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地漏用防臭止回内芯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2149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板式地漏用防臭止回内芯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式地漏用防臭止回内芯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管是在家庭,还是在公共场所,都会遇到冲水或排污水问题,如厨房、洗脸台、厕所等。排污水时,都是通过相关排水口将污水排放到下水道中,并且为了防止下水道反味,一般都在排水口处设置防臭装置。

板式地漏用防臭止回内芯组件一般是利用U形或S形管道进行水封防臭和利用偏重块封堵排水口进行力封防臭。力封防臭装置由于密封性差,容易反味已经基本淘汰,现在经常使用的是水封防臭装置。目前常用的水封防臭装置一般包括一个固设在排水口内的开口向上的环形水槽,水槽上部扣合有倒扣进水槽内的换向筒,这样换向筒侧壁就将环形水槽分割成两个环形水槽。从其纵剖面看,水槽横截面就被换向筒侧壁分割成了口部向上的U形。这种板式地漏用防臭止回内芯组件虽然能起到水封防臭作用,总排水横街面积也很大,但是,1、由于环形水槽长度过长,导致环形水槽内壁与换向筒侧壁之间的空隙过于狭窄,因此不但影响排水速度,而且极易堵塞;2、由于污水流通通路中有相关封闭部件,很容易钩挂上毛发,导致密封不严而返臭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组装快速,防臭效果好、防臭时间长、排水速度快,且不受无水影响,不会钩挂毛发,也不会因钩挂毛发而堵塞或导致密封失效,拆卸简单,维护清洗方便的板式地漏用防臭止回内芯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板式地漏用防臭止回内芯组件的结构特点是:包括竖直设置的水管段,水管段下口部包括左半口和右半口,左半口上密封固设有挡水板,右半口上固接有一段向下延伸并向左弯曲的弯管,弯管的进水口与右半口及挡水板衔接边部对应密封固接,弯管的出水口朝左设置且出水口端面为下端相对上端向左倾斜设置,弯管出水口上边或与弯管出水口上边贴紧的挡水板衔接边部上通过铰接件活动铰接有扣盖弯管出水口的活动板,活动板内侧壁中部固设有比出水口稍小的凸出板,凸出板边沿上环设有卡槽,卡槽上套装有与出水口按压配合的密封圈。

本板式地漏用防臭止回内芯组件是通过活动铰接式重力自动柔性密封结构来实现结构合理,组装快速,防臭效果好、防臭时间长、排水速度快,且不受无水影响,不会钩挂毛发,也不会因钩挂毛发而堵塞或导致密封失效,拆卸简单,维护清洗方便的。

活动铰接式重力自动柔性密封结构主要包括设置在竖直水管段下口部的挡水板和弯管,以及与弯管口部扣紧配合的活动板。为方便叙述,将水管段下口部按左右方向分别设为左半口和右半口,其中,挡水板固定设置在左半口上,将左半口密封住,而弯管固设在水管段的右半口上,这样水管段、挡水板和弯管就构成了半密封结构,水管段内的污水只能在自身重力和挡水板的调向引导作用下流入弯管,并从弯管流出。为方便叙述,将弯管的上端口称为进水口,将弯管的下端口称为出水口,其中进水口与水管段右半口和相邻的挡水板竖直密封连接,以保证水管段内的污水能且只能全部通过弯管流出。弯管是向下延伸并同时向左弯曲设置的,因此其出水口是朝左设置的,也即朝向挡水板下方设置,因此污水流出时,是通过弯管流向挡水板下方的。弯管出水口上部(也可安装在临近的挡水板衔接边部)通过铰接件安装有活动板,活动板的形状与弯管出水口形状一致。在活动板重力作用下,活动板将与弯管出水口贴紧配合,从而实现从外向里扣紧密封弯管出水口的作用。而当污水从水管段流下时,将从里向外冲开活动板而自动掀开活动板,当污水流完后,污水冲压力消失,活动板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再恢复到压紧弯管出水口的密封状态,实现了自动关闭。在本实用新型中,弯管的出水口端面是倾斜设置的,具体倾斜方向为下端相对上端向左倾斜设置,也即弯管的出水口端面上端向右倾斜设置下端向左倾斜设置。倾斜设置的目的,是使活动板可以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弹性扣紧在弯管出水口,大大保证了封闭弯管出水口的密闭性,也即保证了防臭效果。本实用新型是利用活动板和弯管的扣紧结构来实现对整个通道密封的,因此不受有水无水的影响,在无水状态下,可以保证整个通路的长期密封、防臭;本实用新型的实际污水流通横截面积为整个水管段内腔的一半左右,因此可以保证污水的排泄速度;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整个污水流通路径中,没有任何可以钩挂毛发的突出物,挡水板边部、衔接边部以及弯管段两端部都是圆滑设置的,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钩挂住毛发的弊端,也就不会出现长期使用后因钩挂毛发而导致密封不严甚至堵塞的问题。

在本专利中,活动板上部是通过铰接件活动铰接在弯管出水口上部或对应的挡水板衔接边部的,因此,整个活动板可以通过铰接件在弯管出水口上方自由摆动。也就是说,当排放污水时,下流的污水冲力将克服活动板的自重推动活动板向上摆动,弯管出水口被打开,污水自由、顺畅排出。当污水排泄完毕时,活动板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摆动,直到摆动到弯管出水口为止,出水口被封闭,下水管中的臭气不能往上冒。在本专利中,活动板内侧壁上固设有另外一个平板,即凸出板。凸出板位于活动板内侧壁的中部,凸出板的外形与出水口外形相同但比出水口稍小。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当不排水时活动板扣合到出水口上,此时凸出板将进入出水口内腔而不会与出水口发生碰撞。凸出板周边边沿上设有卡槽,卡槽沿凸出板周边边沿呈环形设置。卡槽上套装有密封圈,密封圈内侧与卡槽卡装配合,密封圈外侧凸出凸出板边沿设置。因此,在活动板闭合时,虽然凸出板进入出水口内腔,但是凸出的密封圈将与出水口按压配合,这样就起到了自动弹性密封的作用。

作为改进,所述密封圈包括固设在一起的内圈和外圈,内圈与卡槽卡装配合,外圈的外侧壁与出水口弹性按压配合。

将密封圈设置为内圈和外圈的结合体,可以使密封圈的不同部位实现不同功能。也即,内圈与卡槽卡装配合,实现密封圈与凸出板的卡紧安装。外圈的外侧壁是密封圈与出水口接触的唯一部件,其主要作用是利用自身弹性与出水口弹性按压配合,也即实现密封对接的功能。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外侧壁为从凸出板边缘向活动板边缘延伸的斜面,外侧壁与出水口边沿弹性压紧配合。

将外侧壁设置成一个倾斜的平面,也即从凸出板边缘向活动板边缘延伸的斜面,可以覆盖凸出板边沿和活动板边沿之间的所有区域,增大了密封圈与出水口的接触的成功率,相对地,就可以降低本专利的加工精度,进而降低成本。另外,将外圈的外侧壁设置成斜面后,凸出板、密封圈和活动板就构成了一个锥形结构,这种结构可以起到使凸出板准确扣入出水口的导向作用,还能提高密封圈与出水口按压配合的紧密性。该锥形结构还有一个优点效果,就是在活动板开启状态排水时,整个锥形结构不会对水流产生任何阻碍作用,提高了排水的顺畅性。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外侧壁为横截面两边较低中间较高的弧面,外侧壁与出水口弹性压紧配合。

该结构密封圈的作用与前述密封圈作用类似,在此不再细述。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铰接件包括固设在弯管出水口上部两边侧的铰接撑臂,铰接撑臂上设有铰接撑孔,两铰接撑孔内活动插装有铰接撑轴,还包括固设在活动板上边部的铰接撑环,铰接撑环与铰接撑轴套装配合,铰接撑孔的直径比铰接撑轴的直径稍大。

本铰接件主要包括固设在出水口两边侧的铰接撑臂、固设在活动板上边的铰接撑环和设置在铰接撑环和铰接撑臂之间的铰接撑轴。其中,铰接撑臂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弯管出水口上边左右两侧。铰接撑臂上设有铰接撑孔,铰接撑孔与铰接撑轴端部套装配合,这样活动板就能通过铰接撑轴和铰接撑孔上下自由摆动。在本专利中,铰接撑孔的直径要大于铰接撑轴的直径或者大于铰接撑轴端部的直径。这样设置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扩大铰接撑轴在铰接撑孔内的活动范围,使活动板的摆动更自由。另一个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因为污水中的污垢藏匿铰接撑孔而使铰接撑轴在铰接撑孔内转动不自由,从而使活动板在相对弯管出水口摆动时出现卡涩现象,进而导致不排水时密封不严冒臭气和排水时不能完全打开排水不畅的问题。

作为改进,弯管出水口的下边内壁上设有轨迹呈U形的U形槽,U形槽槽壁与出水口内壁构成楔形部,楔形部与密封圈扣紧配合。

因为弯管出水口下边部是呈向下凸出的弧形,因此在弯管出水口的下边内壁上设置一凹槽后即构成轨迹呈U形的U形槽。该U形槽与活动板边部形状一致且U形槽槽壁与出水口内壁构成楔形部,楔形部与活动板上的密封圈扣紧配合,这样设置不但能保证扣紧配合的密封性,还能起到防止空气倒流时将活动板吹起的问题,也即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全天候密封性。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弯管的出水口上边为与挡水板对应的平直边,出水口的下边为向下凸出的弧边。

出水口上边部设置成水平延伸的平直边可以使活动板能够自由地以平整面上下摆动或开合,特别是在扣合到出水口上时,平整的活动板可以保证扣合的严密性。出水口的下边为向下凸出的弧边设置,不但可以使活动板周边能与出水口均匀扣合以保证严密性,还可以使流水能够在圆滑的弯道内腔中顺畅流动。

作为改进,本专利还包括设置在水管段上部的排水导向装置,排水导向装置包括竖直设置在水管段内的导流管,导流管外部同轴套装有与水管段上端配合的外环,外环的内径远大于导流管的外径,外环内壁和导流管外壁之间固设有固接杆,导流管下端连接有倾斜设置的导流槽,导流槽具有一个朝上设置的上口、斜向上朝导流管设置的入口和斜向下设置的出口,导流槽出口朝向弯管设置,导流槽上端与导流管下端对接,导流槽下部向外环下方延伸设置。

在本专利中,排水导向装置是通过半包围式倾斜引导结构来实现对污水排放进行导向的。本排水导向装置主要包括一根导流管、一根导流槽、一个外环,以及若干固接杆。其中导流管竖直设置,为圆形管,以便于对接洗衣机排水管、浴池排水管、鱼缸排水管等等,非常方便。外环套装在导流管外周,外环一般也设置成圆形。外环内径远大于导流管外径,这样在外环内径和导流管外径之间形成一个空隙环,其主要作用是方便地面上的水通过空隙环排出。固接杆设置在外环内壁和导流管外壁之间,起到固定连接外环和导流管,将两者固接为一体结构的作用。本排水导向装置在使用时,一般设置在地漏或地漏内芯上部,将外环固定卡装或粘贴在地漏或地漏内芯的水管段上端,并使导流管位于地漏或地漏内芯内腔上部,这样本排水导向装置便与地漏或地漏内芯构成一体结构。一般在制造时,将外环和导流管同轴设置,这样外环和导流管之间的固接杆都是等长设置,能为外环和导流管提供均衡的支撑力,也就具有增强本排水导向装置整体结构稳定性的作用。在本排水导向装置中,导流槽倾斜固设在导流管下端。本排水导向装置一般与水管段下方两侧分别设有挡水板和弯管的地漏或地漏内芯配合使用,在这种地漏或地漏内芯中,污水经水管段流入挡水板侧时会遇到阻碍,挡水板只能将水流引入弯管排出。因此,这种地漏或地漏内芯在遇到大水流时,因为挡水板的存在,会出现“呛水”现象。此种地漏或地漏内芯因为弯管位于水管段下方一边侧,因此弯管的横截面只有水管段横截面一般左右,而且污水也只能通过位于水管段下方一边侧的弯管流出。正是基于上述地漏或地漏内芯的结构特点,导流槽倾斜设置,即是为了将污水快速引入弯管之中,进而达到快速排污的目的。为方便叙述,将导流槽上下两端分别称为上端和下端。导流槽上端也即导流槽入口与导流管下端固定连接,因此从导流管流入的污水将顺势流入导流槽中。导流槽下端也即导流槽出口朝向外环下方的水管段内壁延伸设置,但距离该水管段内壁较远,因此在导流槽出口和对应水管段内壁间留有一个较大的排泄口,流入导流槽的污水即通过导流槽出口和该排泄口向下排出。综上所述,无论是导流管还是导流槽,都具有对排放污水进行导向的作用。在本排水导向装置中,导流槽还具有一个朝上设置的上口,该上口的主要作用是当排放污水流量较大时,无论是导流管还是导流槽都不能满足排放要求,特别是倾斜设置的导流槽还具有一定阻碍水流量的作用,因此上口在此时可以起到泄流的作用,也即使多余污水经上口外流,大大提高了本排水导向装置以及安装本排水导向装置的地漏或地漏内芯的排污能力。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槽包括位于下部的槽底板,槽底板左右两边侧固设有向上延伸的槽侧板,槽侧板上部设有与导流管圆滑对接的衔接板,槽侧板远离衔接板的一端边部为与水管段内壁配合的竖直边,两槽侧板下段上端固设有防呛板。

在本导流槽中,槽底板和两侧的槽侧板构成了引导水流的槽型结构,是本导流槽的主体结构。衔接板主要起过渡连接槽侧板和导流管下部的作用。将槽侧板远离衔接板的一端边部设置成与水管段内壁配合的竖直边,并在两槽侧板下段上端固设防呛板,可以使防呛板、两个槽侧板通过竖直边与地漏或地漏内芯的水管段内壁构成一个非直接连接的口部向下的罩状结构。当水流流到导流槽下段时,罩状结构将引导水流通过其口部也即前述的排泄口,将污水排入地漏或地漏内芯的弯管中,提高了水流的流畅性。在大水流时,因为防呛板设置在两槽侧板下段上端,因此还具有强制水流向下经排泄口排放而不能向上冒出导致从地漏或地漏内芯向地面外溢的作用,也即防止呛水的作用。

作为改进,所述导流槽的横截面为开口向上的U形或V形或C形或∏形。

作为改进,所述固接杆的横截面为倒置的△。

因为无论地漏、地漏内芯还是外环一般都是圆形设置,因此地面污水流入地漏、地漏内芯或外环时,其水流都是旋转流入的。通常的,水流旋转的方向既可能是顺时针方向,也可能是逆时针方向,主要取决于最先流入的污水流入角度。将固接杆横截面设置成倒置的△后,无论污水流入时是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固接杆两侧斜向下的侧面都具有引导水流向下流动的作用,避免了因为设置固接杆而导致阻碍水流的弊端,有助于提高排水效率。

作为再进一步改进,所述固接杆的数量至少为两根,其中一根固接杆位于导流槽正上方。

将一根固接杆设置在导流槽上方,可以在地面上的污水流入外环时,将先流经固接杆,此时若污水中有头发,固接杆会将头发钩挂住,也即对污水具有过滤作用,免了因为头发流到导流槽上方特别是导流槽和水管段内壁之间而造成堵塞,保证了排水顺畅性。

作为改进,还包括扣罩在外环和固接杆上的导流网,导流网中心部设有与导流管套装配合的中心网孔,导流网上均布有边网孔,导流网的网面呈中心部高周边低的球面状。

导流网通过中心网孔套装在导流管上,这样就实现了导流网与导流管的安装,操作非常简单。导流网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边网孔对地面流入的污水进行初步过滤,过滤出的杂物将堆积在导流网上表面。需要清理时,只需将导流网从导流管上抽出,然后反向用水冲洗即可,操作非常简单。导流网的网面呈中心部高周边低的球面状,这样可以使过滤出的杂物先堆积在导流网外周而污水照样通过导流网中心部流出,因此不至于使杂物将整个过滤网覆盖导致堵塞,提高了使用可靠性,特别适合在杂物较多的排污场合使用。

综上所述,采用这种结构的板式地漏用防臭止回内芯组件,结构合理,组装快速,防臭效果好、防臭时间长、排水速度快,且不受无水影响,不会钩挂毛发,也不会因钩挂毛发而堵塞或导致密封失效,拆卸简单,维护清洗方便。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密封圈第一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密封圈第二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铰接撑臂和铰接撑孔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6为活动板与出水口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导流管和导流槽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固接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该板式地漏用防臭止回内芯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水管段1,水管段下口部包括左半口2和右半口3,左半口上密封固设有挡水板4,右半口上固接有一段向下延伸并向左弯曲的弯管5,弯管的进水口6与右半口及挡水板衔接边部对应密封固接,弯管的出水口7朝左设置且出水口端面为下端相对上端向左倾斜设置,弯管出水口上边或与弯管出水口上边贴紧的挡水板衔接边部上通过铰接件活动铰接有扣盖弯管出水口的活动板8,活动板内侧壁中部固设有比出水口稍小的凸出板9,凸出板边沿上环设有卡槽10,卡槽上套装有与出水口按压配合的密封圈11。

本板式地漏用防臭止回内芯组件主要包括设置在竖直水管段下口部的挡水板和弯管,以及与弯管口部扣紧配合的活动板。为方便叙述,将水管段下口部按左右方向分别设为左半口和右半口,其中,挡水板固定设置在左半口上,将左半口密封住,而弯管固设在水管段的右半口上,这样水管段、挡水板和弯管就构成了半密封结构,水管段内的污水只能在自身重力和挡水板的调向引导作用下流入弯管,并从弯管流出。为方便叙述,将弯管的上端口称为进水口,将弯管的下端口称为出水口,其中进水口与水管段右半口和相邻的挡水板竖直密封连接,以保证水管段内的污水能且只能全部通过弯管流出。弯管是向下延伸并同时向左弯曲设置的,因此其出水口是朝左设置的,也即朝向挡水板下方设置,因此污水流出时,是通过弯管流向挡水板下方的。弯管出水口上部(也可安装在临近的挡水板衔接边部)通过铰接件安装有活动板,活动板的形状与弯管出水口形状一致。在活动板重力作用下,活动板将与弯管出水口贴紧配合,从而实现从外向里扣紧密封弯管出水口的作用。而当污水从水管段流下时,将从里向外冲开活动板而自动掀开活动板,当污水流完后,污水冲压力消失,活动板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再恢复到压紧弯管出水口的密封状态,实现了自动关闭。在本实用新型中,弯管的出水口端面是倾斜设置的,具体倾斜方向为下端相对上端向左倾斜设置,也即弯管的出水口端面上端向右倾斜设置下端向左倾斜设置。倾斜设置的目的,是使活动板可以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弹性扣紧在弯管出水口,大大保证了封闭弯管出水口的密闭性,也即保证了防臭效果。本实用新型是利用活动板和弯管的扣紧结构来实现对整个通道密封的,因此不受有水无水的影响,在无水状态下,可以保证整个通路的长期密封、防臭;本实用新型的实际污水流通横截面积为整个水管段内腔的一半左右,因此可以保证污水的排泄速度;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整个污水流通路径中,没有任何可以钩挂毛发的突出物,挡水板边部、衔接边部以及弯管段两端部都是圆滑设置的,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钩挂住毛发的弊端,也就不会出现长期使用后因钩挂毛发而导致密封不严甚至堵塞的问题。

在本专利中,活动板上部是通过铰接件活动铰接在弯管出水口上部或对应的挡水板衔接边部的,因此,整个活动板可以通过铰接件在弯管出水口上方自由摆动。也就是说,当排放污水时,下流的污水冲力将克服活动板的自重推动活动板向上摆动,弯管出水口被打开,污水自由、顺畅排出。当污水排泄完毕时,活动板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摆动,直到摆动到弯管出水口为止,出水口被封闭,下水管中的臭气不能往上冒。在本专利中,活动板内侧壁上固设有另外一个平板,即凸出板。凸出板位于活动板内侧壁的中部,凸出板的外形与出水口外形相同但比出水口稍小。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当不排水时活动板扣合到出水口上,此时凸出板将进入出水口内腔而不会与出水口发生碰撞。凸出板周边边沿上设有卡槽,卡槽沿凸出板周边边沿呈环形设置。卡槽上套装有密封圈,密封圈内侧与卡槽卡装配合,密封圈外侧凸出凸出板边沿设置。因此,在活动板闭合时,虽然凸出板进入出水口内腔,但是凸出的密封圈将与出水口按压配合,这样就起到了自动弹性密封的作用。

在本专利中,所述密封圈包括固设在一起的内圈12和外圈13,内圈与卡槽卡装配合,外圈的外侧壁14与出水口弹性按压配合。将密封圈设置为内圈和外圈的结合体,可以使密封圈的不同部位实现不同功能。也即,内圈与卡槽卡装配合,实现密封圈与凸出板的卡紧安装。外圈的外侧壁是密封圈与出水口接触的唯一部件,其主要作用是利用自身弹性与出水口弹性按压配合,也即实现密封对接的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侧壁为从凸出板边缘向活动板边缘延伸的斜面,外侧壁与出水口边沿弹性压紧配合。将外侧壁设置成一个倾斜的平面,也即从凸出板边缘向活动板边缘延伸的斜面,可以覆盖凸出板边沿和活动板边沿之间的所有区域,增大了密封圈与出水口的接触的成功率,相对地,就可以降低本专利的加工精度,进而降低成本。另外,将外圈的外侧壁设置成斜面后,凸出板、密封圈和活动板就构成了一个锥形结构,这种结构可以起到使凸出板准确扣入出水口的导向作用,还能提高密封圈与出水口按压配合的紧密性。该锥形结构还有一个优点效果,就是在活动板开启状态排水时,整个锥形结构不会对水流产生任何阻碍作用,提高了排水的顺畅性。

在具体生产时,也可将外侧壁设置为横截面呈两边较低中间较高的弧面,外侧壁与出水口弹性压紧配合。该结构密封圈的作用与前述密封圈作用类似,在此不再细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铰接件包括固设在弯管出水口上部两边侧的铰接撑臂401,铰接撑臂上设有铰接撑孔402,两铰接撑孔内活动插装有铰接撑轴403,还包括固设在活动板上边部的铰接撑环404,铰接撑环与铰接撑轴套装配合,铰接撑孔的直径比铰接撑轴的直径稍大。本铰接件主要包括固设在出水口两边侧的铰接撑臂、固设在活动板上边的铰接撑环和设置在铰接撑环和铰接撑臂之间的铰接撑轴。其中,铰接撑臂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弯管出水口上边左右两侧。铰接撑臂上设有铰接撑孔,铰接撑孔与铰接撑轴端部套装配合,这样活动板就能通过铰接撑轴和铰接撑孔上下自由摆动。在本专利中,铰接撑孔的直径要大于铰接撑轴的直径或者大于铰接撑轴端部的直径。这样设置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扩大铰接撑轴在铰接撑孔内的活动范围,使活动板的摆动更自由。另一个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因为污水中的污垢藏匿铰接撑孔而使铰接撑轴在铰接撑孔内转动不自由,从而使活动板在相对弯管出水口摆动时出现卡涩现象,进而导致不排水时密封不严冒臭气和排水时不能完全打开排水不畅的问题。

弯管出水口的下边内壁上设有轨迹呈U形的U形槽15,U形槽槽壁与出水口内壁构成楔形部16,楔形部与密封圈扣紧配合。因为弯管出水口下边部是呈向下凸出的弧形,因此在弯管出水口的下边内壁上设置一凹槽后即构成轨迹呈U形的U形槽。该U形槽与活动板边部形状一致且U形槽槽壁与出水口内壁构成楔形部,楔形部与活动板上的密封圈扣紧配合,这样设置不但能保证扣紧配合的密封性,还能起到防止空气倒流时将活动板吹起的问题,也即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全天候密封性。

所述弯管的出水口上边为与挡水板对应的平直边17,出水口的下边为向下凸出的弧边。出水口上边部设置成水平延伸的平直边可以使活动板能够自由地以平整面上下摆动或开合,特别是在扣合到出水口上时,平整的活动板可以保证扣合的严密性。出水口的下边为向下凸出的弧边设置,不但可以使活动板周边能与出水口均匀扣合以保证严密性,还可以使流水能够在圆滑的弯道内腔中顺畅流动。

本专利还包括设置在水管段上部的排水导向装置,排水导向装置包括竖直设置在水管段内的导流管101,导流管外部同轴套装有与水管段上端配合的外环102,外环的内径远大于导流管的外径,外环内壁和导流管外壁之间固设有固接杆103,导流管下端连接有倾斜设置的导流槽104,导流槽具有一个朝上设置的上口113、斜向上朝导流管设置的入口114和斜向下设置的出口115,导流槽出口朝向弯管设置,导流槽上端与导流管下端对接,导流槽下部向外环下方延伸设置。

在本专利中,排水导向装置是通过半包围式倾斜引导结构来实现对污水排放进行导向的。本排水导向装置主要包括一根导流管、一根导流槽、一个外环,以及若干固接杆。其中导流管竖直设置,为圆形管,以便于对接洗衣机排水管、浴池排水管、鱼缸排水管等等,非常方便。外环套装在导流管外周,外环一般也设置成圆形。外环内径远大于导流管外径,这样在外环内径和导流管外径之间形成一个空隙环,其主要作用是方便地面上的水通过空隙环排出。固接杆设置在外环内壁和导流管外壁之间,起到固定连接外环和导流管,将两者固接为一体结构的作用。本排水导向装置在使用时,一般设置在地漏或地漏内芯上部,将外环固定卡装或粘贴在地漏或地漏内芯的水管段上端,并使导流管位于地漏或地漏内芯内腔上部,这样本排水导向装置便与地漏或地漏内芯构成一体结构。一般在制造时,将外环和导流管同轴设置,这样外环和导流管之间的固接杆都是等长设置,能为外环和导流管提供均衡的支撑力,也就具有增强本排水导向装置整体结构稳定性的作用。在本排水导向装置中,导流槽倾斜固设在导流管下端。本排水导向装置一般与水管段下方两侧分别设有挡水板和弯管的地漏或地漏内芯配合使用,在这种地漏或地漏内芯中,污水经水管段流入挡水板侧时会遇到阻碍,挡水板只能将水流引入弯管排出。因此,这种地漏或地漏内芯在遇到大水流时,因为挡水板的存在,会出现“呛水”现象。此种地漏或地漏内芯因为弯管位于水管段下方一边侧,因此弯管的横截面只有水管段横截面一般左右,而且污水也只能通过位于水管段下方一边侧的弯管流出。正是基于上述地漏或地漏内芯的结构特点,导流槽倾斜设置,即是为了将污水快速引入弯管之中,进而达到快速排污的目的。为方便叙述,将导流槽上下两端分别称为上端和下端。导流槽上端也即导流槽入口与导流管下端固定连接,因此从导流管流入的污水将顺势流入导流槽中。导流槽下端也即导流槽出口朝向外环下方的水管段内壁延伸设置,但距离该水管段内壁较远,因此在导流槽出口和对应水管段内壁间留有一个较大的排泄口,流入导流槽的污水即通过导流槽出口和该排泄口向下排出。综上所述,无论是导流管还是导流槽,都具有对排放污水进行导向的作用。在本排水导向装置中,导流槽还具有一个朝上设置的上口,该上口的主要作用是当排放污水流量较大时,无论是导流管还是导流槽都不能满足排放要求,特别是倾斜设置的导流槽还具有一定阻碍水流量的作用,因此上口在此时可以起到泄流的作用,也即使多余污水经上口外流,大大提高了本排水导向装置以及安装本排水导向装置的地漏或地漏内芯的排污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槽包括位于下部的槽底板106,槽底板左右两边侧固设有向上延伸的槽侧板107,槽侧板上部设有与导流管圆滑对接的衔接板108,槽侧板远离衔接板的一端边部为与水管段内壁配合的竖直边109,两槽侧板下段上端固设有防呛板116。在本导流槽中,槽底板和两侧的槽侧板构成了引导水流的槽型结构,是本导流槽的主体结构。衔接板主要起过渡连接槽侧板和导流管下部的作用。将槽侧板远离衔接板的一端边部设置成与水管段内壁配合的竖直边,并在两槽侧板下段上端固设防呛板,可以使防呛板、两个槽侧板通过竖直边与地漏或地漏内芯的水管段内壁构成一个非直接连接的口部向下的罩状结构。当水流流到导流槽下段时,罩状结构将引导水流通过其口部也即前述的排泄口,将污水排入地漏或地漏内芯的弯管中,提高了水流的流畅性。在大水流时,因为防呛板设置在两槽侧板下段上端,因此还具有强制水流向下经排泄口排放而不能向上冒出导致从地漏或地漏内芯向地面外溢的作用,也即防止呛水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槽的横截面为开口向上的U形或V形或C形或∏形。

所述固接杆的横截面为倒置的△。因为无论地漏、地漏内芯还是外环一般都是圆形设置,因此地面污水流入地漏、地漏内芯或外环时,其水流都是旋转流入的。通常的,水流旋转的方向既可能是顺时针方向,也可能是逆时针方向,主要取决于最先流入的污水流入角度。将固接杆横截面设置成倒置的△后,无论污水流入时是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固接杆两侧斜向下的侧面都具有引导水流向下流动的作用,避免了因为设置固接杆而导致阻碍水流的弊端,有助于提高排水效率。

所述固接杆的数量至少为两根,其中一根固接杆位于导流槽正上方。将一根固接杆设置在导流槽上方,可以在地面上的污水流入外环时,将先流经固接杆,此时若污水中有头发,固接杆会将头发钩挂住,也即对污水具有过滤作用,免了因为头发流到导流槽上方特别是导流槽和水管段内壁之间而造成堵塞,保证了排水顺畅性。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扣罩在外环和固接杆上的导流网110,导流网中心部设有与导流管套装配合的中心网孔111,导流网上均布有边网孔112,导流网的网面呈中心部高周边低的球面状。导流网通过中心网孔套装在导流管上,这样就实现了导流网与导流管的安装,操作非常简单。导流网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边网孔对地面流入的污水进行初步过滤,过滤出的杂物将堆积在导流网上表面。需要清理时,只需将导流网从导流管上抽出,然后反向用水冲洗即可,操作非常简单。导流网的网面呈中心部高周边低的球面状,这样可以使过滤出的杂物先堆积在导流网外周而污水照样通过导流网中心部流出,因此不至于使杂物将整个过滤网覆盖导致堵塞,提高了使用可靠性,特别适合在杂物较多的排污场合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