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体整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1557阅读:8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流体整流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终端产品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流体整流器,从而可以把出水柱整成气泡水和静流水。
背景技术
流体终端产品,是指可直接组设在水龙头等出水装置的出水口,从而起到节水或改变水流方向等作用的辅助件。具体诸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00810071850. 5公开的整流装置,以及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200820145812. 5公开的整流芯子,其均是起到改变水流方向而形成规则的圆形或其它所需形状的水流;又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200620018610. 5公开的节水器,其通过往水流中混气的方式而实现气泡水的功效。但是,上述案件其仅能对水流方向进行改变或者实现固定气量的气泡水,而由于 人们对气泡水中气泡含量需求会因为场所或实际应用不同而存在差异,如此上述定量气泡水的结构则会因为无法调节而无法满足人们的实际使用需要,从而具有实际应用性差的缺点。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流体终端产品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整流器,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而进行调节,从而具有实际应用性差的问题。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种流体整流器,可拆装连接在流体终端上,其中,包括入液口、出液口、流道、水气混合腔、气道以及可调节气道开启大小的调节机构,该流道位于入液口和出液口之间,该水气混合腔位于流道中并还通过气道而与大气相通。进一步,该流体整流器还包括连接本体、整流器组件、切换本体以及升降环,该入液口和出液口分别形成在连接本体的两端,该整流器组件容设在连接本体内并形成有水气混合腔、与水气混合腔相通的气孔以及沿轴向延伸的导向筋,该切换本体可转动设置在连接本体上并设置有内螺纹,该升降环具有外螺纹、导向槽以及环状挡缘,该外螺纹与切换本体的内螺纹螺纹配合,该整流器组件的导向筋可滑动容设在导向槽中,该环状挡缘设置在升降环的内侧并可与整流器组件相抵触,该气道则为由气孔、整流器组件与升降环和其上环状挡缘之间间隙所构成。进一步,该流体整流器还包括连接本体、整流器组件、切换本体以及切换垫圈,该入液口和出液口分别形成在连接本体的两端,该整流器组件容设在连接本体内并形成有水气混合腔以及与水气混合腔相通的气孔,该切换本体与连接本体螺纹相连并在底部内壁上形成有挡缘部,该切换垫圈设置在挡缘部上并可随切换本体在轴向上的移动而改变其与整流器组件之间的距离,该气道则为由气孔、整流器组件与切换本体之间间隙、以及整流器组件与切换垫圈之间间隙构成。[0010]进一步,该流体整流器还包括连接本体、整流器组件、切换本体以及0型密封环,该入液口和出液口分别形成在连接本体的两端,该整流器组件容设在连接本体内并形成有水气混合腔以及与水气混合腔相通的气孔,该切换本体与连接本体螺纹相连并在底部内壁上形成有挡缘部,该0型密封环设置在连接本体与切换本体之间而密封两者之间的间隙;该气道则为由气孔、整流器组件与切换本体之间间隙、以及整流器组件与挡缘部之间间隙构成。进一步,该整流器组件上设置有多段气孔,该多段气孔均沿整流器组件的周向延伸并呈整体呈环状。进一步,该流体整流器还包括连接本体、整流器组件、切换本体以及升降环,该入液口和出液口分别形成在连接本体的两端,该整流器组件容设在连接本体内并下端设置导向块,该切换本体可转动设置在连接本体上并设置有内螺纹,该升降环具有外螺纹、导向槽、水气混合腔以及导气孔,该外螺纹与切换本体的内螺纹螺纹配合,该导向槽则与整流器组件的导向块沿轴向滑动配合,该气道则由整流器组件与连接本体和升降环之间的空间以 及导气孔所构成。进一步,该流体整流器还包括连接本体、整流器组件、外壳以及升降本体,该连接本体上形成有台阶部,该整流器组件容设在外壳的上端,该外壳容设在连接本体上并与台阶部相抵触;该外壳内还形成有水气混合腔、与水气混合腔相通的气孔以及供与升降本体抵触而防止其脱离外壳的凸棱,该升降本体活动位于连接本体与外壳之间并形成有可改变气孔大小的遮挡板。进一步,该流体整流器还包括整流器组件、上本体以及下本体,该整流器组件容设在上本体内,该上本体下方形成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凸台,该相邻凸台之间形成有缺槽,该上本体还设置有阻挡筋;该下本体可上下滑动地套设在上本体上并可被阻挡筋限位而防止掉落,该下本体内形成有水气混合腔,该下本体上方还形成有可随下本体的上下滑动而部分或完全对应于缺槽的贯通孔。进一步,该流体整流器还包括整流器组件、上本体以及下本体,该整流器组件容设在上本体内,该上本体下方形成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凸台,该相邻凸台之间形成为沉槽;该下本体与上本体可转动相连,该下本体上间隔设置有可在下本体相对上本体转动时部分或全部对正沉槽的穿孔。进一步,该整流器组件上还包括用于滤除杂质的滤网。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流体整流器,其通过水气混合腔而可以实现水气混合,从而起到形成气泡水的功效;同时由于还设置有可调节气道开启大小的调节机构,故人们可以通过对气道开启大小的调整而改变出水中气泡量大小,从而改变出水的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让使用者自由选择需要或喜欢的出水方式,即可以选择不同气泡含量的水柱。

图I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体整流器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剖视图;图I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后局部剖开的立体图;图I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第一状态的剖视图;[0021]图IC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第二状态的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体整流器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剖视图;图2A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后局部剖开的立体图;图2B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第一状态的剖视图;图2C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第二状态的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体整流器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剖视图;图3A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组合后局部剖开的立体图;图3B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第一状态的剖视图;图3C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第二状态的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体整流器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剖视图;图4A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组合后局部剖开的立体图;图4B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第一状态的剖视图;图4C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第二状态的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体整流器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剖视图;图5A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组合后局部剖开的立体图;图5B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第一状态的剖视图;图5C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第二状态的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体整流器第六实施例的立体剖视图;图6A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第一状态的剖视图;图6B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第二状态的剖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体整流器第七实施例的立体剖视图;图7A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处于第一状态时组合后局部剖开的立体图;图7B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第一状态时的剖视图;图7C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处于第二状态时组合后局部剖开的立体图;图7D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第二状态时的剖视图;图中流体整流器10连接本体11 入液口 111出液口 112环形凹槽113 整流器组件12水气混合腔121 气孔122导向筋123切换本体13环形凸条131 内螺纹132升降环14外螺纹141 导向槽142环状挡缘143流体整流器20连接本体21 入液口 211出液口 212整流器组件22 水气混合腔221气孔222切换本体23 挡缘部231切换垫圈24流体整流器30连接本体31 入液口 311出液口 312整流器组件32 水气混合腔321气孔322切换本体33 挡缘部331[0060]0型密封环34流体整流器40连接本体41 入液口 411出液口 412整流器组件42 导向块421切换本体43内螺纹431 升降环44外螺纹441导向槽442 水气混合腔443导气孔444流体整流器50连接本体51 台阶部511整流器组件52 外壳53水气混合腔531气孔532凸棱533升降本体54遮挡板55流体整流器60整流器组件61 上本体62凸台621缺槽622阻挡筋623下本体63水气混合腔631贯通孔632流体整流器70整流器组件71 上本体72凸台721沉槽722下本体73穿孔731滤网8密封垫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如图I至图7D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体整流器的不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流体整流器可拆装连接在流体终端上,从而起到形成气泡水的功效。该流体整流器包括入液口、出液口、流道、水气混合腔、气道以及可调节气道开启大小的调节机构,该流道位于入液口和出液口之间,该水气混合腔位于流道中并还通过气道而与大气相通。这样,本实用新型通过水气混合腔而可以实现水气混合,从而起到形成气泡水的功效;同时由于还设置有可调节气道开启大小的调节机构,故人们可以通过对气道开启大小的调整而改变出水中气泡量大小,从而改变出水的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让使用者自由选择需要或喜欢的出水方式,即可以选择不同气泡含量的水柱。下面采用不同的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如图I、图1A、图IB和图IC所示,其示出的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该流体整流器10包括连接本体11、整流器组件12、切换本体13以及升降环14,该入液口 111和出液口 112分别形成在连接本体11的两端,该整流器组件12容设在连接本体11内,该整流器组件12形成有水气混合腔121、气孔122以及导向筋123,该气孔122与水气混合腔121相通,该导向筋123沿整流器组件12的轴向延伸设置。该切换本体13可转动设置在连接本体11上,其具体是通过在切换本体13上设置有环形凸条131,而在连接本体11上设置环形凹槽113的方式来实现;该切换本体13上还设置有内螺纹132,该升降环14具有外螺纹141、导向槽142以及环状挡缘143,该外螺纹141与切换本体13的内螺纹132螺纹配合,该整流器组件12的导向筋123可滑动容设在导向槽142中,该环状挡缘143设置在升降环14的内侧并可与整流器组件12相抵触,该气道则为由气孔122、整流器组件12与升降环14和其上环状挡缘143之间间隙所构成。这样,当人们转动切换本体13时,由于该升降环14上的导向筋123与导向槽142相抵触,故无法实现同步转动,故该升降环14会沿导向槽142而滑动,此时该环状挡缘143与整流器组件12之间间隙就会呈变化状,如此实现了调节机构对气 道大小的调节作用;具体请参照图IB和图IC之间的对比示意。如图2、图2A、图2B和图2C所示,其示出的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该流体整流器20还包括连接本体21、整流器组件22、切换本体23以及切换垫圈24,该入液口 211和出液口 212分别形成在连接本体21的两端,该整流器组件22容设在连接本体21内并形成有水气混合腔221以及气孔222,该气孔222与水气混合腔221相通;该切换本体23与连接本体21螺纹相连并在底部内壁上形成有挡缘部231,该切换垫圈24设置在挡缘部231上并可随切换本体23在轴向上的移动而改变其与整流器组件22之间的距离,该气道则为由气孔222、整流器组件22与切换本体23之间间隙、以及整流器组件22与切换垫圈24之间间隙构成。这样,当人们转动切换本体23时,该切换本体23会通过挡缘部231而带动切换垫圈24在轴向上发生位移,如此则改变切换垫圈24与整流器组件22之间的距离,如此实现对气道大小的调节,具体还请参阅图2B和图2C之间的对比示意。如图3、图3A、图3B和图3C所示,其示出的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该流体整流器30包括连接本体31、整流器组件32、切换本体33以及0型密封环34,该入液口 311和出液口 312分别形成在连接本体31的两端,该整流器组件32容设在连接本体31内并形成有水气混合腔321以及气孔322,该气孔322与水气混合腔321相通;该切换本体33与连接本体31螺纹相连并在底部内壁上形成有挡缘部331,该0型密封环34设置在连接本体31与切换本体33之间而密封两者之间的间隙;该气道则为由气孔322、整流器组件32与切换本体33之间间隙、以及整流器组件32与挡缘部331之间间隙构成。这样,当人们转动该切换本体33时,该切换本体33会相对于连接本体31而发生轴向上的位移,如此该挡缘部331与整流器组件32之间间隙则会发生变化,即对气道的大小进行了调节,具体还请参阅图3B和图3C之间的对比示意。在上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实施例中,该整流器组件上设置有多段气孔,该多段气孔均沿整流器组件的周向延伸并呈整体呈环状。如图4、图4A、图4B和图4C所示,其示出的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该流体整流器40包括连接本体41、整流器组件42、切换本体43以及升降环44,该入液口 411和出液口 412分别形成在连接本体41的两端,该整流器组件42容设在连接本体41内并下端设置导向块421,该切换本体43可转动设置在连接本体41上并设置有内螺纹431,该升降环44具有外螺纹441、导向槽442、水气混合腔443以及导气孔444,该外螺纹441与切换本体43的内螺纹431螺纹配合,该导向槽442则与整流器组件42的导向块421沿轴向滑动配合,该气道则由整流器组件42与连接本体41和升降环44之间的空间以及导气孔444所构成。这样,当人们旋转切换本体43时,由于该升降环44上的导向槽442与整流器组件42上的导向块421之间的限位,使得该升降环44能发生轴向上的位移,此时即能改变升降环44、整流器组件42以及连接本体41三者之间空间的大小,更具体是改变了升降环44与整流器组件42之间的间距,即能实现对气道大小的调节,具体请参照图4B和图4C之间的对比。如图5、图5A、图5B和图5C所示,其示出的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该流体整流器50还包括连接本体51、整流器组件52、外壳53以及升降本体54,该连接本体51上形成有台阶部511,该整流器组件52容设在外壳53的上端,该外壳53容设在连接本体51上并与台阶部511相抵触,即通过该台阶部511而避免外壳53从连接本体51中滑出;该外壳53内还形成有水气混合腔531、气孔532以及凸棱533,该气孔532与水气混合腔531相通,该凸棱533则供与升降本体54抵触而防止其脱离外壳53,该升降本体54活动位于连接本体51与外壳53之间并形成有可改变气孔532大小的遮挡板55。这样,请对比图5B和图5C,当人们拽动升降本体54而使之发生轴向位移时,该升降本体54上的遮挡板55即会与气孔532发生相对位置的改变,从而起到 调节气道大小的功效。如图6、图6A和图6B所示,其示出的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该流体整流器60还包括整流器组件61、上本体62以及下本体63,该整流器组件61容设在上本体62内,该上本体62下方形成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凸台621,该相邻凸台621之间形成有缺槽622,该上本体62还设置有阻挡筋623 ;该下本体63可上下滑动地套设在上本体62上并可被阻挡筋623限位而防止掉落,该下本体63内形成有水气混合腔631,该下本体63上方还形成有可随下本体63的上下滑动而部分或完全对应于缺槽622的贯通孔632。这样,请对比图6A和图6B所示,当人们改变下本体63与上本体62之间相对位置时,会使得下本体63上的贯通孔632与上本体62上的缺槽622之间发生相对位移的改变,如此实现对气道大小调节的效果。如图7、图7A、图7B、图7C和图7D所示,其示出的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第七实施例,该流体整流器70还包括整流器组件71、上本体72以及下本体73,该整流器组件71容设在上本体72内,该上本体72下方形成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凸台721,该相邻凸台721之间形成为沉槽722 ;该下本体73与上本体72可转动相连,该下本体73上间隔设置有可在下本体73相对上本体72转动时部分或全部对正沉槽722的穿孔731。这样,其通过旋转该下本体73,而改变下本体73上的穿孔731与上本体72沉槽722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实现对气道的调整,在本实施例中,该穿孔731等间距间隔设置,其只需要转动30°即可实现状态的完全改变。在上述各项实施例中,该整流器组件上还包括用于滤除杂质的滤网8,通过设置该滤网8,能够起到避免杂质进入气道而阻碍气道的功效。同时其还包括密封垫9,从而起到密封整个流体整流器与流体终端之间间隙的功效。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流体整流器,可拆装连接在流体终端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入液口、出液口、流道、水气混合腔、气道以及可调节气道开启大小的调节机构,该流道位于入液口和出液口之间,该水气混合腔位于流道中并还通过气道而与大气相通。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流体整流器,其特征在于,该流体整流器还包括连接本体、整流器组件、切换本体以及升降环,该入液口和出液口分别形成在连接本体的两端,该整流器组件容设在连接本体内并形成有水气混合腔、与水气混合腔相通的气孔以及沿轴向延伸的导向筋,该切换本体可转动设置在连接本体上并设置有内螺纹,该升降环具有外螺纹、导向槽以及环状挡缘,该外螺纹与切换本体的内螺纹螺纹配合,该整流器组件的导向筋可滑动容设在导向槽中,该环状挡缘设置在升降环的内侧并可与整流器组件相抵触,该气道则为由气孔、整流器组件与升降环和其上环状挡缘之间间隙所构成。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流体整流器,其特征在于,该流体整流器还包括连接本体、整流器组件、切换本体以及切换垫圈,该入液口和出液口分别形成在连接本体的两端,该整流器组件容设在连接本体内并形成有水气混合腔以及与水气混合腔相通的气孔,该切换本体与连接本体螺纹相连并在底部内壁上形成有挡缘部,该切换垫圈设置在挡缘部上并可随切换本体在轴向上的移动而改变其与整流器组件之间的距离,该气道则为由气孔、整流器组件与切换本体之间间隙、以及整流器组件与切换垫圈之间间隙构成。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流体整流器,其特征在于,该流体整流器还包括连接本体、整流器组件、切换本体以及O型密封环,该入液口和出液口分别形成在连接本体的两端,该整流器组件容设在连接本体内并形成有水气混合腔以及与水气混合腔相通的气孔,该切换本体与连接本体螺纹相连并在底部内壁上形成有挡缘部,该O型密封环设置在连接本体与切换本体之间而密封两者之间的间隙;该气道则为由气孔、整流器组件与切换本体之间间隙、以及整流器组件与挡缘部之间间隙构成。
5.如权利要求2、3或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流体整流器,其特征在于,该整流器组件上设置有多段气孔,该多段气孔均沿整流器组件的周向延伸并呈整体呈环状。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流体整流器,其特征在于,该流体整流器还包括连接本体、整流器组件、切换本体以及升降环,该入液口和出液口分别形成在连接本体的两端,该整流器组件容设在连接本体内并下端设置导向块,该切换本体可转动设置在连接本体上并设置有内螺纹,该升降环具有外螺纹、导向槽、水气混合腔以及导气孔,该外螺纹与切换本体的内螺纹螺纹配合,该导向槽则与整流器组件的导向块沿轴向滑动配合,该气道则由整流器组件与连接本体和升降环之间的空间以及导气孔所构成。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流体整流器,其特征在于,该流体整流器还包括连接本体、整流器组件、外壳以及升降本体,该连接本体上形成有台阶部,该整流器组件容设在外壳的上端,该外壳容设在连接本体上并与台阶部相抵触;该外壳内还形成有水气混合腔、与水气混合腔相通的气孔以及供与升降本体抵触而防止其脱离外壳的凸棱,该升降本体活动位于连接本体与外壳之间并形成有可改变气孔大小的遮挡板。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流体整流器,其特征在于,该流体整流器还包括整流器组件、上本体以及下本体,该整流器组件容设在上本体内,该上本体下方形成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凸台,该相邻凸台之间形成有缺槽,该上本体还设置有阻挡筋;该下本体可上下滑动地套设在上本体上并可被阻挡筋限位而防止掉落,该下本体内形成有水气混合腔,该下本体上方还形成有可随下本体的上下滑动而部分或完全对应于缺槽的贯通孔。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流体整流器,其特征在于,该流体整流器还包括整流器组件、上本体以及下本体,该整流器组件容设在上本体内,该上本体下方形成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凸台,该相邻凸台之间形成为沉槽;该下本体与上本体可转动相连,该下本体上间隔设置有可在下本体相对上本体转动时部分或全部对正沉槽的穿孔。
10.如权利要求2、3、4、6、7、8或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流体整流器,其特征在于,该整流器组件上还包括用于滤除杂质的滤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流体整流器,可拆装连接在流体终端上,该流体整流器包括入液口、出液口、流道、水气混合腔、气道以及可调节气道开启大小的调节机构,该流道位于入液口和出液口之间,该水气混合腔位于流道中并还通过气道而与大气相通。本实用新型由于还设置有可调节气道开启大小的调节机构,故人们可以通过对气道开启大小的调整而改变出水中气泡量大小,从而改变出水的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让使用者自由选择需要或喜欢的出水方式,即可以选择不同气泡含量的水柱。
文档编号E03C1/084GK202466699SQ20112056739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30日
发明者王永利 申请人:王永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