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拦水坝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4751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拦水坝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水机构,尤其是涉及一种拦水坝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对多雨季节通常制定有防洪规划,尤其是南方雨水较多的城市区域,对易渍水低洼地带通常需要备有防洪坝,以备海边涨潮或河流洪水时对岸边建筑物、路面及行人造成损伤。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铝合金型材组合防涝防洪墙(授权公告号:CN204850694U),包含相互组合的底座型材、防洪板型材和立柱型材;防洪板型材的一端设安装槽,另一端设凸部,该凸部插入相邻防洪板型材的安装槽扣合固定;底座型材的一端设安装槽/凸部,其与相邻防洪板型材的凸部/安装槽连接固定;立柱型材上设至少2个卡槽,防洪板型材的两侧分别容置于相邻立柱型材的卡槽中,形成防洪墙;安装槽由两个相对设置的板片与型材本体一体制成;安装槽的内表面设固定凹槽/固定凸起,凸部的外表面设与其配合的固定凸起/固定凹槽;立柱型材为中空管,还包含容置于中空管内的固定管,该固定管长于立柱型材,下端为尖状的插入部;底座型材的另一端为相对设置的凸板;防洪板型材容置于卡槽内,其中间设有间隙,通过胶条压入密封;胶条为软性V形胶条;相邻防洪板型材连接处、防洪板型材与底座型材连接处涂抹润滑油。但是这种防洪机构的组装性能较差,在应急使用时,组装较为繁杂,洪水容易从缝隙渗入,引发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拦水坝机构,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防洪机构的组装性能较差,在应急使用时,组装较为繁杂,洪水容易从缝隙渗入,引发安全事故等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本发明的一种拦水坝机构,包括支撑件,所述的支撑件包括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两端各连接有一个工字槽,两个工字槽组成八字形,工字槽的两侧连接有挡板或者角挡板,挡板、角挡板的端面形状与工字槽的形状相适应。挡板与挡板之间,挡板与角挡板之间可以通过工字槽连接在一起,挡板、角挡板斜向的边缘插入到工字槽内后即可形成密封。八字形的工字槽和支撑杆可以组成支撑件,从而支撑起整个拦水坝。

作为优选,所述的挡板的端面为三角形,其底部设有向外翻折的翻边。挡板、角挡板边缘的翻边可以覆盖整个支撑件,能够起到密封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角挡板由两个成直角设置的挡板组成。两个成直角设置的挡板整体制成一个角挡板。

作为优选,所述的工字槽的底部为一方管。方管的强度较强,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工字槽的倾斜角α为55-65°。工字槽的倾斜角最佳为63°。

作为优选,所述的挡板的外表面设有若干导水槽,导水槽为八字形分布,导水槽的开口处宽度小小于其内部宽度。八字形分布的导水槽可以将雨水分散,从而防止大量水集中在挡板中部,从而可以使得受力均匀。导水槽的开口设计能够防止雨水溢出。

作为优选,所述的工字槽的槽内设有T型槽,T型槽内嵌装有工字型的密封件,密封件的外表面为锯齿形。具有锯齿形的密封件不仅能够防止工字槽与挡板之间互相磨损,还能起到密封的作用。

因此,本发明通过A字形的支撑杆与工字槽,能够将各挡板连接在一起,还能起到密封的作用,应急使用时,组装较为简单及时,结构简单、合理。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挡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支撑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4是本发明导水槽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发明密封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支撑杆1、工字槽2、挡板3、角挡板4、翻边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本例的一种拦水坝机构,如图1、图2、图3,包括支撑件,支撑件包括有支撑杆1,支撑杆的两端各连接有一个工字槽2,两个工字槽组成八字形,工字槽的两侧连接有挡板3或者角挡板4,挡板、角挡板的端面形状与工字槽的形状相适应。挡板的端面为三角形,其底部设有向外翻折的翻边5。角挡板由两个成直角设置的挡板组成。工字槽的底部为一方管。工字槽的倾斜角α为63°。 如图4,挡板3的外表面设有若干导水槽6,导水槽为八字形分布,导水槽的开口处宽度小小于其内部宽度。如图5,工字槽的槽内设有T型槽7,T型槽内嵌装有工字型的密封件8,密封件的外表面为锯齿形。

使用时,只需将挡板3、角挡板4插入到工字槽2内,即可组装所需的拦水坝。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