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千斤顶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7049阅读:14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千斤顶定位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千斤顶定位装置,尤其是一种预制梁负弯矩张拉千斤顶定位装置,属于桥梁施工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混凝土T梁负弯矩张拉端位于T梁翼板之下,并且大多数采用圆锚整束张拉。综合整体看,钢绞线的布设呈向上凸起的弓形,与传统的设计相比,负弯矩张拉端设在桥下的最大优点是负弯矩钢绞线受力更合理,张拉预应力损失更小。一直困扰施工人员的一个重大难点问题是在负弯矩施工时,如何将70-100kg的千斤顶在操作空间狭窄预制梁翼板底和距离地面十几米或者几十米高空做好准确定位张拉施工,并确保施工人员安全和张拉质量。

由于一直没有解决该问题的好方法,施加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顶板负弯矩区施工很容易产生施量问题。例如,有的施工单位和施工操作人员采用简单方式,直接用悬空挂篮载人和手拉电葫芦下放千斤顶生硬顶推设备至张拉端槽口,由于千斤顶较重,悬空操作空间较小,操作人员无法正常使千斤顶就位,造成千斤顶、锚垫板和工作锚不同心,张拉时摩阻力较大,预应力损失较大。张拉角度偏差较大甚至会造成钢绞线拉断,操作人员人身安全难以保障,易造成千斤顶设备磨损较快等等缺点,直接影响施工进度、增加成本,无法推广运用。

只有确保负弯矩张拉的施工质量,才能有效地提高桥梁的整体稳定性和耐久性,预防桥梁的早期破损,提高桥梁的安全性,因此,目前急需一种结构合理的千斤顶定位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工程实践,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预制梁负弯矩张拉千斤顶定位装置设施,即减少工程投入,便于施工,又保证桥梁负弯矩张拉质量,且确保施工安全、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千斤顶定位装置,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包括凹形承载部,所述凹形承载部设于上支架顶部,包括两个弧形单元和若干承载单元,两个弧形单元平行设于上支架两端,所述承载单元依次平行设于两个弧形单元之间,所述上支架与下支架之间包括调节件,上支架通过调节件上下移动。凹形承载部可以有效定位预制梁负弯矩张拉千斤顶,通过调节装置,在操作空间狭窄预制梁翼板底和距离地面十几米或者几十米高空做好准确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架包括横梁、上支撑杆和上加固杆,所述横梁为4根,通过上支撑杆首尾相连,所述上加固杆设于上支架两侧,可以使得中部受力得到有效分散,防止支撑杆和承载单元断裂。

进一步地,所述上加固杆包括加固中杆与斜杆,加固中杆设于横梁与最外侧的承载单元的中部,与所述上支撑杆平行;所述斜杆对称设于所述加固中杆两侧,其中一端设于加固中杆和最外侧的承载单元的连接点上,另一端设于横梁与上支撑杆的连接点上,进一步加固中部的承载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下支架包括顶梁、底梁、下支撑杆和下加固杆,所述顶梁为4根,通过下支撑杆首尾相连于下支撑杆顶部,所述底梁为4根,设于下支撑杆底部,与所述顶梁平行;所述下加固杆设于下支架两侧,保证下部牢固,消除安全隐患。

进一步地,所述下加固杆一端连接顶梁中点,另一端连接底梁中点,进一步加固中部的承载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件为4个伸缩滚珠丝杆,分别将四根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连接,便于上下调节支撑杆,有助于千斤顶的定位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单元和承载单元为不锈钢管。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结构合理,与千斤顶相匹配,系统零部件购买、安装、维修方便、操作简便、拆装快速,有效降低施工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确保预制梁负弯矩整束张拉施工质量和安全,大大降低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千斤顶定位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千斤顶定位装置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千斤顶定位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例,而不是全部的实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梁负弯矩张拉千斤顶定位装置,包括上支架2和下支架4,上支架2包括凹形承载部1,所述凹形承载部设于上支架顶部,包括两个弧形单元1.1和若干承载单元1.2,两个弧形单元1.1平行设于上支架两端,所述承载单元1.2依次平行设于两个弧形单元1.1之间,作为优选,弧形单元和承载单元为Ф80×5不锈钢管。

上支架包括横梁2.1、上支撑杆和上加固杆,横梁为4根,通过上支撑杆首尾相连,形成正方形,上加固杆设于上支架两侧,包括加固中杆2.2与斜杆2.3,加固中杆2.2设于横梁2.1与最外侧的承载单元1.2的中部,与所述上支撑杆平行;斜杆2.3对称设于所述加固中杆2.2两侧,其中一端设于加固中杆和最外侧的承载单元的连接点上,另一端设于横梁与上支撑杆的连接点上。

下支架设于下支架两侧包括顶梁4.1、底梁4.3、下支撑杆和下加固杆4.2,所述顶梁为4根,通过下支撑杆首尾相连于下支撑杆顶部,所述底梁为4根,设于下支撑杆底部,与所述顶梁平行;下加固杆设于下支撑架两侧,一端连接顶梁中点,另一端连接底梁中点。

上支架和下支架通过4个伸缩滚珠丝杆3连接,伸缩滚珠丝杆3分别将四根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连接,调节上支架上下移动,上支架的调节也可以采用滑槽等现有调节方式,作为优选,上支架和下支架采用Ф120×6不锈钢管焊接。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参照40mT梁6及桥面系负弯矩施工操作平台相关尺寸组成,将定位装置置于木板7适宜位置上,安装好千斤顶5后,调节伸缩滚珠丝杆3使支架处于合适的高度准确定位,随着千斤顶的张拉,调节支架,随张拉完成后重复利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