,这样,先分别独立装配好盖体2和锅体I,再将盖体2和锅体I铰接,此时第一容纳腔12暴露,可以将上循环管4拉到第一容纳腔12与下循环管5进行连接操作,待操作完毕,将后盖板11装配到锅体I上使得第一容纳腔12及其中的部件得以隐藏而与外界隔离,装配便捷,结构布置灵活,当然,装配时,也可以先不将上盖板22与内衬21进行装配,直接将内衬21与锅体I铰接,使第二容纳腔23也暴露,待上循环管4与下循环管5连接完毕后,再将上盖板22盖到内衬21上。
[0024]第一容纳腔12中设有第一连接头6,下循环管5与上循环管4通过第一连接头6连接,下循环管5能够直接装配到第一连接头6上,无需加装连接配件,简化装配,锅体I的后部设有与第一容纳腔12连通的开口8,下循环管5的一端穿过开口8伸入第一容纳腔12中,后盖板11未安装到锅体I上时下循环管5暴露,从而使得下循环管5与上循环管4在盖体2与锅体I连接后能够进行连接操作,开口 8位于第一容纳腔12的中部或者位于第一容纳腔12的侧边,本实施例采用前者,锅体I在第一容纳腔12的顶部设有卡槽9,卡槽9位于转轴3的一侧,上循环管4定位在卡槽9中,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一是避免上循环管4与转轴3发生干涉导致盖体2不能转动及上循环管4的磨损,二是防止下循坏管在盖体2相对锅体I打开过程中过度拉扯而损坏,下循环管5与开口8之间具有间隙,以此防止下循环管5被拉扯过程中与锅体I摩擦而受损。
[0025]实施例二:
[002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类似,区别在于,上循环管4的一端位于第二容纳腔23中且下循环管5的一端穿过第一容纳腔12后伸入第二容纳腔23中与上循环管4连接,第二容纳腔23中设有第二连接头7,下循环管5与上循环管4通过第二连接头7连接,下循环管5定位在卡槽9中,见图5,装配时,先分别独立装配好内衬21和锅体I,再将内衬21和锅体I铰接,此时第二容纳腔23暴露,可以将下循环管5拉到第二容纳腔23与上循环管4进行连接操作,待操作完毕,将上盖板22盖到内衬21上使得第二容纳腔23及其中的部件得以隐藏而与外界隔离,装配便捷,结构布置灵活,其中,后盖板11既可以在装配锅体I时进行装配,也可以在上循环管4和下循环管5完成连接后进行装配。
[0027]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电压力锅,包括锅体和盖体,盖体通过转轴与锅体铰接,转轴位于锅体的后部,锅体后部设有后盖板,后盖板与锅体之间形成第一容纳腔,盖体包括内衬和上盖板,上盖板盖在内衬上,上盖板与内衬之间形成第二容纳腔,锅体中设有下冷却组件,盖体中设有上冷却组件,上冷却组件与下冷却组件连通形成循环冷却系统,下冷却组件包括下循环管,上冷却组件包括上循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循环管的一端位于第二容纳腔中且下循环管的一端穿过第一容纳腔后伸入第二容纳腔中与上循环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腔中设有第二连接头,下循环管与上循环管通过第二连接头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的后部设有与第一容纳腔连通的开口,下循环管的一端穿过开口伸入第一容纳腔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位于第一容纳腔的中部或者位于第一容纳腔的侧边,锅体在第一容纳腔的顶部设有卡槽,卡槽位于转轴的一侧,下循环管定位在卡槽中。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循环管与开口之间具有间隙。6.一种电压力锅,包括锅体和盖体,盖体通过转轴与锅体铰接,转轴位于锅体的后部,锅体后部设有后盖板,后盖板与锅体之间形成第一容纳腔,锅体中设有下冷却组件,盖体中设有上冷却组件,上冷却组件与下冷却组件连通形成循环冷却系统,下冷却组件包括下循环管,上冷却组件包括上循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循环管的一端位于第一容纳腔中且上循环管的一端伸入第一容纳腔中与下循环管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腔中设有第一连接头,下循环管与上循环管通过第一连接头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的后部设有与第一容纳腔连通的开口,下循环管的一端穿过开口伸入第一容纳腔中。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位于第一容纳腔的中部或者位于第一容纳腔的侧边,锅体在第一容纳腔的顶部设有卡槽,卡槽位于转轴的一侧,上循环管定位在卡槽中。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循环管与开口之间具有间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压力锅,属于食品加工装置领域,解决了工艺繁琐的问题,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主要包括锅体和盖体,盖体通过转轴与锅体铰接,转轴位于锅体的后部,锅体后部设有后盖板,后盖板与锅体之间形成第一容纳腔,盖体包括内衬和上盖板,上盖板盖在内衬上,上盖板与内衬之间形成第二容纳腔,锅体中设有下冷却组件,盖体中设有上冷却组件,上冷却组件与下冷却组件连通形成循环冷却系统,下冷却组件包括下循环管,上冷却组件包括上循环管,所述上循环管的一端位于第二容纳腔中且下循环管的一端穿过第一容纳腔后伸入第二容纳腔中与上循环管连接,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烹饪食品。
【IPC分类】A47J27/08
【公开号】CN205359193
【申请号】CN201620018748
【发明人】朱泽春, 陆黎, 陈建强
【申请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7月6日
【申请日】2016年1月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