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进水塔布置方法

文档序号:2212773阅读:10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库进水塔布置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 及在大江大河上建设大型土石坝水利枢纽时,泄洪、排沙、排污、发电、灌溉各种隧洞进水口塔群的布置方法,尤其是涉及在多泥沙河流上建坝的水库进水塔布置方法。
背景技术
在高含沙河流建坝,泄洪、排沙、发电、灌溉等泄水、引水隧洞进水ロ泥沙淤堵问题是设计者首要解决的问题,这ー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影响泄洪和输水建筑物的正常运行,甚至给大坝安全带来威胁,解决这ー问题的关键是合理选择泄洪方式并合理安排进水塔的位置。其次是解决多泥沙河流引水发电问题,解决这ー问题的关键是合理选择发电进水口的高程和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预防进水口淤堵、实现引清水发电的进水塔群布置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水库进水塔布置方法,包括布置在进水沟内的三座明流塔、三座发电塔、三座孔板塔、一座灌溉塔构成的进水塔群;所述三座明流塔、三座发电塔、三座孔板塔、一座灌溉塔按照下述顺序自所述进水沟一侧岸边至另ー侧岸边一字形排列布置一号明流塔、一号孔板塔、一号发电塔、二号孔板塔、二号发电塔、二号明流塔、三号孔板塔、三号发电塔、三号明流塔、灌溉塔;三号明流塔、二号明流塔、一号明流塔号的明流洞的进水口高度依次降低;每个发电塔均具有两条发电洞和一条排沙洞,所述的两条发电洞公用ー套进水口并在发电塔内通仓布置,所述的排沙洞的进水口位于所述两条发电洞进水口之间的下方位置;沿一号明流塔一侧的进水沟岸边向上游方向布设进水导墙。所述三号明流塔的明流洞进水ロ高于每座发电塔的发电洞进水ロ,所述一号明流塔号的明流洞进水口等于或高于每座发电塔的发电洞进水口。所述的十座进水塔“一字型”集中布置,塔与塔相互贴靠在一起;所述明流洞、发电洞、排沙洞进水口采用分层取水形式。所述三座发电塔与三座孔板塔和三座明流塔相互间隔布置,发电洞的六个进水口位于每两条孔板洞进水口之间。所述三座发电塔的发电洞进水口高程位于中间位置,即高于排沙洞和低于孔板洞进水ロ,且低于高位明流洞进水ロ。三号明流塔的明流洞进水口高于其他隧洞进水口,并布置在进水沟最里侧。本发明优点在于将所述的进水塔群集中一字形布置,一洞一塔(明流塔、孔板塔)和三洞一塔(发电塔)相间排列,各个进水塔的闸门平面位置和底坎高程错落有致,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数量众多的洞群进水口控制闸门集中布置在进水塔群内,相互呼应和相互保护。解决了多泥沙河流水库泄洪规模大、排沙要求高、排漂排污任务重的问题,达到满足汛期引水发电的目的。


图I是本发明所述进水塔群的上游布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所述进水塔群与塔后山体连接的各条隧洞立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水库进水塔布置方法,包括布置在进水沟内的三座明流塔、三座发电塔、三座孔板塔、一座灌溉塔构成的进水塔群;所述三座明流塔、三座发电塔、三座孔板塔、一座灌溉塔按照下述顺序自所述进水沟一侧岸边至另ー侧岸边一字形排列布置一号明流塔I、一号孔板塔2、一号发电塔3、二号孔板塔4、二号发电塔5、二号明流塔6、三号孔板塔7、三号发电塔8、三号明流塔9、灌溉塔10;三号明流塔9、二号明流塔6、一号明流塔号I的明流洞11、12、13的进水口高度依次降低;三号明流塔9的明流洞11进水ロ高于每座发电塔的发电洞14、15、22、23、24、25的进水口高度,一号明流塔号I的明流洞13的进水ロ高度等于每座发电塔的发电洞14、15、22、23、24、25进水ロ高度,这样,三条明流洞进水ロ高度逐步降低的布置,使其在承担泄洪任务的同时还承担进水ロ区上部排污排漂的任务。每个发电塔均具有两条发电洞14、15和一条排沙洞16,所述的两条发电洞14、15在发电塔内通仓布置,所述的每条排沙洞16、26、27的进水口分别位于所述两条发电洞14、15、22、23、24、25进水口之间的下方位置以构成倒三角布置,因此,发电塔内形成以排为主、压排清多种措施结合的多道空间排污体系,并可在各发电洞14、15、22、23、24、25进水ロ闸门前设置高压水枪,以防后期闸门门前淤堵问题,同时,构成倒三角布置的每两条发电洞14、15、22、23、24、25和对应的一条排沙洞16、26、27的进水口,在排沙过程中形成漏斗状的水流,更进一歩防止了泥沙堵塞发电洞,起到減少泥沙进入发电洞的效果。沿一号明流塔
I一侧的进水沟岸边向上游方向布设进水导墙17,使得上游来水直达坝面,然后水流沿进水导墙17平顺地到达进水塔群前,在进水沟内形成一个稳定的逆时或顺时针大回流,稳定的流态使进水塔群前形成比较稳定的一个淤积漏斗,降低了漏斗底高程,扩大了漏斗的底部范围。一号孔板塔2、二号孔板塔4、三号孔板塔7的孔板洞18、19、20的高度与发电塔的排沙洞16的高度一致,灌溉塔10的灌溉洞21的高度高于发电塔的发电洞14、15的高度。三座发电塔3、5、8的发电洞14、15、22、23、24、25进水口高程位于中间位置,即高于排沙洞
16、26、27和低于孔板洞18、19、20进水口,且低于明流洞11、12、13进水口。三号明流塔9的明流洞11进水口高于其他隧洞进水口,并布置在进水沟最里侧。
权利要求
1.一种水库进水塔布置方法,包括布置在进水沟内的三座明流塔、三座发电塔、三座孔板塔、一座灌溉塔构成的进水塔群;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座明流塔、三座发电塔、三座孔板塔、一座灌溉塔按照下述顺序自所述进水沟一侧岸边至另ー侧岸边一字形排列布置一号明流塔(I)、一号孔板塔(2)、一号发电塔(3)、二号孔板塔(4)、二号发电塔(5)、二号明流塔(6)、三号孔板塔(7)、三号发电塔(8)、三号明流塔(9)、灌溉塔(10);三号明流塔(9)、二号明流塔(6)、一号明流塔号(I)的明流洞(11、12、13)的进水口高度依次降低;每个发电塔均具有两条发电洞(14、15)和一条排沙洞(16),所述的两条发电洞(14、15)公用一套进水ロ并在发电塔内通仓布置,所述的排沙洞(16)的进水口位于所述两条发电洞(14、15)进水口之间的下方位置;沿一号明流塔(I) 一侧的进水沟岸边向上游方向布设进水导墙(17)。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水库进水塔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号明流塔(9)的明流洞(11)进水口高于每座发电塔的发电洞(14、15)进水口,所述一号明流塔号(I)的明流洞(13)进水口等于或高于每座发电塔的发电洞(14、15)进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水库进水塔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十座进水塔“一字型”集中布置,塔与塔相互贴靠在一起;所述明流洞、发电洞、排沙洞进水口采用分层取水形式。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水库进水塔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座发电塔(3、5、8)与三座孔板塔(2、4、7)和三座明流塔(1、6、9)相互间隔布置,发电洞(14、15、22、23、24,25)的六个进水ロ位于每两条孔板洞(18、19、20)进水ロ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水库进水塔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座发电塔(3、5、8)的发电洞(14、15、22、23、24、25)进水ロ高程位于中间位置,即高于排沙洞(16、26、27)和低于孔板洞(18、19、20 )进水ロ,且低于高位明流洞(11、12、13 )进水ロ。
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水库进水塔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三号明流塔(9)的明流洞(11)进水口高于其他隧洞进水ロ,并布置在进水沟最里侧。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库进水塔布置方法,包括布置在进水沟内的三座明流塔、三座发电塔、三座孔板塔、一座灌溉塔构成的进水塔群;所述三座明流塔、三座发电塔、三座孔板塔、一座灌溉塔按照下述顺序自所述进水沟一侧岸边至另一侧岸边一字形排列布置每个发电塔均具有两条发电洞和一条排沙洞,的两条发电洞公用一套进水口并在发电塔内通仓布置,排沙洞的进水口位于两条发电洞进水口之间的下方;沿一号明流塔一侧的进水沟岸边向上游方向布设进水导墙。本发明优点在于各进水塔闸门平面位置和底坎高程错落有致,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数量众多的洞群进水口相互呼应和相互保护。解决了多泥沙河流水库泄洪规模大、排沙要求高、排漂排污任务重的问题。
文档编号E02B9/02GK102677623SQ20121016577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5日
发明者党雪梅, 刘亚丽, 刘存禄, 刘海军, 张国兰, 张瑞洵, 张静, 李德营, 潘家铨, 罗义生, 范雪宁, 董海钊, 陈昭友, 随裕芬 申请人: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