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岸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6218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护岸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固定构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利工程中的护岸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因急流引起的沙土流失或土地侵蚀,通常在江河或防洪水库等的倾斜处设置护岸设施或护岸砌块。与环保或提高观赏性相比,通常使用的护岸砌块更注重其功能性,多采用刚性护岸,刚性护岸主要考虑工程结构安全性及耐久性,多采用施工性好、耐久性强的砌石、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等材料,但护岸的“硬化”使得生态环境受到威胁,江河的再生能力降低。

国内近年来开始转变传统的城市河道治理思路,由传统的单纯满足防洪除涝功用转变为在满足河道基本功能的同时,提出了改善水环境、恢复水生态,体现水文化特色以及改善人居环境的需求,以达到河道生态建设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护岸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刚性护岸威胁生态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护岸结构,底部设有钢筋混凝土底板,底板上堆砌预制砌块,预制砌块上方设置钢筋混凝土压顶,所述钢筋混凝土底板和钢筋混凝土压顶之间还间断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所述钢筋混凝土底板、钢筋混凝土压顶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之间通过堆砌预制砌块形成挡墙,所述预制砌块上设有多个孔状通道,所述孔状通道连通水侧和泥土侧。

作为优选,所述孔状通道为多个独立直孔通道。

作为优选,所述直孔通道的迎水端高于泥土端,或直孔通道的两端齐平。

作为优选,所述直孔通道的直径为50mm-100mm。

作为优选,所述钢筋混凝土压顶的上方设置景观堆石。

作为优选,所述钢筋混凝土压顶的上方设置绿化斜坡。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护岸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部多孔混凝土预制砌块筑成重力式挡墙墙身与下部斜坡式土坡相 结合的方式,预制砌块尺寸可根据断面需要进行预制,施工便利,工期较短,保证施工质量。同时,预制砌块具有较多的孔状通道,孔状通道可连通河湖水体与挡墙后的土体,为水生动物提供栖息场所。根据需要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混凝土构造柱,构造柱连接底板与钢筋混凝土压顶,增加挡墙的整体刚性。

本实用新型的护岸结构具有水土交换功能,增强河道生态治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护岸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护岸结构的构造柱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护岸结构的具体应用的示意图。

零件标号说明

1——底板,

2——砌块,

3——压顶,

4——堆石,

5——碎石垫层,

6——构造柱,

7——斜坡,

8——挡墙,

9——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为了能够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实施例作具体说明:

根据附图1所示的一种护岸结构,底部设有钢筋混凝土底板1,钢筋混凝土底板1的迎水侧厚度大于泥土侧。使得混凝土底板1底部形成一个勾状结构或斜面,更好的挡住河岸的沙土,避免流失。混凝土底板1上堆砌预制砌块2,预制砌块2上方设置钢筋混凝土压顶3,结合附图2所示,钢筋混凝土底板1和钢筋混凝土压顶3之间还间断设置混凝土构造柱6。钢筋混凝土底板1、钢筋混凝土压顶3和混凝土构造柱6之间的空间通过堆砌预制砌块2形成挡墙8,预制砌块2上设有多个孔状通道,孔状通道连通水侧和泥土侧。构造柱6连接底板1与混凝土压顶3,增加挡墙8的整体钢性。

钢筋混凝土压顶3的上方可设置景观堆石4,景观堆石4的下方设有碎石垫层5。钢筋混凝土压顶3的上方还设置绿化斜坡7。挡墙8的迎水侧种植水生植物,选种一些适合当地生态的沉水植物。

预制砌块2的孔状通道为多个独立直孔通道。直孔通道的直径为50mm-100mm。直孔通道的迎水端高于泥土端,或直孔通道的两端齐平。直孔结构简单,加工制作成本低。

预制砌块2还可以选择下述,预制砌块2的孔状通道为不规则网状结构。此类不规则网状结构,加工复杂、成本高,但是通道复杂,交错连通,更适合创造一个稳定的水下环境。

结合附图3所示,挡墙8的顶部略高于常水位。挡墙8迎水侧的平台9高度一般应满足水生植物生长需要。根据该区域常水位设定挡墙8迎水侧的平台9高度、预制砌块2堆砌高度,预制砌块2堆砌宽度可根据边坡稳定及河道生态需要设置,护岸压顶3高程根据水位、防护及景观需要设置。

具体的,某河道工程设计常水位为2.60~2.80m,低水位为1.50m。在高程1.80m设2.00m宽平台9,平台9上种植水生植物。平台9前部为斜坡,平台9后设本实施例的护岸结构。钢筋混凝土底板1的泥土侧的下底面高程1.2m,钢筋混凝土底板1的迎水侧的下底面高程适当下移。堆砌块2形成的挡墙8底面高程1.60m,挡墙8墙身由两层0.30m高、一层0.35m高的C30多孔混凝土预制砌块2组成,层间采用2cm水泥砂浆砌筑。预制砌块2上设置0.19m厚的C30钢筋混凝土压顶3,压顶3高程设为2.80m,略高于常水位,以达到亲水效果。压顶后自然堆砌景观堆石4,堆石顶宽≥0.7m、底宽≥0.9m。景观堆石4后放坡至堤顶。

具体的施工工艺:

首先按常规方式进行钢筋混凝土底板1施工,待底板1施工达到龄期后拉毛,进行多孔混凝土预制砌块2砌筑,层间采用水泥砂浆砌筑。同时,为增强预制砌块2结构稳定性,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构造柱6,构造柱6和砌块2支撑上部钢筋混凝土压顶3,压顶后可设置其他 结构,如自然堆砌景观堆石4等或放坡至堤顶或地面,墙前种植水生植物。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