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帘杆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63127阅读:722来源:国知局
窗帘杆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窗帘杆支撑架,其具有一固定件、一前饰件、一用于缠绕该窗帘的条状件及一坠饰件。固定件包含一勾状部及一固锁部。前饰件设置在该勾状部的一端。条状件的一端连接于该固定件。坠饰件连接在该条状件的另一端。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固定件钉在墙上,支撑架即具有支撑窗帘杆的效果;而通过将条状件缠绕在窗帘上,并通过坠饰件与条状件打结,可防止条状件松开而具有收纳窗帘的效果。换言之,本实用新型仅需将钉子钉在窗户上方即可兼具支撑窗帘杆及收纳窗帘的效果,因此不会过度破坏墙面的结构。
【专利说明】
窗帘杆支撑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窗帘组结构,特别是能缠绕在窗帘上的支撑架结构。
【背景技术】
[0002]—般在装设窗帘时,都是将窗帘通过多个挂勾或环体穿设在窗帘杆上,而窗帘杆可直接钉在墙上,或安置在钉在墙上的支撑架上。同时,墙上在窗户的两侧还会分别设置有二挂勾及二绑带,在不使用时可将窗帘绑在窗户的两侧。然而,为了稳固地设置挂勾,最常见的方法是将挂勾通过钉子钉在窗户的两侧,而绑带则附挂在挂勾上。因此,安装窗帘时必须将钉子钉入窗户的上方及两侧,破坏了墙面的结构。
[0003]鉴于此,提供一种更佳的改善方案,为此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窗帘杆支撑架,除了能支撑窗帘杆之外,还兼具收纳窗帘的功能。
[0005]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窗帘杆支撑架可用于支撑一窗帘杆,且该窗帘杆上设有一窗帘,并具有:
[0006]—固定件,其包含一勾状部及一固锁部;
[0007]一前饰件,其设置在该勾状部的一端;
[0008]—用于缠绕该窗帘的条状件,其一端连接于该固定件;以及
[0009]—坠饰件,其连接在该条状件的另一端。
[0010]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将固定件钉在墙上,支撑架即具有支撑窗帘杆的效果,而通过条状件及坠饰件,在欲收纳窗帘时可将条状件缠绕在窗帘上,并通过坠饰件与条状件打结,以防止条状件松开。相较于现有技术的窗帘必须将钉子钉在窗户上方及两侧的墙面上以固定窗帘杆及绑带,本实用新型仅需将钉子钉在窗户上方即可,因此不会过度破坏墙面的结构。此外,安装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即能设置窗帘及窗帘杆,不须在窗户两旁的墙面上设置挂勾及绑带,因此安装更省时省力,材料的成本也更低廉。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001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001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
[0015]附图标号说明
[0016]10固定件11勾状部
[0017]111勾状端112直线端
[0018]1121穿孔1122强化肋
[0019]12固锁部121固定孔
[0020]20前饰件30条状件
[0021]40坠饰件A窗帘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0023]首先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窗帘杆支撑架,其可用于支撑挂有窗帘的窗帘杆A或挂有门帘的门帘杆。窗帘支撑架具有一固定件10、一前饰件20、一条状件30以及一坠饰件40。
[0024]固定件10包含一勾状部11及一固锁部12,勾状部11与固锁部12可为一体成型。而在本实施例中,勾状部11与固锁部12为两独立的零件,并可组合成固定件10。固锁部12具有多个固定孔121,其可用以穿设钉子、螺丝或螺栓而固定在墙面上。具体而言,多个固定孔121为铅直分布。例如,本实施例的固锁部12为一横向的U字形零件,且U字形的两端部各具有一固定孔121,因此能提供窗帘杆A足够的支撑力。
[0025]如图2、3所示,勾状部11具有一勾状端111及一直线端112,勾状端111为开口朝上的下凹结构,适以承放窗帘杆A。直线端112具有至少一穿孔1121及二强化肋1122,以供螺丝或螺栓穿过而能将直线端112固定在固锁部12上方。换言之,当螺丝或螺栓松开时,勾状部11可相对移动地设在固锁部12,而当螺丝或螺栓锁紧时,勾状部11即固设在固锁部12。
[0026]在本实施例中设为单一穿孔1121,且穿孔1121为长槽状,其延伸方向平行于直线端112的延伸方向。而固锁部12相应于穿孔1121的位置处可具有一螺孔。因此螺丝或螺栓可同时穿过穿孔1121及螺孔而将勾状部11的直线端112固设在固锁部12。通过上述结构,螺丝或螺栓可位于长槽状的穿孔1121内的任何位置,因此勾状部11与固锁部12的相对位置可被调整固定。
[0027]在其他实施例中,直线端112的至少一穿孔1121为多个穿孔1121,多个穿孔1121的排列方向平行于直线端112,因此螺丝或螺栓可同时穿过勾状部11的其中一穿孔1121及固锁部12的螺孔,而将勾状部11固设在固锁部12。此外,若穿设在不同的穿孔1121,也能达到调整固定勾状部11与固锁部12的相对位置的目的。
[0028]二强化肋1122分别位于勾状部11的直线端112的相对两侧并向下延伸。换言之,当勾状部11与固锁部12锁合时,固锁部12位于二强化肋1122之间。通过强化肋1122,除了能使勾状部11能承受更重的窗帘杆A外,还能确保在锁合过程中,勾状部11的直线端112能与固锁部12保持平行。
[0029]此外,也可使用多个螺丝或螺栓,以平行于直线端112及固锁部12的直线排列而穿设在勾状部11的至少一穿孔1121及固锁部12,同样能达到确保勾状部11及固锁部12保持平行的目的。
[0030]前饰件20设置在勾状部11的一端,具体而言,前饰件20可通过螺丝或螺栓锁固在勾状部11的勾状端111上远离直线端112的一端。因此,相较于墙面,前饰件20位于窗帘杆A及窗帘的外侧,不会被窗帘所遮,而能有装饰的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前饰件20上的螺丝或螺栓可抵靠在窗帘杆A上,或长度等于勾状端111开口的宽度并抵靠在勾状端111上靠近直线端112的一端,以防止窗帘杆A位移。
[0031]条状件30可为一绳索、金属链、珠链或水晶链。条状件30的一端连接在固定件10的一端,且在本实施例中是设置在勾状部11的勾状端111上远离直线端112的一端,然而也可设置在直线端112上,或是设置在固锁部12上。条状件30的另一端连接在坠饰件40。具体而言,条状件30的两端可各具有一挂勾、勾环或活动勾以分别与固定件10及坠饰件40连接。此外,坠饰件40可拆卸式地设置在前饰件20。
[0032]为使收纳窗帘,首先将坠饰件40自前饰件20拆卸下来,且如图4所示,将条状件30缠绕在窗帘上,并通过坠饰件40与条状件30打结,防止条状件30松开,因此可用于收纳窗帘。而拉开窗帘后,可将条状件30及坠饰件40缠绕在固定件10上以使坠饰件40设置在前饰件20。且为了使坠饰件40能稳固地设置在前饰件20上,在本实施例中,可使坠饰件40及前饰件20包含有磁性元件,以通过磁吸相互固定。
[0033]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使坠饰件40及前饰件20分别具有一凹一凸的形状,或是分别具有一勾部及一孔洞,以互相扣合。此外,前饰件20还可具有一凹槽,该凹槽相应于坠饰件40的轮廓,因此坠饰件40能盛放在前饰件20的该凹槽中,以达到互相固定的目的。
[003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将固定件10固设在墙上,支撑架即具有支撑窗帘杆A的效果。而通过条状件30及坠饰件40,可将条状件30缠绕在窗帘上,并通过坠饰件40与条状件30打结及利用坠饰件40的重量,以防止条状件30松开。换言之本实用新型同时兼具支撑窗帘杆A及收纳窗帘的功能,且仅需将钉子钉在窗户上方即可,而不会过度破坏墙面的结构。因此在安装本实用新型即能设置窗帘及窗帘杆A,不须再在窗户两旁的墙面上设置绑带,使安装更省时省力,材料的成本也更低廉。此外,通过前饰件20、条状件30及坠饰件40,还可具有装饰及美观的效果。
[003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应当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改变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窗帘杆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其用在支撑一窗帘杆,且该窗帘杆上设有一窗帘,并具有: 一固定件,其包含一勾状部及一固锁部; 一前饰件,其设置在该勾状部的一端; 一用于缠绕该窗帘的条状件,其一端连接在该固定件;以及 一坠饰件,其连接在该条状件的另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杆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该坠饰件可拆卸式地设置在该前饰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窗帘杆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该勾状部可相对移动地设置在该固锁部上,该勾状部具有一勾状端及一直线端;该勾状端的开口朝上;该直线端具有一穿孔,该穿孔为长槽状,且延伸方向平行于该直线端的延伸方向,该穿孔用以使该勾状部的该直线端固设在该固锁部。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窗帘杆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该勾状部具有一勾状端及一直线端,该勾状部的该直线端的相对两侧分别具有一强化肋。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窗帘杆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该勾状部的该直线端的相对两侧分别具有一强化肋。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窗帘杆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该固锁部具有多个固定孔,所述多个固定孔铅直分布。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窗帘杆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该固锁部具有多个固定孔,所述多个固定孔铅直分布。
【文档编号】A47H1/142GK205548266SQ201620058530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1日
【发明人】刘豫中
【申请人】刘豫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