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河漫滩强透水环境下大粒径卵石层超深基坑施工技术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06203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黄河漫滩强透水环境下大粒径卵石层超深基坑施工技术及施工方法,包括围护结构施工,降水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其特征是:所述围护结构施工由1.2m厚钢筋砼地下连续墙+0.8m厚素混凝土止水墙组成,基坑壁内衬墙与连续墙采用叠合墙构造型式,端头加固袖阀管注浆,主体结构采用全包防水结构设计;降水施工,基坑采用连续墙止水帷幕结合基地封底坑内疏干降水的处理措施,解决施工阶段的抗浮和抗突涌;主体结构施工主体为五层现浇钢筋混凝土箱型框架结构,基坑内布置34根格构柱进行支撑主体结构的重量,明挖逆作法施工,分6次开挖施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河漫滩强透水环境下大粒径卵石层超深基坑施工技术及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围护结构施工,设计了地连墙结构,地连墙设计厚度为1.2m,分为两种幅宽形式:第一种为“一”形结构,幅宽4m,共22幅;第二种为L型结构,幅宽3.7m,共4幅;相邻墙幅之间采用型钢接头,地连墙采用水下C40混凝土浇筑,抗渗等级为P12,钢筋保护层厚度内外侧均为70mm,设计地连墙钢筋笼长度为57.17m,A-1单幅墙钢筋笼重为51.731t,A-2单幅墙钢筋笼重为50.316t;基坑壁内衬墙与连续墙采用叠合墙构造型式,端头加固袖阀管注浆,主体结构采用全包防水结构设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河漫滩强透水环境下大粒径卵石层超深基坑施工技术及施工方法,其特征是:采用降水施工方法所述降水施工,由于本工程地下水位埋深-10m,含水层为卵石层,渗透系数K=62m/d,含水层厚度大于200.0m,中间风井基坑长度44.4m,基坑宽33.8m,其中含外围的素砼地下连续墙,中间风井长度与宽度比值约为1.3,为面状基坑,采用基坑外管井井点降水减压抗浮水位20m+基坑悬挂式止水帷幕,坑内注浆加固10m,+坑内疏干的措施完成该工程降水任务,采用袖阀管注浆加固的基地以下10m范围内的土体,形成注浆封底,用来阻隔潜水的主要补给;主体结构降水井井位布设依据现场实际情况,针对中间风井距黄河近,降水井共设置坑外26眼,距主体结构围护桩外缘布设,降水井中心距围护桩外缘2m,井深为39.5m,降水井间距约为5~6m,根据现场情况,个别井位可做适当调整,基坑内设置4眼疏干井,平均布置在基坑内,降水井深度设置为48m;降水井成井直径为0.8m,井深39.5米,井管直径0.32m,单根井管长2.5m,井管由井底部向上设置高度25m为滤水管,其余为隔水管;基坑周边设置放置井管的暗沟,降水井抽出的地下水通过井管汇入场地内的三级沉淀池后排放至市政雨水管道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河漫滩强透水环境下大粒径卵石层超深基坑施工技术及施工方法,其特征是:主体结构施工采用明挖逆作法施工,开挖和结构施工同时进行;中间风井主体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和基坑内的格构柱施工完成后,基坑开挖前15~20天进行坑内降水;达到降水效果后,上下分层开挖基坑,主体为五层现浇钢筋混凝土箱型框架结构,基坑内布置34根格构柱进行支撑主体结构的重量;基坑每一段土方开挖过程中,加强框架的开挖梁底标高需比设计高出2~5cm,土方开挖至每一层设计标高,在脚手架施工中,由于坑底土体可能导致脚手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的侧压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影响加强框架和侧墙的浇筑质量,为保证脚手架不在坑底土体上产生沉降变形,施工中在脚手架钢管的每道立杆下端铺设方木,保证钢管脚手架在受力情况下不变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河漫滩强透水环境下大粒径卵石层超深基坑施工技术及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施工方法如下:

A、做好各种预埋件:因为主体结构为眀挖逆作施工,内衬墙钢筋的绑扎比顺作法钢筋绑扎复杂;基坑在开挖下一段内衬墙土方时,采用人工方式破除上一段加强框架底部混凝土,露出预埋内衬墙主筋接驳器;在开挖至设计标高施工加强框架底模之后开始绑扎钢筋;内衬墙钢筋要求现场下料准确,全部采用接驳器连接;内衬墙和加强框架在施工过程中,做好以下预埋件,归结起来有:

⑴各层板预埋的设备孔洞;

⑵作为下半段内衬墙和加强框架施工中混凝土灌注所需要的导管固定预埋钢板;

⑶内衬墙设计图纸中在加强框架施工中预埋的下一段内衬墙主筋接驳器;

⑷内衬墙设计图纸中提及的内衬墙及中隔墙为风井各种设备所做的预埋件;

⑸盾构开洞和盾构始发范围内加强框架内不预埋内衬钢筋,但需预埋的后期结构水平钢筋接头;

⑹主体结构后续施工中所需预埋的楼梯梁、两中隔墙上预埋的各种钢管和底板上所需预埋的车道板钢筋等;

B、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为逆作法施工,且每一段内衬墙浇筑顶部为外伸的梁结构,使混凝土振捣难于施工,在内衬墙上设置假牛腿模板结构保证水平施工缝的密实;内衬墙由于浇筑高度较高,加强框架梁也较高,使用插入式振捣器不能振捣所有墙体混凝土,拟通过在模板外侧进行接触面振捣,保证混凝土结构不产生蜂窝麻面;

C、在浇筑砼前清除模板内的积水、木屑等杂物,特别是施工缝、变形缝处的杂物、浮动的石子等,并用水湿润模板;按规范要求对模板、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防水层等进行检查修整,特别注意模板,不能出现跑模现象;

D、由于风井属于超深基坑,砼浇筑采用泵送,泵车管道应设置回心弯,防止混凝土直接下落,产生离析及其它质量问题;商品砼的浇筑采用导管加梭槽法进行输送,采用插入式振捣棒进行振捣,浇筑按自然流淌坡度1:5,采取斜面分层方式进行,每层层厚不大于500mm,利用尺杆控制浇注分层厚度;振捣工作从浇筑层的下端开始,逐渐上移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上下层搭接50~100mm,上下层混凝土覆盖时间间隔控制在2h以内;

E、超深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基坑的监测工作必须到位,围护结构墙顶位移、墙体最大水平位移、坑外地表最大沉降、钢筋应力等监测必须及时,技术人员认真分析监测数据,发现异常情况立刻上报并采取措施,尤其是在围护结构发生渗漏水时。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