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边坡整修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13989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公路整修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公路边坡整修机。



背景技术:

随着公路建设的高速发展,公路养护里程迅速增加,但养护工人逐年减少,公路养护机械化是大势所趋,但很多养护工作缺乏专业养护机械,譬如路基边坡整修。如果依靠人工整修,则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养护任务及养护质量均无法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降低养护职工劳动强度,同时达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养护费用成本目的的公路边坡整修机。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公路边坡整修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以及与车体连接的整修装置。所述整修装置包括与车体转动连接的底座,底座上轴连接有动臂斗杆机构,动臂斗杆机构连接有整修刀板。所述车体上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连接动臂斗杆机构。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动臂斗杆机构包括大臂和小臂。所述大臂的一侧轴连接底座,另一端轴连接有小臂。所述底座上轴连接有第一动力机构,大臂的中部轴轴连接有第一连接件,小臂靠近大臂的一端连接轴连接有第二连接件,小臂远离大臂的一端轴连接有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连接有第二动力机构,第二连接件上连接有第三动力机构。所述整修刀板活动安装在第三连接件上。所述控制器连接第一动力机构、第二动力机构、第三动力机 构。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底座通过连接转轴安装在车体上,且底座内设置有转动动力机构,转动动力机构传动连接连接转轴。所述控制器连接转动动力机构。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件为通过转轴连接在大臂上的活动支架。所述活动支架的一端连接第一动力机构,另一端连接第二动力机构。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连接件为通过转轴连接在小臂上的活动支架。所述活动支架的一端连接第二动力机构,另一端连接第三动力机构。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连接件为通过转轴连接在小臂上的活动支架。所述活动支架的一端连接第三动力机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动机构活动连接整修刀板。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转动机构包括两端轴连接在第三连接件上的第二连接转轴、以及安装在第三连接件且传动连接第二连接转轴的第二转动动力机构。所述第二连接转轴固定连接整修刀板。所述控制器连接第二转动动力机构。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能从波形梁护栏或轮廓标上面伸到边坡上进行作业,且完全实现机械化作业,可降低养护职工劳动强度,同时达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养护费用成本的目的。

同时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整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所示,公路边坡整修机,包括车体(未图示)以及与车体(未图示)连接的整修装置。车体可以采用现有的平地机,也可以采用其他能够实现类似功能的车辆设备。

所述整修装置包括与车体转动连接的底座8,底座8上轴连接有动臂斗杆机构,动臂斗杆机构连接有整修刀板1。所述车体上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连接动臂斗杆机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动臂斗杆机构包括大臂7和小臂11。所述大臂7的一侧轴连接底座8,另一端轴连接有小臂11。所述底座8上轴连接有第一动力机构10,大臂的中部轴轴连接有第一连接件6,小臂靠近大臂的一端连接轴连接有第二连接件4,小臂远离大臂的一端轴连接有第三连接件12。所述第一连接件6上连接有第二动力机构5,第二连接件4上连接有第三动力机构3。所述整修刀板1活动安装在第三连接件12上。

所述底座8通过连接转轴9安装在车体上,且底座8内设置有转动动力机构,转动动力机构传动连接连接转轴9。另外,也可以根据需要,将转动动力机构安装在车体上,实现连接转轴9的转动。

所述第一连接件6为通过转轴连接在大臂上的活动支架。所述活动支架的一端连接第一动力机构10,另一端连接第二动力机构5。

所述第二连接件4为通过转轴连接在小臂上的活动支架。所述活动支架的一端连接第二动力机构5,另一端连接第三动力机构3。

所述第三连接件12为通过转轴连接在小臂上的活动支架。所述活动支架的一端连接第三动力机构3,另一端通过第二转动机构2活动连接整修刀板。

所述第二转动机构2包括两端轴连接在第三连接件上的第二连接转轴、以及安装在第三连接件且传动连接第二连接转轴的第二转动动力机构。所述第二 连接转轴固定连接整修刀板1。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第一动力机构、第二动力机构、第三动力机构均采用的是液压油缸,转动动力机构和第二转动动力机构均采用的是转动电机,活动支架的形式可以采用架体的形式,也可以采用板体的形式,这个可根据实际加工的需要来确定。

控制器连接连接上述的液压油缸和转动电机,实现整修刀板的位置调整。

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能从波形梁护栏或轮廓标上面伸到边坡上进行作业,且完全实现机械化作业,可降低养护职工劳动强度,同时达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养护费用成本的目的。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发明具有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