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率危岩体人工开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49448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利水电工程危岩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率危岩体人工开挖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危岩体不良地质情况非常的常见,几乎每个项目都会或多或少的涉及到危岩体的治理。目前,关于危岩体的治理,治理方案较多,但是开挖卸载仍是非常常用的一种治理方案。针对开挖,目前的机械化水平较高,岩体开挖机械化施工工艺也比较成熟,但是工程中也遇到了这样一类危岩体,它们具有如下特征:高、陡、处理工程量及作业面不大、无法修建运输公路至开挖区域、机械设备很难运至施工作业面。此类危岩体虽然规模不大,但由于作业面不大,交通布置困难,机械设备很难运输至施工作业面,而且在施工作业面很难避爆,而导致机械化作业很难开展,此种情况下,采用人工作业是不得不使用的方法,然而,传统人工施工方法一般工作效率较低,人工出渣耗费时间较多,施工工期较长,遇到危岩体所处地理位置对主体工程施工有影响的情况,则危岩体的处理工期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竣工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高效率危岩体人工开挖方法,以解决作业面小且机械设备无法运送至施工作业面的小型危岩体采用人工开挖作业时所存在的工作效率低、人工出渣耗时长、施工工期长等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高效率危岩体人工开挖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比较危岩体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地形地质情况,在地形地质条件优异的一侧人行便道至开挖作业面顶部,局部陡峭区域无法修建人行便道时搭建脚手架;

(2)利用人行便道将钻爆及出渣设备搬运至施工作业面;

(3)在危岩体的下部平缓区域设置渣料集渣平台;

(4)将危岩体划分为若干层分区,每个分区内包括若干分块,按照由上至下的顺序进行分区的爆破施工,爆破后产生的渣料落入渣料集渣平台,集渣平台间断性出渣;

(5)开挖一层分区后进行支护,当设有马道的作业面开挖完成后利用马道作为脚手架的搭设基础进行开挖区域的支护;

(6)对囤积在危岩体下部坡面低凹处的渣料进行集渣;

(7)开挖完成后,对危岩体下部坡面进行彻底的清理。

所述步骤(4)分为以下步骤:

(4-1)按照水平方向和左上倾斜方向将危岩体分为若干四边形的分块,朝向右下一侧的同一平面内的所有分块划分为一个分区;

(4-2)同层分区内的分块埋设爆破填料,同分区的爆破次序由下至上;

(4-3)同层分区间隔爆破施工,渣料顺着自然坡度落至出渣区域,同层分区爆破完成后集渣并进行出渣;

(4-4)重复步骤(4-2)-(4-3)直至所有分区全部完成施工。

危岩体施工期间做好施工期间的爆破震动安全监测和边坡稳定性安全监测。

所述步骤(4)中的每层分块的高度与宽度均为2-8m。

所述步骤(1)中设置的人行便道的宽度为1-2m。

所述步骤(4-3)中的间隔爆破时间为1-5s。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高效率危岩体人工开挖方法,针对“高、陡、处理工程量及作业面不大、无交通、机械设备很难运至施工作业面”的危岩体,巧妙地按照“自外而内、由表及里、逐层剥离”的原则,进行分区分序爆破规划,同批次爆破区,又合理安排了爆破间隔时间和爆破次序,爆破次序考虑由下至上依次爆破,有利于开挖料在爆破后就可以顺着自然坡度自然滚落至出渣区域,这种方法促使大部分的开挖渣料直接滚落至集渣平台,有效的减少了开挖区域的集渣,大大减少了人工扒渣工作量,进而缩短了工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1-18为危岩体的开挖分区及开挖顺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但所要求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实施例1:

开挖前首先比较危岩体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地形地质情况,在地形地质条件优异的一侧修建宽2m的人行便道至开挖作业面顶部,局部陡峭区域无法修建人行便道时搭建脚手架;利用人行便道将钻爆及出渣设备搬运至施工作业面;在危岩体的下部平缓区域设置渣料集渣平台;将危岩体划分为若干层分区,每个分区内包括若干分块,呈如图1所示状体,分块的高度与宽度均为8m,按照“自外而内、由表及里、逐层剥离”的原则进行施工,由上至下的顺序进行分区的爆破施工,爆破后产生的渣料落入渣料集渣平台,集渣平台间断性出渣,具体为:按照水平方向和左上倾斜方向将危岩体分为若干四边形的分块,朝向右下一侧的同一平面内的所有分块划分为一个分区,将危岩体划分为如图1所示的分区1-分区18;同层分区内的分块埋设爆破填料,同分区的爆破次序由下至上;同层分区间隔爆破施工,间隔爆破时间为5s,渣料顺着自然坡度落至出渣区域,同层分区爆破完成后集渣并进行出渣;重复施工直至所有分区全部完成施工;开挖一层分区后进行支护,当设有马道的作业面开挖完成后利用马道作为脚手架的搭设基础进行开挖区域的支护;对囤积在危岩体下部坡面低凹处的渣料进行集渣;开挖完成后,对危岩体下部坡面进行彻底的清理。

实施例2:

开挖前首先比较危岩体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地形地质情况,在地形地质条件优异的一侧修建宽1m的人行便道至开挖作业面顶部,局部陡峭区域无法修建人行便道时搭建脚手架;利用人行便道将钻爆及出渣设备搬运至施工作业面;在危岩体的下部平缓区域设置渣料集渣平台;将危岩体划分为若干层分区,每个分区内包括若干分块,呈如图1所示状体,分块的高度与宽度均为2m,按照“自外而内、由表及里、逐层剥离”的原则进行施工,由上至下的顺序进行分区的爆破施工,爆破后产生的渣料落入渣料集渣平台,集渣平台间断性出渣,具体为:按照水平方向和左上倾斜方向将危岩体分为若干四边形的分块,朝向右下一侧的同一平面内的所有分块划分为一个分区,将危岩体划分为如图1所示的分区1-分区18;同层分区内的分块埋设爆破填料,同分区的爆破次序由下至上;同层分区间隔爆破施工,间隔爆破时间为1s,渣料顺着自然坡度落至出渣区域,同层分区爆破完成后集渣并进行出渣;重复施工直至所有分区全部完成施工;开挖一层分区后进行支护,当设有马道的作业面开挖完成后利用马道作为脚手架的搭设基础进行开挖区域的支护;对囤积在危岩体下部坡面低凹处的渣料进行集渣;开挖完成后,对危岩体下部坡面进行彻底的清理。

实施例3:

开挖前首先比较危岩体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地形地质情况,在地形地质条件优异的一侧修建宽1.5m的人行便道至开挖作业面顶部,局部陡峭区域无法修建人行便道时搭建脚手架;利用人行便道将钻爆及出渣设备搬运至施工作业面;在危岩体的下部平缓区域设置渣料集渣平台;将危岩体划分为若干层分区,每个分区内包括若干分块,呈如图1所示状体,,分块的高度与宽度均为5m,按照“自外而内、由表及里、逐层剥离”的原则进行施工,由上至下的顺序进行分区的爆破施工,爆破后产生的渣料落入渣料集渣平台,集渣平台间断性出渣,具体为:按照水平方向和左上倾斜方向将危岩体分为若干四边形的分块,朝向右下一侧的同一平面内的所有分块划分为一个分区,将危岩体划分为如图1所示的分区1-分区18;同层分区内的分块埋设爆破填料,同分区的爆破次序由下至上;同层分区间隔爆破施工,间隔爆破时间为3.5s,渣料顺着自然坡度落至出渣区域,同层分区爆破完成后集渣并进行出渣;重复施工直至所有分区全部完成施工;开挖一层分区后进行支护,当设有马道的作业面开挖完成后利用马道作为脚手架的搭设基础进行开挖区域的支护;对囤积在危岩体下部坡面低凹处的渣料进行集渣;开挖完成后,对危岩体下部坡面进行彻底的清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