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溶地区危岩支撑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6418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溶地区危岩防治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岩溶地区危岩支撑防治技术。



背景技术:

危岩是指陡峭边坡上被结构面切割构成,在重力、风化应力、地应力、地震、水体等因素作用下与母岩逐渐分离,从而处于不稳定、欠稳定或极限平衡状态的岩石块体及其组合。危岩失稳是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特别在岩溶地区,由于岩溶作用,更易形成各种各样的危岩。危岩的破坏模式中,坠落式破坏是一种常见的破坏模式。这类危岩在危岩体下部一般存在有比较大的临空面,危岩失稳破坏前,危岩体与母岩连在一起。在外力及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危岩体易沿着主控结构面竖直坠落。对于这类危岩体,常见的治理方式为对临空危岩采取从下向上加柱支撑的方式处理,以稳定临空危岩,同时也防止因前端危岩体的破坏而导致的后部危岩体失稳。

然而,岩溶山区地形复杂,危岩形态各异,对于一些可能发生坠落式破坏的危岩,临空面前方并无理想的可以垂直立柱的空间。如为了给支撑柱充足的空间,其势必需要一些开挖工作,这对危岩本身的稳定是不利的,同时也会大大增加工作量。因此,如何因势利导、就地加固无理想的可以垂直立柱的空间的坠落式破坏危岩,是岩溶山区危岩治理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岩溶地区危岩支撑加固装置,以解决在岩溶山区,对于一些可能发生坠落式破坏的危岩,临空面前方无理想的可以垂直立柱的空间时,如何因势利导、就地加固危岩时所面临的工程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岩溶地区危岩支撑加固装置,包括支撑柱、钢垫板和加固锚杆。支撑柱一端的内部纵筋通过钢垫板与危岩紧密相连,另一端的内部纵筋锚入基岩基座中1~2米;加固锚杆的一端锚固于基岩岩壁内,另一端与支撑柱内部纵筋相连接。

支撑柱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没有理想的可以垂直立柱的空间,故支撑柱与水平地面的倾斜夹角大于0°且小于15°(或者说支撑柱内部纵筋沿水平倾斜角度大于0°且小于15°),内部纵筋锚入基岩基座1~2米。

钢垫板垫在支撑柱内部纵筋与危岩之间,保证支撑柱与所支撑的危岩充分接触,不留空隙,实现支撑柱对危岩的紧密支撑。

加固锚杆为药卷锚杆,直径20~25毫米。锚杆锚头弯钩与支撑柱内部纵筋可靠连接,另一端锚固于基岩中。

为保证加固结构工作时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浇筑时对支撑柱、支撑柱与危岩岩壁之间的空隙、加固锚杆共同浇筑,最终形成一个依据现有地形现浇的复合型危岩支撑加固装置。

本实用新型依据实际地形和危岩形态,设计了一种复合型的危岩支撑加固装置。该装置对坠落式危岩因势利导、就地加固,既避免了人工开挖对危岩稳定性的影响,又防止了因为临空危岩的失稳而造成了后方危岩的大规模滑塌。该装置解决了岩溶山区由于地形复杂多变、危岩外形形态各异,采用传统的支撑方式时垂直立柱的空间不够时面临的工程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附图1所示,一种岩溶地区危岩支撑加固装置,包括支撑柱1、钢垫板2及加固锚杆3。

支撑柱1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支撑柱1包括纵筋9和箍筋8,其布置满足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由于没有理想的可以垂直立柱的空间,故纵筋9向内侧倾斜,倾斜角度11°。纵筋9底端锚入稳定基岩基座6中,锚固深度1.2米,纵筋9顶端与钢垫板2紧密连接。

钢垫板2垫于支撑柱1与加固危岩4之间保证二者接触良好,实现支撑柱1对危岩4的紧密支撑,同时通过支撑危岩4保证了后方危岩体5的稳定。钢垫板2尺寸规格为100*100*15毫米。

加固锚杆3为药卷锚杆,直径22毫米。加固锚杆3锚头弯钩与支撑柱纵筋9可靠连接,另一端锚固于基岩岩壁10内部,锚固深度1.5~3米。

为保证加固结构工作时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浇筑时将支撑柱1、支撑柱1与危岩岩壁10之间的空隙7、加固锚杆3共同浇筑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依据现有地形现浇的复合型危岩支撑加固装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