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压的智能化升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8360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水压的智能化升降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所建筑的高层房屋地下都建有地下室及人防要求,地下到地面的通道均采用的是露天畅开式的通道进入口,一方面无法避免雪灾及雷雨,另方面又不能隔热与保温。

地下室或地下人防所建造的通道进入口,一方面占用土地资源较大(因为小车进出需要较长的斜坡),另方面在战时因所建造的人车进入口目标明确容易被催毁,地下室又不能满足人身必须的日常的生活用品及给养,又无安全隐敝地下通道,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便,安全性能好,故障率低及维护方便的一种不占士地面积的地下人防通道隐蔽的水压的智能化升降机。该人防通道隐蔽在地下、平时战时均可使用,通道隐蔽的梯型螺距丝杆的提升器协带升降架可建造在绿化带内,隐蔽的升降架全部采用坚实的钢结构,上部及表面利用绿化作掩护。

通道隐蔽的一种水压的智能化升降机的自动升降钢架在地下时,地面上一眼看到的是一片的绿化带,隐蔽性极好。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水压的智能化升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洞体结构、人车通道结构、钢架机构、提升机构、顶面隐蔽性结构。

所述的洞体结构隐蔽在地面的下部在于包括:洞体、道向轮立柱四根、道向轮八只、防坠落器二只、洞体进入口板、楼梯、洞体墙体、通道地面。洞体建造于地面与通道的地下,道向轮立柱四根装置于洞体的内部、右面二根装置于墙体的前后侧、左面二根装置于墙体的前后侧、位于楼梯右侧,防坠落器二只装置于通道地面下部,位于左右立柱的前后中部内侧,洞体进入口板装置于通道地面上、位于楼梯的顶部,楼梯装置于洞体的内部、位于洞体进入口板的下面、左立柱的外侧,洞体墙体布置于洞体的四周,通道地面布置于洞体的上部、人车通道的底部的下面,洞体结构的道向轮八只与钢架机构的四立柱相连;

所述的人车通道结构布置在地面与地下的之间,包括:人车通道、两侧墙壁、方孔四只。两侧墙壁斜面布置于人车通道的两侧面,方孔四只布置于通道斜地面的两侧各指定位置、位于人车通道与洞体的之间(供钢架四立柱使用),人车通道布置于通道地面的上面(斜坡布局)、上头连接人车通道进入口、下头与地下室相连;

所述的钢架结构大部份布置在通道地面的上部,包括:立柱四根、横梁四根、纵梁二根(斜布局)、球形座、前后下斜支撑四根、前后上斜支撑四根、钢架顶面。立柱四根装置于纵梁二根的两头外端,横梁四根与纵梁二根与组装成框架、球形座装置于框架的中心下面,前后下斜支撑四根的一头连接立柱各四根的下端内侧、另一头连接纵梁二根底部的各指定位置,前后上斜支撑四根的一头装置于左右立柱的外侧面中上部、另一头装置于钢架顶面的指定位置,钢架顶面装置于立柱四根及前后上斜支撑四根的上面。球形座与提升机构的球形顶杆相连;

所述的提升机构安装在洞体结构中心的地面上,包括:压力缸、铜套、球头升杆、下感应圈、活塞(外圆装有高强度牛筋圈)、下限及下极限感应开关二只、压水通道、大压力缸、大活塞(外圆装有高强度牛筋圈)、压力杆、上感应圈、压座、上限及上极限感应开关、升降大螺帽总成、上锥度轴承、被动链轮、下锥度轴承、链条、主动链轮、减速电机、水源、水位控制阀、水管、高压水泵。压力缸装置于活塞的外部,铜套装置于压力缸的上平面的中心、球头升杆的外围,球头升杆穿过铜套的内孔后与底端的活塞相连,下感应圈装置于球头升杆的上部、位于球头的下端,活塞装置于球头升杆的底部、位于压力缸的内围,下限及下极限感应开关二只装置于压力缸的上平面、位于球头升杆左右两侧的支架上(在下降到位时对准下限及下极限感应圈),压水通道装置于压力缸与大压力缸的之间的底部(提升时大压力缸通过压水通道将水压到压力缸、下降时将水收回大压力缸之作用),大压力缸装置于大活塞的外围,大活塞装置于压力杆的底部、大压力缸的內围,压力杆的外径螺杆栓至升降大螺帽总成后下端连接大活塞,上限感应圈装置于压力杆的上端外围(上升到位时供上限及上极限感应开关感应之用途),压座装置于大压力缸的上平面中部(装配升降大螺帽总成之用途),上锥度轴承内孔装置于大螺帽总成的上部外圆的轮挡上、外圆装置在压座上板下部的轴套中,被动链轮装置于大螺帽总成的中部外围、位于上锥度轴承与下锥度轴承的之间,下锥度轴承的内孔装置于大螺帽总成的下部外圆的轮挡上、外圆装置在大压力缸的上平面中部的轴套中,链条装置于被动链轮与主动链轮上,主动链轮装置于电机输出轴端,电机装置于大压力缸外圆体的机座上、位于侧视正面前侧,自来水灌注在压力缸、压水通道、大压力缸灌体内,水位控制阀装置于大压力缸左侧面、位于大活塞上升到位时的下端(下降停止时自动控制水位),水管上连接水位控制阀、下连接高压水泵,高压水泵(补充水源)上连水管、下连接进水管。提升机构球头升杆与钢架机构的球形座相连;

所述的顶面隐蔽性结构布置在地面的上部,包括:地面道路、內绿化、外绿化。地面道路布置在內绿化的外围、外绿化的内围,內绿化种植在钢架顶面上(排水为暗沟现代的建造方法),外绿化布局在地面道路的外围。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采取一种水压的智能化升降机,使用该升降机上面的钢架结构能保证下大雪或雷雨不会进入通道,如狂风暴雨即可提前将钢架结构由自动提升器协带下降到地面、能抗天灾。

2、采取一种水压的智能化升降机,提升的高低度由球头升杆与压力杆上部的感应圈来控制,提升到地面停止时,安装在钢架底部的前后横梁内侧的防坠落挂钩工作,防止坠落,百分之百的安全。

3、采取一种水压的智能化升降机,提升或下降时钢架四立柱由洞体内的道向轮八只来导向保证垂直、平恒及水平度,能延长设备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水压的智能化升降机洞体结构侧视图。

图2为洞体结构顶面俯视图

图3为钢架机构侧视图。

图3-1为钢架机构正视图。

图3-2为钢架机构俯视图。

图4为一种水压的智能化升降机侧视图。

图4-1为一种水压的智能化升降机俯视图。

图5为顶面隐蔽性结构俯视图。

图6为总图通道口隐蔽在地下侧视图。

图6-1为总图通道口畅通在地上侧视图。

图7为总图通道口畅通在地上正视图。

图1中:洞体1、道向轮立柱2四根、道向轮3八只、防坠落器4二只、洞体进入口板5、楼梯6、洞体墙体7、通道地面8、人车通道9。

图2中:洞体进入口板5、通道地面8、人车通道9、两侧墙壁10、方孔11四只。

图3中:立柱12四根、横梁13四根、纵梁14二根(斜布局)、球形座15、前后下斜支撑16四根、前后上斜支撑17四根、钢架顶面18。

图3-1中:洞体1、、两侧墙壁10、立柱12四根、横梁13四根、纵梁14二根、球形座15、钢架顶面18、压力缸19、铜套20、球头升杆21、、大压力缸26。

图3-2中:立柱12四根、横梁13四根、纵梁14二根、短纵梁14-1、球形座15。

图4中:压力缸19、铜套20、球头升杆21、下感应圈22、活塞23(外圆装有高强度牛筋圈)、下限及下极限感应开关24二只、压水通道25、大压力缸26、大活塞27(外圆装有高强度牛筋圈)、压力杆28、上感应圈29、压座30、上限及上极限感应开关31、升降大螺帽总成32、上锥度轴承33、被动链轮34、下锥度轴承35、链条36、主动链轮37、减速电机38、水源39、水位控制阀40、水管41、高压水泵42。

图4-1中:压力缸19、压水通道25、大压力缸26、减速电机38、水位控制阀40。

图5中:地面道路42、內绿化43、外绿化44。

图6中:人车通道9、洞体结构43、钢架机构44、提升机构45、顶面隐蔽性结构46。

图6-1中:人车通道9、洞体结构43、钢架机构44、提升机构45、顶面隐蔽性结构46。

图7中:人车通道9、两侧墙壁10、洞体结构43、钢架机构44、提升机构45、顶面隐蔽性结构46。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水压的智能化升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洞体结构、人车通道结构、钢架机构、提升机构、顶面隐蔽性结构。

所述的为一种水压的智能化升降机洞体结构参见图1布置在通道地面的下部,包括:洞体1、道向轮立柱2四根、道向轮3八只、防坠落器4二只、洞体进入口板5、楼梯6、洞体墙体7、通道地面8、人车通道9等构成。洞体1建造于地面与通道9的地下,道向轮立柱2四根装置于洞体1的内部、侧视看右面二根装置于墙体7的前后侧、左面二根装置于墙体7的前后侧、位于楼梯6右侧,防坠落器4二只装置于通道地面8下部,位于左右立柱2的前后中部内侧,洞体进入口板5装置于通道地面8上、位于楼梯6的顶部,楼梯6装置于洞体1的内部、位于洞体进入口板5的下面、位于左立柱2的外侧,洞体墙体7布置于洞体1的四周,通道地面8布置于洞体1的上部、位于人车通道的底部9的下面,人车通道的底部9布置于人车通道8的顶部。洞体结构的道向轮3八供钢架机构的四立柱上下垂直运动。

所述的一种为洞体结构顶面俯视参见图2布置在洞体的上面,由人车通道9、两侧墙壁10、方孔11四只等构成。两侧墙壁10斜面布置于人车通道9的两侧面,方孔11四只布置于通道斜地面8的两侧各指定位置、位于人车通道9与洞体1的之间(供钢架四立柱使用),人车通道9布置于通道地面8的上面(斜坡布局),钢架结构的四立柱通过方孔11四只才能实现升降运动。

所述的钢架结构侧视参见图3,由立柱12四根、横梁13四根、纵梁14二根(斜布局)、球形座15、前后下斜支撑16四根、前后上斜支撑17四根、钢架顶面18等构成。立柱12四根装置于纵梁13二根的两头外端,横梁13四根与纵梁14二根组装成框架,球形座15装置于框架的中心短纵梁14-1下面,前后下斜支撑16四根的一头连接立柱12各四根的下端内侧、另一头连接纵梁14二根底部的各指定位置,前后上斜支撑17四根的一头装置于左右立柱12的外侧面中上部、另一头装置于钢架顶面18的指定位置,钢架顶面18装置于立柱12四根及前后上斜支撑17四根的上面。球形座15通过提升机构的球形顶杆后从而实现上下运动。

所述的钢架结构正视参见图3-1,由洞体1、通道地面8、两侧墙壁10、立柱12四根、横梁13四根、纵梁14二根、球形座15、钢架顶面18、压力缸19、铜套20、球头升杆21、大压力缸26等构成。洞体1布置在通道地面8的下面,通道地面8布置于洞体1的上部、位于两侧墙壁10的之间底部,两侧墙壁10布置于通道地面8上面的两边,立柱12四根装置于纵梁13二根的两头外端,横梁13四根与纵梁14二根组装成框架,钢架顶面18装置于立柱12四根的顶端,压力缸19装置于洞体1的中心地面上,铜套20装置于压力缸19的上平面中心,球头升杆21下部穿过铜套20、上头装置于球形座15,大压力缸26装置于洞体1的地面上、位于压力缸19正面看的后侧。

所述的一种水压的智能化升降机侧视参见图4,由压力缸19、铜套20、球头升杆21、下感应圈22、活塞23(外圆装有高强度牛筋圈)、下限及下极限感应开关24二只、压水通道25、大压力缸26、大活塞27(外圆装有高强度牛筋圈)、压力杆28、上感应圈29、压座30、上限及上极限感应开关31、升降大螺帽总成32、上锥度轴承33、被动链轮34、下锥度轴承35、链条36、主动链轮37、减速电机38、水源39、水位控制阀40、水管41、高压水泵42等构成。压力缸19装置于活塞23的外部,铜套20装置于压力缸19的上平面的中心、位于球头升杆21的外围,球头升杆21穿过铜套20的内孔底端于活塞23相连,下感应圈22装置于球头升杆21的上部、位于球头的下端,活塞23装置于球头升杆21的底部、位于压力缸19的内围,下限及下极限感应开关24二只装置于压力缸19的上平面、位于球头升杆21左右两侧的支架上(在下降到位时对准下限及下极限感应圈22),压水通道25装置于压力缸19与大压力缸26的之间的底部(提升时大压力缸26将水压到压力缸19、下降时将水收回大压力缸26之作用),大压力缸26装置于大活塞27的外围,大活塞27装置于压力杆28的底部、位于大压力缸26的內围,压力杆28的外径螺杆栓至升降大螺帽总成32后下端装置大活塞27,上限感应圈29装置于压力杆28的上端外围(上升到位时供上限及上极限感应开关31感应之用途),压座30装置于大压力缸26的上平面中部(装配升降大螺帽总成32之用途),上锥度轴承33内孔装置于大螺帽总成32的上部外圆的轮挡上、外圆装置在压座30上板下部的轴套中,被动链轮34装置于大螺帽总成32的中部外围、位于上锥度轴承33与下锥度轴承35的之间,下锥度轴承35的内孔装置于大螺帽总成32的下部外圆的轮挡上、外圆装置在大压力缸26的上平面中部的轴套中,链条36装置于被动链轮34与主动链轮37上,主动链轮37装置于电机38输出轴端,电机38装置于大压力缸26外圆体的机座上、位于侧视看的前端,自来水39灌注在压力缸19、压水通道25及大压力缸26灌体内,水位控制阀40装置于大压力缸26左侧面、位于大活塞27的下端(下降停止时自动控制水位),水管41上连接水位控制阀40、下连接高压水泵42,高压水泵42(补充水源)上连接水位控制阀40、下连接进水管。减速电机38带动主动链轮37运转,链轮37通过链条36带动被动链轮34运转,被动链轮34带动升降大螺帽总成32圆周运转,大螺帽总成32通过上锥度轴承33、下锥度轴承35带动压力杆28上下运动,压力杆28带动大活塞27上下运动,大活塞27带动自来水39上下运动,自来水39带动活塞23上下运动,活塞23带动球头升杆21上下运动,球头升杆21带动钢架机构的球形座15从而实现正体的上升或下降运动。

所述的一种水压的智能化升降机俯视参见图4-1,由压力缸19、压水通道25、大压力缸26、减速电机38、水位控制阀40等构成。压力缸19装置于右边、位于压水通道25的前侧,压水通道25装置于压力缸19与大压力缸26的之间,大压力缸26装置于压水通道25的后侧,减速电机38装置于大压力缸26的缸体正外侧,水位控制阀40装置于大压力缸26的缸体左侧。

所述的为顶面隐蔽性结构俯视参见图5,由地面道路42、內绿化43、外绿化44等构成。地面道路42布置于绿化带的中间,內绿化43种植在钢架顶面18(上升时正体提升、下降地面时是隐蔽体),外绿化44分布有地面道路42的外围。

所述的通道口隐蔽在地下侧视参见图6,由:洞体结构43、人车通道结构9、钢架机构44、提升机构45、顶面隐蔽性结构46等构成。洞体结构43布置于人车通道结构9的下面,人车通道结构9布置于洞体结构43的上部、上延伸至进入口、下延伸至地下室或防空洞,钢架机构44下部悬置在洞体结构43内与提升机构45相连、上与顶面隐蔽性结构46相连接,提升机构45底部装置于洞体结构43的地面中心、上部装置于钢架机构44底部框架的中心,顶面隐蔽性结构46底面装置于钢架机构44的顶部,由提升机构45下降运动后通道口才隐蔽在地下。

所述的通道口畅通在地上侧视参见图6-1,由:洞体结构43、人车通道结构9、钢架机构44、提升机构45、顶面隐蔽性结构46等构成。各机构、结构的编号装置及用途与上述参见图6均为一致,就是由提升机构45提升到地面上通道口畅通而巳。

所述的通道口畅通在地上正视参见图7,由:通道地面8、洞体结构43、人车通道结构9、钢架机构44、提升机构45、顶面隐蔽性结构46等构成。通道地面8布置于洞体结构43的上部(上延伸至进入口、下延伸至地下室或防空洞),其余各机构、结构的编号装置及用途与上述参见图6均为一致,就是由提升机构45提升到地面上通道口畅通正面看而巳。

现描述各机构的布置、运行、用途及相互关糸(参见图6、6-1、7)洞体结构43布置在人车通道结构9的下面,为装置提升机构45及钢架结构44的下部提供安装及活动的空间,防坠落器4二只装置于洞体结构43正面看的顶部前后中间,钢架结构44上升到位时,防止坠落(参见图6-1)。人车通道结构9布置于洞体结构43的上部(上延伸至进入口、下延须至地下室或防空洞),在钢架结构44上升到位时,人车通道结构9畅通,为人车提供交通方面的便利(参见图7)。钢架机构44上装置顶面隐蔽性结构46、下连接提升机构45,是被动的升降体(参见图7)。提升机构45装置于洞体结构43地面的中心,提升机构45的球头升杆21的球头与钢架机构44的球形座15相配合(相当于万向接),是主动的升降机,提升机构45的大压力缸26內部的容积大于压力缸19一半,但是球头升杆21(高度达到提升的要求)的高度高于压力杆28的一半,压力的容积及升高的高度达到本设备的提升要求(参见图6、6-1),球头升杆21的上部下感应圈22是下降到位(水源收缩到位)时供下限及下极限感应开关24感应停止之用途(参见图6),压力杆28上端上感应圈29是提升到位时(下压到位时)供上限及上极限感应开关31感应停止工作之用途(参见图6-1)。顶面隐蔽性结构46装置于钢架结构44的顶部,下降到位时是为了人车通道结构9的隐蔽性之用途(参见图6)。

现说明一种水压的智能化升降机的运行流程。钢架结构44如停畄在地下时(参见图6),如人车通道结构9畅通;奌一下摇控器开关上(通道9内侧墙体装有固定的上或下及急停开关同样可以操作),此时钢架结构44、顶面掩护结构46受提升机构45的上升运动,到达指定的位置停止上升运动,钢架结构44的底部的前后横梁自然进入防坠落器4二只(因挂钩是斜面结构)、防止坠落(参见图6-1),压力杆28向下压缩到上端上感应圈29到位时,上限及上极限感应开关31工作信号发到PLC下降工后结策后停畄在地面上(参见图6-1、7)、人车通道9畅通。如狂风暴雨或战时需要下降地下的同样奌一下开关下,此时坠落挂钩4接到信号后挂钩打开、提升机构45內的压力杆28向上运动、球头升杆21向下收缩,同时钢架结构44、顶面掩护结构46下降运动,球头升杆21的上部下感应圈22下降到位,下限及下极限感应开关24二只工后,信号发到PLC下降停止,同时坠落挂钩22挂钩自动收缩,下降工作结策停畄在地下,此后如水源欠缺自动补充。此时顶面掩护结构46与地上的上层绿化43、路面42、外围绿化44形成一体。一眼看就是一片绿化公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