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堰内岩面下沉管端头基槽防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9802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围堰内岩面下沉管端头基槽防淤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工建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围堰内岩面下沉管端头基槽防淤结构。



背景技术:

南昌市红谷隧道东岸位于赣江东侧老城区,岸上七条三进四处明挖匝道与沿江中大道、中山西路和朝阳洲中路相接。为实现江中沉管对接和匝道水下互通立交,在东、西两岸设置端头整体式、两侧分离式充砂长管袋临时围堰及其防渗体系隔断赣江水,围堰内设明挖基坑,明挖结构与沉管分界里程设混凝土封门及各种预埋件,为江中沉管六车道与岸上七条匝道连接创造条件。

充砂长管袋围堰顶部标高为18.2m,底部标高约为1.7m,堰体高度约为16.5m,全部位于赣江河床及岩面以上。围堰内沉管基槽宽度为35m,底标高为-8.0m,即岩面以下约9.7m深的基槽。围堰水下拆除过程中长管袋袋体遭撕裂破坏,袋体内的砂在水流作用下往沉管端头基槽内淤积。混凝土封门前方10m范围内的沉管基槽内的淤砂不能采用抓斗船进行清理(抓斗船极易碰撞混凝土封门),只能用洗砂船进行清理,工期无法满足沉管对接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方便围堰拆除,防止围堰拆除时,在沉管端头基槽内淤积砂和淤泥,加快沉管施工周期,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围堰内岩面下沉管端头基槽防淤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围堰内岩面下沉管端头基槽防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逐层码放在沉管端头基槽内的集装箱,每层集装箱顶部均铺设编织布。

更特别的是,在码放集装箱前,沉管端头基槽内预先浇筑混凝土找平层。

更特别的是,所述编织布是聚丙烯编织布。

更特别的是,摆放集装箱时,集装箱靠沉管端头一侧的门要先打开,靠航道一侧的门要关闭。

更特别的是,临近混凝土封门预埋件部位的集装箱无法与混凝土封门预埋件紧贴时,在集装箱与混凝土封门预埋件之间用钢板进行遮盖。

作为一种选择方式,用带有吊装耳的金属箱体代替集装箱。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沉管端头基槽内设置集装箱,在围堰拆除时,防止砂和淤泥在沉管端头基槽内淤积,围堰拆除后,吊起集装箱即可,加快沉管施工周期。

附图说明

图1是围堰内岩面下沉管端头基槽纵剖面图。

图2是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中:1.围堰、2.沉管端头基槽、3.围堰内明挖结构、4.混凝土封门预埋件、5.集装箱、6.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围堰内岩面下沉管端头基槽的布局如图1所示,为了防止围堰1拆除时,在沉管端头基槽2内淤积砂和淤泥,设计了围堰内岩面下沉管端头基槽防淤结构,如图2所示,它包括逐层码放在沉管端头基槽2内的集装箱5,每层集装箱2顶部均铺设350g/m2聚丙烯编织布。聚丙烯编织布起到密封拦截作业,围堰拆除后,吊起集装箱即可,无需再清除沉管端头基槽沉积物。

在码放集装箱前,沉管端头基槽2内预先浇筑20cm厚C20混凝土找平层,这样才能保证集装箱5摆放整齐。

摆放集装箱时,集装箱靠沉管端头一侧的门要先打开,靠航道一侧的门要关闭。

实施例2

临近混凝土封门预埋件部位的集装箱无法与混凝土封门预埋件紧贴时,需要对防淤结构做进一步改进,如图3所示,围堰内岩面下沉管端头基槽防淤结构,它包括逐层码放在沉管端头基槽2内的集装箱5,每层集装箱2顶部均铺设350g/m2聚丙烯编织布,在集装箱5与混凝土封门预埋件4之间用钢板6进行遮盖。在码放集装箱前,沉管端头基槽2内预先浇筑20cm厚C20混凝土找平层,这样才能保证集装箱5摆放整齐。摆放集装箱时,集装箱靠沉管端头一侧的门要先打开,靠航道一侧的门要关闭。

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中采用集装箱可以用其他带有吊装耳的金属箱体替代,其只要起到填充作用,并且容易吊坠即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能因此受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