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自动集污功能的厕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9391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具有自动集污功能的厕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自动集污功能的厕所。



背景技术:

现有的厕所在排污时,一般将座便器的污物经下水管道排到化粪池。然而,当有些空间无法将管道连接到下水道时,通常是将污物直接排放到地面,但这样会造成污染。而为了解决污染的问题,人们常利用集污袋直接进行收集,但手工操作较为繁琐而且不卫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自动集污功能的厕所,其可以自动将座便器的污物进行收集。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具有自动集污功能的厕所,包括:

腔室;

位于腔室内的座便器;

用于对座便器内部进行冲洗的冲洗系统;

抽吸机构,包括气液分离箱、抽真空装置和进污管;气液分离箱包括箱体和锥形网,箱体的顶部设有真空接口,箱体的一侧设有进污口,箱体底部设有污物出口,锥形网固设在箱体内部并位于进污口上方,并且该锥形网的外径从上至下逐渐减小;抽真空装置的进气口连通于真空接口并用于对箱体内部进行抽真空,进污管的一端连通于进 污口、另一端用于连通座便器底部;

集污组件,包括排污管和集污袋,排污管的上端用于与污物出口连通,集污袋可拆卸地安装在排污管下端,集污袋的内部与排污管的下端连通;

第一阀门,安装在排污管和污物出口之间,并用于选择性地控制该排污管和污物出口连通或者隔离。

所述冲洗系统包括用于容纳水的水箱、用于对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第二阀门、增压泵、用于朝向于座便器内喷液的喷液装置;所述水箱的出水端、第二阀门、增压泵、喷液装置通过管道依次连接;该第二阀门用于选择性地控制水箱与增压泵连通或者隔离。

所述冲洗系统还包括用于容纳添加液的添加液箱、第三阀门,所述添加液箱通过第一连通管与第三阀门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三阀门的输出端上连通有第二连通管,位于第二阀门与增压泵之间的管道与第二连通管连通;所述第三阀门用于选择性地控制第一连通管与第二连通管的连通或隔离。

所述第一连通管从水箱穿过;所述水箱上设置有供第一连通管穿设的进管孔和出管孔,所述第一连通管均与进管孔、出管孔水密封配合;所述第三阀门位于水箱外。

该具有自动集污功能的厕所还包括温度检测元件、控制装置;该温度检测元件用于检测厕所外部环境的温度,并向控制装置发送温度信号;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当该温度信号低于设定值时,控制加热装置启动。

所述腔室的内部分隔为第一置物腔、第二置物腔、第三置物腔和主内腔;所述座便器位于主内腔内;所述控制装置为在工作时发出热量的装置,且该控制装置安装在第一置物腔内;所述水箱安装在第二置物腔内,所述气液分离箱、抽真空装置和集污组件安装在第三置物腔内;所述第二置物腔靠近第一置物腔的一端与第一置物腔连通,所述第三置物腔靠近第一置物腔的一端与第一置物腔连通;所述第二置物腔远离第一置物腔的一端与第三置物腔远离第一置物腔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置物腔内还设置有用于形成风且风流经控制装置并流向第二置物腔的送风装置。

集污袋通过集污袋连接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排污管下端,排污管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的上端用于与污物出口连通,外管围设在内管外侧,外管的外侧壁凸设有卡位部;集污袋连接件的中部设有通孔,该集污袋连接件的上端设有环形的插装槽,插装槽围设在通孔的外侧,插装槽的外侧壁上设有用于卡装卡位部的条形孔,插装槽的外侧壁顶端设有用于供卡位部进入条形孔的卡入口,卡入口的下端连通于条形孔一侧的上端;所述内管的下端插装于通孔中,所述外管插装在插装槽中。

内管和外管之间围成间隔空间,该外管的一侧设有排气管,排气管的一端连通间隔空间,另一端连通大气;所述内管下端的外侧壁与通孔的内侧壁之间形成通气间隙,该通气间隙的上端与间隔空间连通,通气间隙的下端用于与集污袋的内部连通。

该进污管伸入箱体内侧的部分形成为自由端具有管口的弯曲段, 该弯曲段与箱体的内侧壁贴合,并且该弯曲段从远离所述管口的一端至靠近所述管口的一端逐渐向下倾斜。

座便器与进污管之间还设有第四阀门,第四阀门用于选择性地控制该座便器和进污管连通或者隔离。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用户在座便器如厕完后,先利用冲洗系统对座便器进行冲洗,然后关闭第一阀门,利用抽真空装置对气液分离箱的箱体进行抽真空,这样,在箱体内部形成负压,使座便器内的污物通过进污管自动进入箱体内;而且,本实用新型通过真空抽吸对箱体内部进行抽真空,将进入箱体内部的气体和部分水雾抽出箱体外侧,并且依靠水的表面张力,使水雾凝结在锥形网上并且在抽真空装置的上升气流作用,凝结在锥形网表面的水滴沿锥形网爬升到顶部后沿箱体的侧壁下落回箱体底部,锥形网上剩余的水滴在抽真空装置停止工作后(无上升气流)沿锥形网表面在重力作用下回落到锥形网底部的锥尖处滴落到箱体底部,完成水雾过滤,接着,打开第一阀门,水和污物掉落至集污袋中,并且将集污袋拆卸后可直接取走。这样,可以自动将座便器的污物进行收集,集污较为方便和高效,而且可以防止集污袋内充满水雾和气体;

(2)本实用新型还可利用加热装置对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而通过利用热水的流动,可减少管道、第二阀门、增压泵、喷液装置、座便器结冻现象;而且,还可利用控制装置和水箱发出的热量,进行增温,以达到防冻效果,还可达到节能环保效果;

(3)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设置排污管,可起到防污作用,使得保洁人员不会接触到污物,大大改善了保洁人员的工作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厕所的内部示意图;

图3为座便器、抽吸机构、集污组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为冲洗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座便器、抽吸机构、集污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箱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箱体俯视状态示意图(省略了顶盖和锥形网);

图8为本实用新型排污管和集污袋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排污管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集污袋连接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阀门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阀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1中A-A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座便器;2、抽吸机构;21、箱体;211、真空接口;212、污物出口;213、锥形部;22、抽真空装置;23、进污管;231、弯曲段;232、管口;24、锥形网;3、集污组件;31、排污管;311、内管;312、外管;313、间隔空间;314、卡位部;315、排气管;32、集污袋连接件;321、通孔;322、插装槽;323、条形孔;324、卡入 口;33、集污袋;4、第一阀门;41、阀体;411、通道;412、圈垫;413、密封圈;414、转轴;415、容纳腔;42、阀片;421、开孔;43、驱动机构;431、气缸;432、连接件;433、连杆;434、转动件;5、第四阀门;6、电子称;7、腔室;71、第一置物腔;72、第二置物腔;73、第三置物腔;8、冲洗系统;81、水箱;82、加热装置;83、第二阀门;84、增压泵;85、喷液装置;86、添加液箱;87、第三阀门;9、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自动集污功能的厕所,包括腔室7、位于腔室7内的座便器1、用于对座便器1内部进行冲洗的冲洗系统8、抽吸机构2、集污组件3和第一阀门4。所述抽吸机构2包括气液分离箱、抽真空装置22和进污管23;气液分离箱包括箱体21和锥形网24,箱体21的顶部设有真空接口211,箱体21的一侧设有进污口,箱体21底部设有污物出口212,锥形网24固设在箱体21内部并位于进污口上方,并且该锥形网24的外径从上至下逐渐减小;抽真空装置22的进气口连通于真空接口211并用于对箱体21内部进行抽真空,进污管23的一端连通于进污口、另一端用于连通座便器1底部;集污组件3包括排污管31和集污袋33,排污管31的上端用于与污物出口212连通,集污袋33可拆卸地安装在排污管31下端,集污袋33的内部与排污管31的下端连通;第一阀门4,安装在排污管31和污物出口212之间,并用于选择性地控制该排污管31和污物出口212连通或者隔离。

用户在座便器1如厕完后,先利用冲洗系统8对座便器1进行冲洗,使得污物被冲到座便器1底部,然后关闭第一阀门4,并利用抽真空装置22对气液分离箱的箱体21进行抽真空,这样,在箱体21内部形成负压,使座便器1内的污物通过进污管23自动进入箱体21内。由于在真空抽吸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雾和气体,若直接收集,便会在集污袋33内形成大量的水雾和气体,这样导致集污袋33膨胀,使用率低而且收集起来较为麻烦。本实用新型通过真空抽吸对箱体21内部进行抽真空,将进入箱体21内部的气体和部分水雾抽出箱体21外侧,并且依靠水的表面张力,使水雾凝结在锥形网24上并且在抽真空装置22的上升气流作用,凝结在锥形网24表面的水滴沿锥形网24爬升到顶部后沿箱体21的侧壁下落回箱体21底部,锥形网24上剩余的水滴在抽真空装置22停止工作后(无上升气流)沿锥形网24表面在重力作用下回落到锥形网24底部的锥尖处滴落到箱体21底部,完成水雾过滤,接着,打开第一阀门4,水和污物掉落至集污袋33中,并且将集污袋33拆卸后可直接取走。这样,可以自动将座便器1的污物进行收集,而且集污较为方便和高效。

所述冲洗系统8包括用于容纳水的水箱81、用于对水箱81内的水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82、第二阀门83、增压泵84、用于朝向于座便器1内喷液的喷液装置85;所述水箱81的出水端、第二阀门83、增压泵84、喷液装置85通过管道依次连接;该第二阀门83用于选择性地控制水箱81与增压泵84连通或者隔离。在温度较低的季节中,加热装置82工作,并对水箱81内的水进行加热,之后,第二阀门83打开,增压泵 84工作,水箱81内的热水经第二阀门83、增压泵84流向喷液装置85,喷液装置85喷出的热水对座便器1进行喷洗并流向座便器1底部内,因而,在温度较低的季节中,本实用新型可利用热水流经管道、第二阀门83、增压泵84、喷液装置85、座便器1,从而可减少各部件结冻现象。

具体的,所述喷液装置85包括安装在座便器1上的喷嘴,以通过喷嘴喷出的水喷洗座便器1。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喷嘴的数量设置为三个,并依次排布在座便器1上。优选的,所述喷嘴为扇形喷嘴,以扩大喷射面积。

其中,所述加热装置82可采用加热管等,而在本实施例中,该加热装置82包括设置在水箱81外壁的伴热带。

其中,所述第二阀门83可采用各种阀门。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阀门83为电磁阀,以方便于控制。

所述冲洗系统8还包括用于容纳添加液的添加液箱86、第三阀门87,所述添加液箱86通过第一连通管与第三阀门87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三阀门87的输出端上连通有第二连通管,位于第二阀门83与增压泵84之间的管道与第二连通管连通;所述第三阀门87用于选择性地控制第一连通管与第二连通管的连通或隔离。在使用过程中,第三阀门87打开,增压泵84工作,使得添加液在增压泵84的作用下从添加液箱86经增压泵84流向喷液装置85,并经喷液装置85喷出,以利用添加液喷洗座便器1。其中,添加液作为现有的液体,一般由除垢剂、清香剂、生物降解添加液组成,用于除垢、去除异味、降解微生物等。

而在实际冲洗过程中,可先喷水、然后再喷添加液以再次清洗座便器1及去除异味,最后再喷水,可有效提高座便器1喷洗效果。

其中,第三阀门87可采用各种阀门。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阀门87为电磁阀,以方便于控制。

所述第一连通管从水箱81穿过;所述水箱81上设置有供第一连通管穿设的进管孔和出管孔,所述第一连通管均与进管孔、出管孔水密封配合;所述第三阀门87位于水箱81外。而通过利用第一连通管从水箱81穿过,可减少该连接管占用腔室7内部的空间,从而可节省腔室7内部空间。

该具有自动集污功能的厕所还包括温度检测元件、控制装置9;该温度检测元件用于检测厕所外部环境的温度,并向控制装置9发送温度信号;所述控制装置9用于当该温度信号低于设定值时,控制加热装置82启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厕所外部环境的温度低于设定值时(也就是当温度信号低于设定值时)该控制装置9控制加热装置82启动,以对水箱81的水进行加热并可存储热清洗液体。而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智能、自动地控制加热装置82的工作.其中,该温度检测元件可采用温度传感器、温敏电阻等。

其中,该控制装置9可采用现有的各控制装置9,例如,可包括单片机、与单片机连接的备用锂电池。

优选的,所述腔室7的内部分隔为第一置物腔71、第二置物腔72、第三置物腔73和主内腔;所述座便器1位于主内腔内;所述控制装置9为在工作时发出热量的装置,且该控制装置9安装在第一置物腔71内; 所述水箱81和添加液箱86安装在第二置物腔72内,所述气液分离箱、抽真空装置22和集污组件3安装在第三置物腔73内;所述第二置物腔72靠近第一置物腔71的一端与第一置物腔71连通,所述第三置物腔73靠近第一置物腔71的一端与第一置物腔71连通;所述第二置物腔72远离第一置物腔71的一端与第三置物腔73远离第一置物腔71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置物腔71内还设置有用于形成风且风流经控制装置9并流向第二置物腔72的送风装置。具体的,所述送风装置位于控制装置9远离第二置物腔72的一侧。

在使用过程中,送风装置吹出的风带着控制装置9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流向第二置物腔72、可对第二置物腔72增温以减少添加液箱86结冻现象,并可带着水箱81的热量继续流动,并流经第三置物腔73,可对第三置物腔73增温以减少气液分离箱结冻现象,然后带着集污袋33的热量继续流动,并流向第一置物腔71,之后,再以上述方式循环流动。因而,本实用新型可减少添加液箱86、气液分离箱结冻现象,而且,通过利用控制装置9的热量、水箱81的热量、集便袋的热量进行增温,还可起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具体的,第二置物腔72的上端与第一置物腔71连通,所述第三置物腔73的上端与第一置物腔71连通;所述第二置物腔72的下端与第三置物腔73的下端连通,以方便于加工制作。其中,所述送风装置可采用风扇或者风机等。

优选地,箱体21的顶部还设有顶盖,真空接口211开设在顶盖上。

优选地,该进污管23伸入箱体21内侧的部分形成为自由端具有管 口232的弯曲段231,该弯曲段231与箱体21的内侧壁贴合,并且该弯曲段231从远离所述管口232的一端至靠近所述管口232的一端逐渐向下倾斜。这样,可以防止污物和水分被高速抽取进入箱体21后产生飞溅。优选地,该弯曲段231靠近所述管口232的一端的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度至40度,这样,进污管23的弯曲段231形成对污物(气液固污物)形成导流作用,使污物沿箱体21的侧壁切线导入,污物颗粒可以最短距离附着在箱体21侧壁上并沿侧壁圆周螺旋下行沉积在箱体21的底部,从而可以更好地防止污物在进入箱体21时产生飞溅。

优选地,该集污袋33的下方安装有一电子称6,该电子称6用于支撑集污袋33的下端并用于对集污袋33进行称重。集污袋33的上端可拆卸地固定在排污管31下端,集污袋33的下端支撑在电子称6上,在污物进入集污袋33之前,电子称6会得到一个初始重量,在污物装到一定程度时,电子称6会得到另一个重量,这样,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情况设定一个限定值,待电子称6所称得的重量大于限定值时,便可以提醒工作人员更换集污袋33。再者,初始重量还可以用来判断集污袋33是否已经安装,这样可以避免在没有安装时集污袋33抽吸污物,导致污物直接掉漏在地面上造成污染。

优选地,箱体21的下端设有锥形部213,该锥形部213的外径从上至下逐渐减小,该锥形部213的底部设有所述污物出口212,这样便于凝结后的水滴落至污物出口212处,而且便于污物排出。

进一步地,真空抽真空装置22的出气口连通大气或者外部气室。优选地,真空抽真空装置22为离心式真空泵。

进一步地,座便器1与进污管23之间还设有第四阀门5,第四阀门5用于选择性地控制该座便器1和进污管23连通或者隔离。这样,可以先将第四阀门5关闭,如厕完毕后,先在座便器1内加入添加剂对污物进行处理,处理后再打开第四阀门5进行集污。

具体地,第一阀门4和第四阀门5均可以是可以实现通道411的关闭和打开的任意阀门,比如说可以是普通的电磁阀、蝶阀等,可以是电动、气动或者手动的阀门。优选地,第一阀门4和第四阀门5均为蝶阀,再优选地,第一阀门4和第四阀门5结构一致。下面对第一阀门4进行具体说明,第四阀门5与第一阀门4的结构一致,不再赘述。

第一阀门4包括阀体41、阀片42和驱动机构43,该阀体41上设有一通道411;阀片42,通过转轴414枢接在阀体41上并用于封堵或者打开所述通道411;驱动机构43用于带动阀片42转动,驱动机构43包括气缸431、连杆433、转动件434和连接件432,转动件434的一端与转轴414固定连接、另一端铰接在连杆433的一端上,连杆433的另一端铰接在连接件432的一端,连接件432的另一端固定在气缸431的活塞杆上,气缸431的缸体固定在所述阀体41上。这样,污物便可通过该蝶阀的通道411流入,利用阀片42的转动来导通或者封堵该通道411。阀片42打开或者关闭通道411的方式可以是多种,比如,可以利用阀片42阻挡或者避开通道411来实现关闭和打开;或者,可以阀片42上设有一开孔421,在该开孔421用于在与所述通道411连通时打开所述通道411,在阀片42其余部分阻挡所述通道411时关闭所述通道411。

优选地,该阀体41内部设有容纳腔415,该阀片42位于该容纳腔 415中并可在该容纳腔415内转动,转轴414可转动地穿设在阀体41中,转轴414位于容纳腔415内部的部分与阀片42固接,转轴414位于阀体41外侧的部分与转动件434固接。

再优选地,该容纳腔415的两侧分别固设有两个圈垫412,每个圈垫412均围设在通道411的外周,每个圈垫412与该容纳腔415的侧壁之间均夹设有密封圈413,该阀片42夹设在两个圈垫412之间。这样,圈垫412围设在通道411的外侧,圈垫412与该容纳腔415的侧壁之间均夹设有密封圈413,可以隔离通道411与容纳腔415,保障了阀体41的密闭性,同时,若该通道411用于导通污物时,污物会粘在阀片42上,圈垫412还可以用于刮掉粘在阀片42上的污物,起到清洁作用。

优选地,集污袋33通过集污袋连接件32可拆卸地安装在排污管31下端,排污管31包括内管311和外管312,内管311的上端用于与污物出口212连通,外管312围设在内管311外侧,外管312的外侧壁凸设有卡位部314;集污袋连接件32的中部设有通孔321,该集污袋连接件32的上端设有环形的插装槽322,插装槽322围设在通孔321的外侧,插装槽322的外侧壁上设有用于卡装卡位部314的条形孔323,插装槽322的外侧壁顶端设有用于供卡位部314进入条形孔323的卡入口324,卡入口324的下端连通于条形孔323一侧的上端;所述内管311的下端插装于通孔321中,所述外管312插装在插装槽322中。在使用时,将集污袋33固接在集污袋连接件32的下端,并将集污袋连接件32的卡入口324对准该卡位部314,插装槽322对准外管312的下端,将卡位部314卡入条形孔323后,将集污袋连接件32转动一定角度,使卡位部314 卡接在条形孔323中,这样,外管312的下端便插装在插装槽322中,内管311插装在通孔321中,污物便可通过排污管31的内管311和集污袋连接件32的通孔321落入集污袋33中;需要拆卸时,将集污袋连接件32反转后便可取下,这样安装和拆卸较为方便。

优选地,内管311和外管312之间围成间隔空间313,该外管312的一侧设有排气管315,排气管315的一端连通间隔空间313,另一端连通大气;所述内管311下端的外侧壁与通孔321的内侧壁之间形成通气间隙,该通气间隙的上端与间隔空间313连通,通气间隙的下端用于与集污袋33的内部连通。这样集污袋33内部的气体经过通气间隙和间隔空间313后,从排气管315排出,可以对集污袋33内部的气体进行排放,防止污物在发酵后产生的气体使集污袋33膨胀,而且也可防止集污袋33内的气体向上顶压从而阻止污物的下落,而且,这样便无需将集污袋33打孔,也无需将用于排污的内管311连通大气,避免了污物泄露。

其中,该腔室7内还设置有水龙头装置,以方便于洗手,例如,该水龙头装置可包括洗手盆、出水口朝向于洗手盆的水龙头,该水龙头通过水管与水箱81连接,以通过水箱81为水龙头供应清水。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