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路的汇接器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1829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地下管路的汇接器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地下管路的汇接器,尤其是关于一种大幅降低 模具开发、产品制造成本并有效简化汇接器的制作流程,进而提升半成品 及成品的库存周转的地下管路的汇接器改良。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6,于一完善的地下排水管路系统中,其包含有数汇接器9 0 、数立管7 0以及数连通管8 0连接组合,用以埋设于地面下构成该地 下排水管路系统,请参阅图7,该些一体成型汇接器9 0各包含有一汇接 部9 1以及数接头部9 2、 93,该汇接部9 1呈中空状且具有复数开口 9 1 1 、 9 1 2 ,其中一开口 9 1 2为纵向开口 912,该些接头部9 2 、 9 3分别以其一端一体成型地衔接于该汇4妻部9 1的开口 9 1 1 、 9 1 2 处,其另一端形成一承接口 9 2 1、 9 3 1,其中一接头部9 3纵向延伸 连接立管7 0垂直通往地面,即该立管各可以其一端组接于一汇接器9 0 的纵向延伸的接头部9 3的承接口9 3 l处,令该些连通管8 0各可以其 一端组接于一汇接器9 0非纵向延伸的一接头部9 2的承接口 9 2 1处, 以其另一端组接于另一汇接器9 0非纵向延伸的一接头部9 2的承接口 9 2 1处;利用数汇接器9 0的设置,可将该些连通管8 0及立管7 0连 接成为一绵密完整的地下排水管路系统,并可透过立管的设置而得以清除 淤积于汇接器9 0的汇接部9 1或连通管8 0中的泥沙及杂物。由于地下排水管路系统的设置需考虑到建物的排水设施位置以及建 物周围的地下形貌,故各汇接器9 0的接头部9 2 、 9 3的数量,以及接 头部9 2、 9 3间的角度也不尽相同;借此,于布设地下排水管路系统时 即可利用各种型态的汇接器9 0连接连通管8 0,使该些连通管8 O可以适当角度连接至建物的排水设施或是避开建物周围的地下障碍。然而,上述现有技术的汇接器9 0其接头部9 2、 9 3是直接一体成 型于其汇接部9 l上,因此该汇接器9 0不仅形状、规格、材质过于复杂, 其单体体积亦显得过于庞大,是以需要较大型的工作母机才能制造该汇接器9 0的成型模具,且其成型模具的结构也较为复杂,须以大型的射出成 型机台生产,生产困难、良率降低,导致成型模具的制造成本与汇接器的 生产成本始终无法有效降低。另外,汇接器9 0是采用射出成型方式制造,而各种材质,如A B S 、 PP、PVC、HDPE…等的汇接器9 0于射出成型过程中的缩水率都 不相同,故若想生产具有相同口径规格的各种材质的汇接器9 0,则需针 对各种材质的汇接器9 0制作个别的成型模具,以上,更是现有技术汇接 器9 0的生产领域中,成型模具的制造成本居高不下的主因之一。又,如中国的C N S 、大陆的G B 、日本的J I S 、美国的A S T M… 等,各国的口径规范标准并不一致,因此汇接器9 0的制造厂商须对应各 国的口径规范标准而调整其汇接器9 0的口径规格,如此,若想生产各种 其口径规格间存在些微差异的相近型汇接器9 0 ,也需针对该些相近型汇 接器9 0制作个別的成型模具,以上也为现有技术汇接器9 0的生产领域 中,成型模具的制造成本居高不下的主因之一。此外,现有技术的汇接器9 0的接头部9 2 、 9 3于邻近其承接口 9 2 1、 9 3 1处的内侧壁上多凹设有一环槽部9 2 2 、 9 3 2,于环槽部 9 2 2 、 9 3 2中设有一防水垫圈9 4 ,借此,于一立管7 0或连通管8 0组接于该接头部9 2 、 9 3的承接口 9 2 1、 9 3 1中时,该防水垫圈 9 4可紧抵于该立管7 0或连通管8 0外侧壁上,以防止流通于地下排水 管路系统中的废水自立管7 O或连通管8 O与接头部9 2 、 9 3间的缝隙 渗露而出,或地下水、雨水渗入立管7 0或连接管8 0中导致污水处理量 的增加;然而,由于接头部9 2、 9 3本身即具有相当长度,是为造成该 汇接器9 0形状复杂与体积庞大的主因,而若想进一步设置该环槽部9 2 2 、 9 3 2,则需于汇接器9 0射出成型后再对其接头部9 2 、 9 3加热 软化做二次加工成型,造成汇接器9 0的生产成本无法有效降低。再者,汇接器9 0的制造厂商须备存各种型态的汇接器9 0,以供地 下排水管路系统布建之需,然而现有技术汇接器9 O的体积相当庞大,且 规格材质复杂,造成汇接器9 O的库存量一直居高不下,使得汇接器9 0 的物料成本滞留于仓储中而无法有效利用,并影响仓储空间的有效应用。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创新的地下管路的汇接器改良,解决现有技术汇接器因体积过大且规格材质复杂,所造成的模具制造成本 过高,汇接器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以及库存量过大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手段是令一地下管路的 汇接器改良包含有一汇接基座以及数接头,该汇接基座呈中空状,其上一 体成型地延伸出数承接部,其中一承接部纵向延伸,各承接部的长度小于自身管径,该些接头分别以其一端组设于该些承接部上,其另一端为一承 接口可供外部的连通管及立管等管件组设其中;借此,于一地下排水管路系统中,可利用各种型态的汇接器连接数连通管以及数立管,使该些连通 管可以适当角度连接至建物的排水设施或是避开建物周围烦人的地下障 碍,以构成一完善的地下排水管路系统,并可于日后透过立管清理淤积于 汇接接头中的泥沙及杂物。该汇接基座与接头皆可单独成型制造,其单体体积小且形状复杂度 低,故其成型模具的结构较为简单且可由小型的工作母机制造,大幅降低了其成型模具的开发成本及汇接器的生产成本;另外,该接头可组设于各 种不同态样的汇接基座上,以组成所需的各种汇接器,故该接头因可被弹 性运用而可大幅降低库存量,且因汇接基座的单体体积较小,也可有效降 低积囤于仓储中的物料成本及所占用的仓储空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地下管路的汇接器改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 分解图。图2为图1所示的汇接器的前视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地下管路的汇接器改良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 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地下管路的汇接器改良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 分解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地下管路的汇接器改良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前视 剖视图。图6为一地下排水管路系统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图7为一现有技术地下管路的汇接器的前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l及图2,为本实用新型地下管路的汇接器改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其汇接器1A包含有一汇接基座l 0 A,呈中空状,其上一体成型地延伸出数承接部1 1、 1 2 ,其中一承接部1 2纵向延伸,各承接部1 1 、 1 2呈管状且其长度 小于自身管径;以及数接头2 0 A、 4 0 A,呈管状且分别以其一端组设于该些承接部1 1 、 1 2上,其另一端为一承接口 2 1、 4 1;借此, 一外部的直管或管 件可以其一端组设于该汇接器1A的接头2 0A、 4 0 A的承接口 2 1 、 4 1中。于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汇接基座1 0 A呈具有三承接部 1 1 、 1 2的三通状,其可供三接头2 0 A、 4 0 A组设其上;再请参阅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其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不同处在 于其汇接基座1 0 B呈具有四承接部1 1 、 1 2的四通状,可供四接头20 B 、 4 0 B组设其上;本实用新型汇接基座1 0 A、 1 0 B的承接部1I、 12的数量并没有特别限定,其可根据实际需求而设置。 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汇接基座1 0 A的承接部1 1 、 1 2包含有一纵向延伸的承接部1 2以及两横向延伸的承接部1 1 ,该两横向延伸的 承接部1 1垂直于该纵向延伸的承接部1 2 ,且该两横向延伸的承接部1 l间的夹角呈l 8 0度;于第二较佳实施例中,该汇接基座1 OB的承接 部1 1 、 1 2包含有一纵向延伸的承接部1 2以及三横向延伸的承接部11 ,该三横向延伸的承接部1 1垂直于该纵向延伸的承接部1 2 ,且该三 横向延伸的承接部l 1中,第一与第二横向延伸的承接部1 l间的夹角呈1 8 0度,而第三横向延伸的承接部1 1与第一及第二横向延伸的承接部 1 1间的夹角皆呈9 0度;本实用新型汇接基座1 0 A 、 1 0 B的承接部II、 12间的夹角大小并没有特别限定,其可根据实际需求而设置。 于第一及第二较佳实施例中,其纵向延伸的承接部1 2的管径皆比横向延伸的承接部1 1的管径大,然本实用新型汇接基座1 0 A、 1 0 B的 承接部1 1、 1 2间的管径大小并没有特别限定,其可根据实际需求而设 置。本实用新型的汇接器1 A、 1 B具有多种实施态样,其汇接基座1 0 A、 1 0B的承接部1 1、 1 2的数量、角度位置、与管径皆可根据实际 需求而设置,故于一地下排水管路系统中,其可利用本实用新型各种型态的汇接器lA、 1B连接各种管件,以构建出一完善的地下排水管管路系统;其中,该汇接基座1 0 A、 1 0 B的承接部11、 1 2中,纵向延伸 的承接部1 2为清除孔承接部1 2 ,其余承接部1 1为管路承接部1 1 , 而组设于清除孔承接部1 2上的接头4 0 A、 4 0 B为清除孔立管接头4 0 A、 4 0 B ,其承接口 4 1为立管承接口 4 1 ,组设于汇接器1 A、 1 B的承接部1 1上的接头2 0 A 、 2 0 B为连通管接头2 0 A 、 2 0 B , 其承接口 2 1为连通管承接口 2 1 。该清除孔立管接头4 0 A、 4 0 B的主要功能为延伸至地面并利用一 封盖封设于其立管承接口 4 1 ,以便于日后打开封盖清除汇接基座1 0 A、 1 0B及连通管8 O中的泥沙及杂物淤积,而该清除孔立管接头4 0 A、 4 0 B的立管承接口 4 1也可供地下排水管路系统中的立管7 O组设 其上,该立管7 O延伸至地面,并利用一封盖封设于其顶端开口,同样是 便于日后打开封盖清除汇接基座1 0 A、 1 0 B及连通管8 0中的泥沙及 杂物淤积;该连通管接头2 0 A、 2 0 B的连通管承接口 2 1可供地下排 水管路系统中的连通管8 0组设其上,借此,该些连通管8 0可以适当角 度连接至建物的排水设施或是避开建物周围的地下障碍,而立管7 0的设 置也使得以淤积于汇接基座1 0 A、 1 0 B及连通管8 0中的泥沙及杂物 易于清理排除。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汇接器1 A、 1 B是由互相分离的汇接基座1 0 A 、 1 0 B与接头20A、 20B、 40A、 40B组接而成,故其汇接 基座1 0 A 、 1 0 B与接头20A、 20B、 40A、 40B皆可单独成 型制造,且各具有较小的单体体积,其形状的复杂度也较低,因此,该汇 接基座1 0 A 、 1 0 B与接头20A、 20B、 40A、 40B的成型模 具可由小型的工作母机制造,又其形状复杂度低,故其成型模具的结构也 较简洁而能有效降低制造成本。由于该汇接基座1 0 A、 1 0 B的承接部1 1 、 1 2的长度小于管径, 故该汇接基座l 0 A、 1 0 B的体积及形状复杂度确实可大幅缩小;此外, 本实用新型的接头20A、 20B、 40A、 40B可对应组设于管径与 之对应配合的汇接基座l 0A、 1 0B的承接部1 1、 1 2上,即同一接 头20A、 20B、 40A、 40B可对应组设于多种型态的汇接基座1 0A、 lOB的承接部ll、 1 2上,因此,生产本实用新型的汇接器1 A、 1B的厂商虽须备存各种态样的汇接基座10A、 10B,但是其却仅须备存少样具不同管径的接头2 0 A、 2 0B、 4 0A、 4 0 B即可与 各种态样的汇接基座1 0 A、 10 B组成多种型态的汇接器1 A、 IB, 因此其接头20A、 20B、 40A、 40B的库存量可大幅减少,再加 上所库存的汇接基座l 0 A、 1 0 B的单体体积较小,故可有效减少滞留 于仓储中的物料成本及所占用的仓储空间。另外,汇接器l A、 1 B采用射出成型方式制造,故各种材质的汇接 器1 A、 1 B于射出成型过程的缩水率也不相同,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接头 20A、 20B、 40A、 40 B是单独成型制造,故若想生产具有相同 口径规格的各种材质的汇接器1 A、 1 B ,仅须针对各种材质的接头2 0 A、 2 0B、 4 0A、 4 0 B制作个别的成型模具,使缩水率不同的各种 材质皆能成型出具有相同口径规格的接头20A、 20B、 40A、 40 B ,再将接头20A、 20B、 40A、 40 B组设于汇接基座1 0 A、1 0 B上,即可得到具有相同口径规格的各种材质的汇接器1 A、 IB, 大幅节省了汇接器1A、 1B成型模具的开发及生产成本。又因为各国不相一致的口径规范,汇接器1 A、 1 B的制造厂商须对 应各国的口径规范标准而微调其汇接器1 A、 1 B的口径规格,由于本实 用新型的接头20A、 20B、 40A、 40 B是单独成型制造,故若想 生产各种其口径规格间存在些微差异的相近型汇接器1 A、 1 B ,同样的, 仅须针对接头2 0A、 2 0B、 4 0A、 4 0 B制作相近型的成型模具, 以个别制造出相近型的接头2 0 A、 2 0B、 4 0A、 4 0 B ,再将接头 20A、 20B、 40A、 40 B组设于汇接基座1 0 A、 1 0 B上,即 可得到符合各国口径规范标准的相近型汇接器1 A、 1 B,大幅节省了汇 接器1A、 1B成型模具的开发及生产成本。再请参阅图2,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接头2 0A、 4 0A于邻近 其承接口 2 1 、 4 1处的内侧壁上凹设有一环槽部2 3、 43,于环槽部2 3 、 4 3中设有一防水垫圈5 0 ,借此,于一管件组接于该接头2 0 A、 4 0 A的承接口 2 1 、 4 1中时,该防水垫圈5 O可紧抵于管件外侧壁上, 以防止流通于地下排水管路系统中的废水自管件与接头2 0 A、4 0 A间 的缝隙渗露而出,或地下水、雨水渗入管件中导致污水处理量增加;且因 该接头2 0 A、 4 0 A是以射出成型方式单独成型制造,故即使其内侧壁 上凹设有环槽部2 3 、 4 3 ,其模具的结构也不会因此而过度复杂化,仍 可将成型模具的制造成本控制于低范围内,且该接头2 0 A、 4 0 A的制造过程仍相当便易;相较于先前技术环槽部2 3、 4 3须射出成型后再加 热软化以模具二次加工成型,大幅降低其加工成本。于第一较佳实例中,该些接头20A、 20B、 40A、 40 B是以 胶合手段而套固于汇接基座10A、 lOB的承接部ll、 12上;于本 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其接头2 0A于组接承接部1 1的该端的内侧壁上凹设有一环槽部2 3,于环槽部2 3中设有一防水垫 圈5 0紧抵于承接部1 1之外侧部,借此该接头2 0 A可透过防水垫圈5 0的止水套接手段而套固于承接部1 l上,另外,其抑或是透过热熔手段 或高周波加热手段对接或套接于承接部1 1、 1 2上,再请参阅图4,为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较佳实施例,其与第 一较佳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其汇接 基座1 0 C的承接部1 1 、 1 2的开口端周缘成型出第一环沿部111、 12 1,于第一环沿部111、 12 1上并间隔设有穿孔,且其接头2 0 C、 4 0 C与承接部1 1 、 1 2组接的端部周缘也成型出第二环沿部2 2 、 4 2 ,于第二环沿部2 2 、 4 2上也间隔设有穿孔,并有紧固组件3 0及 止水垫片对应穿设于第一环沿部1 1 1、 1 2 l与第二环沿部2 2、 4 2 的穿孔中将接头2 0 C 、 4 0 C固设于承接部11、 1 2上;借此,可确 保接头2 0 C、 4 0 C与承接部1 1 、 1 2间确实的固设关系。本实用新型地下管路的汇接器改良的主要特点如下一、 成型模具的开发成本低廉因本实用新型的汇接器1 A、 1B、 1 C的汇接基座1 0 A、 1 0 B 、 10 C与接头20A、 20B、 20C、 4 0 A、 4 0 B、 4 0 C皆具有单体体积小与形状单纯的特点,故其成型 模具的结构简单且可由小型的工作母机制造,大幅降低了成型模具的开发 成本,另外对应不同材质的塑料及各国不同标准口径的模具开发成本大幅 降低。二、 生产成本降低本实用新型额汇接器1 A、 1B、 1 C的成型模 具额单体体积小,可选择较小型的射出成型机制造,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并减轻于制造过程前、后,所需吊挂、组立上、下成型模具的危险性,且 环槽部2 3、 4 3—次成型,不须再作二次加工,大幅降低其制造成本。三、 减少库存因本实用新型的接头20A、 20B、 20C、 40 A、 4 0 B 、 4 0 C可与汇接基座1 0 A、 1 0 B 、 10 C才莫块化4吝配组 设成各种态样的汇接器1 A、 1B、 1C,故其接头2 0A、 2 0B、 2 0C、 40A、 40B、 4 0 C因可被弹性运用而可大幅降低库存量,而其汇接基座10A、 10B、 1OC的单体体积小,也可有效降低积囤于 仓储中的物料成本及所占用的仓储空间。
权利要求1.一种地下管路的汇接器改良,其特征在于一汇接基座,呈中空状,其上一体成型地延伸出数承接部,其中一承接部纵向延伸,各承接部呈管状且其长度小于自身管径;以及数接头,呈管状且分别以其一端组设于该些承接部上,其另一端为一承接口。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管路的汇接器改良,其特征在于 该汇接基座的承接部的开口端周缘成型出第 一环沿部,于第 一环沿部 上并间隔设有穿孔,且各接头与承接部组接的端部周缘亦成型出第二 环沿部,于第二环沿部上亦间隔设有穿孔,并有紧固组件对应穿设于 第 一环沿部与第二环沿部的穿孔中将接头固设于承接部上。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管路的汇接器改良,其特征在于 各接头于其组接承接部的该端的内侧壁上凹设有 一 环槽部,于环槽部 中设有 一 防水垫圈紧抵于承接部的外侧壁。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管路的汇接器改良,其特征在于 各接头教着接合于承接部上。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管路的汇接器改良,其特征在于 各接头是热熔接合于承接部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管路的汇接器改良,其特征在于 各接头是高周波接合于承接部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地下管路的汇接器改良,其包含有一汇接基座以及数接头,该汇接基座上一体成型地延伸出数承接部,该些接头分别组设于该些承接部上,其可供外部的直管或管件组设其中;该汇接基座与接头的单体体积相对较小且形状复杂度低,可大幅降低其成型模具的开发及生产成本,故该接头可与各种不同尺寸规格、材质态样的汇接基座组合成各种型态的汇接器,故该接头因可被弹性运用而又可大幅降低库存量,且因汇接基座的单体体积较小,亦可有效降低积囤于仓储中的物料成本及所占用的仓储空间。
文档编号E03F3/04GK201103163SQ200720139149
公开日2008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3日
发明者林永鸿, 陈宏政 申请人:唐聚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