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压力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30361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压力煲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压力煲,属于食品加工装置领域,解决了上循环管在开盖的过程中有冷却水流出的问题,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主要包括锅体和盖体,锅体中设有下冷却组件,盖体中设有上冷却组件,上冷却组件与下冷却组件连通形成循环冷却系统,下冷却组件包括冷却水箱,上冷却组件包括上循环管,上循环管的一端设有出水结构,出水结构在盖体合盖后位于冷却水箱的上方,出水结构向上弯曲后再向下延伸向冷却水箱出水。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带压烹饪食材。
【专利说明】
一种电压力赁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装置,特别是一种电压力煲。
【背景技术】
[0002]在通过水冷技术实现快速开盖的电压力煲中,通过设置水冷却系统来实现,水冷却系统包括设在锅体中的下冷却组件和设在盖体中的上冷却组件,上冷却组件与下冷却组件连通形成循环冷却系统。下冷却组件包括冷却水箱,上冷却组件包括上循环管,在上冷却组件向下冷却组件回水的方式选择上,一般通过冷却水的重力自动从上冷却组件进入下冷却组件,所以在盖体中设有连接头,连接头在盖体合盖后位于冷却水箱的上方,上冷却组件的冷却水依靠重力从连接头自动流入冷却水箱。但是在停止冷却后,上循环管中会残留冷却水,用户在开盖的过程中,上循环管中残留的冷却水就会从连接头中流出,可能进入锅体中污染食物或者流入锅体内部影响电路元器件的使用安全。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电压力煲,防止上循环管中的冷却水在开盖时流出。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压力煲,包括锅体和盖体,锅体中设有下冷却组件,盖体中设有上冷却组件,上冷却组件与下冷却组件连通形成循环冷却系统,下冷却组件包括冷却水箱,上冷却组件包括上循环管,上循环管的一端设有出水结构,出水结构在盖体合盖后位于冷却水箱的上方,出水结构向上弯曲后再向下延伸向冷却水箱出水。
[0005]进一步的,所述出水结构包括上循环管的端部和连接头,上循环管的端部向上弯曲后与连接头连接,连接头固定在盖体中并向下延伸向冷却水箱出水。
[0006]进一步的,所述上循环管为软管,盖体中设有定位件,上循环管由定位件定位后向上弯曲或者上循环管由定位件定位成向上弯曲。
[0007]进一步的,所述盖体的后部与锅体铰接,连接头位于上循环管的前方,定位件位于连接头的后方。
[0008]进一步的,所述盖体包括内衬和盖板,盖板装在内衬上,定位件为固定在内衬上的套筒,上循环管从套筒中穿过。
[000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头包括从上向下贯穿内衬的纵向段以及与上循环管连接的横向段,横向段的后端所在的高度不高于横向段与纵向段连接处所在的高度。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上循环管的另一端延伸至盖体的后部;或者,所述上冷却组件包括冷却腔,冷却腔位于盖体的中部,冷却腔上连接有两根上循环管,其中一根上循环管连通冷却腔与连接头,另外一根上循环管连通冷却腔与下冷却组件,与连接头连接的上循环管位于冷却腔的前方。
[0011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水箱位于锅体的前部,连接头位于盖体的前部,下冷却组件还包括下循环管,下循环管延伸至锅体的后部与上循环管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出水结构包括连接头,连接头的一端与上循环管的一端连接,连接头向上弯曲后再向下延伸使连接头的另一端向冷却水箱出水;或者,所述出水结构包括上循环管的端部,上循环管的端部向上弯曲后再向下延伸使上循环管的端口向冷却水箱出水。
[0013]进一步的,所述出水结构至少向上弯曲0.5cm的高度。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当循环冷却系统停止工作后,出水结构中的冷却水会流入冷却水箱,而在上循环管上低于出水结构所在高度位置的部分中的冷却水无法通过出水结构中向上弯曲的部分而流入冷却水箱,而是储存在上循环管中,这样用户在开盖时,盖体的前端向上翻转,使得出水结构高于上循环管的位置,出水结构中无冷却水,而上循环管中的冷却水则只有向后流动,无法向出水结构中流动,因此盖体上不会有冷却水流出。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压力煲的示意图;
[0017]图2为实施例一中内衬的结构不意图;
[0018]图3为实施例一中定位件及连接头所在位置的剖视图;
[0019]图4为实施例一中内衬的俯视图;
[0020]图5为实施例一中上循环管与下循环管的连接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实施例一:
[002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压力煲,如图1所示,包括锅体I和盖体2,盖体2的后部与锅体I铰接。锅体I中设有下冷却组件,盖体2中设有上冷却组件,上冷却组件与下冷却组件连通形成循环冷却系统,下冷却组件包括冷却水箱,上冷却组件包括上循环管,上循环管的一端设有出水结构,本实施例中的出水结构包括上循环管的端部和连接头,盖体2中设有连接头,连接头在盖体2合盖后位于冷却水箱的上方。另外说明一下,在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的“上方、向上、向下”等方位描述,均是在锅体平放、盖体合盖后的状态下,对部件之间的高度关系或部件自身不同部分的高度变化的描述。
[0023]盖体2包括盖板和内衬21,盖板装在内衬21上,如图2所不,将盖板去除,可见内衬21上的结构,上循环管3为软管,所以在内衬21上设置用于定位上循环管3的定位件23,本实施例中,上循环管3的端部经过定位件23定位后才向上弯曲与连接头22连接,此外也可以是由定位件23将上循环管3的端部固定成向上弯曲的结构,即定位件23跟随上循环管3的端部向上弯曲的路径设置。以锅体I与盖体2铰接的位置为参照,连接头22位于上循环管3的前方,定位件23位于连接头22的后方。
[0024]当循环冷却系统停止工作后,连接头22中的冷却水会流入冷却水箱,而上循环管3被定位件23定位的部分所在高度位置较低,其中的冷却水无法通过连接头22流入冷却水箱,而是储存在上循环管3中,具体是储存在图2中A处所指的这一部分上循环管3中,这样用户在开盖时,盖体2的前端向上翻转,使得连接头22处于高度最高的位置,连接头22中无冷却水,而上循环管3中的冷却水则只有向后流动,无法向连接头22中流动,因此盖体上不会有冷却水流出。
[0025]见图3,记上循环管3经过定位件23定位后向上弯曲的高度为Δ H,Δ H 20.5cm,即可较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盖板与内衬21之间的空间有限,ΔΗ也不宜过大,可选择使 Δ H=0.5cm、0.8cm或lcm。
[0026]结合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定位件23为固定在内衬21上的套筒,上循环管3从套筒中穿过,套筒通过螺钉固定在内衬21上,套筒定位比较可靠,也便于上循环管3装拆。除了套筒,也可以采用抱箍或卡爪等结构来定位上循环管3。
[0027]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头具有供冷却水流通的内孔,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头22,包括从上向下贯穿内衬21的纵向段221以及与上循环管3连接的横向段222,纵向段221和横向段222中均具有供冷却水流通的内孔,横向段222的后端所在的高度与横向段222与纵向段221连接处所在的高度相同。更好的方式是使横向段222的后端所在的高度低于横向段222与纵向段221连接处所在的高度,这样横向段222内不易残留冷却水,要么通过纵向段221流出连接头22,要么回流至上循环管3,确保用户开盖时,连接头22内无冷却水。为了节省空间,同时让上循环管3经过定位件23后能够保持向上弯曲的状态,控制定位件23到横向段222的后端的直线距离L为2?4cm,例如L = 2cm、3cm或4cm。
[0028]在本实施例中,上冷却组件包括冷却腔,冷却腔位于盖体2的中部,冷却腔上连接有两根上循环管3,见图4,其中一根上循环管3连通冷却腔与连接头22,另外一根上循环管3连通冷却腔与下冷却组件,在图4中的上方为内衬的后部,图4中的下方为内衬的前部,与连接头22连接的上循环管3位于冷却腔的前方。与此对应的,冷却水箱位于锅体I的前部,连接头22位于盖体2的前部,见图5,下冷却组件还包括下循环管4,下循环管4延伸至锅体I的后部与上循环管3连接。为了便于上循环管3与下循环管4连接,锅体I的后部可拆卸连接有后盖板11,后盖板11与锅体I之间形成容纳腔,下循环管4伸出锅体I并伸入容纳腔,上循环管3伸出盖体2并伸入容纳腔,下循环管4与上循环管3在容纳腔中连接。这样可以在内衬21上的所有零部件安装完成,并将盖板盖好内衬21,最后再将上循环管3与下循环管4连接好。
[0029]在另外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将不用冷却腔,直接将上循环管3在内衬21中呈蛇形布置或绕置成圆盘,将上循环管3的另一端延伸至盖体2的后部与上循环管3连接。
[0030]实施例二:
[0031 ]本实施例中的出水结构由连接头实现,连接头的一端与上循环管的一端连接,连接头向上弯曲后再向下延伸使连接头的另一端向冷却水箱出水,连接头一般采用硬塑料或金属制成,结构固定,这样可以省略定位件。
[0032]实施例三:
[0033]本实施例中的出水结构由上循环管的端部实现。若上循环管采用软管,则需要配合定位件,使上循环管的端部向上弯曲后再向下延伸使上循环管的端口向冷却水箱出水。若上循环管采用硬管,则不需要定位件即可实现向上弯曲后再向下延伸的结构。
[0034]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电压力煲,包括锅体和盖体,锅体中设有下冷却组件,盖体中设有上冷却组件,上冷却组件与下冷却组件连通形成循环冷却系统,下冷却组件包括冷却水箱,上冷却组件包括上循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循环管的一端设有出水结构,出水结构在盖体合盖后位于冷却水箱的上方,出水结构向上弯曲后再向下延伸向冷却水箱出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结构包括上循环管的端部和连接头,上循环管的端部向上弯曲后与连接头连接,连接头固定在盖体中并向下延伸向冷却水箱出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压力煲,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循环管为软管,盖体中设有用于定位上循环管的定位件,上循环管的端部经过定位件后向上弯曲或者上循环管的端部由定位件定位成向上弯曲。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压力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后部与锅体铰接,连接头位于上循环管的前方,定位件位于连接头的后方。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压力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内衬和盖板,盖板装在内衬上,定位件为固定在内衬上的套筒,上循环管从套筒中穿过。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压力煲,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包括从上向下贯穿内衬的纵向段以及与上循环管连接的横向段,横向段的后端所在的高度不高于横向段与纵向段连接处所在的高度。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压力煲,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循环管的另一端延伸至盖体的后部;或者,所述上冷却组件包括冷却腔,冷却腔位于盖体的中部,冷却腔上连接有两根上循环管,其中一根上循环管连通冷却腔与连接头,另外一根上循环管连通冷却腔与下冷却组件,与连接头连接的上循环管位于冷却腔的前方。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压力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箱位于锅体的前部,连接头位于盖体的前部,下冷却组件还包括下循环管,下循环管延伸至锅体的后部与上循环管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结构包括连接头,连接头的一端与上循环管的一端连接,连接头向上弯曲后再向下延伸使连接头的另一端向冷却水箱出水;或者,所述出水结构包括上循环管的端部,上循环管的端部向上弯曲后再向下延伸使上循环管的端口向冷却水箱出水。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结构至少向上弯曲0.5cm的高度。
【文档编号】A47J27/086GK205514075SQ201620058681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1日
【发明人】朱泽春, 闫凡章, 辛洪
【申请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