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流自清池集成泵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6139阅读:709来源:国知局
旋转流自清池集成泵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泵技术领域,是一种旋转流自清池集成泵站。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加快发展,面临的污水问题也日益严峻,社会各界对污水处理也越来越重视。传统的地埋敞开式泵站和普通集成泵站存在着臭味问题严重,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等问题。现有的井筒泵站在水流在旋转抽吸过程后,池底的泥沙、纤维状固体和液面的浮渣会沉积在池底,产生死水位的情况,死水位是产生有毒气体的温床,长时间累积后会发臭,这样就需要人工定期清淤,并且需要管网停止工作,十分麻烦,人工清淤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具有自清池功能、占地面积小的集成式自旋转清池泵站。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集成式自旋转清池泵站,包括井筒,其特征是,所述的井筒的底部设置多组具有三维螺旋叶片的螺旋离心泵,井筒内腔设有排水管道和阀门组,并设有用于通风的通风系统,井筒的顶部设有井盖,井筒内腔壁上沿井筒轴线方向设有爬梯,井筒内腔中段设置检修平台,平台平面通过安全格栅拼接成型,方便泵站的运行管理维护,筒体内腔进水口处设有简易提篮格栅或机械格栅;

此外还包括越流堰,设置在井筒底部螺旋离心的一侧,越流堰上设有与所述的螺旋离心泵配合的引水沟,引水沟内形成容纳所述螺旋离心泵的自旋转底盆,螺旋离心泵的喇叭形吸水口朝向自旋转底盆,自旋转底盆的底部高度低于越流堰底部的高度,低水位的水经引水沟引至所述的自旋转底盆再通过螺旋离心泵抽水。井筒附近设自动化控制柜,负责泵站的自动化运行和远程监控及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水位较高时即“ON”水位,水泵的工作方式和正常安装无异,水泵的工作遵循其一般工作下的Q-H曲线;由于来水的减少,水位逐渐下降,当水位下降到堰以下时,水流将只从堰口进入自旋转底盆供水泵抽吸,并且水流进入底盆时已经在旋转,水位 越低旋转越快。这时水泵叶轮的转动方向和水流的转动方向一致。在电机物理转速不变的情况下,叶轮对水流的相对转速变低,实现流量减少。水位越低,水流旋转越快,水泵流量越小,直至停机。其意义在于水流在旋转抽吸过程中,池底的泥沙、纤维状固体和液面的浮渣可以全部抽走,实现主设备自动清池(不再需要另外的排空泵)。本实用新型的螺旋离心泵由于螺旋离心叶轮独有的特点,整体铸造的叶轮在功能上可以同时具备螺旋、离心两种功能,其螺旋部分有瓶塞螺旋的效应,所以可以泵送含固量极高和黏度极大的介质。渐变的流道设计,使介质中的纤维没有机会挂到叶轮的边沿,大大降低了水泵的堵塞机会。配合与水泵相匹配的特制底盆,达到自动清池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A.景观环境影响小:真正实现了地埋化,使得泵站对景观环境的影响降低到了最小。

B.自动清池:由于集成式自旋转清池泵站对停机水位是在自旋盆底,也就是池底。不像传统泵站产生死水位情况。(死水位是产生有毒气体的温床),而且利用自旋转流携卷浮渣、泥沙,从而实现了清洁泵池作用,不需要人工清池;也使得臭味(没有除臭装置情况下)的影响降到最低,降低了设备采购成本。

C.通过率大:由于螺旋离心泵是无堵塞、不缠绕的潜水泵,相对于其他形式叶轮的泵通过率要大得多,对水质要求低,可以省略一些(如除污机)等辅助设备,既节省了设备采购成本,又节省了设备占地面积。

D.泵站小:由于本发明技术方案运用了自旋转清池系统,可以根据污水流入量的大小能自动地匹配,起到跟变频器同样作用。从而可以减少泵站的调节容量,同等规模下泵站可以更小。

E.总造价低:跟传统泵站比可节省1/3造价,跟采用粉碎性格栅泵站比能节省1/2造价。

F.安装方便:大部分泵站内部部件已经在工厂中预先安装好,现场只需完成基本的开挖,泵站底板预制和回填,外部管道连接等。比传统的泵站比起来,土建施工方便,安装简单,节省泵站建设时间。

G.组件配合度:泵站内所有的部件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多方面实验 的,各组件的配合度极高。

H.周边环境影响:由于所需的占地面积小,可以减少施工量,并且良好的配合度,可以减少设备运行的噪声,强大的清池功能能减少泵站底部的淤泥堆积,减少恶臭。从以上几个方面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I.运行更稳定:运行管理更省心、更省力。

J.实现无人值守:该泵站配有完善的控制系统,现场无需人员看守,可以节约人员。并且泵站的控制系统还可以选配外部RS485接口(可选G100或CIU通讯模块,协议有GENI,PROFI,LON…),GPRS/GSM无线远程通讯功能并提供配套SCADA远程监控平台,利用云平台通过智能手机、手提电脑、PAD即可实现信号的上传于下行从而实现远程控制。

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合特有的螺旋离心泵,具有不用变频器自动匹配来水流量,防堵塞、防缠绕,可自动清理、排净污物等特点。特别是在进水量特别小的时候,可以延长水泵的停泵时间,减少井筒的调节容量。并且该系统在水位低的时候,自旋盆内会出现旋涡状的水流,可携卷浮渣、泥砂并被泵出,使残留污水量减少,防止了浮渣的产生及沉淀物的堆积,使泵坑保持了清洁的状态,减少泵坑的恶臭影响。并且根据螺旋离心泵的特性,最大可排除杂质颗粒直径为水泵出口管径75%,彻底解决潜水泵堵塞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旋离心泵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横向剖视井筒清池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井筒2,井筒2的底部设置多组具有三维螺旋叶片的螺旋离心泵1,井筒2内腔设有用于通风的通风系统,井筒2的顶部设有井盖,井筒内腔壁上沿井筒2轴线方向设有爬梯5,井筒内腔中段设置检修平台6,检修平台平面通过安全格栅拼接成型,方便泵站的运行管理维护;

越流堰4设置在井筒2底部螺旋离心泵1的一侧,越流堰4上设有与螺 旋离心泵1配合的引水沟8,引水沟8内形成容纳所述螺旋离心泵1的自旋转底盆3,螺旋离心泵1的喇叭形吸水口9朝向自旋转底盆3,自旋转底盆3的底部高度低于越流堰4底部的高度,低水位的水经引水沟8引至自旋转底盆3再通过螺旋离心泵1抽水。井筒2附近设自动化控制柜7,负责泵站的自动化运行和远程监控及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井筒2采用高强度玻璃钢材料制作成型,井筒2制作时采用计算机控制连续缠绕技术,确保厚度均匀并达到设计要求,整体一次加工完成。玻璃钢材料,刚度性能高抗挤、抗压;耐腐蚀性强,具备耐酸、耐碱、防油污、放渗漏等性能。

进一步地,井筒2顶部设置井盖式检修人孔,井筒筒体外部设置吊耳,便于井筒筒体的吊装。

进一步地,井筒2外部设有进出水连接法兰进出水连接法兰可以直接用螺母与配备的管道法兰相连接,简洁方便。

进一步地,集成式自旋转清池泵站的管道均采用不锈钢管道,SUS304材质。管道和配件之间连接采用焊接,氩弧保护焊,并经酸洗钝化处理。泵站内压力管道上设置止回阀、闸阀和伸缩节,方便维修。阀门管道之间采用法兰连接,配置1.0MPa标准法兰,不锈钢螺栓,法兰之间采用橡胶垫片密封。由于螺旋离心叶轮泵的无堵塞特性,所有的阀门均采用全通式阀门,所有的阀门都采用最优质的产品。所有管路在出厂前均通过压力测试,以防泄漏。越流堰4形成的引水通道流向引水沟方向的底面高度逐渐变小。

越流堰4形成的引水通道流向所述的引水沟方向的底面高度逐渐变小。

进一步地,自旋转清池泵站系统还包括自动控制系统,从而实现进出水流量自动匹配的功能。自旋转底盆3周围通过混凝土二次浇捣与自旋转清池泵站系统底部连成一体,螺旋离心泵1通过自耦底座连接在自旋转清池底盆上。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泵站工艺的主要区别是在泵站内增设了自旋转清池系统,该系统主要由自自旋转底盆和螺旋离心叶轮泵组成,其中自旋转底盆是传统泵站不具有的,而螺旋离心叶轮泵是此工艺需采用的水泵 形式。该工艺不仅适用在新建的传统泵站上,对已建的传统泵站也能进行改造,从而解决了目前传统泵站臭气问题严重、环境不协调的问题,并且此工艺在无需变频设备的前提下便能保证进出水流量的自动匹配,从而降低了泵站的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