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套管预制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2916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抗震套管预制桩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套管预制桩,特别涉及一种能够抵抗地震作用的抗震套管预制桩。



背景技术:

桩基础是承受较大荷载建筑物普遍采用的一种基础结构,近年来在土木工程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与应用。结合历次地震震害调查,地震荷载以地震波的方式在地基层中传播,横波引起桩的水平摆动,在地震活跃地带,普通桩基的桩-土-结构系统在地震作用下共同运动,很容易发生破坏,从而降低上层建筑物的稳定性,桩基由于地震引起的破坏非常隐蔽,从而其修复也极为困难,耗资巨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抗震套管预制桩,其结构稳定,不容易随地震作用同时运动,能够提高建筑稳定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震套管预制桩,包括混凝土管桩;一开洞钢套管嵌于所述混凝土管桩的管壁内,所述开洞钢套管位于所述混凝土管桩的外壁面与内壁面之间;

所述开洞钢套管将混凝土管桩分为内、外层,位于所述开洞钢套管内的部分为混凝土内层,位于所述开洞钢套管外的部分为混凝土外层;

在所述混凝土外层中,沿所述开洞钢套管的横截面的圆周布置若干根受力主筋,所述受力主筋与所述混凝土管桩的轴线平行;

在所述混凝土外层中,还设有若干个螺旋箍筋,若干个螺旋箍筋沿所述开洞钢套管的轴线方向分布;

所述开洞钢套管的侧壁设有若干个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受力主筋设有7~9根。

作为优选,相邻螺旋箍筋之间的距离为0.24~0.26m。

作为优选,所述开洞钢套管沿其轴向分为若干层,每层设有四个通孔,所述通孔沿圆周均匀分布。

作为优选,相邻两层的通孔一一对应,且相邻两层的对应的通孔的距离为0.5m。

作为优选,所述开洞钢套管为直通式刚性防水套管。

作为优选,所述开洞钢套管的管壁厚度为0.02m。

作为优选,所述通孔沿开洞钢套管的轴线方向设置在开洞钢套管的侧壁上,相邻的两个通孔之间距离为0.5~1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将钢套管与钢筋混凝土桩基础相结合,能够提高基础抗震能力,承载能力高,整体性好,经济效益高,施工简便,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a;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b。

图中:

1—混凝土外层;2—受力主筋;3—螺旋箍筋;4—开洞钢套管;5—混凝土内层。

现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震套管预制桩,包括混凝土管桩;一开洞钢套管4嵌于混凝土管桩的管壁内,开洞钢套管4位于混凝土管桩的外壁面与内壁面之间;开洞钢套管4为直通式刚性防水套管,其管壁厚度为0.02m。混凝土管桩所采用的混凝土是C35混凝土。

开洞钢套管4将混凝土管桩分为内、外层,位于开洞钢套管4内的部分为混凝土内层5,位于开洞钢套管4外的部分为混凝土外层1;

在混凝土外层1中,沿开洞钢套管4的横截面的圆周布置若干根受力主筋2,作为优选,受力主筋2设有7~9根,例如8根;受力主筋2与混凝土管桩的轴线平行;

在混凝土外层1中,还设有若干个螺旋箍筋3,若干个螺旋箍筋3沿开洞钢套管4的轴线方向分布;相邻螺旋箍筋3之间的距离为0.24~0.26m,优选可为0.25m。

开洞钢套管4沿其轴向分为若干层,每层的侧壁设有四个通孔,通孔沿圆周均匀分布。相邻两层的通孔一一对应,且相邻两层的对应的通孔的距离可为0.5~1m,优选为0.5m。通孔布置方式在纵向上,沿开洞钢套管的轴线方向设置,通孔作用是使内外混凝土层整体浇筑,保持桩基整体性,通孔设置数量和位置和桩长有关。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抗震套管预制桩既考虑了承受标准工况下的荷载外,也侧重考虑了地震工况下的承载抗破坏能力。在地震频发地区,桩基础反复承受地震横波带来的横向力。开洞钢套管4嵌于混凝土外层1与混凝土内层5中间并整体浇筑,可以保持桩基良好的整体性, 大大提升了桩基的刚度,增强了桩基的抗弯、抗剪能力,钢套管采用防水钢材,亦可以起到隔水作用,因此,该套管桩具备良好的抗震能力。另一方面,桩基内环空心,增加了与土体接触面积,与土体接触摩擦力显著增大,从而钢管桩的抗拔减沉能力亦得到很大提升。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